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模拟预测与布局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金贵 贺念慈 +2 位作者 刘志远 王瑞 张正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084-8093,共10页
开展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的国土空间数量结构预测和布局优化有助于揭示未来时期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系统的影响。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总量、人口总量占全国比重均超过40%,是国家总体发展格局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开展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的国土空间数量结构预测和布局优化有助于揭示未来时期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系统的影响。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总量、人口总量占全国比重均超过40%,是国家总体发展格局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以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中的SSP1、SSP2和SSP4三类情景参数为基础,采用马尔可夫模型与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预测长江经济带2030—2060年的国土空间数量结构,通过动态优化方法模拟不同情景下典型年份的国土空间格局,进而分析国土空间数量结构及其格局演变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1)三类情景下,2030年和2060年长江经济带林地空间占比最高,其次为耕地空间、草地空间及建设用地空间,水域空间与未利用空间占比较小。(2)2030—2060年,三类情景下转出面积占比较大的是建设用地空间、林地空间和耕地空间,转入面积占比较大的则为耕地空间与林地空间。(3)SSP1与SSP4情景下,未来时期的建设用地空间集聚特征显著,耕地空间在长江上游的河谷平原地区呈现减少趋势;SSP2情景下,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则较为分散。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 国土空间 数量结构 布局模拟 长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中国和分省人口变化预估 被引量:57
2
作者 姜彤 赵晶 +7 位作者 景丞 曹丽格 王艳君 孙赫敏 王安乾 黄金龙 苏布达 王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基于2010年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IPCC发布的可持续发展(SSP1)、中度发展(SSP2)、局部或不一致发展(SSP3)、不均衡发展(SSP4)、常规发展(SSP5)这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率定人口-发展-环境分析(PDE)模型中的人口生育率、死亡率、迁... 基于2010年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IPCC发布的可持续发展(SSP1)、中度发展(SSP2)、局部或不一致发展(SSP3)、不均衡发展(SSP4)、常规发展(SSP5)这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率定人口-发展-环境分析(PDE)模型中的人口生育率、死亡率、迁移率、教育水平等参数,对2011—2100年中国和31个省(区/市)人口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不同SSP路径下,中国人口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高气候变化挑战的SSP3路径下人口最多,于2035年达到峰值,约14.27亿;在以适应挑战为主的SSP4路径下,人口出现最小值7.02亿。2)SSP1、SSP4和SSP5路径下人均寿命长,人口老龄化严重,其中SSP1和SSP5路径下人均教育水平高,到2100年教育水平在大学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SSP2路径下各年龄段分布比较均衡;SSP3路径下新生人口数量较多,劳动力充足,但教育水平较低。3)到2100年,SPP3路径下广西人口呈现最大值1.13亿,在其他路径下广东人口最多,达1.29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口预估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省(区/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中国及分省经济变化预测 被引量:43
3
作者 姜彤 赵晶 +5 位作者 曹丽格 王艳君 苏布达 景丞 王润 高超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8,共9页
基于中国历次人口和经济普查及逐年统计年鉴,率定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经济预测模型的参数,依据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框架情景,构建2020—210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经济变化格点(0.5°×0.5°)数据库。未来中国经... 基于中国历次人口和经济普查及逐年统计年鉴,率定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经济预测模型的参数,依据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框架情景,构建2020—210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经济变化格点(0.5°×0.5°)数据库。未来中国经济呈现如下特点:(1)沿可持续路径(SSP1)和不均衡路径(SSP4),GDP将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峰值出现在2070—2080年;沿中间路径(SSP2)和化石燃料为主的发展路径(SSP5),GDP则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区域竞争路径(SSP3)下,2050年以后GDP增长处于停滞状态。(2)无论采用何种路径,2020年前GDP仍旧保持6.0%左右的增速,随后增速均低于5.0%并出现放缓或停滞,甚至负增长态势。(3)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对中国分省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2020年代SSP1~SSP5路径下江苏、广东和山东省GDP总量位列前三;2090年代,SSP1和SSP5路径下广东、山东和江苏省GDP总量依旧位列前三;SSP2路径下,浙江位列第二;SSP3路径下,河南跻身前三;SSP4路径下,排名前三省份为广东、江苏和浙江省。(4)2020年代SSP1、SSP2和SSP5路径下,山东、浙江等省GDP增速超过6.0%,SSP3和SSP4路径下仅广东和浙江省GDP增速可维持5.0%左右,个别省还出现负增长;2090年代各省GDP增速均降至不足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柯布道格拉斯预测模型 经济预测 分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中国2020—2100年碳排放预测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帆 徐宁 吴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691-9704,共14页
碳排放和减碳经济代价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关注,中国政府做出的关于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表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热议。在此背景下,开展中国未来长时间序列碳排放的情景预测具有切实意义。基于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 碳排放和减碳经济代价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关注,中国政府做出的关于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表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热议。在此背景下,开展中国未来长时间序列碳排放的情景预测具有切实意义。基于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评估了人口、经济和受教育程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对比历史数据并验证了碳排放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合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情景的设定和模型参数,预测了5种情景下中国2020年至2100年的碳排放轨迹及经济代价。结果表明:(1)考虑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实现,SSP3情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佳情景,在此情景下,中国有望提前三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2)SSP3情景可使中国年度总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处于相对其他四种情景的最低值,但需要付出累积GDP下降5.49%至8.80%的代价;(3)为完成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中国政府在未来的40年需面对409.36—467.42 Gt的碳中和量;(4)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将会较2005年水平下降40.52%至41.39%,2030年碳排放强度将会较2005年水平下降59.64%至60.75%。5种情境中,SSP5情景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最佳情景,可最大程度地超额实现碳排放强度目标。未来,受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重要因素影响,中国政府减碳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后疫情时代,考虑到能源供应的减少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碳排放社会成本的上升将为中国创造一个使能源系统脱碳的机遇。中国应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升级产业结构、提倡低碳消费、实施隐含碳战略,以尽快实现碳减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承诺 碳排放预测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在土地利用、能源与碳排放研究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景丞 姜彤 +7 位作者 苏布达 王艳君 王国杰 黄金龙 高妙妮 林齐根 刘述慈 翟建青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7-413,共17页
情景是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工具。为了科学支撑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和研究,201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作为从社会经济变化视角构建的气候情景,SSPs促进了气候变化... 情景是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工具。为了科学支撑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和研究,201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作为从社会经济变化视角构建的气候情景,SSPs促进了气候变化科学基础、影响、脆弱性、风险、适应和减缓等学科的综合研究。本文介绍了SSPs情景研发与应用过程;阐述了全球和中国的人口经济、土地利用、能源和碳排放的模拟和预估主要成果;探讨了全球和中国碳排放路径及其与“双碳”目标的关系;并展望了SSPs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土地利用 能源 碳排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48
6
作者 翁宇威 蔡闻佳 王灿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22,共8页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是新一代气候变化情景的重要组成部分。SSPs从提出至今已有10年的发展,对于推动气候变化预估与影响研究、支撑气候政策决策的作用逐渐凸显。文中基于179篇主题检索文献分析了SSPs...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是新一代气候变化情景的重要组成部分。SSPs从提出至今已有10年的发展,对于推动气候变化预估与影响研究、支撑气候政策决策的作用逐渐凸显。文中基于179篇主题检索文献分析了SSPs发展和应用的进展,以及在当前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特点。研究发现,次国家和部门层面的SSPs故事线拓展开始兴起,水资源、土地和健康是影响评估领域的关注焦点,方法学上强调模型间耦合与多模型比较。当前SSPs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集中于基本要素的预估及气候影响评估,路径对各省间及城乡间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刻画有待加强。基于情景发展和应用的现状,最后从加强与气候建模团队的合作、支持影响与脆弱性研究、拓展全球情景、加强模型间比较、提高决策支持力5个方面讨论了SSPs的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情景应用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中国各省城市化水平预测 被引量:11
7
作者 丁小江 钟方雷 +2 位作者 毛锦凰 宋晓谕 黄春林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2-401,共10页
城市化水平预测与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研究息息相关。基于国家统计局2005—2015年全国各省区城镇和乡村人口,以各省区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进行分组,结合IPCC 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的发展特征设置模型参数,运用Logistic模... 城市化水平预测与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研究息息相关。基于国家统计局2005—2015年全国各省区城镇和乡村人口,以各省区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进行分组,结合IPCC 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的发展特征设置模型参数,运用Logistic模型预测了我国各省区2016—2050年城市化水平。结果表明,到2050年,各省区(除天津、北京、上海、西藏外)在5种典型SSPs下城市化水平收敛于75%左右。其中,SSP1、SSP3、SSP4、SSP5路径下,各省城市化水平比较趋同。而在SSP2路径下,全国总体上从东部到西部城市化程度逐渐降低,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梯次递减性。5种SSPs路径下城市化速度方面,基本上呈现出中西部快而东部慢、西南快而东北慢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高收入省份不同路径下的城市化水平差别小,而中低收入省份的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LOGISTIC模型 城市化水平预测 各省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影响要素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潘金玉 苏布达 +2 位作者 翟建青 王艳君 姜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7-616,共10页
基于最新的经济和人口普查及逐年统计年鉴,采用柯布_道格拉斯(Cobb-Douglas)经济预测模型,分析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框架下中国“全面二孩”政策后2010-2100年经济发展趋势,并解析了劳动投入量、资本投入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 基于最新的经济和人口普查及逐年统计年鉴,采用柯布_道格拉斯(Cobb-Douglas)经济预测模型,分析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框架下中国“全面二孩”政策后2010-2100年经济发展趋势,并解析了劳动投入量、资本投入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研究发现:(1)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下,21世纪中国经济均呈增加趋势,GDP增速在2030年前基本维持在6%上下,但2030-2060年代迅速下降,2070年代起SSP1和SSP4路径下增幅低于0.5%,SSP2、SSP3和SSP5路径下增幅保持在0.5%~1.5%。(2)影响经济发展的三要素中,劳动投入量在SSP3路径下先减后增,于2060年代达到谷值;在其他路径下均先增后减,于2020年代达到峰值。资本投入量在SSP1路径下持续增加,2080年代起趋于平缓;其他路径下均呈持续增加趋势,但在SSP4路径下,在2060和2070年代有所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在所有路径下均呈增加趋势。(3)改革开放以来,资本投入量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未来,SSP1和SSP2路径下,全要素生产率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而SSP5路径下,资本投入量仍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经济预测 劳动投入量 资本投入量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2020-2050年中国分产业产值时空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潘金玉 苏布达 +3 位作者 王艳君 景丞 翟建青 姜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5-737,共13页
根据IPCC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全球框架,基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历史资料、人口普查数据及历年各省统计年鉴,对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经济预估模型的劳动参与率、资本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等参数进行本地化,预估分析2020—2050... 根据IPCC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全球框架,基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历史资料、人口普查数据及历年各省统计年鉴,对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经济预估模型的劳动参与率、资本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等参数进行本地化,预估分析2020—2050年中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区、市)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SSPs路径下,中国各省分产业产值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差异。第一、第二产业产值变化趋势相同,但第二产业产值远高于第一产业。第一、第二产业在SSP1、SSP2和SSP5路径下持续增加,在SSP3和SSP4路径下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第三产业产值在5种路径下均呈持续上升趋势。(2)三产产值增速总体呈下降趋势,产业间增速及物质需求的变化导致第一、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逐渐减少,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产业结构逐渐优化。(3)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对中国分省分产业产值影响显著。2020—2050年,三产产值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点。与2010年相比,2050年三产产值均在东部经济区增加最多,第一、第二产业产值在东北经济区增加最少,而第三产业在西部经济区最少。2050年,中国各省第一产业产值对经济贡献普遍低于8%,第二产业在25%~30%,第三产业普遍高于60%。东部经济区第三产业产值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始终高于西部,产业结构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布-道格拉斯经济预估模型(Cobb-Douglas) 产业产值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中国 分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中国城市热岛时空演变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运翔 栗珂珂 +2 位作者 张文婷 王天巍 李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1-445,共15页
人类活动已被认为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关键因素。然而市域尺度下人为因素对热岛效应强度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多源地理数据计算了2012—2018年中国市域尺度的日间地表城市热岛效应强度(SUHI),分析了市域尺度SUHI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机... 人类活动已被认为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关键因素。然而市域尺度下人为因素对热岛效应强度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多源地理数据计算了2012—2018年中国市域尺度的日间地表城市热岛效应强度(SUHI),分析了市域尺度SUHI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并构建驱动因子与SUHI的关系模型;结合IPCC提出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来预测不同情景下的人类活动强度,并模拟2020—2100年的SUHI。结果表明:2012—2018年市域尺度上,年均SUHI空间分布呈现出南方整体高于北方,东南沿海最强、西北地区最弱的特征,且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012—2018年间SUHI有略微的增强(均值增幅达0.08℃)。SUHI受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共同影响,其中GDP及城乡植被差异(ΔNDVI)对SUHI影响显著。2020—2100年5种SSPs情景下中国大部分城市的SUHI显著增强,其中SSP5情景下SUHI变化最剧烈(均值增幅达0.67℃)。此外,大体量城市未来的SUHI在不同发展情景下差异明显。从驱动因素来看,大多数城市的GDP是SUHI增长的主要人为驱动因素。对典型城市的对比分析发现,在21世纪末上海城市群、天津市、乌鲁木齐市及南宁市的SUHI波动范围可能分别达到4.83~8.98℃、3.24~4.95℃、1.11~1.55℃、2.61~4.05℃。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下SUHI可能的时空变化趋势,对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城市热岛 时空格局 驱动因子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地理加权回归(GW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三生”空间模拟及生态效应评估——基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 被引量:16
11
作者 冯雨柯 翟石艳 +4 位作者 姜昕彤 罗静静 闫培雪 董畅畅 韩嘉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292-8308,共17页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加强该流域典型城市群“三生”空间(PLES)时空演变和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耦合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模型(FLUS)、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加强该流域典型城市群“三生”空间(PLES)时空演变和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耦合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模型(FLUS)、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和生态环境效应模型,分析了2025—2100年五种SSPs情景下中原城市群"三生"空间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2035年不同情景下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从2025年到2100年,除SSP4情景外,其余4种情景均表现为生产空间面积持续缩减、生活空间面积明显扩张、生态空间面积略有起伏总体缩减。(2)5种SSPs情景下,“三生”空间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对一致。城镇生活用地较为聚集呈片状分布,农村生活用地呈点状零散分布。农业生产用地较大,分布均匀。林地和牧草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水域生态用地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中北部。(3)2035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西南高⁃中部低”特征。中间发展情景(SSP2),生态环境质量略高于其他情景。研究结果对中原城市群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三生空间 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汉江流域产水和水质净化服务时空演变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泽怡 余珮珩 +3 位作者 陈奕云 江颂 白少云 顾世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00-1814,共15页
面向流域治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种耦合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与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的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估框架,以汉江流域为例,开展不同社会发展情景下的未来土地利用模拟,利用InVEST模型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生态系统... 面向流域治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种耦合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与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的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估框架,以汉江流域为例,开展不同社会发展情景下的未来土地利用模拟,利用InVEST模型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生态系统服务效应,揭示流域水源涵养与水质净化服务对社会发展决策的响应及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2035年各SSPs情景下汉江流域的产水深度较2015年均大幅提高,产水深度增加的地区多集中于汉江流域东南、中部及西部部分建设用地增加的区域;2)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城市快速扩张,SSPs情景下产水深度增加的地区多集中于汉江流域东南、中部及西部部分建设用地增加的区域;3)2035年各SSPs情景下的流域氮磷元素负荷量较2015年均有所减少,部分氮磷元素负荷量增加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流域东南及西部;4)汉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农业活动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服务于汉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可持续的水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支撑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推动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土地利用类型 InVEST模型 水源涵养 水质净化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汤琦 余珮珩 +2 位作者 陈泽怡 白少云 陈奕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1-310,共10页
针对高原湖滨地区土地利用无序扩张等问题,构建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框架,并选取云贵高原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通海县、华宁县及江川区为研究区,开展不同SSPs情景下的未来土地利用模拟。结果表明:(1)... 针对高原湖滨地区土地利用无序扩张等问题,构建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框架,并选取云贵高原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通海县、华宁县及江川区为研究区,开展不同SSPs情景下的未来土地利用模拟。结果表明:(1)SSP1情景下建设用地与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提升,且大量其他用地被转化为生态用地,是高原湖滨地区最为理想的未来发展模式;(2)SSP2情景下研究区保持现有发展趋势,土地利用变化自然发展;(3)SSP3情景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随时间变化逐步加强,是未来高原湖滨地区发展需要避免的情景;(4)SSP4情景下研究区发展不平衡情况严重,经济增长缓慢,难以与生态实现协同发展;(5)SSP5情景下研究区以大量能源消耗为代价,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先增大,后逐步减弱并达到稳定的状态。SSPs为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的参数设置提供了内涵和依据,两者结合可为云贵高原湖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情景分析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以雄安新区上游中小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司丽丽 赵亮 +5 位作者 魏铁鑫 陈小雷 李璨 陈梓延 姜彤 王艳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5-756,共12页
以雄安新区上游中小河流域为例,选取年最大连续3 d降水量为洪水致灾因子,采用HBV水文模型和FloodArea水动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模拟洪水淹没面积和水深变化,通过构建直接经济损失率脆弱性曲线,结合共享社会经济路径雄安新区人口经济预估... 以雄安新区上游中小河流域为例,选取年最大连续3 d降水量为洪水致灾因子,采用HBV水文模型和FloodArea水动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模拟洪水淹没面积和水深变化,通过构建直接经济损失率脆弱性曲线,结合共享社会经济路径雄安新区人口经济预估情景,评估洪水灾害的经济损失风险。结果表明:雄安新区上游中小河流域1961—2019年最大连续3 d降水量为335 mm,重现期达200年一遇,2021—2050年SSP2-4.5情景下该降水重现期降低为150年一遇,造成雄安新区60%以上区域遭受洪水淹没,平均淹没水深达1.1 m;未来雄安新区受洪水影响的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达119 km 2,约有50%以上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暴露在洪水影响下,人口和GDP均以新区起步区东南部和雄县大部暴露数量最大,分别达到1万人·km^(-2)和5亿元·km^(-2)以上;未来雄安新区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64亿元,占GDP总量的8%左右;全区85%的范围属于经济损失低风险区域,经济损失高风险区集中分布在新区起步区东南部、雄县和昝岗镇的城乡居住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损失风险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洪水灾害 雄安新区 中小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未来30年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预估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衍欣 李双林 何源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05-1420,共16页
本文利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中22个全球气候模式试验数据,通过MR评分(Comprehensive Rating Metrics)方法进行评估,择优选取了GFDL-CM4、EC-Earth3、MIROC6等10个模式,使用这些模式在SSP245和SSP585两种共享社会经济路... 本文利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中22个全球气候模式试验数据,通过MR评分(Comprehensive Rating Metrics)方法进行评估,择优选取了GFDL-CM4、EC-Earth3、MIROC6等10个模式,使用这些模式在SSP245和SSP585两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的预估试验数据,对未来30年(2021~2050年)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特别是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预估。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排放情景下,相对于1980~2010年的平均,流域总降水量(PRCPTOT)、降水强度(SDII)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特别是在上游高原和中下游平原地区;降水频次(R1mm)上游减少,中下游增加,二者相抵导致了流域降水频次整体变化不明显;强降水量(R95p)增加约9.6%、16.5%(SSP245、SSP585),极端降水量(R99p)增加约10.2%、15.5%,最大5日降水量(RX5day)也为增长趋势;连续无降水日数(CDD)在整个流域呈现增多,特别是上游地区。两种排放情景相比较,高情景(SSP585)下的变化强度要比中低情景(SSP245)大。这些结果意味着,未来30年长江流域降水气候可能变得更为极端,不仅总降水量增加,暴雨、大暴雨易于出现,而且连续无雨日长度也增加,干旱变得更为频繁。特别地,中下游地区要警惕发生极端暴雨、极端洪涝的风险,而上游地区要警惕发生干旱、极端干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降水 预估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人类活动视角:社会经济情景的演变 被引量:17
16
作者 姜彤 王艳君 +6 位作者 苏布达 翟建青 陶辉 景丞 黄金龙 温珊珊 潘金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68-80,I0020,I0021,共15页
社会经济情景的设定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也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关键环节.本文回顾了社会经济情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主要特点和最新发展趋势,介绍了区域社会经济情景的构建及在灾害风险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共... 社会经济情景的设定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也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关键环节.本文回顾了社会经济情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主要特点和最新发展趋势,介绍了区域社会经济情景的构建及在灾害风险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情景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区域情景构建 灾害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绿绒蒿属植物地理分布格局
17
作者 陈晓玥 胡华伟 +4 位作者 李文龙 熊友才 王文颖 段迎珠 贾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5,166,共14页
运用MaxEnt最大熵模型模拟预测当前气候条件以及未来2050s和2070s 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青藏高原14种绿绒蒿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年降水量、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最暖季度降水量和年温度变化范围是影响绿绒蒿属植... 运用MaxEnt最大熵模型模拟预测当前气候条件以及未来2050s和2070s 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青藏高原14种绿绒蒿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年降水量、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最暖季度降水量和年温度变化范围是影响绿绒蒿属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当前气候条件下,绿绒蒿属植物总适生区面积为1.141×10~6 km^(2),占青藏高原面积的45.23%,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绿绒蒿属植物总适生区面积均有增加,在2050s时期增加幅度分别为2.69%、0.30%、0.13%、3.53%,在2070s时期增加幅度分别为3.85%、2.21%、3.08%、4.62%;低辐射低强迫气候情景下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单叶、毛瓣绿绒蒿的生长繁殖,高辐射高强迫气候情景下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白花、多刺、红花、椭果、总状绿绒蒿的生长繁殖以及生长区域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绒蒿属 最大熵模型 社会经济路径 地理分布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生物多样性模拟不确定性的定量分解
18
作者 程盈盈 张文瑶 +3 位作者 刘颖 曹铭昌 宋创业 李国庆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5-242,253,共9页
[目的]探究整合物种分布模型(SDMs)、大气环流模式(GCMs)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在预测未来生物多样性变化中的不确定性贡献率分解与制图,为理解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不确定性来源及保护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种常用的SDMs,并结合... [目的]探究整合物种分布模型(SDMs)、大气环流模式(GCMs)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在预测未来生物多样性变化中的不确定性贡献率分解与制图,为理解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不确定性来源及保护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种常用的SDMs,并结合8个关键气候变量,为10个植物种构建生态位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表现进行评估。将严格验证的生态位模型投射至由5种GCMs与4种SSPs组合而成的未来气候变化情境框架下,系统模拟黄土高原60种不同情景下的生物多样性分布图谱(3种SDMs×5种GCMs×4种SSPs,2060—2080年)。采用三因素方差分析技术,对不确定性进行精确的定量化,运用ArcGIS软件将不同组分的不确定性制图。[结果]3种SDMs开展模型构建工作时,对10个物种进行模拟得到的AUC平均值均高于0.8,达到非常精确水平。在模拟未来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不同SDMs、GCMs及SSPs组合情景的预测结果间,存在较为显著差异,其平均变异率高达34%。就不确定性来源的贡献率而言,SDMs和GCMs对不确定性的贡献占比约为60%,远超SSPs对生物多样性模拟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结论]综合考虑SDMs、GCMs和SSPs的不确定性差异,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引入的不确定性定量化制图技术能够有效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显著提升政策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模型 生物多样性 大气环流模式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6模拟北极海冰面积变化能力评估
19
作者 胡舒涵 丁瑞昌 +2 位作者 吴昊煜 赵传湖 黄菲 《极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4,共13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呈现融化和退缩加速的趋势,如何预测未来北极海冰面积(seaicearea,SIA)变化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考虑SIA变化和模式物理约束条件指标,评估了48个CMIP6模式模拟北极SIA变化的能力,将这些模式分为优秀、... 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呈现融化和退缩加速的趋势,如何预测未来北极海冰面积(seaicearea,SIA)变化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考虑SIA变化和模式物理约束条件指标,评估了48个CMIP6模式模拟北极SIA变化的能力,将这些模式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和较差4类,并对21世纪近期(2015—2040年)、中期(2041—2070年)和远期(2071—2100年)的海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综合上述两种评估指标遴选出的性能优秀模式的集合均值能很好地模拟历史时期的海冰变化,CMIP6模拟结果的离散程度显著降低,未来SIA变化预估的不确定性也大大减少。(2)性能优秀模式的集合均值结果显示,在21世纪近期,冬春季SIA减少缓慢,而夏秋季SIA减少较快。21世纪中远期,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socioeconomic pathways, SSP)2-4.5情景下,北极9月几乎无冰,但全年海冰下降趋势有所减缓;在SSP5-8.5情景下,北极SIA全年减少速率大,夏秋季将呈无冰状态。(3)在SSP2-4.5和SSP5-8.5两种情景下,北极的第1个夏季无冰年很有可能分别出现在2037年和203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北极海冰面积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应对变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Ps情景下基于BP-CA的山地丘陵城市增长边界划定
20
作者 冉百松 曹琦 周正东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UGB)划定是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当前UGB划定方法缺乏考量气候变化情景。该文以山地丘陵型城市绵阳市为例,构建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 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UGB)划定是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当前UGB划定方法缺乏考量气候变化情景。该文以山地丘陵型城市绵阳市为例,构建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核心理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映射关系,基于优化自适应惯性系数模块的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BP-CA)模型和膨胀腐蚀算法,开展2022—2030年绵阳市UGB划定研究。结果显示:(1)SSPs情景下基于BP-CA构建的土地利用模拟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山地丘陵型城市UGB智能划定;(2)不同SSPs情景下研究区UGB均处于扩张态势,但扩张土地类型有所差异,SSP1情景下主要占用耕地,SSP2情景下主要占用林地,SSP5情景下侵占大面积林地和耕地;(3)通过对比中心城区各街道UGB增长比例发现,绵阳市城区未来主要沿安昌江向西北以及沿涪江向东南两个方向发展。研究结果丰富了SSPs在城市空间规划中的实践,可为智能化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增长边界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BP-CA模型 土地利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