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6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观念视域下的人口老龄化呈现与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视角
1
作者 郭未 王若霖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2,共9页
当下中国正处于中度老龄化向重度老龄化迈进的阶段,其对社会资源、劳动力市场、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形成了多维反馈循环。在系统观念视域下,深入探讨了人口老龄化特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立足学... 当下中国正处于中度老龄化向重度老龄化迈进的阶段,其对社会资源、劳动力市场、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形成了多维反馈循环。在系统观念视域下,深入探讨了人口老龄化特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立足学理分析,指出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劳动供给减少、消费需求和储蓄相应变化,将影响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退休人口增多,健康预期寿命延长,进而作用于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障体系。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政府理应采取多维度的综合性对策,推动社会各系统协同发展,以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稳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 系统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
2
作者 杜雪莲 杨小勤 唐洁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48,共6页
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对实现贵州县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1—2020年为研究时段,基于改进的当量因子法定量研究贵州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采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探讨区域经济发展... 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对实现贵州县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1—2020年为研究时段,基于改进的当量因子法定量研究贵州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采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探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特征,在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格局的基础上,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波动上升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呈显著上升态势。(2)贵州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态势,但各县域发展不平衡,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3)生态滞后县域数量逐年大幅增加,远多于经济滞后县域,生态系统滞后于经济社会系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应坚持走发展底线和生态底线齐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要的发展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经济社会发展 耦合协调 贵州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自然-社会经济系统耦合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冉 王保盛 张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080-6096,共17页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分析基础上,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维度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县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县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探究了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分析基础上,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维度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县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县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探究了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综合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改进管理学中的多要素权衡模型来计算自然-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程度,量化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内部不同系统之间的耦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先后经历了振荡期(2000—2011年)和迅速攀升期(2011—2020年),在此过程中,自然维度指数整体上比社会经济维度指数更高,但同时也表现出了更强的不稳定性;(2)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高值区集中在成都平原及其周围丘陵区和川南少数区县,从两个高值中心向四周延伸,高质量水平逐渐下降,川西北高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相较于广大平原和丘陵区域仍相对滞后;(3)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作用下,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低值不协调向低值协调,再到高值不协调的转变,不同时期的耦合不协调区域及其面临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短板差异显著;(4)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数之间存在复杂交错的相互作用关系,且这种关系在不同地貌类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山地县表现得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自然-社会经济系统 耦合协调 地貌类型 四川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系统健康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评价
4
作者 罗鹏 谈存峰 +2 位作者 陈强强 潘翔 齐娟飞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9,共8页
为揭示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系统健康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变迁规律,基于2011—2021年数据资料,构建生态系统健康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黄河流域... 为揭示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系统健康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变迁规律,基于2011—2021年数据资料,构建生态系统健康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从0.28上升至0.36,年均增长2.55%,各市(州)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兰州最高而甘南最低;黄河流域甘肃段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从0.23上升至0.31,年均增长2.89%,各市(州)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兰州最高而临夏最低;黄河流域甘肃段耦合协调度总体经历严重失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和优质协调4个阶段,变迁态势趋好,而各市(州)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因此,从平衡现实中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夯实地方经济基础、加大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力度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参与度4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促进生态系统健康与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经济发展 综合指数 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甘肃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戴西超 谢守祥 丁玉梅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3X期29-32,共4页
本文设计了技术、经济与社会各系统的指标体系,分析了系统之间的关联度,构建了协调度的模型,测度并评价了中国1990年至2001年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自2000年以来,技术、经济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呈现动态上升的趋势,但各系统之... 本文设计了技术、经济与社会各系统的指标体系,分析了系统之间的关联度,构建了协调度的模型,测度并评价了中国1990年至2001年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自2000年以来,技术、经济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呈现动态上升的趋势,但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还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技术 经济社会 系统 可持续发展 协调性 指标体系 构建 中国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的我国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安贵鑫 张在旭 吕威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52,共2页
缓解能源与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关系一个国家全局的战略课题,本文期望应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一个动态的复杂巨系统模型,以解决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的矛盾,实现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能源环境系统 社会经济系统 系统动力学 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康玲芬 李明涛 李开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模糊隶属度函数等方法建立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以西北...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模糊隶属度函数等方法建立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以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兰州市为例,定量估算兰州市2008-2012年生态、经济、社会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而探讨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类型总体上属于中级协调水平,协调度的动态变化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说明在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严守生态红线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这将为兰州市及其他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隶属度函数 综合发展水平 协调发展模型 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市社会经济—水环境系统协调发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夏霆 朱伟 赵联芳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55,共4页
根据城市水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建立镇江市社会经济—水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模型,对镇江市1999~2004年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江市社... 根据城市水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建立镇江市社会经济—水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模型,对镇江市1999~2004年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江市社会经济—水环境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好,但水环境质量略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GM(1.1)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表明如果能够在政策上保持有效的社会经济与水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镇江市社会经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在2006~2010年将逐年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水环境系统 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 灰色预测 镇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可实现性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立群 邱俊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观是在近20年中逐渐产生和形成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迅速提高,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伴随着全球人口激增,人类毫无限制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致使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能... 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观是在近20年中逐渐产生和形成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迅速提高,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伴随着全球人口激增,人类毫无限制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致使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能力超出了生态环境系统的允许限度即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系统 社会经济系统 经济发展 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基于Malmquist指数和系统GMM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2
10
作者 赵磊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11期44-55,共12页
文章首先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1999~2009年中国省际经济增长效率进行了测算,并运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省际经济增长效率基本上处于低效率水平,但表现... 文章首先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1999~2009年中国省际经济增长效率进行了测算,并运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省际经济增长效率基本上处于低效率水平,但表现出逐渐改善的态势,技术效率是目前推动经济增长效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当期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旅游发展滞后一期则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效率影响呈现出非线性"U"形关系;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升级滞后一期在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效率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经济增长效率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系统广义矩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建寨 张红凤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社会 实证研究 协调发展 经济 运动规律 社会问题 自然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柴春梅 王宏卫 +3 位作者 樊永红 桂阳 赵喆 魏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60,64,共6页
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区,根据DPSIR模型构建了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协调发展模型综合评价了2000—2012年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5年,经济综合评价指数明显低于社会和生态综合评价指数,社会和生态趋于... 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区,根据DPSIR模型构建了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协调发展模型综合评价了2000—2012年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5年,经济综合评价指数明显低于社会和生态综合评价指数,社会和生态趋于平衡,协调发展度处于失调衰退类;2006年生态综合评价指数急剧下降,社会综合评价指数高于生态和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开始由失调衰退类向亚协调发展类转变;2007—2012年,经济和生态综合评价指数均高于社会综合评价指数,由亚协调发展类转为协调发展类。根据协调发展趋势、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出了和田地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协调度 发展 协调发展 和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形态及趋向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玉芳 王梓铭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2-156,共5页
从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的发展阶段,经济、生态、社会三个子系统的平衡状态和相互作用的程度,以及林业分类经营的角度,具体划分了不同的协同发展形态,对不同协同形态进行了简单判别,指出最理想的协同形态是一种良性循环的或者是高... 从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的发展阶段,经济、生态、社会三个子系统的平衡状态和相互作用的程度,以及林业分类经营的角度,具体划分了不同的协同发展形态,对不同协同形态进行了简单判别,指出最理想的协同形态是一种良性循环的或者是高效协同的形态,这应成为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动态协同发展的最终趋向和协同发展的最佳目标。这种高效协同发展形态是由复合系统自身的动态发展演化过程决定的。但这种高效的协同不是整齐划一、均质的协同,而会随着国有林区特殊的生态位变化,在动态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侧重于主导目标或功能的非均质的协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区 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 协同发展 形态 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新运 唐保国 +1 位作者 任栋 杨志恒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系统涵盖了经济、人口、科教和资源环境诸多方面。为了反映区域经济社会要素在相互作用中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在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1978-2009年统...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系统涵盖了经济、人口、科教和资源环境诸多方面。为了反映区域经济社会要素在相互作用中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在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1978-2009年统计数据拟定了模型中的参数,按高、中、低三套方案模拟了2011-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变化趋势。经检验和论证,模拟精度符合要求,模拟结果可以为作为我国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 系统动力学 系统流图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发展的稳健性研究——以甘肃省各市州发展情况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宾 陈兴鹏 +1 位作者 吴士锋 李杰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567-5571,5630,共6页
首先对甘肃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进行初步分析,运用AHP方法划分目标层、要素层、指标层,并对甘肃省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搜集处理,对该指标体系中的各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各因子的具体权重,得出了各影响因子... 首先对甘肃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进行初步分析,运用AHP方法划分目标层、要素层、指标层,并对甘肃省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搜集处理,对该指标体系中的各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各因子的具体权重,得出了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排序结果。根据得到的权重和对各统计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的结果,构造出判断矩阵,求出2007年甘肃省各市州各要素评价值和综合评价值。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分析2007年甘肃省各州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发展情况并绘制甘肃省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功能分区图,为甘肃省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稳健性 中观 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经济增长机理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太杰 李汉铃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2-66,共5页
经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学发展中不变的主要研究命题,其基本内涵是总供给的长期增加,一般可归纳为增长数量和增长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增长数量衡量主要是指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质量衡量主要是指经济增长方式。本文通过论述经济增... 经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学发展中不变的主要研究命题,其基本内涵是总供给的长期增加,一般可归纳为增长数量和增长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增长数量衡量主要是指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质量衡量主要是指经济增长方式。本文通过论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发展综合指数构建方法及其评价,并与美国相关指数进行比较,从而弥补国民生产总值或其他货币指标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社会发展 综合指数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基指数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9
17
作者 崔述强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66,共3页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针对现有研究成果中统计评价方法测度标准有所不同甚至差异较大的不足,尝试编制定基发展指数比较分析不同领域的发展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经济发展快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针对现有研究成果中统计评价方法测度标准有所不同甚至差异较大的不足,尝试编制定基发展指数比较分析不同领域的发展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经济发展快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大力改善医疗、交通、住房等条件,并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定基合成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慧敏 丁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57,共9页
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从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化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区域发展中的生态—经济—社会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子系统的要素以及内部主要作用机制做了深入探讨。以... 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从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化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区域发展中的生态—经济—社会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子系统的要素以及内部主要作用机制做了深入探讨。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生态—经济—社会系统中存在的四种依赖关系:生产/消费型依赖、替代型依赖、协调型依赖和共享型依赖。进一步通过对这些依赖关系的分类,讨论了这些依赖关系的共性和相应的协调措施。最后,提出了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宏观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生态—经济社会 复杂系统 协调发展 依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成桂芳 潘军 《华东经济管理》 2000年第6期79-80,共2页
当今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发展理论面临严峻的考验 ,必须放弃传统发展理论 ,走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之路。
关键词 发展模式 生态环境系统 社会经济系统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预警系统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尹晓波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57,共3页
本文根据系统分析的思路和设计原则 ,分析了社会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性质和特点 ,构造了系统预警体系 ,设计了系统预警模型、预警区间及系统预警显示模块。论证了社会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预警体系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 系统分析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协同发展 预警系统 景气预警 警兆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