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确农业的社会经济特征和经济分析问题初探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印生 马成林 冯传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2-125,共4页
精确农业作为基于高科技知识的农业技术体系 ,被人们认为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生产方式。该文首先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阐述了精确农业的社会经济特征 ,主要包括精确农业对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市场的影响 ;并着重探讨了精确农业的经济... 精确农业作为基于高科技知识的农业技术体系 ,被人们认为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生产方式。该文首先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阐述了精确农业的社会经济特征 ,主要包括精确农业对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市场的影响 ;并着重探讨了精确农业的经济分析问题 ,包括风险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农业 社会经济特征 经济分析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特征、竞争优势与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来自我国278家村镇银行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6
2
作者 田杰 刘勇 陶建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86-92,共7页
使用2006-2009年2 029县个(市)的数据,对我国278家村镇银行网点选址的因素进行了经验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表征社会经济特征的人均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比例、就业人数和村镇银行选址正相关。表示竞争优势... 使用2006-2009年2 029县个(市)的数据,对我国278家村镇银行网点选址的因素进行了经验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表征社会经济特征的人均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比例、就业人数和村镇银行选址正相关。表示竞争优势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和村镇银行选址正相关。这表明了当前我国村镇银行选址偏好于经济发展良好地区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竞争优势定位于农业产业。此外,村镇银行选址偏好于信息化水平高的地方。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政策支持,激励其到贫困地区积极开展涉农业务;同时要发展农业产业,着力培育整合大型农业企业;要加大信息推广力度,以推动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 网点布局 社会经济特征 竞争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的社会经济特征与生育决策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兴 王芳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22,共5页
女性的社会经济特征、婚姻地位及家庭结构等因素在家庭生育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对2006年中国健康营养调查中的家庭微观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社会经济特征与生育率显著相关;体现家庭结构的丈夫劳动参与和夫... 女性的社会经济特征、婚姻地位及家庭结构等因素在家庭生育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对2006年中国健康营养调查中的家庭微观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社会经济特征与生育率显著相关;体现家庭结构的丈夫劳动参与和夫妻年龄差距等指标也对生育率有显著影响。另外,通过对城镇与农村的比较分析得出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生育率的影响要大于城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率 家庭结构 女性的社会经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特征、信息技术与农村金融排除——来自我国1765个县(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4
4
作者 田杰 陶建平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5,126,共8页
减轻金融排除进而构建包容性农村金融体系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包容性增长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最新的IFE(金融排除指数),本文使用来自我国1765个县级层面的数据,测算了各个县(市)的金融排除,并经验性地分析了影响农村金融排除的因素。研... 减轻金融排除进而构建包容性农村金融体系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包容性增长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最新的IFE(金融排除指数),本文使用来自我国1765个县级层面的数据,测算了各个县(市)的金融排除,并经验性地分析了影响农村金融排除的因素。研究表明:(1)东、中、西部农村地区金融排除依次递增;(2)表征社会经济特征的人均收入、就业率、教育水平、商业化程度、城镇化比例、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等越高,农村金融排除越低;用城乡收入差距表示的不平等程度越高,农村金融排除度越高;(3)信息技术使用比例越高,农村金融排除越低;(4)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更有可能遭受较高的农村金融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排除 普惠性金融 社会经济特征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体育旅游的社会经济特征与发展潜力研究——基于北京市女性居民体育旅游有关情况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霍笑敏 王硕 秦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79,共5页
体育旅游是广大群众体育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北京市女性居民体育旅游社会经济特征,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结伴旅行的群体特征等的考察,探讨女性居民体育旅游的发展潜力,旨在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女性群体参与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是广大群众体育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北京市女性居民体育旅游社会经济特征,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结伴旅行的群体特征等的考察,探讨女性居民体育旅游的发展潜力,旨在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女性群体参与体育旅游,促进体育消费,推动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居民 体育旅游 社会经济特征 体育消费 发展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特征与卫生筹资 被引量:1
6
作者 罗五金 胡善联 《医学与哲学》 1998年第5期239-242,共4页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水平低,政府经济负担大,贫困与健康关系密切,文化落后,教育水平低,因病致贫、因贫致病,因病返贫形成恶性循环。建议贫困地区卫生筹资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多渠道、多途径进行卫生筹资,从健康保...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水平低,政府经济负担大,贫困与健康关系密切,文化落后,教育水平低,因病致贫、因贫致病,因病返贫形成恶性循环。建议贫困地区卫生筹资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多渠道、多途径进行卫生筹资,从健康保障制度着手,全国推行合作医疗保健制度。解决农民就医和卫生服务的普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社会经济特征 卫生筹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性病患者社会经济学特征及求医行为 被引量:2
7
作者 曾莉 袁长海 +2 位作者 邱玉会 安宁 焦健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了解农村性病患者的社会经济学特征及他们的求医行为。方法在山东省7所性病医疗机构对前来就诊的232名农村性病患者进行结构性问卷调查。结果农村性病患者以20—39岁、已婚和初中文化程度者为主,职业以农村工人和农民为主。性病对... 目的了解农村性病患者的社会经济学特征及他们的求医行为。方法在山东省7所性病医疗机构对前来就诊的232名农村性病患者进行结构性问卷调查。结果农村性病患者以20—39岁、已婚和初中文化程度者为主,职业以农村工人和农民为主。性病对女性患者的影响程度大于男性患者,多数患者不能及时就诊,就诊次数较多。首诊机构类型多样,首诊时带钱数量受收入和首诊机构的影响。患者大部分打算继续在被调查的医疗机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性病 社会经济特征 求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三层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苏东斌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2期65-76,共12页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需要和“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最高目标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本特征依照基础、过程、结果三种分析方法,可以分别表述为“公有经济”、“民主经济”、“公正经济”三个层次的新命题。
关键词 社会主义原则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 民主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特征 劳动者 劳动力 马克思主义 商品经济 公有经济 按劳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
9
作者 周建明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6期60-65,共6页
我们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怎样理解它和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差别?今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将进一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改革我们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对这些... 我们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怎样理解它和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差别?今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将进一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改革我们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对这些问题从理论上给以科学的回答。对这些问题的探根寻源,使我们的思考超出了政治经济学的范畴,集中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上;我们有没有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特征 唯物史观 马克思 个体发展 社会关系 商品经济 生产能力 生产关系 社会经济形态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0
作者 陈必达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5-27,共3页
中国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邓小平历年来经常考虑和不断探索的问题。邓小平一贯倡导社会主义是需要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要改革就必须突破传统的一些理论和观念。邓小平始终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邓小平历年来经常考虑和不断探索的问题。邓小平一贯倡导社会主义是需要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要改革就必须突破传统的一些理论和观念。邓小平始终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由设想到实践,从一国走向多国直到在全球的最终胜利,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但什么是社会主义,通过怎样的途径走向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需要由实践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文选 社会主义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特征 什么是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特征理论 斯大林 公有制 按劳分配 建设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年经济与社会十大特征及对中国发展前景的预测
11
作者 杨帆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38-42,共5页
本文从预测角度出发,首先概括性地总结了中国1997年经济与社会的十个特征,从中引导出对1998年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本文指出,有七个方面的潜力决定了中国可能继续发展,但要将潜力变为现实,还需要五个必要条件。
关键词 经济社会特征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现状及其与社会经济协同演化趋势--与国际湾区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盼 赵信文 +3 位作者 顾涛 江拓 王旭升 冯雨晴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57-1367,共11页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水资源现状及其演化规律关系到该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对大湾区“9市+2区”近10年的社会经济与水资源现状及其协同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大湾区供水主要依赖地表水,水资源的分布与...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水资源现状及其演化规律关系到该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对大湾区“9市+2区”近10年的社会经济与水资源现状及其协同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大湾区供水主要依赖地表水,水资源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作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香港、澳门、深圳(极度缺水)以及广州(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量过低。广州、佛山、中山、东莞(>80%)以及深圳(>40%)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水资源供需压力大。通过归因分析得到大湾区的水资源利用现状与社会经济的协同规律:产业结构影响用水结构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控制用水效率。区域内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及其与世界湾区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产业结构理论中的“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大湾区经济持续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大湾区用水效率将提高,人均用水量会逐步降低。同时城市公共用水、生活用水需求量将持续上升,需确保大湾区供水设施,供水量及供水安全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现状 用水结构 社会经济特征 水文地质工程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经济特征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13
作者 金春松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5期90-91,共2页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搞活了城乡经济,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没有及时的很好发挥国家计划、监督及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减弱了宏观经济的控制,使微观经济的积极性没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搞活了城乡经济,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没有及时的很好发挥国家计划、监督及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减弱了宏观经济的控制,使微观经济的积极性没有完全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受到了影响。针对出现的问题,理论界正在进一步讨论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选择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从理论上来讲,应首先弄清楚社会主义经济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经济特征 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 微观经济 国家计划 商品生产者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设想和当代现实
14
作者 冯绍湘 《探索》 1985年第6期36-39,共4页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作了若干设想。不过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关于社会变革后将怎样,他只是最一般地谈到。”几十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当代社会主义的经济...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作了若干设想。不过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关于社会变革后将怎样,他只是最一般地谈到。”几十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当代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总体上是沿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运行的,但远远没有达到他们所勾画兰图的水平,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占有生产资料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商品经济 当代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 劳动者 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新冠肺炎发病率的地理分布格局:人口迁徙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15
作者 梁泽 王明瑶 +2 位作者 孙福月 梁琛瑜 李双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I0004-I0004,共1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是一次重大世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武汉以及其他疫情重灾城市的紧急应对,成为了国内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过程有密切关联,然而目前关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是一次重大世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武汉以及其他疫情重灾城市的紧急应对,成为了国内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过程有密切关联,然而目前关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公共财政投入,绿色空间配置等指标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突发传染病疫情冲击下城市对居民健康的保障能力,仍然缺乏足够的实证。评估我国城市的社会经济特征与新冠肺炎发病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分布格局 传染性疾病 医疗服务能力 肺炎发病率 公共财政投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经济特征 社会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常态”下的经济政策运行特征
16
作者 汪海平 《湖北社会科学》 1988年第6期64-65,共2页
经济政策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条件下,由政府所制定并实施的有关国家、经济单位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规范。一个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必须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阶段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而政府所制定的经... 经济政策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条件下,由政府所制定并实施的有关国家、经济单位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规范。一个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必须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阶段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而政府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又必须受到各个阶段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一国的现行经济体制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府所制定的各种经济政策在实践中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或者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要求改变现行经济体制,采取新的经济政策,建立新的经济体制,这种旧的经济体制向新的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就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常态”,而实现这一转换的有效途径就是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因此,改革的过程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常态”之一。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又复杂的社会革命,要实现改革的目标,离不开新的经济政策的推动,很显然,“非常态”时期,众多的经济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与此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 经济体制 非常态 运行特征 社会经济发展 相适应 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过程 社会经济特征 政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之我见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爱文 李敏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经济人”是经济学中经典而又常新的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经济人到现实道德人的理解路径,引发出我们对现时代的经济人———道德人复合性主体应具有的行为特征及构建其的现实意义的思考。
关键词 经济 道德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劳分配是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经济范畴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殿清 李春翔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2-45,20,共5页
关键词 按劳分配 生产条件的分配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分配方式 生产条件所有制 所有制关系 分配关系 劳动者 配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再认识
19
作者 贾崇瑞 《齐鲁学刊》 1986年第5期124-125,共2页
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对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给以科学的说明,应当从根本上破除把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完全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时实践也进一步向我们提出了... 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对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给以科学的说明,应当从根本上破除把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完全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时实践也进一步向我们提出了对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之间相互关系再认识的要求. 1.革命导师在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时,曾经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提出过一系列构想。按照他们的构想,社会主义首先是在废除雇佣劳动的基础上,实行劳动者之间的联合,即达到联合劳动。每个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向社会提供的是他的劳动,在分配过程中所取得的是与其劳动相等的一份报酬。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主义经济特征 相互关系 劳动者 联合劳动 社会主义首先 价值规律 改革实践 雇佣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思考
20
作者 陈荣耀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5-9,共5页
在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表明了我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特征认识的深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一个共产党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是“... 在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表明了我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特征认识的深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一个共产党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在1992年召开的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确定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为: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它表明了我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特征认识的又一次深化,并以此为主线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有计划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特征 目标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 市场体系 劳动力市场 生产要素 经济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