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战国后期秦对巴蜀的统一及社会经济改革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49-153,共5页
古代的巴蜀由于农耕条件的优越性,其农业经济发展很快,春秋、战国时期其农业、手工业、林业、渔业进一步提高。战国后期,秦国为统一天下首先对富饶的巴蜀发动了战争,想使其成为自己的后方基地而着力经营。公元前316年秦统一巴蜀,统一后... 古代的巴蜀由于农耕条件的优越性,其农业经济发展很快,春秋、战国时期其农业、手工业、林业、渔业进一步提高。战国后期,秦国为统一天下首先对富饶的巴蜀发动了战争,想使其成为自己的后方基地而着力经营。公元前316年秦统一巴蜀,统一后秦政府大举移民巴蜀、修建城市,兴修水利,巩固在巴蜀的封建统治。秦对巴蜀的吞并战争及社会经济改革主观上看破坏了巴蜀人民的生活现状,客观上看它的一系列政策,使闭塞的巴蜀迅速融合到中原文化之中,直至西汉中期,已不再具有原有的民族特征。正是秦在巴蜀成功的经济政策,使巴蜀经济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在后来有效地支援了秦对六国的统一战争,而且使巴蜀在自身的经济发展中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战国后期 秦国统一 社会经济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社会经济改革的超前描摹——陆士谔《新水浒》析评 被引量:2
2
作者 欧阳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81-85,共5页
陆士谔是晚清最多产的小说作家。他年轻时“从来家角名医唐纯斋学医,先后共五年”(郑逸梅:《陆士谔小史》)。1905年前后,到沪谋生,见世人爱好小说,遂动手试写,竟得成功,乃以小说创作为正业,主要作品有《新三国》、《新水浒》、《新野叟... 陆士谔是晚清最多产的小说作家。他年轻时“从来家角名医唐纯斋学医,先后共五年”(郑逸梅:《陆士谔小史》)。1905年前后,到沪谋生,见世人爱好小说,遂动手试写,竟得成功,乃以小说创作为正业,主要作品有《新三国》、《新水浒》、《新野叟曝言》、《新孽海花》、《新中国》、《新上海》、《六路财神》、《最近上海秘密史》、《血泪黄花》等。从形式上讲,《新三国》属于“翻新小说”(或曰“拟旧小说”)的范畴,不过是借了翻《三国演义》的旧案,通过“歼吴灭魏,重兴汉室,吐泄历史上万古不平之愤气”这样一个对于《三国演义》爱好者具有永久魁力的老话题,采用“蹈空”的虚构手法,将“欧风美雨卷地来,世界顷刻翻新”的形势引入三国,让周瑜、孔明等穿戴古衣冠的人物,登上改革开放的新舞台,演出着亦古亦今、亦庄亦谐的活剧,以其对于晚清改革的“言皆有指,语无不新”的深沉思考和“局度谨严”、“气势蓬勃”的艺术样式,而显得尤有特色。陆士谔翻新三国故事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吴、魏、蜀三国对待改革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及其所采用的三种不同的改革模式的成败利钝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的改革的种种不足乃至弊端的批评,并提出他心目中的“立宪模范国”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水浒》 社会经济改革 陆士谔 梁山泊 《三国演义》 吴用 《新上海》 析评 新小说 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增长:中国经济社会改革新思维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晓东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3-126,共4页
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就是倡导机会均等与公平正义,提倡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所带来的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包容性增长的思想和我国近些年来提出的"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等思想... 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就是倡导机会均等与公平正义,提倡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所带来的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包容性增长的思想和我国近些年来提出的"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等思想,从根本上说是一脉相承的,都代表着世界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包容性增长就是要让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去,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区域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经济社会改革 新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弊端·探索·夭折——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少晖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66-71,共6页
弊端·探索·夭折——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陈少晖当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步入实质性的攻坚阶段。虽然道路曲折,困难重重,但却目标坚定,成绩卓然。这次改革,就其历史的现实性来说,虽然是... 弊端·探索·夭折——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陈少晖当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步入实质性的攻坚阶段。虽然道路曲折,困难重重,但却目标坚定,成绩卓然。这次改革,就其历史的现实性来说,虽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但它的孕育、躁动却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共产党人 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攻坚阶段 50年代 中国改革 现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体制改革系统工程与社会主义民主
5
作者 翁其银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3期16-20,共5页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不仅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变化,而且引起人们政治生活的变化。当前,人们思想比较活跃,考虑着许多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就是其中的一个。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不仅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变化,而且引起人们政治生活的变化。当前,人们思想比较活跃,考虑着许多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就是其中的一个。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并获得成功。本文拟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考察和研究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 系统工程 正确认识 纵深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群众 系统论 上层建筑 政治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少奇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和方略
6
作者 刘银生 张寿亭 《学习论坛》 1998年第12期9-14,共2页
我国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一五”期间依据建国初期的经济政治条件,比照苏联的经济模式建立起来的。在“一五”末期,其诸多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当时党中央已察觉,并为改革这种经济体制作过艰辛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果。刘少奇在探索中提... 我国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一五”期间依据建国初期的经济政治条件,比照苏联的经济模式建立起来的。在“一五”末期,其诸多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当时党中央已察觉,并为改革这种经济体制作过艰辛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果。刘少奇在探索中提出了许多可贵的改革思想和方略,有着独特的贡献。在纪念刘少奇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学习和研究其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重要思想和方略,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少奇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 体制改革 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按劳分配 生产资料 分配问题 试办托拉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中的冲突与摩擦
7
作者 潘熙宁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6-21,共6页
十多年的经济改革,给我国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这是有口皆碑的。然而也要看到,十三年的经济改革绝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一路凯歌行进。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新观念与旧思想、... 十多年的经济改革,给我国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这是有口皆碑的。然而也要看到,十三年的经济改革绝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一路凯歌行进。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新观念与旧思想、新机制与旧体制等一系列的冲突与摩擦,造成改革的反复,甚至进一步退二步的现象也时有出现。因此,深入分析十几年来改革中的冲突与摩擦,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和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 承受力 承包制 得利益 尊重群众 财政包干 首创精神 放权让利 行政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8
作者 潘焕昭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17-23,共7页
毛泽东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依据;毛泽东关于可以发展私营经济的谈话,实际上包含着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初步构想,毛泽东详尽分析了社会主义... 毛泽东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依据;毛泽东关于可以发展私营经济的谈话,实际上包含着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初步构想,毛泽东详尽分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利益结构和决策结构,论述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利益结构与决策结构的一系列观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在今天仍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利益结构 决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方法——学习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是私有制积极扬弃”的思想
9
作者 徐亮夫 杨承训 韩俊卿 《中州学刊》 1983年第1期18-24,共7页
马克思在早期提出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下面简称“积极扬弃” )尽管当时他在表述上还采用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一些哲学术语,但这一辩证法思想却贯穿于马克思的全部经济著作中。他关... 马克思在早期提出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下面简称“积极扬弃” )尽管当时他在表述上还采用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一些哲学术语,但这一辩证法思想却贯穿于马克思的全部经济著作中。他关于未来科学共产主义的一系列论述,都渗透着并且根源于“积极扬弃”的革命辩证法。一百多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特别是十月革命以来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反复证明这一思想的正确性,并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丰富了它的内容。今天我们在建设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结合我国的实际,学习和运用这一重要观点和方法,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特别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来说,应当把它作为一个重要指导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扬弃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 科学共产主义 私有制 列宁 马克思 重要原则 经济政策 旧制度 革命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与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生活的主旋律
10
作者 徐景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5-15,共1页
要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的全面振兴,实现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必须依靠改革开放。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有必要重新认识我国现阶段改革与开放的社会属性与目标模式。迄今为止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
关键词 我国现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经济生活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 改革开放 主旋律 经济 目标模式 所有制结构改革 社会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树斌 《经济问题》 1987年第4期12-15,共4页
1、国有经济实行集体租赁制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占有制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核心。而国有国营制又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成份。所以,对国有国营制的改革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目前,对于国有国营经... 1、国有经济实行集体租赁制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占有制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核心。而国有国营制又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成份。所以,对国有国营制的改革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目前,对于国有国营经济的改革设想很多。其中主要有经济责任制、经济承包制、股份制和租赁制四种形式。对于前两种形式,我认为,适合于中央管的一些超级企业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国营 超级企业 租赁制 劳动者 股份制 国家 国营经济 生产资料 国有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学派经济学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辨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谦 裴小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7,共5页
供给学派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时代背景、学理基础、利益代表及政策主张等方面均有重大的不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而做出的战略调整,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供给学派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时代背景、学理基础、利益代表及政策主张等方面均有重大的不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而做出的战略调整,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对于国有企业、产能过剩、税制结构、宏观调控手段、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不能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为供给学派的翻版,以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解决上述问题,而应该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学派 经济社会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省市社科界人士聚集义乌 探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
13
作者 蹇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2期18-18,共1页
由义乌市委和市政府、金华市社会主义改革研究会、金华社会科学论坛杂志、义乌天鹅宾馆发起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于3月18日至3月21日在义乌市举行。会议邀请了北京、上海、江西、江苏、浙江五省市社科界的学者、教授以及... 由义乌市委和市政府、金华市社会主义改革研究会、金华社会科学论坛杂志、义乌天鹅宾馆发起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于3月18日至3月21日在义乌市举行。会议邀请了北京、上海、江西、江苏、浙江五省市社科界的学者、教授以及有关社科杂志的代表;金华市的理论工作者和金华、义乌两市的企业界有关人士参加了会议;永康县的有关领导和兰溪市有些企业的厂长、经理,为会议的议题所吸引也赶来参加。会议代表有150多名,成员的构成冲破了传统惯例,既有学者、教授,又有厂长、经理,既有理论工作者,又有实际工作者,相互沟通,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社科界 五省市 义乌市 理论工作者 金华市 社科杂志 私营经济 传统惯例 兰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践中
14
作者 于光远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6期56-59,共4页
经济体制这件事情很重要,而在今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实践。现在我国全党和全国人民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在提高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在讨论中,经济体制的总的方案在研究和拟定中,一句话,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 经济体制这件事情很重要,而在今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实践。现在我国全党和全国人民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在提高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在讨论中,经济体制的总的方案在研究和拟定中,一句话,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准备中。我们搞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有全面的考虑,要有计划地进行。但是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事情,不应该等到把理论问题都弄清楚,总的改革方案定下来,大家的思想完全一致后才行动。我们要抓紧时间来实践社会经济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 理论问题 改革 改革方案 实践 社会主义事业 新事物 行动 全面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完善之路——兼评科尔奈等否定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可改革性”的观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凌云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2期21-23,共3页
80年代末以来,以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奈(JANOS KORNAI)为代表的一些东欧经济学家开始怀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可改革性”(Reformability)。他们认为,传统的苏联型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框架之内是不可改革的,唯一出路是放弃社... 80年代末以来,以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奈(JANOS KORNAI)为代表的一些东欧经济学家开始怀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可改革性”(Reformability)。他们认为,传统的苏联型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框架之内是不可改革的,唯一出路是放弃社会主义,转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种观点所反映的思想倾向,是片面夸大社会主义改革中的挫折,进而丧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它所包含的政治主张,是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对其中包涵的诸多理论迷误,必须逐一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传统经济体制 科尔奈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改革 社会主义改革 制度完善 改革措施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16
作者 洪银兴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8年第4期80-80,共1页
李乾亨、杨瑞龙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是一本比较经济理论和比较经济体制的专著。作者在书中不仅较为深入地比较了社会主义各国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的经济改革理论和各自的经济体制理论... 李乾亨、杨瑞龙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是一本比较经济理论和比较经济体制的专著。作者在书中不仅较为深入地比较了社会主义各国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的经济改革理论和各自的经济体制理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分析 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出版社 苏联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典型意义 经济理论 改革理论 比较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克和科尔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之比较
17
作者 朱宗炎 祝国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32-39,共8页
锡克和科尔内各自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本文试比较这两个目标模式之异同。一、“市场机制和宏观分配计划相结合”模式和“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
关键词 改革目标模式 市场机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 指令性计划 发挥作用 经济运行 宏观经济 国民收入 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劳动者权益保障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景一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90,共5页
市场化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两大核心任务,但在不同阶段,二者侧重点应有所差异。现阶段市场化劳动关系基本形成后,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应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应从... 市场化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两大核心任务,但在不同阶段,二者侧重点应有所差异。现阶段市场化劳动关系基本形成后,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应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应从增强劳动者博弈力量、达成利益基本共识与增加制度供给等方面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市场化劳动关系 劳动者权益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思想
19
作者 聂月岩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5期1-5,共5页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开始转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同年召开的苏共20大对斯大林错误的揭露和批判,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这历史转折关头...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开始转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同年召开的苏共20大对斯大林错误的揭露和批判,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这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总体结构及运行机制等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艰辛的开拓,提出了“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允许企业有一点“独立王国”及“两参一改三结合”等重要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思想。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和一些原则仍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经济思想 经济体制改革思想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资本主义 两个积极性 建设社会主义 基本精神 经济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改造 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经济与社会互动
20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95,共1页
《转型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Transition)2008年1月第16卷第1期113~139页刊登了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Assar.Lindbeck的一篇题为“中国的经济与社会互动”(Economic-Social Interaction in China)的研究论文。作者利用系统、... 《转型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Transition)2008年1月第16卷第1期113~139页刊登了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Assar.Lindbeck的一篇题为“中国的经济与社会互动”(Economic-Social Interaction in China)的研究论文。作者利用系统、历史研究方法考察了中国从1979年至今的社会经济改革,目的是分析中国改革的实质以及改革中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中国下一步改革提供建议。论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经济学》 中国改革 社会互动 社会经济改革 历史研究方法 研究论文 经济学家 世界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