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6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衡论——布哈林对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清 《理论月刊》 2006年第1期64-66,共3页
布哈林的“平衡论”强调了在社会建设中保持平衡协调,处理好生产领域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国民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 布哈林 平衡论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跃进”前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的曲折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向清 李美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共11页
"大跃进"前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进行了曲折的探索。这种曲折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由采借革命斗争经验从事经济建设到力图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指导经济建设;二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由主张"积极平衡&qu... "大跃进"前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进行了曲折的探索。这种曲折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由采借革命斗争经验从事经济建设到力图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指导经济建设;二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由主张"积极平衡"论到强调"综合平衡"论;三是对个人能否占有一定量生产资料的曲折探索;四是由默认"一平二调"、按需分配到主张遵循价值规律、按劳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跃进”前后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 “综合平衡”论 “积极平衡”论 生产资料的个人小量占有制 价值规律 按需分配 按劳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资本论》的理论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涛 《经济科学》 1985年第2期1-11,共11页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部最完整最系统的著作。《资本论》中所阐述的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固然不适用了,但《资本论》中的经济理论,仍可被我们作为方法用来分析社会主义的经济问题,同时,也仍...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部最完整最系统的著作。《资本论》中所阐述的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固然不适用了,但《资本论》中的经济理论,仍可被我们作为方法用来分析社会主义的经济问题,同时,也仍然是我们研究和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本质的重要理论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条件下 资本论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劳动者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马克思 理论研究 生产资料 有机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与实践研究
4
作者 陈晓娟 《学术论坛》 2002年第2期51-54,共4页
在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 ,以 1 92 1年春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在这两个不同时期里 ,列宁分别实行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经济政策。本文就列宁在经济政策方面出现的重大转折 。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直接过渡 规划经济 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5
作者 谷书堂 徐振方 常修泽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1期88-95,共8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诞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引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近几年来,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理论界对...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诞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引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近几年来,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展开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经济界也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被推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社会 按劳分配 恩格斯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斯大林时期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乡镇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6
作者 金明路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6年第4期14-18,共5页
乡镇是比乡村高一层次,而与周围乡村有着密切联系的社区单位;是一个人口相对集聚,第二、三产业较为集中,具有多种经济活动内容的社会实体;是乡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社会结构体系中,乡镇处于乡村系统的最高点,城... 乡镇是比乡村高一层次,而与周围乡村有着密切联系的社区单位;是一个人口相对集聚,第二、三产业较为集中,具有多种经济活动内容的社会实体;是乡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社会结构体系中,乡镇处于乡村系统的最高点,城市系统的最低点,是城乡两个系统的相交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系统 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乡镇 乡村市场 商品生产 乡村产业结构 国内统一市场 社会分工 商品交换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积累源泉的扩大再生产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7
作者 马壮昌 《理论探讨》 1985年第3期13-19,共7页
一、扩大再生产有一个非积累的源泉 在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C+V+M中,C是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补偿基金,V是劳动者的消费基金,它们的职能是维持简单再生产,只有M部分可以作为追加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规模,而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叫做资... 一、扩大再生产有一个非积累的源泉 在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C+V+M中,C是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补偿基金,V是劳动者的消费基金,它们的职能是维持简单再生产,只有M部分可以作为追加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规模,而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因此,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然而扩大再生产的源泉除积累以外,还有一个非积累的源泉存在。也就是说,没有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剩余价值 积累源泉 社会总产品 价值构成 消费基金 简单再生产 生产资料 劳动者 资本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1957~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8
作者 王诚宏 张绍荣 廉敏捷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6-99,共4页
试论1957—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王诚宏张绍荣廉敏捷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7年到1976年,是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20年,也是... 试论1957—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王诚宏张绍荣廉敏捷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7年到1976年,是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20年,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曲折发展的2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 两个发展趋向 民主化科学化 文化大革命 国民经济 管理体制 政治与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习十四大文件的体会
9
作者 陈征 《东南学术》 CSSCI 1992年第6期2-8,共7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我党在理论上一个新的重大突破,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从商品分析开始,研究了商品生...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我党在理论上一个新的重大突破,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从商品分析开始,研究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货币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他把商品货币关系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叫做“商品生产者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商品货币关系 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大文件 资本主义经济 体制改革 运用和发展 运动规律 商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第三卷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10
作者 肖灼基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3期71-77,共7页
《资本论》第三卷是这部伟大著作理论部分的完成。这一卷所要揭示和说明的,是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即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农业资本等形式,以及各个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对... 《资本论》第三卷是这部伟大著作理论部分的完成。这一卷所要揭示和说明的,是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即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农业资本等形式,以及各个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对剩余价值的瓜分。这里所阐述的各种资本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相互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①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存在着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资金运动也仍然采取工业资金、商业资金、借贷资金等具体形式。由于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工业、农业、金融、商业之间有着不同的物质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产品价值 社会平均利润率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社会 商业资金 社会生产价格 资本论 社会化大生产 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11
作者 解民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52-56,共5页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解民马克思毕生探索人类的解放和自由,他通过对欧洲经济发展史,尤其是欧洲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分析,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同时,马克思也极其关注东方社...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解民马克思毕生探索人类的解放和自由,他通过对欧洲经济发展史,尤其是欧洲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分析,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同时,马克思也极其关注东方社会,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了东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毛泽东 邓小平 跨越“卡夫丁峡谷” 理论和实践 当代中国 马克思恩格斯 对外开放 跨越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
12
作者 王诚宏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1-73,共3页
试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王诚宏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使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 试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王诚宏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使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时期 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基本经验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总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3
作者 刘修水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经济活动的时间形式具有一维性和瞬时性.必须善抓时机,搞好经济决策与经济预测,充分利用时间,尽量节约时间,合理分配时间;经济活动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与范围中进行,必须维护人类生存的地球空间,搞好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多层次多... 经济活动的时间形式具有一维性和瞬时性.必须善抓时机,搞好经济决策与经济预测,充分利用时间,尽量节约时间,合理分配时间;经济活动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与范围中进行,必须维护人类生存的地球空间,搞好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多层次多结构地发展空间经济,选准关键经济空间部位予以突破;经济活动是时间运动与空间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要重视经济空间形式对经济时间的推动作用,处理好地区均衡发展与时间效率的关系,按照时空统一观点搞好经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空间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经济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兴澜 吕立新 张玉南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5-77,共3页
试论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青干班王兴澜,吕立新,张玉南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个经济体制目标模式,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在认识上的新飞跃,实践上的大突破,这种认识的... 试论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青干班王兴澜,吕立新,张玉南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个经济体制目标模式,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在认识上的新飞跃,实践上的大突破,这种认识的飞跃来源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文选》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思想 经济思想 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 经典马克思主义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5
作者 侯英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S2期8-11,共4页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背景下 ,通过研究东方社会的特点特别是俄国社会历史和现实而得出的理论成果。虽然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与这一设想并非完全一致 ,但是这一思想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背景下 ,通过研究东方社会的特点特别是俄国社会历史和现实而得出的理论成果。虽然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与这一设想并非完全一致 ,但是这一思想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越“卡夫丁峡谷” 社会主义实践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刘少奇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思想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绍畴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3-19,共7页
刘少奇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指出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有一致,没有矛盾”的观点,“把社会主义定型化,无冲突论,有形而上学味道”。他认为,在社会... 刘少奇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指出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有一致,没有矛盾”的观点,“把社会主义定型化,无冲突论,有形而上学味道”。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常“注意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改革”,以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他着眼于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各个环节的矛盾,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也颇有新意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观点和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少奇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 促进生产力 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本质”是对我国经济建设要求的集中反映
17
作者 王惠玲 谢鸿昆 《河北学刊》 2001年第5期124-125,共2页
邓小平提出的弄清“社会主义本质”,从生产力的层次上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实际上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集中反映。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判断,与党的基本路线相一致,在实践中体现为“三个是否有利于”标... 邓小平提出的弄清“社会主义本质”,从生产力的层次上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实际上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集中反映。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判断,与党的基本路线相一致,在实践中体现为“三个是否有利于”标准,也是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根本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党 基本路线 所有制 分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八大”前后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18
作者 王志明 于桂兰 《求实》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98-99,共2页
  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1956年9月,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两次会议在中共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拟就党在八大前后对...   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1956年9月,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两次会议在中共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拟就党在八大前后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作一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苏联经济 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中共党人 毛泽东 周恩来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重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周恩来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贡献
19
作者 钱小利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8年第2期27-32,共6页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任务摆在了中国共产党面前。周恩来同志作为新中国的政府总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高屋建瓴的方针、政策、理论和措施,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着指导性。
关键词 周恩来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理论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哈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桂燊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9,共9页
一、布哈林的思想演变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于1888年出生在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06年,他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1908年起任党的莫斯科委员会委员,1909年以后曾几度被捕,1911年从流放地逃往国外。... 一、布哈林的思想演变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于1888年出生在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06年,他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1908年起任党的莫斯科委员会委员,1909年以后曾几度被捕,1911年从流放地逃往国外。在国外,他一边参加革命的实际工作,一边利用侨居地的有利条件从事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著作活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哈林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经济 列宁 经济政策 过渡时期 理论研究 阶级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