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组织协商及其构建路径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爱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7,共6页
社会组织是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等基本特征的组织。社会组织的性质决定了社会组织协商不同于政党、政府、企业、公民个人之间的协商,不同于政治协商和经济协商,是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 社会组织是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等基本特征的组织。社会组织的性质决定了社会组织协商不同于政党、政府、企业、公民个人之间的协商,不同于政治协商和经济协商,是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商民主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社会组织协商必须遵循还权于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开、法治、循序渐进的原则。社会组织协商的建设必须基于中国国情,要转换研究视角,实现宏大目标到个案的转变、价值层面向问题层面的转变、理论层面向经验层面的转变。要去政治化思维,还社会组织及其协商的本性。要构建多样化的社会协商组织形式,加强法治建设,对社会组织统一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协商 协商原则 构建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协商的治理价值、制约瓶颈和实践趋向 被引量:8
2
作者 孙照红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71,共7页
社会组织协商是对中国不断发育的社会力量的积极回应,是解决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的务实举措,是推动社会治理和公民自治的一种民主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组织协商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存在协商发展不均衡、协商能力有待提高... 社会组织协商是对中国不断发育的社会力量的积极回应,是解决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的务实举措,是推动社会治理和公民自治的一种民主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组织协商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存在协商发展不均衡、协商能力有待提高、协商主体不对等、协商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探索和完善社会组织协商,需做好统筹协商和试点工作,提升社会组织的协商意识和能力,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创新社会组织协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协商 政社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协商:价值、问题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铤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5,共5页
推进社会组织协商不仅有助于培养公民参政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有助于优化政府公共决策、完善协商民主体系。当前,社会组织协商存在协商能力参差不齐、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机制建设薄弱等问题。在明确角色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提高... 推进社会组织协商不仅有助于培养公民参政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有助于优化政府公共决策、完善协商民主体系。当前,社会组织协商存在协商能力参差不齐、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机制建设薄弱等问题。在明确角色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社会组织协商能力、加强立法工作、构建协商机制和创新协商方式等路径,广泛深入推进社会组织协商,有效提升新时代我国社会组织协商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协商 价值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协商的夹层角色与共治路径——基于制度环境与社会参与的类型学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家良 吴晓吁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113,F0002,共13页
新时代公共服务需要重点探索和大力发展多元主体协同。为何需要社会组织协商,其协商行动被哪些要素所决定,又以何种互动路径参与到治理议程之中。从行政规制和社会公众双面环境模式下社会组织协商角色如何形成以及如何更好共治的理论问... 新时代公共服务需要重点探索和大力发展多元主体协同。为何需要社会组织协商,其协商行动被哪些要素所决定,又以何种互动路径参与到治理议程之中。从行政规制和社会公众双面环境模式下社会组织协商角色如何形成以及如何更好共治的理论问题出发,构建“制度环境-社会参与”的分析框架,据此进行多案例比较,归纳出城市公共服务中双向赋能型、政治赋能型以及居民能动型的三类协商类型,并探索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协商如何发挥自身专业性及志愿性串联起政府与社会公众。通过案例总结出优化社会组织协商的主要路径,包括建立双重合法性、凝聚共识话语策略以及形成稳定组织社会网络。探索社会组织协商在公共服务体系参与共治的更优方式,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协商 制度环境 社会参与 城市治理 夹层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问题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思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6-121,共6页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内涵,将社会组织协商纳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这是基于中国协商民主实践和社会组织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的科学判断。社会组织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对社会公共生活的稳健运行与有序推进发...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内涵,将社会组织协商纳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这是基于中国协商民主实践和社会组织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的科学判断。社会组织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对社会公共生活的稳健运行与有序推进发挥着巨大的凝聚与调控作用。社会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住新机遇,承担新责任,需要发挥其协商功能,同时不断提升协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协商 功能优势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的目标梯次、进阶阻碍与突破思路 被引量:12
6
作者 卢艳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1,共9页
社会组织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对社会组织党建提出了新要求。从政党进步的动态视角来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按照“嵌入社会”“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三个目标梯次推进。然而当前党建工作中存在观念认知偏差、党社互动... 社会组织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对社会组织党建提出了新要求。从政党进步的动态视角来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按照“嵌入社会”“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三个目标梯次推进。然而当前党建工作中存在观念认知偏差、党社互动失调以及服务能力失衡等阻碍,影响了目标的达成。突破这些阻碍,要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基本纲领,充分运用社会组织协商机制,通过构筑“党社双强”的关系模式稳步提升组织的服务能力,并最终实现社会组织党建的进阶目标。随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治理社会”成为社会组织新时代党建的发展新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党建 目标进阶 党的全面领导 党社关系 社会组织协商 “党社双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