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社会系统论的数字乡村韧性治理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桂生 彭俊杰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0,共7页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推进,数字化场景深度嵌入“三农”场域。按照社会系统论的解释,数字乡村建设其实是一个耦合乡村治理行动者与乡村环境的韧性治理系统。数字乡村韧性治理是外在环境和行动系统内外双向交互作用的结果,其系统目标...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推进,数字化场景深度嵌入“三农”场域。按照社会系统论的解释,数字乡村建设其实是一个耦合乡村治理行动者与乡村环境的韧性治理系统。数字乡村韧性治理是外在环境和行动系统内外双向交互作用的结果,其系统目标在于不仅要降低治理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增进乡村行动系统的稳定性,也要不断演进系统的适应性循环,从而提升数字乡村韧性治理水平。目前面临的现实是,一方面,数字乡村治理实践存在过程的路径依赖、数字意识建设迟滞等问题;另一方面,乡村治理场域行动者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匮乏、信息资源应用不足、感知偏离政策目标,数字乡村治理系统被置于高度复杂环境从而降低了乡村治理行动者行为选择的稳定性。提升数字乡村韧性治理水平,需要从社会系统论的外在环境和内在行动者出发,以打破惯性藩篱、搭建乡村治理平台、引育数字人才、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明晰乡村规范等政策工具为抓手,实现简化数字乡村建设系统外在环境的复杂性、控制行动者行为选择以维持行动系统稳定性的韧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系统论 数字乡村 韧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系统论视角下中阿青年人才培养合作研究
2
作者 黄慧 姬鲁冰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156,157,共24页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为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从社会系统论角度分析,中阿青年人才培养合作历经70年的发展,在积极的外部环境因素推动下,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自创生动态发展体系,为...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为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从社会系统论角度分析,中阿青年人才培养合作历经70年的发展,在积极的外部环境因素推动下,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自创生动态发展体系,为中阿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了不竭动力。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后,中阿青年人才培养合作进入机制化发展阶段,逐步形成政府、高校、智库、企业多方参与,覆盖语言、政治、经贸、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包含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综合机制。中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丰富了中阿青年人才培养合作的内涵,双方加大了对高精尖、高层次青年人才培养合作的力度。依托全方位、多面向的中阿青年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平台,一批科研型、语言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成长起来。中阿青年人才培养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仍面临一些挑战,中阿教育合作品牌的吸引力有待提升,双方的人才政策沟通应继续增强,人才培养合作应谨防非对称性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阿青年人才培养 合作机制 社会系统论 中阿合作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与法律的耦合结构:党内法规的社会系统论分析 被引量:47
3
作者 张海涛 《交大法学》 CSSCI 2018年第1期76-88,共13页
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展示了一幅现代社会功能分化的理论图景,对于创新认识党内法规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功能高度分化致使社会子系统"运作自成一体","运作上的封闭"体现了系统的自主性,而系统的不自足性又刺激了"... 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展示了一幅现代社会功能分化的理论图景,对于创新认识党内法规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功能高度分化致使社会子系统"运作自成一体","运作上的封闭"体现了系统的自主性,而系统的不自足性又刺激了"认知上的开放",系统间由此出现了互相激扰和信息过渡的结构耦合。党内法规一方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规范,属于政治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党政联合发文等规范形式使其进入到法律系统之中,由此既激扰法律系统同时又接受来自法律系统的知识反馈,实现政治系统的"运作封闭"与"认知开放",成为政治与法律的结构耦合机制(耦合结构),解决了执政行为的"悖论"与"套套逻辑"。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政治与法律"去界分化"的危险和法律系统向"开放系统"回归的隐忧。基于此,应当从社会系统论的认识出发,通过"党内法治"调适政治系统的"运作自成一体",发挥宪法的结构耦合功能抵御"去界分化"趋势,并以"系统/环境"的分析路径明确"国法-党规"关系,实现党规国法的互进共生、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结构耦合 去界分化 社会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系统论对法律论证的二阶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宾凯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2,共10页
从社会系统论出发对法律论证进行二阶观察,跳出了传统法律论证理论中绝对主义/相对主义的二元对立陷阱,由此可以揭示法律系统借助"理由"选择回应环境刺激并建构系统封闭的独特逻辑。通过对法律论证所涉及的好理由/不好的理由... 从社会系统论出发对法律论证进行二阶观察,跳出了传统法律论证理论中绝对主义/相对主义的二元对立陷阱,由此可以揭示法律系统借助"理由"选择回应环境刺激并建构系统封闭的独特逻辑。通过对法律论证所涉及的好理由/不好的理由、冗余/多样性、概念/利益等形式的分析,法律论证的社会功能及其可能性条件可能得到深刻描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 二阶观察 社会系统论 卢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新型大学教学文化可持续性研究——大学教学学术运动的社会系统论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玉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4,共6页
美国大学教学学术运动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最重要的一次高等教育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已发展成为国际运动。大学教学学术运动,意在改变重科研、轻教学、进而导致本科生教学质量下降的大学文化,它本身也代表... 美国大学教学学术运动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最重要的一次高等教育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已发展成为国际运动。大学教学学术运动,意在改变重科研、轻教学、进而导致本科生教学质量下降的大学文化,它本身也代表着一种新型的大学教学文化。美国大学教学学术运动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帕森斯AGIL功能分析范式的论证中得到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大学 大学教学文化 帕森斯 社会系统论 AG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社会的历史语义学——基于卢曼社会系统论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宾凯 《交大法学》 2010年第1期129-144,共16页
目次:一、前言二、卢曼的社会功能分化理论(一)环节分化(二)分层分化(三)功能分化三、公民社会语义史(一)两个区分:"整体/部分"与"系统/环境"(二)希腊罗马时代的公民社会语义(三)近代的公民社会语义(四)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功能分化 历史语义学 社会系统论 卢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文本分析——基于政策工具、社会系统论、政策效力的三维分析框架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雪芹 蔡铨 王英 《现代情报》 CSSCI 2021年第4期17-25,共9页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所衍生的大量个人隐私安全问题,致使如何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体系、加强个人信息安全成为首要问题。因此,开展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文本量化研究,对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国家发布...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所衍生的大量个人隐私安全问题,致使如何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体系、加强个人信息安全成为首要问题。因此,开展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文本量化研究,对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国家发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计量法构建政策工具、社会系统论和政策效力三维分析框架,对我国目前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体系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政策工具维度,我国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较多,缺乏供给、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协同使用,政策工具使用失衡;社会系统论维度,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实施主要依靠对信息收集者和公众的约束,政府和技术层面的管控较少;政策效力维度,随着政策数量的增加,政策累计总效力在不断提高,但政策效力增长率差异较大。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政策工具 社会系统论 政策效力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曼社会系统论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体系的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闵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95,共3页
从尼克拉斯·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由传播创造并不断持续新的传播系统,卢曼所提出的以沟通为要素的自我自制式社会系统与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高的契合性,为我们进一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从尼克拉斯·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由传播创造并不断持续新的传播系统,卢曼所提出的以沟通为要素的自我自制式社会系统与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高的契合性,为我们进一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升新媒体时代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曼 社会系统论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的思维方式演进——一个社会系统论的视角 被引量:7
9
作者 陈锦波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99,共7页
在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伴随着法律系统"开放性"属性的逐步凸显,我们的思维方式也经历了从法律思维到法治思维的演进。思维方式发生这种演进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思维所对应的"封闭"法律系统的"不自足"所导... 在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伴随着法律系统"开放性"属性的逐步凸显,我们的思维方式也经历了从法律思维到法治思维的演进。思维方式发生这种演进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思维所对应的"封闭"法律系统的"不自足"所导致的对纷繁社会事务的应对无力。相反,法治思维时期的法律系统由于具备了认知上的"开放性",能够吸收外界环境刺激法律系统所产生的信息和冗余,从而得以因应复杂的社会现实需求。这实现了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二元界分,也是我们思维方式发生变革的价值所在。然而,法律系统是一个"自我再制"的系统,"自主性"和"封闭性"仍构成该系统的本质属性,外界信息能否"再入"到法律系统之中,取决于彰显法律思维的封闭法律系统自身的评判。因此,法治思维并不能完全抛却法律思维,法律思维仍然彰显法治思维的核心意涵,二者存在统合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思维方式 法律思维 法治思维 社会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系统论视角下区块链应用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明敏 齐延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125,共13页
区块链应用已经开始影响经济系统、法律系统乃至全社会系统的运作。作为一种新兴社会信用共识机制,它将颠覆传统信用机制,进而形成对整个社会的新一轮赋能和改造。社会系统论认为,区块链内部欠缺反思性,自治能力不足。与此同时,区块链... 区块链应用已经开始影响经济系统、法律系统乃至全社会系统的运作。作为一种新兴社会信用共识机制,它将颠覆传统信用机制,进而形成对整个社会的新一轮赋能和改造。社会系统论认为,区块链内部欠缺反思性,自治能力不足。与此同时,区块链具有一定的负外部性与扩张倾向,会对社会系统及其结构耦合产生激扰。倘若区块链的扩张倾向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将会加剧全社会的"去界分化"风险。并且,该风险还将危及基本权利。面对区块链应用对于全社会各领域的影响,法律系统通过对区块链的法律规制做出回应。因此,在对区块链的法律规制作出整体性反思的基础之上,应以风险预防和基本权利保护为导向,作出思路和方向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系统论 区块链应用 反思性 负外部性 法律规制 基本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形象”的知识生产与教育反思——以卢曼的社会系统论为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05,共7页
随着童年社会学相关研究的推进,儿童由一个简单的特定时间发展出来的生物性话语转向为一种嵌入到历史、社会、文化之中的社会性话语。借助社会学家卢曼的社会系统论的视角,可以更好地展示知识系统中关于“儿童”的知识的建构过程以及新... 随着童年社会学相关研究的推进,儿童由一个简单的特定时间发展出来的生物性话语转向为一种嵌入到历史、社会、文化之中的社会性话语。借助社会学家卢曼的社会系统论的视角,可以更好地展示知识系统中关于“儿童”的知识的建构过程以及新童年社会学作为社会学与教育学知识系统得到认同的方式。从卢曼的社会系统论来看,新童年社会学表征了一种知识系统的自我再生,一个科学性术语的再建构,同时也生产了教育学话语系统。这些系统共同生产出了一个有能力的儿童的形象,并以此种方式获得了作为沟通系统的社会认同,由此引发教育研究者对教育主体性认识上和学校教育的不断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曼 儿童形象 知识生产 社会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苗权利的社会建构:技术演变下的社会系统论分析
12
作者 彭博 岳远雷 《医学与哲学》 2025年第16期19-24,共6页
疫苗技术历经阶段性演化,其应用也从个体医疗实践转变为国家和资本主导的制度化工程,并引发技术权利的社会建构问题。以社会系统论为框架构建“结构生成−冲突显现−系统重构”模型,先剖析疫苗权利技术具象化的制度化生成机制,接着揭示四... 疫苗技术历经阶段性演化,其应用也从个体医疗实践转变为国家和资本主导的制度化工程,并引发技术权利的社会建构问题。以社会系统论为框架构建“结构生成−冲突显现−系统重构”模型,先剖析疫苗权利技术具象化的制度化生成机制,接着揭示四大子系统的结构性冲突,最后提出法律系统机制重构权利平衡。疫苗权利的社会建构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社会权利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为解析当代生命政治的演进提供了系统论视角,对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权利 社会系统论 生命政治 卫生法史 全球健康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论法学视角下保险说明义务的反思与建构
13
作者 陈昊泽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40,共18页
规制性与救济性的缺乏,反映出保险说明义务立法目标与实践效果的反差。先行研究由解释论到立法论的过渡、司法观点从实质标准向证据标准的转变,暴露出既往观点与法律体系的割裂、对保险销售实践的忽略。系统论法学从规范性预期稳定功能... 规制性与救济性的缺乏,反映出保险说明义务立法目标与实践效果的反差。先行研究由解释论到立法论的过渡、司法观点从实质标准向证据标准的转变,暴露出既往观点与法律体系的割裂、对保险销售实践的忽略。系统论法学从规范性预期稳定功能理解法律,在保险再生产过程中探明销售,将保险说明义务问题定位于法律系统与保险系统的耦合结构。保险说明义务的困境源于其兼具规制、救济功能的立法模式:功能性瘫痪与过度社会化接连出现;规范运作具有模糊性;立法存在时间性漏洞。保险说明义务的进路不在于自身的完善,而应立足于保险法实现规范的分化整合。这要求将保险说明义务的规制功能分出至保险业法,以适合性原则保障投保人意思自治,将保险销售行为规制建构为“反身法”,同时在保险合同法项下整合保险说明义务的“要件—效力”程式,依缔约过失法理重塑救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系统论 反身法 保险法修改 保险销售制度 规制 合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谦抑性的系统论考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5,共13页
刑法谦抑原则建立在法律对政治权力的有效抑制的理论基础以及刑法系统功能分出的社会基础上。刑法谦抑成为刑法系统自我指涉与外部指涉的沟通语义结构,为国家暴力的正当化使用提供必要条件。刑法谦抑的“话语—制度”构建,推动了政治系... 刑法谦抑原则建立在法律对政治权力的有效抑制的理论基础以及刑法系统功能分出的社会基础上。刑法谦抑成为刑法系统自我指涉与外部指涉的沟通语义结构,为国家暴力的正当化使用提供必要条件。刑法谦抑的“话语—制度”构建,推动了政治系统与刑法系统结构上的耦合机制。暴力适用的合法化(政治权力运作)与个体权利保护(刑法规范运作)并不矛盾,权利与权力具有共生特点。面对当代社会中系统与系统性危害的不断涌现,刑法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张,且这种扩张具有正当性。不能将刑法谦抑原则仅仅限定为刑法系统对政治权力决策的外部指涉。借助社会沟通的无主体属性,将刑法谦抑理论视为识别社会诸领域危害的语义结构,这与传统行为主义刑法观下的规范理论具有显著区别。这种路径并不意味着放弃行为概念,而是用功能主义去改造刑法谦抑原则的实质内涵,推动个体权利体系的更新,创造系统沟通连接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谦抑 社会系统论 沟通连接 沟通媒介 刑法功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与刑事司法互动的系统论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9-149,共11页
刑法的运作与科技系统的运行在现代社会逐渐形成区分,并衍生出自身独立的结构。现有的刑法规范结构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科技演进发生脱节,科技介入刑法运作的方式也产生负面效果。刑事司法中的专家证人制度、刑事鉴定中"事实"... 刑法的运作与科技系统的运行在现代社会逐渐形成区分,并衍生出自身独立的结构。现有的刑法规范结构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科技演进发生脱节,科技介入刑法运作的方式也产生负面效果。刑事司法中的专家证人制度、刑事鉴定中"事实"与"规范"难以区隔的困境即为显著例证。生活世界的视域决定了两者融合的必要性。通过系统论的考察,引入结构耦合机制与关系性纲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两者间的冲突,弥合两种系统运作上的逻辑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 科技系统 结构耦合 关系纲要 社会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系统与法律系统对于技术风险的决策观察 被引量:18
16
作者 宾凯 《交大法学》 CSSCI 2020年第1期137-151,共15页
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的社会系统论和二阶观察理论所提供的社会建构论框架,有助于我们从技术、时间、知识、决策等维度厘清技术风险形成的复杂社会机制,促进我们对政治系统和法律系统中的技术风险管制活动进行反思性观察。政... 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的社会系统论和二阶观察理论所提供的社会建构论框架,有助于我们从技术、时间、知识、决策等维度厘清技术风险形成的复杂社会机制,促进我们对政治系统和法律系统中的技术风险管制活动进行反思性观察。政治系统通过政策性决策活动规划和控制技术风险的努力,本身也会导致决策风险,政治系统因此发展出令规制失灵而被社会遗忘的应对能力;法律系统内部发展出来的风险预防原则,其功能不在于增加社会的安全水平,而是作为一种程序性反应机制,吸收因科学技术后果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环境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风险 决策 社会系统论 二阶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区隔走向共生:数字出版助力文化养老的困境与突围
17
作者 袁爱清 杨钰琦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61,共6页
在老龄化社会与数字化时代的交叠背景下,数字出版已显著嵌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核心领域。从认知、关系与结构三重视角剖析老年群体实现文化养老所遭遇的多重数字化挑战:技术复杂性加剧了老年群体的认知负荷、出版内容忽略老年文化偏... 在老龄化社会与数字化时代的交叠背景下,数字出版已显著嵌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核心领域。从认知、关系与结构三重视角剖析老年群体实现文化养老所遭遇的多重数字化挑战:技术复杂性加剧了老年群体的认知负荷、出版内容忽略老年文化偏好限制了代际关系、平台制度偏见破坏了社交生态结构平衡。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多元文化实践主体共生共荣生态是数字出版实现系统性目标的进路:一是推广适老化数字内容产品,以顺应老年群体的媒介使用惯习;二是创建代际共读契机,以推进世代文化共融;三是强化平台的公共责任感,构建包容性的社交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养老 数字出版 社会系统论 老年群体 数字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运行亚稳定态及根源探微
18
作者 黄正元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社会系统中子系统或要素受损导致社会巨系统运行失衡、使社会运行处于亚稳定状态。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没有形成根本性对抗总形势下出现的社会矛盾增多、群体性冲突频发等现象是社会运行亚稳定状态的表征。运用实践论...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社会系统中子系统或要素受损导致社会巨系统运行失衡、使社会运行处于亚稳定状态。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没有形成根本性对抗总形势下出现的社会矛盾增多、群体性冲突频发等现象是社会运行亚稳定状态的表征。运用实践论探析这种亚稳定态的深层根源,辩证看待社会运行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范畴之间的矛盾运动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间的作用形式,对于处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防患于未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亚稳定态 社会有机体 社会系统论 社会运行 实践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实现主体间性?——哈贝马斯与卢曼社会理论的分歧 被引量:5
19
作者 后盾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9-53,共5页
为了走出主体哲学的困境,哈贝马斯提出了用交往范式替代意识哲学范式,通过语言交流建立主体间性的方法。卢曼则怀疑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于是在沟通行为中用使用意义的系统取代了具有意识的主体,试图通过系统与周围世界的相互关系来建立... 为了走出主体哲学的困境,哈贝马斯提出了用交往范式替代意识哲学范式,通过语言交流建立主体间性的方法。卢曼则怀疑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于是在沟通行为中用使用意义的系统取代了具有意识的主体,试图通过系统与周围世界的相互关系来建立主体间性。哈贝马斯认为系统理论中系统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就是主体哲学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所以卢曼虽然试图超越主体哲学,其实并没有摆脱其基本范式,他对系统和意义的描述也借鉴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对意识的描述方法。同时,卢曼将社会系统和意识系统相互脱离,否认社会共识的存在,倒向了激进理性批判,也丧失了现代性自我批判的对象,而只能对不断复杂化的现代社会采取肯定的态度。从根本上讲,两人的分歧在于:卢曼致力于对当今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剖析,哈贝马斯则更热衷于为现实社会问题找到理想化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卢曼 主体间性 主体哲学 社会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教师惩戒权行使机制的系统耦合 被引量:6
20
作者 童云峰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48,共7页
当前学界对教师惩戒权的讨论集中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两个层面,呈现教育学者与法学学者研究分化的现象。在价值观上,教育学者过于注重矫正目的,容易造成教师惩戒的过度化;法学学者过于关注惩戒的形式界限,导致对教师惩戒行为的过度苛责。... 当前学界对教师惩戒权的讨论集中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两个层面,呈现教育学者与法学学者研究分化的现象。在价值观上,教育学者过于注重矫正目的,容易造成教师惩戒的过度化;法学学者过于关注惩戒的形式界限,导致对教师惩戒行为的过度苛责。在方法论上,法学学者和教育学者提倡的结论均有领域局限性而难以收到实效。为此,在对教师惩戒权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双层清理之后,基于教育系统和法律系统的封闭性,有必要引入社会系统论的沟通性,来优化两大系统耦合机制教师惩戒权的实施与治理。通过教育理念和法治精神一体运作,法治方法和社会方法协同共进,来消解当前教师惩戒权的发展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惩戒权 教育教学 立法论 社会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