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符号学在多模态话语建构中的适用性研究
1
作者 张德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0,共13页
本文重点探讨了社会符号学如何将应用符号学中的学科符号学和超学科符号学应用于多模态话语建构。首先,对社会符号学与应用符号学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剖析属于应用符号学范畴的学科符号学和超学科符号学,以及它们与多模态话语研究的关... 本文重点探讨了社会符号学如何将应用符号学中的学科符号学和超学科符号学应用于多模态话语建构。首先,对社会符号学与应用符号学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剖析属于应用符号学范畴的学科符号学和超学科符号学,以及它们与多模态话语研究的关系;最后,探讨社会符号学如何通过超学科平台的符号融合来解决相关问题,构建多模态话语的实施框架。研究表明,作为普通符号学的社会符号学可以基于其适用性强的特点,借助超学科平台解决学科中和学科间的问题,并通过超学科符号融合模式来进行实施,以实现多模态话语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符号 应用符号 超学科 学科符号 多模态话语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听人工智能的声音:社会符号学视角下人工智能对图书馆员职业的认知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昌扬 陈静怡 +1 位作者 陈小楠 迟润琳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1,共10页
图书馆员的职业形象影响着图书馆的社会认同和发展未来。文章使用非人类数据来源,结合视觉社会符号分析方法,通过对人工智能生成的有关图书馆员职业的图像进行分析,挖掘其中隐含的图书馆员职业形象认知特点,以揭示人工智能认知视角下图... 图书馆员的职业形象影响着图书馆的社会认同和发展未来。文章使用非人类数据来源,结合视觉社会符号分析方法,通过对人工智能生成的有关图书馆员职业的图像进行分析,挖掘其中隐含的图书馆员职业形象认知特点,以揭示人工智能认知视角下图书馆员的形象构建。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复制了社会对职业的性别偏见,人工智能对图书馆员职业的认知呈现出刻板化、模式化特点,而对数字时代图书馆员职业的认知呈现出包容化、赛博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员 职业形象 人工智能 视觉社会符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被引量:1390
3
作者 李战子 《外语研究》 2003年第5期1-8,共8页
克瑞斯和勒文(Kress & Leeuwen,1996)近年来尝试的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将包括图像意义的多模式话语的意义分为再现、互动和构图等相互交织的三种,并比照功能语法的概念、人际和组篇意义,进行... 克瑞斯和勒文(Kress & Leeuwen,1996)近年来尝试的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将包括图像意义的多模式话语的意义分为再现、互动和构图等相互交织的三种,并比照功能语法的概念、人际和组篇意义,进行了细致的系统构建,这种分析方法对于加深认识语言的社会符号特点、对于多模式话语的产生和理解以及英语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话语 社会符号 功能语法 再现 互动 构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冒充公检法”诈骗中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建构:社会符号学视角 被引量:6
4
作者 叶宁 赵云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7,共11页
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非接触式犯罪,无论犯罪嫌疑人采用什么样的科技手段,主要的媒介是语言。社会符号学强调符号在社会行动和交际中的功能。犯罪嫌疑人调用相关话语资源与语言策略对身份进行选择与建构的动态过程,是符号在语境再构下的... 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非接触式犯罪,无论犯罪嫌疑人采用什么样的科技手段,主要的媒介是语言。社会符号学强调符号在社会行动和交际中的功能。犯罪嫌疑人调用相关话语资源与语言策略对身份进行选择与建构的动态过程,是符号在语境再构下的解释和再解释过程。在“冒充公检法”类诈骗中,犯罪嫌疑人运用语类模板中的话语资源编造虚假信息,构建虚拟语境,通过话语实践确立虚假身份,利用话语策略实现不同身份的多元转换。在话语交际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一方面限制受话人对话语资源的权力与控制,另一方面拓展对话空间加强与受话人之间的协商与互动,将目标身份通过语言符号经由对方建构,在确立自身的“机构代表身份”和受话人的“违法者身份”后,达到获取受话人信任、骗取钱财的交际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充公检法”诈骗 语类 身份 动态建构 社会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的语法:童话插图中情态的社会符号学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丁建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42,共4页
韩礼德(Halliday)的社会符号学理论用"情态"这一范畴来表示信息的本体地位、权威性以及作为事实或真理的可靠性。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童话插图的情态可以概括为"梦幻主义",具体表现为娱乐的绘画风格、简化的透视手段... 韩礼德(Halliday)的社会符号学理论用"情态"这一范畴来表示信息的本体地位、权威性以及作为事实或真理的可靠性。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童话插图的情态可以概括为"梦幻主义",具体表现为娱乐的绘画风格、简化的透视手段、素淡的色彩、浓缩的细节、背景的缺失以及某些时候细微的解剖学上的扭曲。童话插图还通过融入浪漫主义的元素来表现梦幻世界,其中许多形象都具有现实逃避主义的色彩。童话插图不仅帮助儿童理解童话的故事精髓,而且启发儿童的想像,向儿童进行艺术的启蒙。通过阅读童话插图,儿童被引导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无限、多重的内心世界——一个梦幻般的、与现实被动共生的"反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符号 情态 童话插图 梦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征兵海报的视觉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胡圣炜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25,共5页
传统的对征兵海报的研究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法和艺术分析法,然而,征兵海报作为海报这一广告媒介的一种,也具备了普通广告的功能——劝说功能,因此需要对其体现的社会交际功能进行分析。本文借助社会符号学框架下的视觉语法,探讨征兵海报... 传统的对征兵海报的研究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法和艺术分析法,然而,征兵海报作为海报这一广告媒介的一种,也具备了普通广告的功能——劝说功能,因此需要对其体现的社会交际功能进行分析。本文借助社会符号学框架下的视觉语法,探讨征兵海报是如何通过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来实现其劝说功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兵海报 视觉分析 社会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绘本中的图、文、音——基于系统功能多模态语篇研究及社会符号学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周俐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儿童绘本(图画故事书)作为一种多模态文本,其中的图、文、音三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叙述故事。本文将运用系统功能多模态语篇研究相关理论以及社会符号学的相关分析方法,从模态间相互关系、印刷模式和分隔、视觉元素的语篇衔接三个方面尝... 儿童绘本(图画故事书)作为一种多模态文本,其中的图、文、音三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叙述故事。本文将运用系统功能多模态语篇研究相关理论以及社会符号学的相关分析方法,从模态间相互关系、印刷模式和分隔、视觉元素的语篇衔接三个方面尝试阐释儿童绘本中的图、文、音三个模态的功能及相互关系,以加深对儿童绘本的解读,利于儿童绘本的译介和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绘本 多模态 系统功能理论 社会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被引量:12
8
作者 路景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74-75,共2页
本文讨论了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的内涵、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电影片名归化和异化翻译法以及该理论视角下的片名翻译评析。
关键词 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 片名 归化 异化 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符号学的功能主义理据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遥 李景娜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2,共5页
社会符号学强调对符号的社会活动和交际功能进行动态的研究。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特征入手,结合功能主义学者Halliday、Martin以及Hodge与Kress的功能主义思想,研究社会符号学的功能主义理据。功能主义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 社会符号学强调对符号的社会活动和交际功能进行动态的研究。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特征入手,结合功能主义学者Halliday、Martin以及Hodge与Kress的功能主义思想,研究社会符号学的功能主义理据。功能主义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符号,一种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表达意义的符号系统;语言同时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多重代码系统,其核心语义层既体现为词汇语法又体现着社会文化语境,而这又决定了语言符号的变异性,也凸显了社会文化语境在语言符号解释中的必要性。功能主义的这些理念与社会符号学的社会性、层次性与变异性特征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符号 功能主义 符号 社会 层次性 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话语多模态连贯叙事的社会符号学视角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国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6-17,共2页
从社会符号学理论的视角来看,电影声画艺术可以被视为一种多模态叙事话语。电影多模态话语是一种综合运用多种符号模态建构连贯意义的叙事话语,而电影叙事过程中所调用的各种符号模态都可以被视为社会符号资源。在电影话语中,不同的符... 从社会符号学理论的视角来看,电影声画艺术可以被视为一种多模态叙事话语。电影多模态话语是一种综合运用多种符号模态建构连贯意义的叙事话语,而电影叙事过程中所调用的各种符号模态都可以被视为社会符号资源。在电影话语中,不同的符号模态在符号属性、认知取向和语义潜势方面具有区别性特征,在表征世界、构筑意义、引发认知效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电影话语主要是通过各种符号模态之间的协同作用来达到连贯叙事的效果,从而获得电影话语意义的统整性和可理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话语 多模态 连贯 叙事 社会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商品广告跨文化翻译的语用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金霞 侯广旭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社会符号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所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的一门学科。从符号学理论角度来看,翻译本质上是两种符号系统的转换;广告是对社会的反映,它是由依附于特定文化的符号组成,对广告翻译进行符号学分析,译者应当重视文化因素。本文从社会... 社会符号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所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的一门学科。从符号学理论角度来看,翻译本质上是两种符号系统的转换;广告是对社会的反映,它是由依附于特定文化的符号组成,对广告翻译进行符号学分析,译者应当重视文化因素。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分析了商品广告跨文化翻译的语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符号 商品广告 跨文化 语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术语的社会符号学阐释——以“通常居住”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俭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4期59-65,共7页
法律术语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封闭性话语,无需借助其他外在文本而可以独立存在。文章通过对香港外佣案件中"通常居住"这一表述的实证分析并结合相关案例的讨论,从社会符号学的视角来审视法律术语的建构、解构以及重构,从而揭示... 法律术语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封闭性话语,无需借助其他外在文本而可以独立存在。文章通过对香港外佣案件中"通常居住"这一表述的实证分析并结合相关案例的讨论,从社会符号学的视角来审视法律术语的建构、解构以及重构,从而揭示法律术语的出现、发展具有一定的时空性。特定法律术语含义的建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而术语某一既定的含义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被解构,而这解构的过程又是新一轮的建构,即重构。法律解释不是纯粹的解释方法应用,而是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对话的过程和结果。文章表明,从社会符号学的视角来审视法律解释活动、法学方法论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解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术语 社会符号 通常居住 法律解释 法学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间性·功能进化论·社会生物学——M.A.K.Halliday社会符号学理论述评 被引量:9
13
作者 丁建新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6-30,共5页
自Halliday的《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1978)出版至今,已有近30年的时间。我们置社会符号学理论于20世纪西方思想的视野之中,重新挖掘这一理论的当代价值。社会符号学理论是一种基于人类经验与行为、基于整合... 自Halliday的《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1978)出版至今,已有近30年的时间。我们置社会符号学理论于20世纪西方思想的视野之中,重新挖掘这一理论的当代价值。社会符号学理论是一种基于人类经验与行为、基于整合的社会生物学和功能进化论理念、以主体间性为己任的、建构主义的语言研究途径。其要旨在于拒绝以往关于语言以及外部世界研究的静态的、自动的、心理的解释,取而代之以动态的、进化的、社会生物学的方式来看待语言。正如McKeller(1987)所言,尽管Halliday的理论一般被运用于应用语言学、语篇分析、教育和儿童语言研究,历史行将证明,它将对正在兴起的关于人类本质的重新解释,也就是说对于关于人的科学的各种纷繁芜杂的问题的理解将做出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符号 主体间性 功能进化论 社会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与超越解构:社会符号性的话语行为动机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7,共5页
在实际话语分析中,应用20世纪新修辞学的代表人物肯尼斯·博克的“动机语法”,从社会学和语言哲学层面解构话语的动机性、导向性和行为性;同时利用博克以“同一”和“同体”为核心概念的“动机修辞学”超越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在实际话语分析中,应用20世纪新修辞学的代表人物肯尼斯·博克的“动机语法”,从社会学和语言哲学层面解构话语的动机性、导向性和行为性;同时利用博克以“同一”和“同体”为核心概念的“动机修辞学”超越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单纯离心和解构,探讨话语行为在社会互动中对社会符号性意义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行为 动机语法 社会符号性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幻仙姑赋》英译的社会符号学阐释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婧 蒋勇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126,共6页
《警幻仙姑赋》是《红楼梦》中唯一的神话赋体语篇,文化语汇众多,蕴含多种修辞方式,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及语用意义丰富。社会符号学侧重于分析译文中这三种意义的表达。本文选取了《红楼梦》中《警幻仙姑赋》的三个译文,从社会符号学的... 《警幻仙姑赋》是《红楼梦》中唯一的神话赋体语篇,文化语汇众多,蕴含多种修辞方式,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及语用意义丰富。社会符号学侧重于分析译文中这三种意义的表达。本文选取了《红楼梦》中《警幻仙姑赋》的三个译文,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分析译者对译文的处理。这对其他译者把握典籍英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幻仙姑赋》 社会符号 《红楼梦》英译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中的权力与稳定:社会符号学视野下的小说体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小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53,共5页
文化领域的斗争可以说是争取意义的斗争。代表不同利益的集团均试图生产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意义并将其自然化,使之成为整个社会普遍认可的常识。小说作为社会权力和稳定性的表征,也成为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争夺意义的场所。本文从社会符号... 文化领域的斗争可以说是争取意义的斗争。代表不同利益的集团均试图生产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意义并将其自然化,使之成为整个社会普遍认可的常识。小说作为社会权力和稳定性的表征,也成为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争夺意义的场所。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理论的视角切入,通过对小说的兴起、小说的体裁特征、小说中权威的解构与建构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小说对社会权力与稳定性的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权力与稳定 解构与建构 社会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分析口译中的非语言交际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华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6期127-130,共4页
口译作为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和认知过程,非语言交际对口译的作用不容小觑。非语言交际是指除语言交际外的所有交际,包括:体态语、副语言等。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口译的目的就是帮助不同文... 口译作为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和认知过程,非语言交际对口译的作用不容小觑。非语言交际是指除语言交际外的所有交际,包括:体态语、副语言等。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口译的目的就是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相互交流,因此,非语言交际对口译者是否能正确传达说话人的信息有重大意义。对非语言交际的充分利用可以帮助口译者更好地理解言者之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本文以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为理论依据,通过大量的案列分析,对非语言因素在口译中的具体传译方法进行初探。试着提出了口译中在处理非言语信息方面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译员提高口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 非语言交际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符号化对生活世界的解构与重组——波德里亚与哈贝马斯社会符号学思想比较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齐效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7-13,共7页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重要的社会理论家哈贝马斯和波德里亚,其批判理论都强调了对语言符号的重视,皆在通过符号生产方式的转换达到理想之境的建构或重构。不同的是,哈贝马斯的符号之维,是以普遍语用学为组织原则,以主体间的交往为契机,以交...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重要的社会理论家哈贝马斯和波德里亚,其批判理论都强调了对语言符号的重视,皆在通过符号生产方式的转换达到理想之境的建构或重构。不同的是,哈贝马斯的符号之维,是以普遍语用学为组织原则,以主体间的交往为契机,以交往合理性为尺度,渴望建构一个新理性原则下的"生活世界"。而波德里亚的符号之维则较为深刻地解析了"仿真"和"类象"对"生活世界"的腐蚀和侵袭,商品拜物教让位于符号拜物教,消费的异化使"生活世界"更加异化的社会现实,凸显出敏锐的后现代主义眼光和理论旨趣。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对其进行多向度、多视角的甄别和阐释,指出交往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社会符号化的进取精神和脱离生活实际的乌托邦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波德里亚 生活世界 社会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分析电影片名翻译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国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18-119,共2页
以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其翻译原则是"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语中寻求功能对等的过程。片名是一部电影内容的最概括、最集中的反应。... 以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其翻译原则是"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语中寻求功能对等的过程。片名是一部电影内容的最概括、最集中的反应。本文依照社会符号学翻译观,通过电影片名的意义及功能的分析,说明其翻译不单单是指称意义的对应转换,更重要的是实现其语用意义的转换,以求达到语用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符号 电影片名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社会新闻的英语编译——社会符号学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庄琴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0-162,共3页
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的深入分析,阐释对外社会新闻的英语编译应是一种社会符号学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编译者不仅要关注语言本身,还要研究语言以外的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翻译中原文与译文的等值不是单纯语言意义上的等值,而应是总体... 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的深入分析,阐释对外社会新闻的英语编译应是一种社会符号学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编译者不仅要关注语言本身,还要研究语言以外的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翻译中原文与译文的等值不是单纯语言意义上的等值,而应是总体社会符号学意义上的等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理论 社会新闻 翻译实践 编译 英语 社会文化因素 研究语言 社会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