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政策框架”与“社会立法”时代的来临 被引量:31
1
作者 刘继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环境、社会需要、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发生重大结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政策框架设计与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议题应运而生,成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核心与主题,成为安定团结、社会管理的社会基础与构建和谐社...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环境、社会需要、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发生重大结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政策框架设计与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议题应运而生,成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核心与主题,成为安定团结、社会管理的社会基础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前提,标志着中国社会政策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中国以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框架为主体的经济立法取得显著成绩,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法律制度框架,为依法治国和法制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处境、改革开放政策方针、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社会结构转型、社会需要结构战略升级、社会现代化建设与高风险社会形成,尤其是中共发展哲学与执政理念的革命性转变,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宏伟战略目标,标志着中国立法重点与立法模式由经济立法转变为社会立法,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政策框架形成与"社会立法"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依法治国方略与法制化建设进入关键时刻,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与社会现代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法学 社会政策 福利社会 依法治国 经济立法 社会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立法的战略地位与体系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刘继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2010年是中国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元年,标志中国进入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时代。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立法框架成为国家立法议程战略重点与优先领域。本文简要界定社会立法内涵外延与基本涵义... 2010年是中国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元年,标志中国进入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时代。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立法框架成为国家立法议程战略重点与优先领域。本文简要界定社会立法内涵外延与基本涵义,从社会政策框架与社会服务体系角度界定社会立法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概述现代社会立法在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分析其体系性特征。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建设,尤其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框架基本建成的宏观制度背景下,社会立法成为中国国家立法议程的战略重点与优先领域,社会立法在国家立法议程中的战略性优先地位明显。现代社会立法具有价值观化、政治化、争议性、社会福利理论为基础、福利财政化、经济利益化、社会性、福利性与生活福利化、伦理道德化、文化化、立法过程曲折漫长、专业性、发展变化性、立法社会影响广泛深远等14个体系性特征。如何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妥善合理处理政策与法律关系,强化社会立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社会立法 社会 社会福利 社会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济贫法到福利国家——论英国社会立法的进程及其作用与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义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9-33,共5页
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的发祥地 ,英国的社会立法亦走在世界前列 ,其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英国中世纪的济贫法。英国的社会立法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其间虽出现过反复甚至倒退 ,但最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逐渐趋于成熟和稳... 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的发祥地 ,英国的社会立法亦走在世界前列 ,其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英国中世纪的济贫法。英国的社会立法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其间虽出现过反复甚至倒退 ,但最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 ,为英国“福利国家”的建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并为其他国家在社会立法方面提供了一个效仿的样板 ,相信对于正致力于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我国也不乏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社会立法 进程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立法的角度突破旅游购物回扣与佣金之争 被引量:4
4
作者 林璧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7,共2页
关键词 旅游购物 社会立法 导游人员 佣金 回扣 购物消费 性质问题 停车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社会立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平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120,157,共5页
从法理的角度看,民生问题本质上是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等社会权利能否落实的问题。当前,解决民生问题,需要通过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建立社会自我纠偏机制,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完善社会立法体系,是解决民生问题、使... 从法理的角度看,民生问题本质上是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等社会权利能否落实的问题。当前,解决民生问题,需要通过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建立社会自我纠偏机制,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完善社会立法体系,是解决民生问题、使民生得以长久保障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问题 生存权 发展权 社会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立法是社会立法而不是行业立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健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6,共2页
关键词 旅游发展 中国旅游 行业立法 社会立法 旅游立法 旅游政策 法规 纠纷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立法过程的公民参与和利益表达——以《社会保险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志明 徐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6,共5页
社会立法关涉国民福祉甚广、影响公民利益巨大,离不开公民参与其中并合法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社会保险法》作为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一部社会领域立法,受到了举国关注。在其法律案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公民通过互联网、报刊以及信函等方... 社会立法关涉国民福祉甚广、影响公民利益巨大,离不开公民参与其中并合法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社会保险法》作为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一部社会领域立法,受到了举国关注。在其法律案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公民通过互联网、报刊以及信函等方式参与讨论,积极提供各类意见,体现了社会立法过程的公民参与和利益表达方面的特征。在这些特征背后,隐含着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立法 公民参与 利益表达 社会保险法》草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强社会立法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胡盛仪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67,共3页
社会立法在西方国家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的社会立法无论在规模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大的变化,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我国的社会立法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 社会立法在西方国家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的社会立法无论在规模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大的变化,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我国的社会立法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加快社会立法应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首要任务,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建设 社会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社会立法 被引量:6
9
作者 赵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38-42,共5页
在英国步入“福利国家”的历史进程中 ,各项社会立法的提出、确立、不断完善是其主要途径之一。其中 ,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几项社会立法无疑处于这一社会立法轨迹中的起始阶段 ,有其渊源关系。其地位和作用应予以肯定。
关键词 英国工业革命 社会立法 新济贫法 工厂法 公共卫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强社会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祖年 卢群星 《法治研究》 2007年第10期3-6,共4页
"加强社会立法"这个命题的提出,体现了社会立法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加强社会立法,需要我们在厘清社会立法与经济立法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社会立法的价值取向,完善社会立法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从实际... "加强社会立法"这个命题的提出,体现了社会立法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加强社会立法,需要我们在厘清社会立法与经济立法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社会立法的价值取向,完善社会立法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立法 加强社会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邦德国的社会法和社会立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邱小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8-60,共3页
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法,首先要阐明现代社会法发展起来的基本前提。这一前提就是: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能力,因此也学会了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成员。这一基本前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劳动带来了收入,收入足够满足劳动者的需求和... 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法,首先要阐明现代社会法发展起来的基本前提。这一前提就是: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能力,因此也学会了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成员。这一基本前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劳动带来了收入,收入足够满足劳动者的需求和抚养其家庭。显然,这已不再是一个理想法则了。尽管过去其中曾包括了一些可能实现情况的例外情况,现在是应该考虑利用和估价这些例外情况并对之进行补救了。而社会法,就其目前可能范围而言,就是这样一种法,它从社会的角度来消除对规则的例外,并把这种例外视为一种社会缺陷,它一旦出现,就应多多少少地予以偿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德国 例外情况 现代社会 家庭成员 劳动法 社会 法律领域 社会政策 基本前提 社会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医学讲座 第六讲 社会立法与人群健康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竟成 梁浩材 《中国医院管理》 1986年第1期50-53,共4页
社会立法是社会诸要素中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影响日益显著。一、法和社会立法法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没有法。
关键词 社会立法 立法 人群健康 社会历史现象 社会主义法 社会医学 立法程序 法的本质 近亲结婚 制定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俾斯麦的劳动立法和社会立法
13
作者 胡毓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88-91,共4页
提起德意志帝国首相奥托·俾斯麦,人们容易联想到他的“铁血政策”,联想到他实施的反动的“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其实,俾斯麦跟任何其他一个老奸巨滑的剥削阶级代表人物一样,为了维护对劳动人民的统治,除了采取高压的硬的一手以外,... 提起德意志帝国首相奥托·俾斯麦,人们容易联想到他的“铁血政策”,联想到他实施的反动的“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其实,俾斯麦跟任何其他一个老奸巨滑的剥削阶级代表人物一样,为了维护对劳动人民的统治,除了采取高压的硬的一手以外,也使用收买的软的一手。而正是这后面一手往往被人忽视。例如,1979年8月我国出版的《德国简史》一书就有这种情况,该书写道:德国“统治阶级看得清楚,实施《非常法》的十二年以来,既没有消灭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也没有阻挡工人运动的继续发展。他们看到单纯地依靠暴力镇压是不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主义 社会立法 劳动立法 德国社会民主党 工人阶级 非常法 社会改革 伤亡事故 社会保险法 俾斯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的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冉艳辉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6,共9页
当前学界对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的实施路径存在诸多争议,症结在于对其实施逻辑认识不到位。虽然现有立法已关注到行政主体以外的社会主体参与,但实施主体范围及其“权”的配置尚不明确、实施内容存在照搬相关法律或政策的现象、政府及... 当前学界对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的实施路径存在诸多争议,症结在于对其实施逻辑认识不到位。虽然现有立法已关注到行政主体以外的社会主体参与,但实施主体范围及其“权”的配置尚不明确、实施内容存在照搬相关法律或政策的现象、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实施方式以及法律责任的规定都还有待完善。通过与“司法适用导向”和“行政执法导向”立法的比较,可以明确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作为“社会参与导向”立法的实施逻辑。在立法中确保全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让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多承担服务功能、强化规范的引导作用并合理设置法律责任,才能通过立法的实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地方立法 实施路径 社会参与导向”的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救助立法评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运华 叶璐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是我国社会救助领域最重要的社会立法。但"办法"及其地方法规中关于受助者权利、救助主体职责、就业促进的规定都有待商榷,与相关法律也存在重叠、缺漏、无法衔接等问题。从理念、经济结构、功能和部门...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是我国社会救助领域最重要的社会立法。但"办法"及其地方法规中关于受助者权利、救助主体职责、就业促进的规定都有待商榷,与相关法律也存在重叠、缺漏、无法衔接等问题。从理念、经济结构、功能和部门冲突四方面深入分析原因后,建议对社会救助权、政府责任进行明确、细致规定,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发展型、与其他法律融合的社会救助法律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立法 社会救助权 法律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功能重塑视域下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完善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旭斌 倪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70,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家庭人口流动加剧,分担家庭风险的家庭成员数量减少,家庭的保障能力呈弱化趋势。国家和社会救助是社会救济的重要手段,但二者无法替代家庭救助在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给予心理安慰方面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家庭人口流动加剧,分担家庭风险的家庭成员数量减少,家庭的保障能力呈弱化趋势。国家和社会救助是社会救济的重要手段,但二者无法替代家庭救助在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给予心理安慰方面的功能。我国社会救助立法遵循"去家庭化"理念,忽略了家庭的社会救助功能,因而在实施中遭遇诸多困境。从强化家庭的救助功能出发,我国社会救助立法应在科学界定社会救助概念的基础上,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就业救助、教育救助等制度设计中对家庭因素予以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家庭功能重塑 社会救助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诚信价值观法律化视野下社会信用立法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福忠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67,共11页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存在于观念层面,而且更主要地存在于规范层面。把诚信价值观的要求由道德诚信转化为法律诚信,能确保诚信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培育和有效践行。在中国,将诚信价值观的法律化具有必然性,首...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存在于观念层面,而且更主要地存在于规范层面。把诚信价值观的要求由道德诚信转化为法律诚信,能确保诚信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培育和有效践行。在中国,将诚信价值观的法律化具有必然性,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法律诚信建立起来的信任机制;其次中国重建高信任度社会需要诚信法律规范予以保障。诚信价值观的法律化有两种实现途径,制定专门的信用立法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未来的社会信用立法应采用集中立法模式,即由全国人大制定专门的信用信息管理法。信用信息管理法应确立如下主要制度:建立失信行为的认定标准、信用信息采集和披露的负面清单制度、信用信息符合正当目的的使用制度、失信行为的惩戒制度以及信用修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道德诚信 法律诚信 社会信用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险权的法律属性与社会保险立法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杨思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5-98,共4页
社会保障权利谱系由社会救助权、社会保险权和社会福利权构成,社会保险权在这个权利谱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我国社会保险法应以保障社会保险权为立法理念和逻辑起点,细化有关社会保险权的法律规定,合理确定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明确政府在... 社会保障权利谱系由社会救助权、社会保险权和社会福利权构成,社会保险权在这个权利谱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我国社会保险法应以保障社会保险权为立法理念和逻辑起点,细化有关社会保险权的法律规定,合理确定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明确政府在社会保险方面的积极作为义务,完善社会保险权的法律救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险权 基本人权 社会 社会保险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定位、框架和重点 被引量:16
19
作者 林闽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95,共6页
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快社会救助立法已成为近年来全社会的共识。《社会救助法》作为我国社会救助领域的综合性基本法,在立法定位上,需要彰显国家责任,规范政府社会救助行为;从弱有所扶出发,明确保障国民基本... 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快社会救助立法已成为近年来全社会的共识。《社会救助法》作为我国社会救助领域的综合性基本法,在立法定位上,需要彰显国家责任,规范政府社会救助行为;从弱有所扶出发,明确保障国民基本生活;按分级筹资原则,建构以中央政府为主责的多元化筹资结构。在立法框架上,需要完善制度体系框架、调整社会救助总体立法框架。在立法重点上,补上社会救助立法行政程序性规定的短板,增加社会救助标准制定程序,确立社会救助的申请、审核、审批、发放、退出程序,完善社会救助的监督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立法 社会救助法》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社会救助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工作立法的必要性及其推进理路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青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5-98,共4页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只庞大的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需要法制化加以规范。文章从社会变迁、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制度化和法制化的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工作立法的必要性,并对社会工作立法的基本理路提出了...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只庞大的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需要法制化加以规范。文章从社会变迁、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制度化和法制化的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工作立法的必要性,并对社会工作立法的基本理路提出了推行本土化实践、实行集中立法、建立三重立法体系等对策性安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立法 社会变迁 推进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