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5篇文章
< 1 2 1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评《社会科学哲学的语境论研究纲领》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60,共4页
1936年,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在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描述了一场严重的科学危机:随着实证科学彻底的客观化,哲学作为一门普遍科学被具体科学所取代,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渐行渐远,... 1936年,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在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描述了一场严重的科学危机:随着实证科学彻底的客观化,哲学作为一门普遍科学被具体科学所取代,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渐行渐远,人之立于世的“生活世界”将被遗忘。80多年后,虽然实证主义已经式微,但自然科学在促进社会科学发展的同时威胁到了社会科学的合法性基础。殷杰教授的新著《社会科学哲学的语境论研究纲领》从语境论的视角出发,试图为化解社会科学的合法性危机给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危机 社会科学哲学 研究纲领 渐行渐远 实证科学 语境论 合法性基础 埃德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到情感理论——美国社会科学哲学家乔恩·埃尔斯特访谈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伟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乔恩·埃尔斯特(Jon Elster,1940—),美国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哥伦比亚大学罗伯特·默顿社会科学讲席教授,曾在巴黎大学、奥斯陆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他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Analytical Marxism)的创始人之一,对分析的马克思主... 乔恩·埃尔斯特(Jon Elster,1940—),美国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哥伦比亚大学罗伯特·默顿社会科学讲席教授,曾在巴黎大学、奥斯陆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他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Analytical Marxism)的创始人之一,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有开创性贡献;是当代理性选择理论的代表性人物,在社会科学哲学领域有重要学术影响,出版《逻辑与社会》《理解马克思》《酸葡萄》《政治心理学》《心灵炼金术》等20多本专著,发表200余篇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芝加哥大学 政治心理学 政治理论家 埃尔斯特 理性选择理论 社会科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主义的社会科学哲学如何可能——基于博物学立场的一个考察
3
作者 徐东舜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4,共9页
自然主义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是否适合社会科学的立场及其研究始终是社会科学哲学领域的热门话题。“自然主义”本身丰富的含义以及自然科学的当代发展揭示的自然科学之多元性都为建构一种能维护社会科学独立性与有效性的自然主义社会科学... 自然主义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是否适合社会科学的立场及其研究始终是社会科学哲学领域的热门话题。“自然主义”本身丰富的含义以及自然科学的当代发展揭示的自然科学之多元性都为建构一种能维护社会科学独立性与有效性的自然主义社会科学哲学带来了困难。但近年来学界对博物学的重新发掘却可以为这种建构提供一定的启示:就方法论层面而言,博物学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与诸多自然学科相容,又与传统经验论、当代科学哲学相通,其学科特征有助于建构一种依托地方性知识进行反还原论解释的自然主义社会科学哲学;就本体论层面而言,博物学将人类社会自然化,又将自然历史化,重构出一种属人的、宏观的“自然”观念,丰富了对“自然主义”的理解。借助博物学的这一立场,就有可能给出一种属人的、多元的、非还原论的自然主义社会科学哲学,它既承认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联,又允许社会科学保留其独特的方法与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 社会科学哲学 博物学 地方性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操作化: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启示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肃然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87,共29页
"操作化"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概念,目前许多社会学家对它的理解都源于以语言图像论为代表的传统社会科学哲学。语用学转向后的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则推翻了语言图像论,指出语词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所对应的客观对象,而... "操作化"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概念,目前许多社会学家对它的理解都源于以语言图像论为代表的传统社会科学哲学。语用学转向后的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则推翻了语言图像论,指出语词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所对应的客观对象,而在于语词自身的实践用法及其相应的生活形式。这种观点为社会学家们提供了对于操作化的重新理解,也为超越目前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化 社会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哲学 语用学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性研究法与社会科学哲学——以社会学中的民族志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卢崴诩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20,共5页
质性研究法与社会科学哲学是不可分割的。自然主义、反实在主义、批判的实在主义民族志研究法,都要求研究者经由长期参与某些群体的日常生活来探索这些群体的意义世界。然而,当自然主义民族志试图以概念、类属、假说、理论忠实地再现社... 质性研究法与社会科学哲学是不可分割的。自然主义、反实在主义、批判的实在主义民族志研究法,都要求研究者经由长期参与某些群体的日常生活来探索这些群体的意义世界。然而,当自然主义民族志试图以概念、类属、假说、理论忠实地再现社会实在时,反实在主义民族志却想要凸显研究报告的修辞学特性与权力作用。尽管批判的实在主义民族志与自然主义民族志同样支持"科学的"民族志,但前者关注的社会实在(社会结构)与后者的社会实在(日常意义世界)不同。这三种民族志研究法的操作程序与它们各自的哲学理据紧密关联。一个好的民族志研究者除了知晓操作程序之外,还必须了解与操作程序相关的社会科学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哲学 民族志 质性研究 社会 实在主义 自然主义 社会实在 操作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空间的社会化:布兰顿规范性实践概念的社会科学哲学意蕴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竹 《哲学分析》 2011年第4期29-41,196,共13页
布兰顿的规范性实践概念主张一种"理性主义的实用主义"立场。这对关于规范性的社会科学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依赖于"理性空间的社会化",才能说明:(1)因果事件等非规范性存在如何能进入规范性理解的视域;(2)隐性... 布兰顿的规范性实践概念主张一种"理性主义的实用主义"立场。这对关于规范性的社会科学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依赖于"理性空间的社会化",才能说明:(1)因果事件等非规范性存在如何能进入规范性理解的视域;(2)隐性规则如何既能前反思性地引导行动者,又能具备清晰阐释的可能性;(3)规范性解释的有效性如何既是客观的,又是在交往实践中可修正的;因而,理性主义的实用主义观点才能在社会科学哲学的层面构建独立自足的规范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性实践 布兰顿 实用主义 社会科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哲学的性质、任务和发展趋向
7
作者 朱红文 《探索(浙江)》 1988年第1期59-64,共6页
一、哲学、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哲学 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功能的演化,不是一种简单抛弃、彻底否定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近代以来,哲学在古代哲学的基础上不断繁衍、分蘖,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中介的、多学科的知识群... 一、哲学、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哲学 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功能的演化,不是一种简单抛弃、彻底否定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近代以来,哲学在古代哲学的基础上不断繁衍、分蘖,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中介的、多学科的知识群体。但哲学对古代哲学所具有的宇宙观或世界观的功能不是放弃和否定,而是超越和更高阶段上的肯定,哲学成了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而在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作为相互沟通、由此达彼的桥梁的,就是“科学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哲学 古代哲学 研究对象 具体科学 世界观 宇宙观 自然科学 中介 多学科 科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理论与社会科学哲学
8
作者 吴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25-29,共5页
社会理论与社会科学哲学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辩证法"思路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第一,理论来源问题;第二,哲学与科学基础;第三,相互关系的基本向度。尽管在这三个方面二者都有较大区别,但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共变关系。
关键词 社会理论 社会科学哲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生活世界”建构开放的“交往平台”——评《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一书
9
作者 郑飞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哲学 基本理论 方法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限理性:H.西蒙社会科学哲学的基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俊林 孟建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作为西蒙的标志性理论,受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是其社会科学哲学的基点。西蒙在行政管理研究中发现受限理性,在对经济学传统理论的批判中提出受限理性理论,并在政治学、心理学以及人工科学等领域演进中发展受限理性的内涵。受限... 作为西蒙的标志性理论,受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是其社会科学哲学的基点。西蒙在行政管理研究中发现受限理性,在对经济学传统理论的批判中提出受限理性理论,并在政治学、心理学以及人工科学等领域演进中发展受限理性的内涵。受限理性在众多研究领域中产生变革性影响,促进社会科学中理性研究的成就,延展并拓深社会科学哲学的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蒙 理性 受限理性 社会科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一种社会科学哲学的实用主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帕特里克·贝尔特 朱红文 +1 位作者 朱红文(译) 黄春芳(校)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本文介绍和批判地分析理查德·罗蒂的新实用主义,认为他的思想对社会科学哲学来说是一个贡献。虽然罗蒂对社会科学哲学本身没有太多的论述,但是,可以认为他的总的哲学立场对这一学科领域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第一部分论述罗蒂的新实... 本文介绍和批判地分析理查德·罗蒂的新实用主义,认为他的思想对社会科学哲学来说是一个贡献。虽然罗蒂对社会科学哲学本身没有太多的论述,但是,可以认为他的总的哲学立场对这一学科领域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第一部分论述罗蒂的新实用主义与社会科学哲学中各种各样的问题的高度相关性,这些问题包括:自然主义的教条、19世纪的方法论之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则,以及近些年来的后结构主义浪潮。第二部分对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的社会科学哲学进行了建设性的批判。虽然文章对罗蒂思想的某些方面提出了批判,但是,同时认为他的立场能够为一种富有成果的社会科学观奠定基础,这种社会科学的目标是拓展人的潜能,而不只是作简单的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自然主义 社会科学哲学 实用主义理 查德·罗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精神的哲学阐释——第25届全国社会科学哲学大会学术综述
12
作者 王菲菲 赵春莲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8-139,共2页
2014年9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第25届全国社会科学哲学大会暨“中国精神的哲学阐释”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关键词 社会科学哲学 哲学阐释 中国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所 学术综述 学术研讨会 省委常委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哲学中的规范性与自然主义——瑞斯乔德教授访谈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克·瑞斯乔德 袁继红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3期190-195,共6页
规范性与自然主义的话题与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如下核心争论紧密相连:当我们的理论越来越复杂时,诉诸规范性是否会成为前科学思想的残余?还是说规范性是不应被社会科学忽视的社会世界的不可还原维度?诉诸规范性是否可以被科学地呈现出来... 规范性与自然主义的话题与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如下核心争论紧密相连:当我们的理论越来越复杂时,诉诸规范性是否会成为前科学思想的残余?还是说规范性是不应被社会科学忽视的社会世界的不可还原维度?诉诸规范性是否可以被科学地呈现出来?近年来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为上述争论注入了新的资源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哲学 自然主义 德教 科学思想 社会世界 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社会科学哲学论纲 被引量:4
14
作者 欧阳康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0-97,共8页
伴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起 ,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作为当代哲学的重要分支而为学界所关注 ,提升着人们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活动及其运作方式的哲学自觉。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哲学的视野 ,探讨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对象性基础 ... 伴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起 ,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作为当代哲学的重要分支而为学界所关注 ,提升着人们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活动及其运作方式的哲学自觉。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哲学的视野 ,探讨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对象性基础 ,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的结构与功能、进化与发展、客观性和主体性、真理性和合理性、滞后性与超前性、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 ,探讨人文社会研究中的说明与理解、认知与评价、规范转换与学科际沟通 ,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哲学 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尔斯·泰勒的诠释性社会科学哲学
15
作者 郭金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6-209,共4页
查尔斯.泰勒认为,人类是一种自我诠释的动物,他们能够理解并且反思人类生活以及他们与其他人的关系的意义。社会实践应该按照行动者的社会意义进行阐释。他由此批评了试图按照因果解释将社会科学还原为自然科学的自然主义,它忽视了人类... 查尔斯.泰勒认为,人类是一种自我诠释的动物,他们能够理解并且反思人类生活以及他们与其他人的关系的意义。社会实践应该按照行动者的社会意义进行阐释。他由此批评了试图按照因果解释将社会科学还原为自然科学的自然主义,它忽视了人类生活中意义与意向性等最为重要的方面。因此,他倡导一种诠释性的社会科学知识理论,这种诠释的目标在于理解,而这种诠释性理解理论通过语言哲学得到支持,语言提供一种表达理解的形式。主体的实践通过他们的语言理解所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斯·泰勒 社会科学哲学 诠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译为媒: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构建——以“新质生产力”及其外译为例
16
作者 胡筱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9,197,共9页
近代的“西学东渐”和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主义”让中国学术奉西方范式为圭臬,使其出现了学术失语现象,表现之一是大量使用英美学术概念和术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中国哲学、中国理论和中国术语回应“中国之问”,为解答... 近代的“西学东渐”和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主义”让中国学术奉西方范式为圭臬,使其出现了学术失语现象,表现之一是大量使用英美学术概念和术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中国哲学、中国理论和中国术语回应“中国之问”,为解答“世界之问”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中国应尽的职责。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向世界真实、正确传播中国的声音,是当前国家的迫切需求。习近平在2023年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是中国经济学体系的重要术语,与新文科建设相互促进,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从该术语在英译中的演变、定型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术语的国际传播需要构建一个政府推广、人人参与、国内外媒体协同发挥作用的立体化、系统化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话语体系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术语 新质生产力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新文科转向”:轨迹、视野与进路
17
作者 唐斌 朱德宸 于慧敏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5-272,共8页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已经从单一学科探索转向学科交叉融合、从传统文本分析转向人工智能研究的双向调试阶段。该文在梳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发展现状、功能定位、运作模式、机遇...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已经从单一学科探索转向学科交叉融合、从传统文本分析转向人工智能研究的双向调试阶段。该文在梳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发展现状、功能定位、运作模式、机遇挑战的基础上,总结出国际视野下实验室项目化数据在生产、多样化输出结果、构建集群技术结构等发展趋势,揭示本土视野下实验室发展从技术的移接孵化到情景再造的发展转向,提出以数增“智”、差异化情境共享、学科交叉融合增长等进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 实验室 新文科 新农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学术自信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18
作者 张艳国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共6页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发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1)重要讲话之后,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问题,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热点问题和专家的热门话题。从近年来已经发表...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发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1)重要讲话之后,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问题,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热点问题和专家的热门话题。从近年来已经发表的论文来看,关于此问题的讨论,主要从“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路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坚定学术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研究——基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视角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江华 许志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3,共14页
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所需,也是向全球知识系统... 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所需,也是向全球知识系统贡献说得出、立得住、传得开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的理论所求。“三大体系”基础上的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的母体和本源。没有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没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基础,国际传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主性与嵌入性、价值关联与价值无涉的统一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应该具有的理论样态。但当前,对比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可以发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还存在较多问题:国际传播对象研究不够、国际传播媒介与渠道建设滞后、国际传播议程设置不足、国际传播资助与控制体系不完善等。自主知识体系这一国际传播底座建构任重道远。对此,从建构嵌入世界的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更适合传播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体系两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国际传播平台 学术共同体 学术朋友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方式创新——以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为例
20
作者 方晶 陈新 黄帅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122,160,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方式亟待创新以适配这一变革。本文构建了“技术赋能-组织适配”的理论框架,分析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革新资源获取方式、拓展协作半径、重塑成果生产逻辑,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构重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方式亟待创新以适配这一变革。本文构建了“技术赋能-组织适配”的理论框架,分析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革新资源获取方式、拓展协作半径、重塑成果生产逻辑,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治理升级,实现与人工智能技术相适配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方式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创新实践表明,资源治理专业化、协作形态柔性化、成果转化流程化,可以促进形成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共生的新型研究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组织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