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吴静 颜吾佴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04-108,共5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布局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布局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的支撑力度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缺乏;评价机制没有完全体现出哲学社会科学特点,缺乏相应的荣誉及激励机制;学术风气浮躁等。今后应强化优势学科建设,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注重体制机制建设,营造优秀人才成长环境;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次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被引量:9
2
作者 邹东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共2页
关键词 人才 人文社会科学人才 素质 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国学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政策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成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名 朱心田 袁宝宝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6-71,92,共7页
以百人工程为例,对人才政策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问卷统计,将影响因素分为政治支持、经济支持、舆论支持和社会服务四个维度,将人才的发展归结为学术科研、参政议政、社会地位三个方面,运用相关回归分析的... 以百人工程为例,对人才政策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问卷统计,将影响因素分为政治支持、经济支持、舆论支持和社会服务四个维度,将人才的发展归结为学术科研、参政议政、社会地位三个方面,运用相关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人才政策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支持对学术科研有显著影响;经济支持和社会服务对参政议政有显著影响。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更好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经济支持力度,提高人才服务社会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政策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 百人工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81,共2页
“国势之强由于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客观上需要大量素质高、立场正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其培养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有新作为、好作为。为此,领导干部应在人才观念上实现突破,助力提高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专业素质和... “国势之强由于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客观上需要大量素质高、立场正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其培养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有新作为、好作为。为此,领导干部应在人才观念上实现突破,助力提高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真心实意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人生出彩创造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 领导干部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科学人才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5
作者 余英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5-270,共6页
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发展进步,是在自然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两家联盟的共同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它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因此,不可能互相替代,可能的只是互相补充和配合。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作用可概括为... 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发展进步,是在自然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两家联盟的共同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它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因此,不可能互相替代,可能的只是互相补充和配合。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四种,即新知识、新理论的创造者;其他精神产品生产的指导者;政治决策的咨询和参谋者;社会历史前进的推动者、指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人才 历史地位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人才管理》读后记
6
作者 胡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期64-64,共1页
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科学研究可以说扩展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其研究面之广、拓展生活程度之深,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多少年来,人们对社会科学本身的研究却极为不够。直到近几年,对社会科学本身的研究才得到社会科学界的... 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科学研究可以说扩展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其研究面之广、拓展生活程度之深,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多少年来,人们对社会科学本身的研究却极为不够。直到近几年,对社会科学本身的研究才得到社会科学界的一批有识之士的重视。由湖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社会科学人才管理》一书,即为这些有识之士讫今取得的为数不多的优秀成果之一。记得初读此书时,第一眼我就被此书作者所选择的课题吸引。是时,我国社会科学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大多数人(包括我本人)还沉浸在由《社会科学学》的出版而带来的惊讶与喜悦之中,而《社会科学人才管理》的作者们就已清醒地认识到:“要开拓社会科学学研究的新领域,光凭一本专著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研究的继续拓展和深入,需要进一步作分门别类的专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一批专门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管理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人才 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 社会科学研究 人才成长规律 科学发展 湖北省 专题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的开发管理
7
作者 程雪蓉 《探索(浙江)》 CSSCI 1989年第5期67-71,共5页
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的开发管理,既是科技人才学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一个中心环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的势态下,科学地开发和管理社科研究人才,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已日益显示出迫切性和重... 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的开发管理,既是科技人才学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一个中心环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的势态下,科学地开发和管理社科研究人才,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已日益显示出迫切性和重要性。本文试图从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规律分析入手,就社科研究人才的开发管理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 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认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研究 开发管理 社科研究 科研人员 社会科学人才 社会科学管理 科研环境 自然科学研究 创造性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重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改革和发展
8
作者 袁贵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8,共4页
去年8月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戴河接见国防科技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时,发表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样重要”的重要论述。本刊曾邀请校内外部分著名专家教授就其重大意义进行座谈,并用笔谈的形式于去年第6期发表,得到很... 去年8月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戴河接见国防科技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时,发表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样重要”的重要论述。本刊曾邀请校内外部分著名专家教授就其重大意义进行座谈,并用笔谈的形式于去年第6期发表,得到很好的社会反响。今年4月28日,江总书记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不仅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方向、定位、功能等做了十分深刻的论述,而且又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提出了五个“高度重视”,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五点“殷切希望”,这必将对新世纪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产生深远和巨大的影响,对此本刊再次组织了一组笔谈,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改革 发展 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教育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 学风建设 哲学社会科学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太淼 高俊华 《河南社会科学》 1996年第3期12-17,共6页
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面临诸种困境:经费困境、成果困境、人才困境、职工生活困境。造成诸多困境的原因是社科研究存在的方式有问题:一、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导致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功能错位。我国古代历史中,学术文化要么“入世”,成为... 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面临诸种困境:经费困境、成果困境、人才困境、职工生活困境。造成诸多困境的原因是社科研究存在的方式有问题:一、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导致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功能错位。我国古代历史中,学术文化要么“入世”,成为政治的附庸。要么“出世”,坐而论道,逃避现实,独善其身。我国社科研究机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体制的作用导致社科研究的“非科学化”倾向。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科学研究的供需矛盾。其一是机构重叠,人才过剩,专业老化,知识陈旧;其二是市场经济急需的新型社科人才、专业缺乏;其三是社科研究缺乏与政府、社会和市场之间的交换机制。三、政策方面的原因。社科研究若要走出困境,需从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改革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体制。重新规范政府和社会科学机构的关系,在人事、职称、资金、专业等方面重新界定政府的管理权限。同时重新规范社会科学人才成果的评价体系和应用体系。二、加快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内部改革。改革内部科研管理。加强应用开发研究。改进科研方法。主动促进价值交换机制的建立。三、加强政策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 科学研究机构 社会科学人才 社会科学成果 评价体系 市场经济体制 应用开发研究 管理体制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社会科学队伍发展研究
10
作者 江奔东 魏长民 王明强 《理论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124-127,共4页
山东省社会科学队伍发展研究江奔东魏长民王明强一、山东省社会科学队伍发展的重要特点和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壮大起来的山东省社会科学队伍,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了很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支队伍经历了恢复、发... 山东省社会科学队伍发展研究江奔东魏长民王明强一、山东省社会科学队伍发展的重要特点和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壮大起来的山东省社会科学队伍,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了很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支队伍经历了恢复、发展和优化提高三个阶段:197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研究 队伍发展 科学研究人员 学术带头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工作者 社会科学人才 科学研究机构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生产力包括社会科学
11
作者 陶富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25-29,共5页
一、对“科学是生产力”原理的一个误解科学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这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真理。但不少人把这里的科学仅仅理解为是自然科学,这是不全面的。钱学森曾经就这一点指出:“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里说的科学... 一、对“科学是生产力”原理的一个误解科学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这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真理。但不少人把这里的科学仅仅理解为是自然科学,这是不全面的。钱学森曾经就这一点指出:“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里说的科学技术要包括社会科学。”我认为,这是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的。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时曾说过:“生产力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人才 自然科学 现代生产力 科学技术 钱学森 组织管理 直接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转化为生产力 工作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中繁荣发展的黄石社会科学事业
12
《理论月刊》 CSSCI 1995年第9期44-47,共4页
改革开放中繁荣发展的黄石社会科学事业黄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踏着伟大社会主义祖国45年前进的脚步,尤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15年来的步伐,黄石社会科学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局面。仅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5年... 改革开放中繁荣发展的黄石社会科学事业黄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踏着伟大社会主义祖国45年前进的脚步,尤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15年来的步伐,黄石社会科学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局面。仅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5年,据不完全统计,黄石的社会科学学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人才 社会科学工作者 繁荣发展 改革开 社会科学事业 社科联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黄石市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人才开发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13
作者 周松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4期66-66,共1页
贫困山区要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必须走人才开发促进经济开发的新路子,就当前情况看,山区的人才开发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外地人才和本地人才的关系。山区人才按地域来源可大致分为外地引进的人才与本地培养的人才。在处理两者关系... 贫困山区要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必须走人才开发促进经济开发的新路子,就当前情况看,山区的人才开发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外地人才和本地人才的关系。山区人才按地域来源可大致分为外地引进的人才与本地培养的人才。在处理两者关系时,重外轻内或重内排外,都是不恰当的。要充分发挥这两个方面人才的作用,就不能厚此薄彼。首先,要立足本地,挖掘潜力,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开发 社会科学人才 贫困山区 新路子 山区经济 培养的 经济开发 处理 创造条件 不恰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人才与四化——学习《邓小平文选》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文的体会
14
作者 傅文仪 《企业经济》 1983年第9期3-4,共2页
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人的知识水平密切相关,没有大量掌握现代技术知识的人才,就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小平同志一再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对十年动乱,轻视知识,摧残人才的拨乱反... 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人的知识水平密切相关,没有大量掌握现代技术知识的人才,就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小平同志一再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对十年动乱,轻视知识,摧残人才的拨乱反正,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重人才 尊重知识 社会科学人才 四个现代化 历史经验 科学技术 密切相关 邓小平文选 实际工作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籍学者潘毓刚教授来我院作科研体制与人才开发问题的报告
15
作者 董路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140-140,共1页
应我院邀请,美国麻省波士顿学院化学系教授、全美华人协会总会常务执行委员兼执行总干事、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和兰州大学名誉教授潘毓刚教授,于八四年六月二十三日来我院就科研体制与人才开发问题向师生作了报告。潘毓刚教授在报告里首... 应我院邀请,美国麻省波士顿学院化学系教授、全美华人协会总会常务执行委员兼执行总干事、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和兰州大学名誉教授潘毓刚教授,于八四年六月二十三日来我院就科研体制与人才开发问题向师生作了报告。潘毓刚教授在报告里首先指出,科研体制与人才开发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先进的科研体制促进人才开发,落后的科研体制阻碍人才开发;反过来,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广泛开发和使用又可促进科研体制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从理论上讲,中国的人才也应该是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考虑到某些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少说也应是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但我们面临的严峻事实却是人才奇缺和人才的大量浪费和积压。另外,国家近几年向科研和人才开发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收效并不显著。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能否重视科研体制的改革和人才的开发?二是如何进行体制改革和人才开发?前者似乎已经解决,后者可以说尚未得到真正解决。关于我国如何进行科研体制的改革和人才开发问题,潘毓刚教授提出了四条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体制 开发问题 人才开发 社会科学人才 互相促进 中国科学 具体建议 体制改革 名誉教授 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纪念《人文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16
作者 赵炳章 《人文杂志》 1987年第3期4-5,共2页
今天,我们邀请陕西社会科学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和曾经为创办《人文杂志》作过贡献的同志,开这个座谈会,共同纪念《人文杂志》创刊三十周年。这个会,省委宣传部领导很支持,今天宣传部部长毛生铣、副部长李秀潭同志都参加了会。 《人文杂... 今天,我们邀请陕西社会科学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和曾经为创办《人文杂志》作过贡献的同志,开这个座谈会,共同纪念《人文杂志》创刊三十周年。这个会,省委宣传部领导很支持,今天宣传部部长毛生铣、副部长李秀潭同志都参加了会。 《人文杂志》是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创刊的,是我省解放以来创办的第一个综合性的学术刊物。虽然在一段时间里停刊,但总的来说,她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谈会 社会科学 宣传部 社会科学工作者 副部长 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刊物 繁荣哲学 社会科学人才 省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