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柯亨社会的“物质性”与“社会性”的区分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庆龙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1,共3页
社会的"物质性"与"社会性"的区分理论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柯亨为了重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而提出的,旨在使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变得清楚明白。值得肯定的是,柯亨从对经典文本的解读中来发掘马克思的真义,并由此引入分... 社会的"物质性"与"社会性"的区分理论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柯亨为了重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而提出的,旨在使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变得清楚明白。值得肯定的是,柯亨从对经典文本的解读中来发掘马克思的真义,并由此引入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的种种表述作了严格、细致的分析和解读。但是,柯亨的重建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方面因为文本的解读本身就见仁见智,另一方面,由于柯亨固守形式逻辑的分析方法从而否定了真理的辩证法,使得他对这一理论的认识难免浅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亨 社会的物质性 社会的社会性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学习理论渊源及发展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刚 黄健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80,共12页
学习是个体的,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但学习又不是个体孤立进行的活动,它一定发生在社会关系框架之中。社会性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模仿、争论、反思等多种方式,与社会关系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互动、协作和对话的过程,并最终实现自我发展和自... 学习是个体的,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但学习又不是个体孤立进行的活动,它一定发生在社会关系框架之中。社会性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模仿、争论、反思等多种方式,与社会关系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互动、协作和对话的过程,并最终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尽管通过沙龙、聚会、阅读、运动及社交媒体等社会性学习途径获取知识及技能,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在急剧变化的时代,社会性学习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拓展,人们对这种学习所蕴含的机理与发生机制,都尚处在探索阶段。为此,从多个角度对社会性学习的核心理念、理论渊源、研究重点以及发展嬗变进行详细梳理,对全面理解社会性学习的本质及内涵将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学习 社会化学习 学习的社会性"社会性网络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社会化的两种类型:涂尔干与康德的争执
3
作者 李长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4,共8页
涂尔干从对社会事实的肯定和规定出发,认为教育是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的过程。他由此对康德的教育规定“教育在于使每个人的所有能力得到完美的发展”提出了严肃的批评,认为它脱离了具体的社会规定,变成了理想化的教育。教育的性质是... 涂尔干从对社会事实的肯定和规定出发,认为教育是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的过程。他由此对康德的教育规定“教育在于使每个人的所有能力得到完美的发展”提出了严肃的批评,认为它脱离了具体的社会规定,变成了理想化的教育。教育的性质是社会性的而不是非社会性的。然而,涂尔干的批判又存在盲点,他没有看到康德的“非社会的社会性”以及由此推导出的教育规定——教育是促进年轻一代“非社会的社会化”的活动。康德在他的历史哲学以及教育学的“林喻”中阐述了他对教育的这种规定。现代教育学人,有必要将“非社会的社会性”作为核心范畴纳入教育学之中,因为这直接涉及一个关键问题:能动的、有情有欲的、非社会性的个体,如何成为依赖他人、与他人合作的、社会性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 社会的社会性 涂尔干 康德 林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然目的到“人是目的”——康德历史哲学新论
4
作者 杜仕菊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5,共7页
康德的历史哲学是康德批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自然目的论为出发点,论述了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其中,历史发展的动力是"非社会的社会性";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走向永久和平;而康德历史哲学的目的则是从... 康德的历史哲学是康德批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自然目的论为出发点,论述了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其中,历史发展的动力是"非社会的社会性";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走向永久和平;而康德历史哲学的目的则是从自然到自由的人,从而得出了"人是目的"的结论。正是在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康德建立了他的历史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目的论 社会的社会性 永久和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历史哲学述论
5
作者 启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21-25,39,共6页
历史规律性与人在创造历史活动中的主体性关系问题,一直是西方历史哲学史上的一大难题。康德是第一个试图解答这一难题的思想家。他通过“非社会的社会性”理论回答了“普遍的历史观念如何可能”的问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历史认识... 历史规律性与人在创造历史活动中的主体性关系问题,一直是西方历史哲学史上的一大难题。康德是第一个试图解答这一难题的思想家。他通过“非社会的社会性”理论回答了“普遍的历史观念如何可能”的问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历史认识论体系。但由于康德深受传统的唯心史观和牛顿科学纲领的影响,使他最终未能对这一历史哲学难题给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历史哲学 述论 人类历史 因果律 社会的社会性 上帝 卢梭 历史观念 机械决定论 牛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