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化、生态化与以人为本——立足于西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邬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共8页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目标、保持生态平衡的发展前提、建立适度与有限增长的稳态经济、注重环境治理、建立绿色生产的循环经济、注重信息产品和产品的信息意义的消费等等,乃是信息化与生态化经济的全新特征。结合这些全新特征,将信息...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目标、保持生态平衡的发展前提、建立适度与有限增长的稳态经济、注重环境治理、建立绿色生产的循环经济、注重信息产品和产品的信息意义的消费等等,乃是信息化与生态化经济的全新特征。结合这些全新特征,将信息化、生态化和以人为本发展战略具体结合,可以提出如下西部发展的战略措施:加大对工业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治理力度;分层次、分阶段、有步骤地建立绿色生产的循环经济,扩大信息消费的水平和规模;以制度规范的形式,把劳动者从对单位的诸多依附中解放出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用人制度;加速和完善中、小城镇建设,改善大部分西部人的生活水平;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手段,提升西部人、西部地区的现代文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社会的全面进步 信息化 生态化 循环经济 绿色生产 工业废弃物 小城镇建设 信息网络化 发展前提 生态平衡 稳态经济 环境治理 信息产品 发展战略 治理力度 战略措施 西部发展 信息消费 制度规范 用人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东开发是争取社会的全面进步
2
作者 华国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23-28,共6页
浦东新区不但要建设现代化的产业和经济体系,而且要建立起现代化城市所具有的所有功能;不仅要使浦东的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要使新区的文化、卫生、教育、科技、体育等社会事业也得到协调发展。实现浦东新区社会的全面进步,是浦东开发的根... 浦东新区不但要建设现代化的产业和经济体系,而且要建立起现代化城市所具有的所有功能;不仅要使浦东的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要使新区的文化、卫生、教育、科技、体育等社会事业也得到协调发展。实现浦东新区社会的全面进步,是浦东开发的根本目的。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和社会、文化环境条件。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备的法制,将对新区社会的稳定起到“安全阀”、“稳定剂”和“减震器”的作用。 近年来,新区每年要拨出20%的建设资金用于社会事业的发展,每年以30%以上的增幅增加教育投入。我们不仅注重硬件建设,而且注意加快社会事业的改革和机制的创新,5年来浦东新区的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后一定要加强领导,下大力气,把社会发展工作抓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事业 浦东开发开放 社会发展 社会的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 浦东新区 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与社会 浦东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3
作者 余立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1-36,共6页
略论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余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贯主张.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实践证明,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经... 略论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余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贯主张.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实践证明,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保证。随着经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人文社会科学 精神文明建设 教育与社会 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发展 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现代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的辩证法
4
作者 衣芳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6-29,共4页
两个文明建设理论,是我们党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提出的,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观的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 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国社会 辩证法 物质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 两个文明建设 协调发展 社会文明观 丰富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好经营城市的“两张王牌”——兖州以工业化、城市化战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5
作者 韩军 《人民论坛》 2005年第11期64-65,共2页
近年来,兖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工业立市、民营强市”两项重点,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大力推进“四园一区”建设,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 城市化战略 社会全面进步 工业化 兖州市 经营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的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 工业立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有序与活力兼具的社会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杭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2,共2页
编者按现代化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一是经济的繁荣发达,二是社会的全面进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却忽视了社会建设,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 编者按现代化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一是经济的繁荣发达,二是社会的全面进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却忽视了社会建设,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而这种不协调已成为当前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产生的根源。基于这样的现实考虑,本刊特组发“2012年中国社会建设论坛暨第二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部分专家学者关于社会建设研究的最新学术观点,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的全面进步 有序 社会建设 经济发展 国家发展 优秀成果奖 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毅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中全会精神 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经济发展过程 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发展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 被引量:1
8
作者 聂运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11,15,共5页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聂运麟苏联东欧的剧变,标志着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终结。此后,社会主义是否已形成新的发展模式?什么关键因素引起了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发展新模式的特点和优点何在?本文...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聂运麟苏联东欧的剧变,标志着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终结。此后,社会主义是否已形成新的发展模式?什么关键因素引起了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发展新模式的特点和优点何在?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些探讨。一、两种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传统社会主义 当代社会主义 社会的全面进步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全社会的发展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9
作者 张星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16,共2页
在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党和政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释放和激发了全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创造活力。亿万中国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社会砥柱、创业和劳动主体,解放... 在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党和政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释放和激发了全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创造活力。亿万中国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社会砥柱、创业和劳动主体,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敢闯敢试、奋发有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无穷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创新发展的壮丽史诗,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的全面进步 创造活力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改革开放 美好生活 党和政府 中国人民 劳动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10
作者 任维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19,共6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发展 当代中国社会 物质文明建设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技术 马克思主义 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泽民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11
作者 赖琼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132-134,共3页
关键词 江泽民 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社会的全面进步 “人的全面发展” “新三步”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科教兴国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重大关系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提高青年学生哲学素质
12
作者 李祖平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7S期45-47,共3页
哲学课教学作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和学生的成才规律,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加快教学改革力度,突出哲学课教学的紧迫性,提升哲学课教学的参与性,增强哲学课教学的实效性,以提高学... 哲学课教学作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和学生的成才规律,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加快教学改革力度,突出哲学课教学的紧迫性,提升哲学课教学的参与性,增强哲学课教学的实效性,以提高学生哲学素质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素质 青年学生 哲学课教学 社会的全面进步 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教育理念 繁荣发展 成才规律 总体目标 课程教学 以人为本 改革力度 参与性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社会保障 促进社会发展——中国社会学会’94年会综述
13
《社会》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8-19,共2页
中国社会学会1994年年会,5月6日至9日在中国的热土——上海浦东新区召开。年会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与资助。中国社会学会、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和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共同承办了这届年会。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健全社会保障,促进... 中国社会学会1994年年会,5月6日至9日在中国的热土——上海浦东新区召开。年会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与资助。中国社会学会、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和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共同承办了这届年会。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健全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发展。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154位代表和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和调查170多篇。 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国家民政部副部长阎明复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讲话。赵启正在介绍浦东新区开发4年的成果后说:浦新区的开发不是单纯的项目开发,经济开发,而是社会的开发,是社会的全面进步。上海从1843年11月17日开埠,到去年11月已150年。但浦东大约只需15年左右就能与浦西持平。乐观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会 社会发展 上海浦东新区 社会救济 社会保障体系 社区服务 社会福利 赵启正 社会的全面进步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条原则
14
作者 徐汉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3,共3页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全面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精辟地概括成十二条原则。这是新的历史时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的客观性。 十二条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全面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精辟地概括成十二条原则。这是新的历史时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的客观性。 十二条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就在于它自身的本质。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必须通过社会主义的属性(特征、特性)反映和表现出来。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主要有: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学习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 新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 物质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的全面进步 表现和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体现
15
作者 陈更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4,共2页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应当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是以十一届三中全...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应当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为基础的,其目的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社会的全面进步 党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16
作者 刘克勤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15,共2页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三方面的建设要协调发展。这一重要的指导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深刻领会并在实...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三方面的建设要协调发展。这一重要的指导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深刻领会并在实践中自觉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总和构建而成的。经济是基础,而政治对经济、精神对物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着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因此,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然包括既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文化,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 协调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 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的基本特性初探
17
作者 海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期51-54,共4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使命。电视,作为当代最科学、最先进、最大众化的传播工具,集宣...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使命。电视,作为当代最科学、最先进、最大众化的传播工具,集宣传、导向、教育、服务、娱乐于一屏,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是社会进步一个缩影,是千家万户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电视,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得天独厚的传播特性,深刻地影响着全社会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模式。毫无疑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事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电视事业 传播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的全面进步 当代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
18
作者 梅端智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8年第2期43-47,共5页
关键词 资源开发 民族地区 依靠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 资源优势 经济优势 科技成果转化 社会的全面进步 科技贡献率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 社会主义香港
19
作者 刘文韶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35,共5页
深圳 社会主义香港文/刘文韶这幅蓝图怎么绘?早在1988年6月,小平同志在会见“九十年代中国与世界”国际会议代表时,就提出了“造香港”的设想,他指出:“现在有一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就是说,为了实现我... 深圳 社会主义香港文/刘文韶这幅蓝图怎么绘?早在1988年6月,小平同志在会见“九十年代中国与世界”国际会议代表时,就提出了“造香港”的设想,他指出:“现在有一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就是说,为了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更加开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圳特区 香港 第三产业 国际性城市 福田保税区 深圳经济特区 城市管理 社会的全面进步 党的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前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被引量:7
20
作者 邹广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6,共5页
回首20世纪的文化中国,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基本态势: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之间艰难前行。就世界发展来看,20世纪是全球化急剧扩张的世纪.是资本的逻辑在全球展开的世纪。这一情势对于被动步入全球化的中国文化说来,折射了太多的... 回首20世纪的文化中国,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基本态势: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之间艰难前行。就世界发展来看,20世纪是全球化急剧扩张的世纪.是资本的逻辑在全球展开的世纪。这一情势对于被动步入全球化的中国文化说来,折射了太多的辛酸与沉重。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克服民族文化危机,建立新的社会文化实践范式,以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价值取向一直萦绕于国人的心头.历经世纪沧桑而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中国 传统 社会的全面进步 文化主体意识 中华民族 基本态势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