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念下的城中村发展演进机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立 王兴中 +1 位作者 曾献君 谢利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82,共5页
本文以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论体系为依据,从居民生活空间行为角度阐述了城中村发展演进的机制。指出:1.城中村的本质问题是城市社会空间问题;2.城中村的居住流动性与居住空间结构模式对城市低收入阶层,外来流动... 本文以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论体系为依据,从居民生活空间行为角度阐述了城中村发展演进的机制。指出:1.城中村的本质问题是城市社会空间问题;2.城中村的居住流动性与居住空间结构模式对城市低收入阶层,外来流动人口具有适居性并构成其社会生活空间;3.城中村的发展演进步入了社区发展的轨道,并逐步纳入了城市社区体系与居民日常生活场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城市社会-生活空间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变与再生——作为左翼文学先声的“革命文学”辨争 被引量:2
2
作者 姜振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8,共8页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左翼文学运动,中国新文学的流动和演变既受文学自身意识的驱动,更受当时特殊的社会现实的影响和制约。192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和内忧外患的加剧,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主题逐渐淡化,文学表...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左翼文学运动,中国新文学的流动和演变既受文学自身意识的驱动,更受当时特殊的社会现实的影响和制约。192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和内忧外患的加剧,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主题逐渐淡化,文学表现的领域由“自我”拓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中国现代文学主流出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学” 左翼文学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新文学 再生 裂变 社会生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被引量:11
3
作者 康旭鹏 《教师》 2009年第2期112-112,共1页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过程,中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重要阶段。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过程,中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重要阶段。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对视觉艺术的欣赏来增强对艺术作品和生活的审美感知能力,在欣赏过程中,用美的形象和意境感染学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实践美,从而使他们得到陶冶、受到教育,并勤于实践,这是每一个美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 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教育 社会生活空间 审美感知能力 美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