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农民(工)城市融入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视角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开宇 张波 李士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9-144,共6页
目的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视角,研究农民(工)城镇化与城市融入进程的空间特征,有助于构建中国快速城市化的人本和谐社会空间结构。方法以陕西省宝鸡市为案例区,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获取资料。结果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农民(工)城镇化与城... 目的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视角,研究农民(工)城镇化与城市融入进程的空间特征,有助于构建中国快速城市化的人本和谐社会空间结构。方法以陕西省宝鸡市为案例区,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获取资料。结果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农民(工)城镇化与城市融入存在空间分异特征;近半数的农民工认为中等城市是其理想的就业与生活城市,城郊区的农民(工)城市融入能力高于中心城区;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工)城镇化与城市融入意愿存在空间分异,新生代农民(工)偏好于中心城区;土地收益对城郊区农民(工)城镇化具有更强保障意义。结论重视并发挥城郊区对农民(工)城镇化与城市融入的作用,在制定区域整体层面的综合政策时,需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性的引导政策,促进农民(工)公平、公正、有序、有尊严地城镇化和城市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融入 社会生活空间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念下的城中村发展演进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立 王兴中 +1 位作者 曾献君 谢利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82,共5页
本文以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论体系为依据,从居民生活空间行为角度阐述了城中村发展演进的机制。指出:1.城中村的本质问题是城市社会空间问题;2.城中村的居住流动性与居住空间结构模式对城市低收入阶层,外来流动... 本文以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论体系为依据,从居民生活空间行为角度阐述了城中村发展演进的机制。指出:1.城中村的本质问题是城市社会空间问题;2.城中村的居住流动性与居住空间结构模式对城市低收入阶层,外来流动人口具有适居性并构成其社会生活空间;3.城中村的发展演进步入了社区发展的轨道,并逐步纳入了城市社区体系与居民日常生活场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城市社会-生活空间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与传播效果——解码女性传播者的传播优势 被引量:3
3
作者 褚旖旎 邹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2-143,共2页
传播者存在于广播电视生产与传播的全过程中,他们既涵盖广播电视媒体,又连接着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空间,这种桥梁性的作用是传播媒介中任何其他成分都不能取而代之的。而传播者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使传播意图得以显现,甚... 传播者存在于广播电视生产与传播的全过程中,他们既涵盖广播电视媒体,又连接着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空间,这种桥梁性的作用是传播媒介中任何其他成分都不能取而代之的。而传播者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使传播意图得以显现,甚至能够在既定传播目的外“超额”完成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优势 传播效果 传播者 广播电视媒体 女性 解码 性别 社会生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变与再生——作为左翼文学先声的“革命文学”辨争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振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8,共8页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左翼文学运动,中国新文学的流动和演变既受文学自身意识的驱动,更受当时特殊的社会现实的影响和制约。192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和内忧外患的加剧,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主题逐渐淡化,文学表...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左翼文学运动,中国新文学的流动和演变既受文学自身意识的驱动,更受当时特殊的社会现实的影响和制约。192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和内忧外患的加剧,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主题逐渐淡化,文学表现的领域由“自我”拓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中国现代文学主流出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学” 左翼文学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新文学 再生 裂变 社会生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给力”
5
作者 周冬梅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2-84,共3页
互联网自1995年正式对公众开放以来,它就犹如一个造词的大工厂,大量的新词在网络的传播通道中产生,再经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运用与推广,迅速突破网络的使用语域,向社会生活空间全力渗透,继而对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产... 互联网自1995年正式对公众开放以来,它就犹如一个造词的大工厂,大量的新词在网络的传播通道中产生,再经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运用与推广,迅速突破网络的使用语域,向社会生活空间全力渗透,继而对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010年9月,网上开始盛传“给力”一词。11月,一则标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新闻荣登《人民日报》头版后,该词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各类媒体乃至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实现了由网络新词向社会流行词的华丽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空间 网络新词 《人民日报》 传统媒体 2010年 传播通道 汉语词汇 文化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单位到社区 被引量:1
6
作者 叶静 《社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城市居民 单位体制 社区 社会空间结构 计划体制 社会生活空间 社会功能 管理体系 家庭结构 现代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