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社会环境文明建设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泓江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科社所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2-54,共3页
-
文摘
论社会环境文明建设陈泓江文明的社会环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社会条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而社会环境文明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创造一种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和谐发展的高度理性化的文明社会环境...
-
关键词
环境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发展
文明素质
社会生活环境
生活质量
社会大环境
-
分类号
C913.9
[经济管理]
-
-
题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活实践观再探
被引量:6
- 2
-
-
作者
程利国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
-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19-126,共8页
-
文摘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活实践第一的观点出发,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儿童真实生活过程的反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只能蕴藏于儿童的实际生活过程中。本文认为儿童的实际生活过程就是儿童的社会存在,它是由“主体———活动———客体”三项格式构成的平衡化的反馈环路系统,由此我们着重从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活动中自动调节的平衡化机制这两个方面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
关键词
儿童心理发展
平衡化
实践观
自动调节
实际生活过程
社会生活环境
灰色系统
格式系统
心理结构
心理机能
-
分类号
B844.1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社会机制
- 3
-
-
作者
王小锡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25-27,37,共4页
-
文摘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提供了客观的社会基础和条件。不过,这对于实现道德建设的目标来说仅仅是一种可能,要使可能变为现实,必须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努力提高整个民族文化水平,并创造一个优越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安定向上的社会环境,要加强改革和开放,加强法纪教育等等,以促使道德主体的道德文化认知程度的加强,促进道德建设目标的完美实现。(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依赖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和道德主体对道德文化的认知程度的加强。马克思曾经指出“良心是由人的全部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道德文化
认知程度
道德建设目标
社会主义公有制
道德主体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生活环境
文化水平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选择生活方式的价值标准研究
- 4
-
-
作者
宣兆凯
-
出处
《社会》
1988年第8期40-42,共3页
-
文摘
一、选择生活方式的价值标准研究的意义价值标准是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是人们选择生活方式的前提。生活方式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模式,反映了个人、社会集团以及整个社会在一定的价值标准支配下,消费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特征。诚然,决定人们生活方式基本特征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决定了人们进行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物质条件的水平,从而决定了人们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然而,生活方式并不等于物质生活水平。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人们对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是经过一番选择的。
-
关键词
生活方式
价值标准
基本内容
构成要素
基本模式
基本特征
精神财富
社会生活环境
物质生活水平
个人选择
-
分类号
C0
[社会学]
-
-
题名精神卫生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 5
-
-
作者
张连群
-
出处
《中国医院管理》
1986年第12期17-18,共2页
-
文摘
一、精神卫生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精神卫生包含的体系:其一是从全社会角度如何培养增进人类健康的心理发展,从客观上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社会生活环境,最终把一切人都置于社会最适宜的状态之上,健康的精神、健康的生活、全面地提高健康水平,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其二是从狭义的概念去认识和理解,
-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心理发展
社会生活环境
心理冲突
精神障碍者
情绪不稳
精神病患者
老年精神障碍
老年精神病
公共卫生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
- 6
-
-
作者
王小锡
-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44-46,共3页
-
文摘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其自身的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必须面对初级阶段的特点正确处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
关键词
认知程度
正确处理
社会生活环境
道德观念
文化水平
道德建设目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道德文化
适应社会
社会舆论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在警犬训练中应注意“压力”的使用
- 7
-
-
作者
张晓辉
-
机构
河南省商丘市公安局
-
出处
《中国工作犬业》
2024年第3期28-29,共2页
-
文摘
所谓压力,是指人或有机体在某种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反应状态,即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对一个人能产生影响的刺激或情境,被其感知到了,并做出主观评价后就会产生相应的一些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对刺激做出反应。通俗来说,让个体有不舒服感觉的东西就是压力。
-
关键词
警犬训练
反应状态
社会生活环境
心理生理
主观评价
有机体
适应环境
刺激
-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 8
-
-
作者
黄金芳
-
机构
华中师大科社研究所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2-65,共4页
-
文摘
1 企业文化,是八十年代西方(主要是日、美)兴起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论,它是美国学者研究日本企业成功经验的产物。企业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狭义而言,仅指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企业精神意识,即指企业精神、企业经营思想、经营作风以及全体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广义来说,还包括企业的物质文化层次,即企业的技术水平、效益水平和企业全体职工的文化素质,由此,也可以把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最基本的是物质层次,然后是制度层次,最后是精神层次。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
-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
社会生活环境
企业职工
全体职工
经营作风
企业精神
企业道德
共同价值观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荷兰艾滋病防治情况调查及启示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吴坚
-
机构
浙江省知识产权局
-
出处
《卫生经济研究》
2006年第10期20-21,共2页
-
-
关键词
艾滋病防治
荷兰
社会生活环境
发达国家
安乐死
合法化
同性恋
宽容度
-
分类号
R512.91
[医药卫生—内科学]
-
-
题名服装与风度
- 10
-
-
作者
蔡士英
-
出处
《商业研究》
1986年第11期48-48,共1页
-
文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讲究穿着。服装已从原来的遮体、御寒作用,成为今天人们用于精心打扮自己的装饰品。一个人穿什么样的衣服才大方、漂亮呢?这就与一个人的风度有很大关系。 风度是人们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人的形体在空间构成的姿态。
-
关键词
形成
衣服
服装
作用
空间构成
社会生活环境
人民生活水平
装饰品
各种活动
形体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杨牧的新边塞诗
- 11
-
-
作者
周政保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39,共3页
-
文摘
八十年代最初几年,中国诗界出现了一个被称为“新边塞诗”的流派(后被扩大为“中国西部诗群”)。这些诗人中的绝大多数都生活在或曾经生活在远离中国文化中心的新疆,他们的诗风犷悍、辽阔、苍凉、刚健、沉重、浑厚。“新边塞诗”的形成,具有多元的诗的或非诗的原因,譬如新的社会生活环境、新的诗创造趋势、以及那种被解放了的诗歌精神的崛起,等等。以此来理解或欣赏“新边塞诗”,也就不会误入那种“诗艺仅仅当诗艺”的狭窄思路,而对于诗,我们也将收获更多的审美感受。
-
关键词
新边塞诗
杨牧
中国西部
哈萨克人
社会生活环境
生存状态
审美感受
诗歌精神
乡土诗
八十年代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家长的心理变化——浅谈家庭教育中的“三部曲”
- 12
-
-
作者
许金更
许瑛国
-
出处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1-53,共3页
-
文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是人们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世界著明的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事业成功中,家庭特别是母亲的教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不是所有的人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
关键词
父母
主观努力
社会生活环境
期望
劳动者
生产力
史丰收
遗传素质
数学家
钢琴
键盘乐器
三部曲
成才过程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小学思想品德(试用本)第六册简介
- 13
-
-
作者
王玲
-
机构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1988年第1期56-52,共2页
-
文摘
为帮助广大教师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第六册的编写意图和基本内容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特作些简要介绍,供参考。 本册教材仍具有中年级各册教材的共同特点,如承上启下,体现了教育的连续性;针对性较强;体裁多样,图文并茂;练习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富于启发性和实践性等等。这些已在第五册教材简介时做了较详细的说明(见本刊1987年第6期),现不再重复。这里仅就第六册的具体情况再补充两点: 第一,本册教材中多数课文是有较完整情节的小故事,因而“以事论理”的特点比较突出。低年级由于受字数的限制,多数课文不大容易用故事体裁;高年级的课文又含有较多的说理成分。
-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
试用本
思想品德课教学
残疾人
体育锻炼
公益劳动
以事论理
基本内容
社会生活环境
中华民族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公款漏斗何其多
- 14
-
-
作者
何求
-
出处
《人民论坛》
1997年第5期48-49,共2页
-
文摘
在声势浩大的廉政风暴冲击之下,吃喝玩乐等等吞噬公款的“黑洞”终于不再那么深不可测。可是,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一只只形形色色的损耗公款的“漏斗”却有的“风采”依旧,有的初亮相便“气势”不凡,有的甚至演变成“黑洞”。
-
关键词
大哥大
公款
艺术珍品
花圈
庆典活动
财政支持
企业负责人
流动资金
社会生活环境
交通警察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教师的需要与满足
- 15
-
-
作者
马成杰
-
出处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3-54,57,共3页
-
文摘
校长做教师的工作,首先要把握教师的需要。人们的需要由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社会生活环境、职业、职务决定。教师是培养教育青年一代的人,他需要全社会的尊重;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
-
关键词
社会生活环境
青年一代
社会经济
教育工作
思想道德情操
政治地位
思想教育
一般工作人员
一般民主
心理矛盾
-
分类号
G622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失落的宁宁与宁宁的失落
- 16
-
-
作者
卢小云
-
机构
北京月坛中学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9-,6,共2页
-
文摘
失落的宁宁与宁宁的失落北京月坛中学卢小云《北京人在纽约》最精彩的是它的结尾部分。画面消失了,那难以言说的思虑与难捺的情绪却久久不能消除。而最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怅然若失的是,由北京赴纽约的中学生宁宁失落了,她失落在异国他乡的高楼大厦和茫茫人海之中。从宁宁...
-
关键词
茫茫人海
文化环境
王起明
被教育者
外公外婆
“跟着感觉走”
教育方式
社会生活环境
斯蒂文
教育工作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