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社会生活的理论前提
- 1
-
-
作者
刘伟
王洪波
-
机构
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
出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57,共5页
-
基金
北京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生活实践视角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融入路径研究"(批准号2015SKL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生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不是僵死、固定不变的。从生成逻辑看,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的自觉和个人层面的自发两个维度,国家层面是战略性的宏观层面,个人层面是实践性的微观层面。依据学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双向的辩证逻辑推移关系,其生成的共同基础是社会生活实践。
-
关键词
社会生活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人的社会化的实质及其辩证特性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赵克荣
-
机构
四川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6-80,共5页
-
文摘
人的社会化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共同面临的、需要始终不断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在理论上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深化的问题。究竟如何深刻认识人的社会化问题?人的社会化最根本的实质何在?人的社会化过程包含哪些丰富的辩证特性?这些问题近年来在我国思想理论界的研究是很不够的。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期望得到人们对人的社会化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一、人的社会化的实质关于人的社会化概念的内涵,在我国现行的社会学教科书中。
-
关键词
社会化问题
社会化过程
社会文化传统
社会生活实践
社会学
社会特性
内化
能动性
重要问题
行为规范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注重社会发展的价值排序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邹广文
-
机构
清华大学哲学系
-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共1页
-
文摘
社会生活实践中当面临不同价值间冲突的时候,就需要我们作出必须的排序、甄别和取舍,以确立那些价值是“优先性的选择”。个体的情形是这样,一个社会同样如此,对于处在大变局中的中国,同样要进行积极主动的价值排序,以达到确立发展方向、引领社会风尚、致力社会和谐的目的。
-
关键词
价值排序
社会发展
社会生活实践
积极主动
社会风尚
社会和谐
优先性
取舍
-
分类号
B83-02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社会有机体理论新论
被引量:5
- 4
-
-
作者
杨思基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1年第5期112-117,共6页
-
文摘
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理论,由于传统偏见长期以来一直禁锢着人们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致使人们至今仍然停留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三个层次的认识上,没有真正把人类社会做为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来认识,也没有吸收现代科学系统整体论的科学成果。本文试就传统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之缺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以及怎样正确理解社会有机体这些问题,谈一点肤浅看法。
-
关键词
社会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存在
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形态
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社会生活实践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建立社会历史哲学的思考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尚仁
-
出处
《思想战线》
1988年第5期5-11,29,共8页
-
文摘
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是一个长期以来令人困惑的问题。由于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清,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裂缝”和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将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历史哲学作适当的区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是“元哲学”的观点,同时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建立一门社会历史哲学。
-
关键词
社会历史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
人类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形态
社会生活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互关系
社会活动
社会变革
-
分类号
D6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学校公民意识教育: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的价值诉求
被引量:3
- 6
-
-
作者
程德慧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1-174,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防范现代危机的公共政策系统研究"。项目编号:08AKS003
-
文摘
人的政治现代化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的政治现代化要借助公民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来完成,公民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价值旨归,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本质、内容、目标及实施条件等是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助推剂,公民政治生活实践是学校公民意识教育促进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的主要路径选择。
-
关键词
公民意识教育:个体政治社会化:公民政治生活实践
-
分类号
G41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试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婚姻动机
- 7
-
-
作者
鲍宗豪
-
出处
《社会》
1984年第6期60-60,共1页
-
文摘
婚姻动机,是指男女双方对婚姻行为所产生的内在的、主观的愿望、目的或意向,也就是激劢男女双方结婚或离婚的原因。社会生活实践一再证明,婚姻动机是否正确,对婚姻、家庭关系影响极大。从婚姻、家庭关系的建立过程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中青年的婚姻一般经历这么叫个阶段:择偶→恋爱→缔结婚姻→建立家庭。婚姻动机作为婚姻的一种思想指导,始终在起作用。择偶标准(以爱情、理想、事业为标准,还是以财、貌等为标准)实际上是婚姻动机的亮相;恋爱和缔结婚姻则是从婚姻动机到建立婚姻关系的实践过程;长期的家庭生活则是对婚姻动机的一种检验。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从许多婚姻纠纷、离婚案件来看,追本溯源,都和最初的婚姻动机有很大关系。婚姻动机作为一种思想、心理因素,是主观的,但是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动因深藏于经济事实之中。一定婚姻动机归根结蒂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
-
关键词
思想指导
婚姻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
动机
家庭关系
建立过程
实践过程
社会生活实践
婚姻行为
择偶标准
-
分类号
C0
[社会学]
-
-
题名社会主义民主属性的再思考
- 8
-
-
作者
刘杉林
-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9-60,共2页
-
文摘
(一)主体的广泛性和客体的普遍性社会主义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有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利益而认识和实践的权利,都有以此目的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活动的决策和实践的权利。每个人的这些权利都以其他每个人同样的权利为前提,而不是排斥他人与己相同的权利。每个人的个人生存发展的特殊利益的实现都以不伤害他人的特殊利益为前提,而且必须包含着实现人民整体的共同利益。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国家
每个人
社会主义民主
普遍性
社会活动
人民群众主体
生产资料
文化
政治
社会生活实践
-
分类号
D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党的十二大为社会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 9
-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
出处
《社会》
1982年第4期3-4,共2页
-
文摘
当前,举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学习与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十二大是我党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它提出了我们党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的根本任务,以及完成这一任务的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十二大精神是照耀各项工作繁荣发展的灯塔,在十二大的光辉照耀下,我们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一定会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
关键词
社会学研究
根本任务
深远影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指导思想
社会问题
社会生活实践
教学工作
新课题
社会现象
-
分类号
C0
[社会学]
-
-
题名注重社会发展的价值排序
- 10
-
-
作者
邹广文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20,共1页
-
文摘
社会生活实践中当面临不同价值间冲突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做出必需的排序、甄别和取舍,以确立哪些价值是“优先性的选择”。随着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出现了诸多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如不稳妥有效地解决,将会危及未来中国的健康发展。而矛盾的解决就牵涉“价值排序”的问题。
-
关键词
价值排序
社会发展
社会生活实践
社会矛盾
优先性
取舍
-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
-
题名旅游驱动的“城乡两栖”与城乡共享空间建构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王学基
-
机构
宁波大学中法联合学院
-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旅游地‘城乡两栖’型居民的流动性实践与跨地方适应研究”(42101222)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项目“流动性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城乡两栖’群体的跨地方实践:浙江案例”(LY22D010001)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流动性背景下,社会生活实践的时空关系正发生着根本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定居走向移居,这些变化及其塑造的流动实践带来了新的研究话题。21世纪以来,中国快速城镇化中的人口流动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尤其是随着区域交通日益便利和城乡关系改变,新型“城乡两栖”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迁移现象。
-
关键词
社会生活实践
空间建构
时空关系
迁移现象
根本性改变
快速城镇化
多元化趋势
城乡共享
-
分类号
F592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299.2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
被引量:9
- 12
-
-
作者
陈思和
-
机构
复旦大学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29,共8页
-
-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社会主义历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生活实践
二十世纪
中国
大陆文学
文学现象
现实环境
开放性
-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柳青关于作家对象化的理论和实践
- 13
-
-
作者
刘建军
蒙万夫
张长仓
-
出处
《人文杂志》
1979年第2期36-41,共6页
-
文摘
深入群众斗争生活问题,生活对于一个作家及其创作的意义,这是柳青几十年来谈得最多也最充分的问题。这里,我们仅就同作家的生活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个方面,即作家的对象化问题,谈谈已故作家柳青的理论和实践。 作家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对象化和艺术创造中的对象化,是柳青艺术观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他对于生活是创作源泉的深刻而全面理解的集中表现。柳青认为,作家在生活实践中的对象化和艺术创造中的对象化,是作家生活深度的标志,是作家艺术创造的核心问题。
-
关键词
柳青
对象化
作家
社会生活实践
理论和实践
思想感情
艺术创造
《创业史》
马克思
客观事物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哲学意识的构架与功用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宋周尧
-
机构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出处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16,共5页
-
文摘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然而,人类要真切地达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观察、识判、解决一切现实难题的理性工具这样一种意识境界,尚须要作多重的现实努力。
-
关键词
主体意识
功用
意识境界
思维方式
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意识
效用性
内化
社会生活实践
-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
-
题名论“应当”与“是”的统一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高兆明
-
机构
南京工学院哲学与科学系
-
出处
《人文杂志》
1988年第3期16-20,共5页
-
文摘
1、作为价值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的道德价值以“应当”“ought to be”为其核心。道德价值的研究能否成为科学,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应当”是否具有客观性内容,即有赖于“应当”(“oughtto be”)与“是”(“to be”)的统一。
-
关键词
“应当”
道德价值
价值哲学
客观性
逻辑实证主义
重要方面
社会伦理
社会生活实践
苏格拉底
价值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善待经典
- 16
-
-
作者
胡友笋
汤玲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共1页
-
文摘
经典作品作为“经过历史积淀、实践检验、大众认同的具有一定典型性、权威性,并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过积极影响的文化结晶与优秀著作”,是经过历史冲刷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博大精深的涵义经历了长期检验,对塑造灵魂、启迪智慧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
关键词
社会生活实践
实践检验
文化遗产
经典作品
典型性
历史
智慧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一个永远醉人的话题——关于什么是美的具体思考
- 17
-
-
作者
汤麟
-
机构
湖北美术学院
-
出处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55-57,共3页
-
文摘
“美”是一个抽象名词,是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一个观念,长久以来我们不愿提美是人们头脑中的一个观念,怕被冠上唯心的帽子,其实不在观念不观念,而在看你认为观念是来自天先的存在,或是来自于客观的实践。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不同,因而美的观念有着在同一社会中的共性,也有着各自的个性,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你感到美;
-
关键词
社会实践
观念
抽象名词
主观色彩
构成美
思考
基本要素
知识
社会生活实践
道德规范
-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英语谚语的多面性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胡木疑
-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0-22,共3页
-
文摘
谚语是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具有深刻含意的一些语句,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体会和认识。在文字上谚语精练、通俗,朗朗上口,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谚语是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创造的,经过漫长岁月的锤炼,众多的谚语已经成为炉火纯青的文学结晶,代表了时代的智慧。谚语还有着丰富的民族性,它可以充分表达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是民族思想的精华所在。
-
关键词
英语谚语
民族思想
社会生活实践
历史环境
人民群众
英美人
EVERYWHERE
wisdom
经验体
trouble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2016年高考我认同并喜欢的三个作文题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王旭明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5,共2页
-
文摘
每年高考的作文命题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高考作文既是对学生语言能力、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的综合考查,也是人们考察社会思潮的一个风向标。对高考作文的关注,是对语文教育的关注,也是对生活、对时代的关注。
-
关键词
高考作文题
高考语文
闲说
社会生活实践
三条
陈忠实
文化自信
白鹿原
教育工作者
自拟题目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习语
- 20
-
-
作者
焦潇
-
机构
河南工业大学
-
出处
《河南农业》
2009年第7X期59-59,共1页
-
文摘
英语习语是英语国家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些独特的、固定的、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包括俗语、谚语、俚语等。
-
关键词
英语习语
概念隐喻理论
国家人民
始源域
非英语国家
认知手段
社会生活实践
学习过程
语言层面
认知工具
-
分类号
H313.3
[语言文字—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