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社会脆弱性到社会生态韧性: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45
1
作者 周利敏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57,共8页
社会生态韧性已超越社会脆弱性,成为灾害、危机和风险研究领域中最令人注目的范式,它主要有社区能力说、恢复能力说、适应能力说、应对能力说、学习能力说、4R说、广义与狭义说和综合层面说等典型定义。社会生态韧性与生态韧性在研究主... 社会生态韧性已超越社会脆弱性,成为灾害、危机和风险研究领域中最令人注目的范式,它主要有社区能力说、恢复能力说、适应能力说、应对能力说、学习能力说、4R说、广义与狭义说和综合层面说等典型定义。社会生态韧性与生态韧性在研究主体、影响来源、实际操作和影响范围等层面有许多交集的地方,而在韧性类型、学习能力、维持能力、应对能力、平衡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一范式主要有适用于灾前评估及灾后应对研究、有利于灾害正向表达和为灾害治理提供新典范等优势,并有利于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缺乏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韧性 生态韧性 社会脆弱性 灾害社会科学 社会建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之际的气候变化与边境战争——兼论突厥社会生态韧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唐尚书 郑炳林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9-144,共6页
隋唐时期,突厥时常制造边界冲突和发动战争,一度对中原产生严重威胁。吊诡的是,突厥与中原政权斗争过程中发生的多次盛衰转折都与当时境内发生的气候异常突变和自然灾难有极大关连,凸显其面临危机干扰时社会生态韧性脆弱的一面。本文试... 隋唐时期,突厥时常制造边界冲突和发动战争,一度对中原产生严重威胁。吊诡的是,突厥与中原政权斗争过程中发生的多次盛衰转折都与当时境内发生的气候异常突变和自然灾难有极大关连,凸显其面临危机干扰时社会生态韧性脆弱的一面。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隋唐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突厥战争成败和社会发展兴衰之间的互动关系,重新审视突厥社会发展变迁中的社会生态韧性与适应性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突厥 气候变化 边境战争 社会生态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农耕智慧下的乡村社会生态韧性——福建省南靖县世界文化遗产河坑土楼群聚落景观解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袁晓梅 朱锦心 +2 位作者 李凌 关蓓婷 刘斯曼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1-36,共6页
福建省南靖县世界文化遗产土楼聚落河坑村是汉族稻作农业向闽西南山区拓展,逐步吸收土著生存智慧成就的农副养结合的复合型农耕聚落,其景观形态的形成是传统农耕智慧下人与自然复杂互动的结果,反映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的韧性机制。采用人... 福建省南靖县世界文化遗产土楼聚落河坑村是汉族稻作农业向闽西南山区拓展,逐步吸收土著生存智慧成就的农副养结合的复合型农耕聚落,其景观形态的形成是传统农耕智慧下人与自然复杂互动的结果,反映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的韧性机制。采用人类学的文献研究、口述历史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初步还原传统农耕时期(清代至民国)聚落状况,包括“因地制宜”的农业生态系统及“顺天应时”的农耕生产生活方式。透过河坑村“人与天调”的聚落景观动态变化背后复杂的人与自然的互动,揭示传统农耕智慧下的乡村社会生态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会生态韧性 聚落景观 传统农耕智慧 “人与天调” 河坑土楼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智慧的社会-生态系统韧性慢变量思考——以新泽西海岸案例为例
4
作者 汪辉 冯韫凡 +2 位作者 丁治凡 黄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42,共6页
近年来,自然灾害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持续上升,而传统规划模式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的和谐上尚有欠缺。韧性理论作为抵御灾害风险的重要战略,对于正确认识影响社会-生态系统(SES)韧性构建的因素,并有效管理其中的慢变量因子至关重要... 近年来,自然灾害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持续上升,而传统规划模式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的和谐上尚有欠缺。韧性理论作为抵御灾害风险的重要战略,对于正确认识影响社会-生态系统(SES)韧性构建的因素,并有效管理其中的慢变量因子至关重要。以生态智慧为指导,通过梳理社会-生态系统韧性与慢变量的相关概念与内容,并以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中海洋与生存的章节提出的新泽西海岸灾难案例为例,系统分析了案例中的慢变量因子,利用PPRR模型结合社会-生态系统韧性发挥作用的过程,分阶段总结了韧性提升的方法,提出了将慢变量的识别与管理融入韧性城市的理论,以期通过生态智慧引导城市社会-生态系统韧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会-生态系统韧性 慢变量 生态智慧 新泽西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标准化”水生态韧性研究模式重构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阳力 陈天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8,共11页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国土空间治理向整体性治理转移,国土空间规划向整体性管理规划转变。有必要制定标准化的专项规划研究模式,确保专项规划研究成果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融合,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升国土空间...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国土空间治理向整体性治理转移,国土空间规划向整体性管理规划转变。有必要制定标准化的专项规划研究模式,确保专项规划研究成果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融合,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下,重构“标准化”水生态韧性研究模式。首先,回顾现有研究成果,总结水生态韧性评价、规划策略和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不足;其次,总结并分析全过程传导、全域全要素、全空间覆盖、全周期管理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再次,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重构“标准化”水生态韧性研究模式,包括全过程传导的水生态韧性研究步骤、全域全要素的水生态韧性评价体系、全空间覆盖的水生态韧性规划策略、全周期管理的水生态韧性规划实施保障等4部分;最后,提出“标准化”水生态韧性研究模式的技术路径。重构的研究模式为实证研究和其他生态韧性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社会生态韧性 生态韧性 研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韧性研究综述及其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金云峰 袁轶男 《园林》 2022年第3期48-53,共6页
社会—生态韧性作为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的动态属性,其研究涉及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大量信息和复杂的耦合关系,对于城市治理领域,尤其在城市规划与治理实践层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基础数据为Web of Science... 社会—生态韧性作为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的动态属性,其研究涉及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大量信息和复杂的耦合关系,对于城市治理领域,尤其在城市规划与治理实践层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基础数据为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中2 906篇基础研究成果和345篇筛选后的精准研究成果,初步分析表明过去的20年内,关于社会—生态韧性的研究引起了各个学科的关注,并将持续成为地理学、生态学、城市管理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概述了社会—生态韧性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韧性机制、韧性评估和韧性管理等多个层面,对于社会—生态韧性在城市治理层面的应用提升有借鉴作用。同时文章概述了韧性研究的内涵和主要发展过程,经历了从工程韧性到生态韧性再到社会—生态韧性的演变,形成了支撑现代韧性理论的基础支柱。从社会—生态韧性理论在城市治理的应用层面来说,需要关注到以下几个关键问题: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动态的适应过程;社会—生态韧性对于城市规划和治理方式的影响;跨学科的社会—生态韧性研究框架和城市治理模式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韧性 生态韧性 工程韧性 城市治理 有机更新 复杂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治理视阈下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韧性的概念建构 被引量:3
7
作者 吴丰 唐月 林超然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168,共11页
基于元治理视阈分析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韧性,有助于拓展和完善科技创新治理的研究视野和理论体系,亦可为检视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新的视角。鉴于当前学界关于该论题的探索尚处在起步阶段,重点围绕元治理视阈下我国科技创... 基于元治理视阈分析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韧性,有助于拓展和完善科技创新治理的研究视野和理论体系,亦可为检视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新的视角。鉴于当前学界关于该论题的探索尚处在起步阶段,重点围绕元治理视阈下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韧性的概念建构展开分析。首先,结合系统经济学相关观点,从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目标和治理工具4个方面梳理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而,通过分析元治理的运行逻辑,从理论、实践和历史经验3个维度论述元治理之于我国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性。最后,从社会生态韧性的概念出发,通过解析元治理视阈下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韧性的主要面向,构建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韧性的概念模型。后续研究从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韧性发展机理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治理体系的要素和结构对韧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元治理 社会生态韧性 构成要素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智慧引导下的城市公园绿地韧性测度体系构建 被引量:35
8
作者 王忙忙 王云才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27,共5页
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韧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韧性的重要支撑。城市公园绿地通过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和韧性。对城市公园绿地韧性的测度研究是探索城市韧性研究的微观路径。从生态智慧研究中获得启发,重... 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韧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韧性的重要支撑。城市公园绿地通过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和韧性。对城市公园绿地韧性的测度研究是探索城市韧性研究的微观路径。从生态智慧研究中获得启发,重新理解"社会生态系统韧性""干扰"等含义,尝试将"社会生态系统韧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进行关联研究,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来表征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的本质内涵,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构建城市公园绿地韧性测度的体系框架,并提出通过多情景规划的路径达到"供需动态匹配",进而实现城市韧性提升的目标。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构建城市公园绿地韧性的测度体系,为城市韧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公园绿地 生态智慧 社会生态系统韧性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匹配 韧性测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区域性主导功能群组识别及管理优化策略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智 孔维龙 +4 位作者 汤凌 王植 张丛林 樊杰 黄宝荣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45-2557,共13页
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在增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整体布局的同时,仍然面临保护地之间及其与周边区域的战略协作不足的现实挑战。以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为例,分析了土壤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和栖息地维持等主要生态系... 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在增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整体布局的同时,仍然面临保护地之间及其与周边区域的战略协作不足的现实挑战。以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为例,分析了土壤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和栖息地维持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从区域联动视角,通过聚类分析识别了区域性主导功能群组,并提出了管理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公园群整体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平均服务量分别占青藏高原相应生态系统服务量的17.31%、18.18%和24.09%,且平均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指数呈现逐年小幅增长趋势;(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特征的PCA分析和K-means聚类将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划分为青藏高原气候和地缘安全屏障、西北部防风固沙屏障、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屏障、东缘水土资源安全屏障和国际河流生态安全屏障等区域性主导功能群组;(3)强化国家公园主导功能群组内部联动、群组与周边区域协同互补以及管控两者联动过程中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区域性主导功能群组的协同管理和优化策略。研究可为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规划管控和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态系统服务 适应性管理 生态补偿 社会-生态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