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社会生态意识及其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柏智勇
-
机构
中南林学院法学院
-
出处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54-56,61,共4页
-
文摘
社会生态意识是对当代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的哲学反思,主要包括: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法制观和生态审美观等。社会生态意识一经形成,就可将人们的科学活动限制在一定历史时期生态环境许可的限度之内,从政治、经济和科学家等方面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科学技术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等趋势。
-
关键词
科技哲学
社会生态意识
科学技术
影响
-
Keywords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ecology consciousne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luence
-
分类号
B02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论社会生态意识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李万古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1-64,共4页
-
文摘
社会生态意识是对当代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的哲学反思。它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主要执行一种新的功能─-对人类的活动加以自觉地限制,即把人类的活动限制在一定历史时期生态环境许可的限度之内。社会生态意识主要包括: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法制观和生态审美观。
-
关键词
社会生态意识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
生态价值论
生态系统
生态伦理观
自然资源
科学技术力量
生态经济
现代科学
-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现代科学“生态学化”和社会生态意识
被引量:14
- 3
-
-
作者
李万古
-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9-13,共5页
-
文摘
20世纪60年代后,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人类开始运用科学技术力量调节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于是现代科学出现了“生态学化”的新趋势。社会生态意识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变化的哲学反思。它包括: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生态审美观和生态法制观。
-
关键词
生态学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
现代科学
生态伦理观
生态环境
生态价值观
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系统
科学技术力量
新趋势
-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数字档案资源绿色管理探析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倪代川
朱俊倩
茅丹玲
-
机构
上海大学
-
出处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6-67,共2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档案资源生态管理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5CTQ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环境宣言》《21世纪议程》《里约宣言》的相继问世,全球掀起了绿色环保、绿色运动、绿色革命等绿色思潮,并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渗透,绿色管理意识日趋增强,人们对绿色管理理念、内涵与价值的认识逐渐加深。绿色管理是社会生态意识日趋增强的现实体现,反映了社会生态管理的基本内涵,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主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的有机统一。
-
关键词
绿色管理
档案资源
《人类环境宣言》
20世纪70年代
《21世纪议程》
社会生态意识
绿色环保
绿色运动
-
分类号
G270.7
[文化科学—档案学]
-
-
题名2002年全民义务植树特点
- 5
-
-
作者
周力军
-
出处
《国土绿化》
2003年第2期7-8,共2页
-
文摘
2002年是贯彻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绿委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大力发动和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2002年全国有5.36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2.96亿株,折合面积1753万亩。从全国人大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始,至2002年底,全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累计已达82.8亿人次,植树398.4亿株,如果按植树间距1米计算,折合栽植里程3984万公里,可绕地球994圈;如果按平均密度150株/亩计算,折合面积26565万亩,足以覆盖贵州省。
-
关键词
全民义务植树
2002年
“三个代表”
林业重点工程
生态建设
绿色通道建设
基地化建设
十六大
小康社会
社会生态意识
-
分类号
S732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