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2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生态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目标 被引量:11
1
作者 钟贞山 黄平槐 葛刚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4,共5页
社会生态人是指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存并协同进化的人,是对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和生态人等假定的扬弃。社会生态人是人从“片面独立的人”向“全面自由的人”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是社会主义... 社会生态人是指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存并协同进化的人,是对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和生态人等假定的扬弃。社会生态人是人从“片面独立的人”向“全面自由的人”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的现实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切实提高全社会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构筑社会共同利益基础,塑造一个支持和鼓励社会生态人成长的社会机制和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展 社会生态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人: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的人性范式 被引量:2
2
作者 钟贞山 孙梦遥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7-49,共3页
社会生态人是指为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人,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对如何处理人与社会及自身、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创造和培育... 社会生态人是指为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人,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对如何处理人与社会及自身、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创造和培育着新型的人性模态,并实现着对人的重新塑造。社会生态人人性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人性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提供了合理的人性范式,能够成为科学发展的理想实践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人 科学发展观 人性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人的伦理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钟贞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31,共6页
社会生态人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以人—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环境)和谐共生为精神旨归,以协同进化为价值目标,以社会责任和代际、代内公平为根本规范,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人。社会生态人关于人与自然的... 社会生态人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以人—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环境)和谐共生为精神旨归,以协同进化为价值目标,以社会责任和代际、代内公平为根本规范,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人。社会生态人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价值准则孕育着生态伦理价值;人与社会协同进化倡导社会和谐的价值实践表现着社会生态人的和谐伦理价值;社会生态人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追求,担当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代内代际公平的社会历史责任,展示着社会生态人的责任伦理价值;社会生态人不仅是对个体人性的理想期待,也是社会组织、单位和社会群体的思维和行为的象征和典型代表,是集体意志的理想代言人,内涵着制度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人 人性假设 伦理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性假设——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钟贞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2,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新型的人性承载对象,社会生态人人性假设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合理的人性范式,承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和行为实践,是生态文明建设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新型的人性承载对象,社会生态人人性假设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合理的人性范式,承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和行为实践,是生态文明建设条件下对人的素质品质的现实期待和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生态人 人性假设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维度与度量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有华 卢欣雨 +1 位作者 张壮 陈彬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48-4560,共13页
学者们已开始从韧性的角度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性反思,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更是对经济学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农业生产作为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更需要韧性思想。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并对农业生产... 学者们已开始从韧性的角度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性反思,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更是对经济学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农业生产作为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更需要韧性思想。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并对农业生产系统多维度韧性进行了定性分析与拓展;实证上,结合FAO和《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数据库,综合采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香农熵方法以及广义据估计方法,为分析农业生产综合韧性和各维度韧性提供了衡量指标。理论分析表明,当前理论界应当高度重视农业韧性的复杂性,重新反思和刻画农业生产系统韧性;实证结果表明,1990—2020年全国农业综合韧性呈“W”型演化趋势,即分别在2004和2016年出现最低值,2016年后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粮食生产波动韧性在2016年以前较为稳定,并无明显的趋势,但在这之后则呈现出快速提高的趋势;生态韧性总体呈现倒“V”型趋势,2003年后下降趋势明显;2001—2019年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韧性则呈现“N”型上升趋势,其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辽宁的增幅较为明显。三大韧性的耦合协调度自2004年之后趋于稳定,在2016后得到明显提升,这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各维度韧性关系的进一步优化改进。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关韧性概念的争论,完善和拓展了韧性理论的应用与框架,揭示了农业生产系统韧性演化路径和规律,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农业生产 农业功能 粮食安全 社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与模式: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谢花林 欧阳振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9,共10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研究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个案研究,缺乏整体性的分析框架。该研究从理论上构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析框架,采用案例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生...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研究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个案研究,缺乏整体性的分析框架。该研究从理论上构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析框架,采用案例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生态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模式、生态修复及价值提升模式、生态产业化模式和生态补偿模式等4种基本模式进行诊断与比较。结果表明: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本质都是将良好的生态资源变为生态商品,最后通过交易形成生态财富。不同模式的适用性和难易度存在差异性,但都有生态产业化过程。此外,不同实现模式都面临诸多困境。②4种模式在资源系统、资源单位、治理系统和行动者中的一些关键变量相同且发展趋势一致,治理系统和行动者内的变量更为重要。③4种模式的关键行动情景具有明显差异性,对实现模式的成功与差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④4种模式之间无明确的界限,成功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往往是多种价值实现模式交叉融合、取长补短。为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优化关键变量的供给,突破关键行动情景的难点,解决各种模式存在的困境,交叉融合不同模式的长处。同时该研究还丰富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模式的分析方法,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富民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社会生态系统框架 关键变量 关键行动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评估和预测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以陕南秦巴山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润阳 陈佳 +3 位作者 杨新军 尹莎 徐俐 白玉玲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81-2297,共17页
随着人类活动干扰不断加剧,促使我国山区人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动态评估和预测秦巴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SESV)的演化与特征,对实现我国山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利用空间显式脆弱性模型模... 随着人类活动干扰不断加剧,促使我国山区人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动态评估和预测秦巴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SESV)的演化与特征,对实现我国山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利用空间显式脆弱性模型模型,将SESV分解为暴露风险、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共48个指标,定量评估了2000—2020年陕南秦巴山区SESV及其各维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随后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通过对比三种算法优化后的模型精度选取最优模型并预测2020—2050年陕南秦巴山区SESV及其各维度的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陕南秦巴山区的SESV整体处于中低脆弱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②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准确性最优,且选取合适的训练样本数量能进一步改善预测性能。③预测结果显示,陕南秦巴山区SESV得到了显著降低,社会⁃生态系朝着良好态势发展。其中,暴露风险与SESV具有趋同性且地区间的差异变小,敏感性与适应能力维度均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但地区间的差异并未缓解。研究旨在通过中国山区典型案例分析为SESV评估与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脆弱性 支持向量机模型 优化算法 陕南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国家公园社会-生态价值权衡与协同及重要性评价
8
作者 宋小龙 李陇堂 +3 位作者 任婕 吴月 王鹏 米文宝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05-1316,共12页
贺兰山是中国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域,建设贺兰山国家公园对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模型(Social Values for Ecosystem Services,Sol VES)和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 贺兰山是中国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域,建设贺兰山国家公园对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模型(Social Values for Ecosystem Services,Sol VES)和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 offs-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InVEST-RUSLE)对贺兰山国家公园社会-生态价值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贺兰山国家公园总体社会价值呈现出多核小集聚、带状分布的空间格局,社会价值点数最多的为科普教育价值。2)贺兰山国家公园生态价值较高的区域重点集中于贺兰山中段和南段,碳储量与生境质量的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优良级占比高达82.1%。3)贺兰山国家公园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关系,两者以权衡为主,大部分为不显著区域;除此之外,最大的集聚类型为低-高集聚区(9.3%),这些区域植被覆盖度高,空间依赖程度较强,需进一步对生态功能进行增值,以惠及更多社会福祉。4)贺兰山国家公园重要性评价中,在社会层面,精神价值最高,说明贺兰山已经成为多民族相互依存、团结和谐的文化符号,是宁蒙两区增进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地理坐标。在生态层面,碳储量价值最高,说明贺兰山在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等方面的作用较大。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贺兰山国家公园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国家公园 社会-生态价值 权衡 协同 重要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靳世鑫 苏承国 +3 位作者 黄佳荣 王慧亮 严登华 王占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3,共13页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系统中水-土-碳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框架,提出耦合非线性多目标规划和逐次逼近法的双层嵌套算法以实现框架的迭代求解,得到区域水土资源联合配置方案。【结果】洛阳市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各县区土地利用格局及水资源供给量实现了协同优化,区域水资源总量增加了0.2923亿m^(3),净碳排放量减少了0.3814%(折合90698 t标准煤),GDP维持稳定,各行政单元间供需水比值的差异程度达到最小。【结论】研究成果为提高区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联合配置 生态-经济-社会需求 二元水循环 相互作用关系 双层嵌套算法 影响因素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化逆转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时空演变与影响机制——以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为例
10
作者 苏东辉 王睿 骆华松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1-362,共12页
[目的]探究沙漠化逆转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助力沙漠化逆转区生态恢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以沙漠化逆转区杭锦旗为例,运用集对分析法、障碍度模型,分析了2001—2023年杭锦旗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时空演变过程... [目的]探究沙漠化逆转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助力沙漠化逆转区生态恢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以沙漠化逆转区杭锦旗为例,运用集对分析法、障碍度模型,分析了2001—2023年杭锦旗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时空演变过程与影响机制。[结果](1)时序变化上,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逐年递增,从2001年的0.237上升到2023年的0.703,平均年增长率为5.07%。其中,生态子系统恢复力呈“上升—下降—上升”反复波动变化;经济子系统恢复力逐年稳步上升,从2001年的0.154上升到2023年的0.542,部分年份波动下降;社会子系统恢复力增长缓慢,平均年增长率为5.53%,局部年份有突变。(2)空间变化上,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呈“较低—中等—较高”递进式发展,表现出南北均衡并进的分布特征,各乡镇从分化逐渐走向趋同。其中,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恢复力总体北部快于南部,而经济子系统恢复力则南快北慢。(3)生态保护、收入状况、劳动力状况、人地关系是沙漠化逆转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由沙漠化治理型演化为绿色发展型。[结论]2001—2023年杭锦旗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逐年增加,呈南北均衡并进的分布特征,应协调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恢复力 影响机制 杭锦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以湖北恩施18个旅游村为例
11
作者 聂黎莎 田文利 +2 位作者 金昳欣 乔花芳 谢双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2-474,共13页
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对守护该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果意义重大。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家庭(微观系统)、社区(中观系统)、社会(宏观系统)三个层级阐述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利... 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对守护该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果意义重大。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家庭(微观系统)、社区(中观系统)、社会(宏观系统)三个层级阐述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从恩施州的18个旅游村收集的一手数据,运用混合方法实证检验了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其机制。结果表明:①家庭、社区、社会三级系统因素均对农户的生计韧性产生了显著影响;②不同因素的影响强度依次为生计方式(旅游参与型)>村庄海拔>家庭规模>社会投资力度>村干部执政能力;③这些因素对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存在三重机制,一是旅游参与起决定作用,二是家庭、社区、社会系统因素的影响呈层级递减特征,三是家庭、社区、社会系统间存在动态相互影响关系;④据此,针对家庭、社区和社会三级系统,构建“内生转型-基层治理-社会协同”的三维优化路径,为山区旅游地可持续脱贫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山区旅游地 农户生计韧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城镇空间演化治理机制研究——以呼包鄂城市群为例
12
作者 黄安 王燕 +2 位作者 向莹 郭斌 庄元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引入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框架,深入剖析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的多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呼包鄂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镇空间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测度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 引入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框架,深入剖析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的多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呼包鄂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镇空间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测度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1)呼包鄂城市群城镇空间扩张面积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玉泉区、赛罕区和土默特左旗等中部地区,呈现出“中部扩张快、南北扩张慢”的演化态势。(2)2010-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城镇空间演化的关键要素,2015-2020年,人类活跃度是影响城镇空间演化的关键要素,且二者交互后对因变量的解释力最强。(3)政府-市场-公众等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扩张具有重要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程度越来越大。研究可为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呼包鄂城市群以及其他类似的区域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空间演化 治理机制 社会-生态系统 地理探测器 呼包鄂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洛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时空演变分析
13
作者 田锦涛 左其亭 +1 位作者 全志淼 纪义虎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通过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量化了伊洛河流域人水系统的关键要素,并建立了伊洛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的综合评估框架;基于耦合计算得出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综合指数,系统分析了2010—2022年伊洛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的... 通过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量化了伊洛河流域人水系统的关键要素,并建立了伊洛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的综合评估框架;基于耦合计算得出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综合指数,系统分析了2010—2022年伊洛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布式水文模型在伊洛河流域模拟结果良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010—2022年水资源经济社会压力指数多年平均值为16.28,经济社会供需水之间存在不平衡,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则多处于中度脆弱范围内,生态用水压力较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域内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有所上升,其中生态因素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影响显著,亟须重视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平衡 经济社会生态用水压力 SWAT模型 水资源生态足迹 伊洛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分析及预测
14
作者 田锦涛 左其亭 +2 位作者 巴音吉 全志淼 纪义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45,共9页
基于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理论与量化方法并结合SWAT模型,提出了沁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研究思路,分析了沁河流域2005—2020年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状态,并预测了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规划水平年(2025年、2030年和2035年... 基于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理论与量化方法并结合SWAT模型,提出了沁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研究思路,分析了沁河流域2005—2020年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状态,并预测了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规划水平年(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点。结果表明:2005—2020年沁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失衡指数均为负值,经济社会与生态两端用水情况表现为生态端亏水;现状年沁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失衡指数总体上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状态逐渐好转;95%、75%、50%降雨频率下沁河流域2025年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点分别为0.76、0.66、0.63,2030年分别为0.67、0.63、0.52,2035年分别为0.54、0.43、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生态用水平衡 区域水平衡 人水关系 SWAT模型 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代际沟通中的适老化产品设计研究
15
作者 孙铭禧 蒋博全 +1 位作者 赵智峰 刘欢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01-211,共11页
目的旨在打破老年群体在代际沟通中的沟通壁垒,通过客观获取代际沟通中老年群体的用户需求,完成一款促进代际沟通的适老化产品设计方案。方法首先,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对代际关系差异及老年用户需求进行定性分析,提取产品指标并... 目的旨在打破老年群体在代际沟通中的沟通壁垒,通过客观获取代际沟通中老年群体的用户需求,完成一款促进代际沟通的适老化产品设计方案。方法首先,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对代际关系差异及老年用户需求进行定性分析,提取产品指标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其次,运用AHP-DEMATEL模型计算各产品指标要素的加权权重值、关联权重值及其相互关系;最后,计算混合权重以综合确立关键用户需求,指导设计方案完成。结果明确了代际沟通中老年人群需求的3个主题、8个亚主题及适老化产品设计指标重要性,完成了适老化产品设计。结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设计学领域可有效用于用户需求的综合分析;AHP-DEMATEL模型能够确立并验证产品设计中多指标的重要性,有效降低代际适老化产品设计中的模糊性,为相关老年产品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DEMATEL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代际沟通 适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校园多维健康促进实施路径研究——基于社会生态学视角
16
作者 钱怡 王晨曦 宋彧垚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1-826,共6页
目的: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识别大学生校园多维健康促进的实施路径,探究不同维度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为大学生的健康干预提供对策和参考。方法:对大学生开展半结构化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范式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自下而上地构建大... 目的: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识别大学生校园多维健康促进的实施路径,探究不同维度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为大学生的健康干预提供对策和参考。方法:对大学生开展半结构化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范式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自下而上地构建大学生校园多维健康促进框架。结果:经过三级编码,识别出影响大学生多维健康促进的112个初始概念、32个初始范畴、12个主范畴以及政策、学校、人际、个人四个维度,通过分析各维度及范畴间的关系构建理论模型。结论:大学生多维健康促进工作须从宏观政策聚焦到个体健康,学校要将学生健康促进作为目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加强设施建设,发挥辅导员的重要作用。在具体实施时,应以提升健康信息素养为切入点,使大学生正确感知健康风险,培养个人软技能,重视同伴影响,改变学生不良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多维健康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健康 多维健康促进 社会生态模型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社会-生态途径
17
作者 彭建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共2页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传统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侧重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退化和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新时代中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目标引领。
关键词 社会-生态途径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旱地社会-生态系统分类研究
18
作者 宫炳含 吕楠 +1 位作者 武旭同 余慧倩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743-4757,共15页
旱地(干旱指数小于0.65的区域)是人地关系最复杂、人地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中国旱地范围广阔,人-地相互作用特征明显且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开展中国旱地“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 S... 旱地(干旱指数小于0.65的区域)是人地关系最复杂、人地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中国旱地范围广阔,人-地相互作用特征明显且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开展中国旱地“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 SES)分类研究,有助于识别旱地SES的基本特征,提出与关键挑战和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相符的发展路径。基于SES理论和SDGs框架,构建了中国旱地SES分类框架,运用自组织映射网络的聚类方法进行SES分类,并分析各类型SES的特征、SDGs实现状态及其时空变异,研究时间为2000,2010和2020年。结果表明:(1)中国旱地SESs可划分为五个类型区:农业与城市化区(A)、农林牧交错带发展区(B)、草原工业化区(C)、绿洲待发展区(D)和高寒草地脆弱区(E)。(2)社会经济子系统的三个组分,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稳定性和人口特征,以及社会-生态相互作用子系统中人对自然的干预组分在5个SES类型区都呈现向好发展趋势,土地资源特征和生态系统服务在各类型之间差异较大,时间趋势差别较小。(3)整个旱地的SDGs存在显著组间差异,农业与城市化区的SDGs整体表现最好;绿洲待发展区的整体表现最差。各类型SES面临的关键挑战分别是:类型A,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并减少不平等;类型B,调节农牧结构失衡、水资源过度以及利用技术创新和转型。类型C、D和E,都面临提升经济发展的挑战,此外,类型C要兼顾减排;类型D兼顾生态系统服务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类型E兼顾生态系统服务维持和满足当地居民的生存、生活需求。研究建议要面向不同SES类型区的关键挑战,制定因地、因时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优先提升人民基本需求,攻克SDGs短板,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社会-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目标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计算规则与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左其亭 全志淼 +3 位作者 吴青松 邱曦 秦西 张羽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从平衡的概念出发,针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竞争问题,提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的概念,并论述了其内涵及特性;构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计算规则框架,包括遵循四大规律、基于六大理论、考虑六大因素、符合三大准则;提出了经济社... 从平衡的概念出发,针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竞争问题,提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的概念,并论述了其内涵及特性;构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计算规则框架,包括遵循四大规律、基于六大理论、考虑六大因素、符合三大准则;提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的计算思路,包括资料处理、量化计算、结果检验3个步骤,并给出了其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表征方式。以2019年沁河流域为例,量化了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在求解一次平衡点以及经济社会用水刚性约束、生态用水刚性约束、综合效益刚性约束条件下平衡结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六大因素以及总需水量与水资源总量关系,确定了沁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平衡点,即经济社会用水与生态用水的比例为0.71∶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生态用水平衡 区域水平衡 计算规则 人水关系 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馨 韩玲 +1 位作者 赵永华 黄晓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892-6905,共14页
耦合自然要素与人类活动的城市社会-生态系统正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研究主题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使得该领域研究仍面临较大挑战,理论基础、分析框架与研究范式尚不统一。在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 耦合自然要素与人类活动的城市社会-生态系统正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研究主题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使得该领域研究仍面临较大挑战,理论基础、分析框架与研究范式尚不统一。在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从脆弱性、韧性和适应性整合视角提出了开展城市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研究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思路。能为我国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 脆弱性 韧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