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生存与社会生存的统一——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一书的核心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小寒 黄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3,共5页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一书分析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操作原则和额外压抑的作用,资本控制和统治方式的改变;阐释了心理学与社会政治哲学的密切关系,心理化与政治化的双向互动;揭示了本能与爱欲的起源与发展,社会变革和人的解放的基础。...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一书分析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操作原则和额外压抑的作用,资本控制和统治方式的改变;阐释了心理学与社会政治哲学的密切关系,心理化与政治化的双向互动;揭示了本能与爱欲的起源与发展,社会变革和人的解放的基础。他试图将马克思主义宏观层面的社会动力学与弗洛伊德微观层面的心理动力学勾联起来,把人的社会生存与生物生存统一起来,以说明人与人类社会的诸问题,培育新人,塑造新的革命时代。这就是《爱欲与文明》一书的核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生存 社会生存 本能 爱欲 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锚点、归属:流动青少年社会性生存的自我建构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佳 刁燕洁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随着教育政策改革走向深入,流动青少年社会性生存的制度环境不断向好。已有的主体性视角研究表明流动青少年可以能动地建构流动生活,但对于他们社会性生存中的资源与限制、采取的主体性策略等都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对城市公立高中就读的... 随着教育政策改革走向深入,流动青少年社会性生存的制度环境不断向好。已有的主体性视角研究表明流动青少年可以能动地建构流动生活,但对于他们社会性生存中的资源与限制、采取的主体性策略等都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对城市公立高中就读的流动青少年进行深度访谈,以扎根理论构建社会性生存的理论分析框架,发现,流动青少年尝试在正式标准、社会交往、象征符号以及情感依恋的多重维度上发展社会性“锚点”。他们虽然在多维“锚点”组合中体验到差异化的归属感,但是都以将身份锚定于安全的位置为生存目标,通过自我适应、反思性的自我表达和目标取向的关系塑造等策略,逐渐实现了社会性生存的自我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社会生存 身份理论 社会锚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生存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向及其价值意蕴 被引量:1
3
作者 董雅华 舒练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存论既是对现实的人的个体性生存意义和需要的肯认,也是对人的社会历史性生存意义和需要的指认,强调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正是其突出的理论特质。着眼于人的社会性生存和发展,实践生存论通过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存论既是对现实的人的个体性生存意义和需要的肯认,也是对人的社会历史性生存意义和需要的指认,强调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正是其突出的理论特质。着眼于人的社会性生存和发展,实践生存论通过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统合,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和价值研究建立内在统一的和更具解释力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哲学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的理论视界,有利于促成现存的“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视域融合,从而能克服单一论导致的解释力不足、引领力阙如的局限。立足实践生存论,再思、再释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存在为何”,敦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存在、价值取向、功能定位等基本问题的研究范式走向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融合,以破解传统研究范式局限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难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达成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实现政治性功能与精神性功能的有机融合。通过双向关系性思维的运思、回归人之生存和发展的感性实践以及澄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上意蕴,构筑精神家园。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实践生存论转向,将充分彰显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生存 研究范式转向 人的社会生存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周国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1,23,共5页
我国进入了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的崭新发展阶段,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发展方式逐步从粗放向科学转变,需求结构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利益格局从相对单一向日益分化多元转变,政治参与从动员式为主向自主式为主转变,思想文... 我国进入了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的崭新发展阶段,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发展方式逐步从粗放向科学转变,需求结构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利益格局从相对单一向日益分化多元转变,政治参与从动员式为主向自主式为主转变,思想文化、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从高度统一向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转变,信息传播从单向封闭向互动开放转变,社会管理从党委政府集中统一领导逐步向政府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共同治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社会 发展型社会 转型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工艺美术在工业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5
作者 袁熙旸 《艺苑(美术版)》 1995年第4期31-34,共4页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是欧美现代工业美术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工业革命后,传统手工艺美术向现代工业美术的转型大约经历了180年多久.手工艺美术在工业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经历了从手工艺美术的衰弱到复兴手工艺美...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是欧美现代工业美术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工业革命后,传统手工艺美术向现代工业美术的转型大约经历了180年多久.手工艺美术在工业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经历了从手工艺美术的衰弱到复兴手工艺美术的尝试.手工艺美术对工业时代的响应直至手工艺美术与工业美术相结合共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 工业美术 社会生存 传统手工艺 工业社会 工业生产 艺术性 手工艺人 机器生产 莫里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哲学视野下的女性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宁 吴树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9-72,共4页
把女性的生存作为人类生存的一个领域来开掘 ,说明生存哲学的前提是男女两性的生存同属于人的生存 ,论证了女性的生存是自然生存、精神生存与社会生存的有机统一 。
关键词 生存哲学 女性 男权主义 女权主义 自然生存 精神生存 社会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阶层变迁对金融服务业的影响和对策
7
作者 刘树枫 毛维靖 +2 位作者 袁海林 杨志俊 赵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社会阶层 阶层变迁 金融服务业 社会分层 社会群体 社会地位 社会层面 社会生存 社会结构 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元素在农业社会学专业教学中的渗透——评《农业社会学》
8
作者 李斐斐 李萌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1-271,共1页
农业是人民生活的立身之本,是关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长期以来,农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较少研究农业的社会问题。事实上,农业不仅是农业生产与农业作物,更是农村、农民、农事活动的集合... 农业是人民生活的立身之本,是关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长期以来,农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较少研究农业的社会问题。事实上,农业不仅是农业生产与农业作物,更是农村、农民、农事活动的集合体,具有十分典型的社会性。高等院校的农业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农业的经济性、技术性教学,而要从更加宏观的层面,对农业进行社会学、政治学的剖析,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农业的性质和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专业 农事活动 农业作物 人类社会生存 农业社会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高等院校 立身之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国内文艺社会学研究情况概述
9
作者 杨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94-97,共4页
国内文艺社会学的研究,到现在已经发展到比较广泛的阶段。现代科学启示人们不再象黑格尔时代那样仅仅从本体论意义上建构理论体系,而是更多地从认识论的意义上把握和建设理论体系。“艺术学的分析不论怎么细致和深入,它也不能包罗所有... 国内文艺社会学的研究,到现在已经发展到比较广泛的阶段。现代科学启示人们不再象黑格尔时代那样仅仅从本体论意义上建构理论体系,而是更多地从认识论的意义上把握和建设理论体系。“艺术学的分析不论怎么细致和深入,它也不能包罗所有影响到艺术作品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关系”,新时期涌现的许多文艺现象也不是旧的文艺学和纯粹的社会学所能解决得了的,而文艺学和社会学的携手却给文艺的研究带来了生机。于是,研究者们的注意力转向这门新兴学科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社会学研究 社会观念 研究者 社会背景 艺术价值 启示 叙述方式 心理机制 相结合 社会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中小学的社会教育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正文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1-55,60,共6页
新加坡中小学通过学校课程教学、课外辅助活动、社区服务计划和家庭、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立体式教育网络等途径开展"国家意识"、公民道德、生存和环境社会教育,培养自信、自学和主动关心国家与社会的公民,塑造"重思考的... 新加坡中小学通过学校课程教学、课外辅助活动、社区服务计划和家庭、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立体式教育网络等途径开展"国家意识"、公民道德、生存和环境社会教育,培养自信、自学和主动关心国家与社会的公民,塑造"重思考的学校,好学习的国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中小学 社会教育 “国家意识”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 生存社会教育 环境社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暴力结构的新变化
11
作者 石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1-21,共1页
任何社会都难以根除暴力,这是人性和社会博弈的一个相当令人遗憾的结果。就目前中国而言,暴力的结构,在刑事犯罪、人际暴力冲突、利益冲突的暴力解决、社会结构性暴力、官民冲突之外,叠加了两种更能营造恐惧的暴力:社会生存和心理... 任何社会都难以根除暴力,这是人性和社会博弈的一个相当令人遗憾的结果。就目前中国而言,暴力的结构,在刑事犯罪、人际暴力冲突、利益冲突的暴力解决、社会结构性暴力、官民冲突之外,叠加了两种更能营造恐惧的暴力:社会生存和心理竞争中的失败者对社会的“报复”,以及心理、性格畸形者的引爆式杀人——对这两种暴力,社会防御体系相当脆弱,甚至不存在,无论是国家力量还是民众,无力感都油然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暴力 社会结构 暴力冲突 心理竞争 社会博弈 刑事犯罪 利益冲突 社会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成功时代的海权实践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倪乐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2,152,共7页
自古以来,中国所经历的战争主要是围绕农耕生存的战争,几乎没经历过一场为自由贸易而进行的战争。郑氏海商集团发展出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表明:以海外贸易作为经济生存的社会必然要用海军来维系自己的生存,海军建设是社会生存不可缺失的... 自古以来,中国所经历的战争主要是围绕农耕生存的战争,几乎没经历过一场为自由贸易而进行的战争。郑氏海商集团发展出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表明:以海外贸易作为经济生存的社会必然要用海军来维系自己的生存,海军建设是社会生存不可缺失的成本投入,就如同内陆农耕社会里,强大的陆军是生存的必要投入一样。这对我们现在由传统农耕国家向现代海洋国家转型期的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当然,今天的文明世界准则要求摒弃以往的"丛林原则",海洋国家的军事力量目的不是为了不顾国际道义原则和伦理原则,用武力夺取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以及本国的正当商业贸易利益,这点郑成功当年建立的东亚贸易体系,以及为维护这种贸易体系的军事实践,仍然有着可供今天参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军事实践 郑成功 国际贸易秩序 意义 海权 社会生存 海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评论人语 被引量:1
13
作者 郇庆治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人类社会 评论 自然环境 政治理论 生命系统 社会生存 不同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途之家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何梅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中途之家"新型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生存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中途之家"新型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干预,包括评估、建档,相关知识宣教、居家环境布置、康... 目的探讨"中途之家"新型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生存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中途之家"新型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干预,包括评估、建档,相关知识宣教、居家环境布置、康复训练指导及心理支持等。康复护理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评定患者ADL和社会生存能力。结果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后Barthel指数及牛津残障量表(OHS)≤2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康复护理干预前(P<0.05,P<0.01)。结论 "中途之家"新型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可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中途之家 社区康复 日常生活能力 社会生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作品的构成
15
作者 朱贻渊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8-102,共5页
艺术作品是怎样构成?按照现行的构成理论,有两个层次的回答:其一,内容与形式;其二,内容方面的构成是题材与主题两大要素;形式方面的构成是体裁、语言、结构、表现手法四个基本要素。前者是普遍原理,后者是具体构成规则。我认为:这种构... 艺术作品是怎样构成?按照现行的构成理论,有两个层次的回答:其一,内容与形式;其二,内容方面的构成是题材与主题两大要素;形式方面的构成是体裁、语言、结构、表现手法四个基本要素。前者是普遍原理,后者是具体构成规则。我认为:这种构成理论是空泛粗疏的。它并不能充分体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普遍构成原理,同艺术实践尚有遥远的距离。有鉴于此,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美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构成原理,探讨一种新的构成理论,其核心是内部结构构成。一、要素构成是外部构成要素构成理论告诉我们,从形式要素上的确无以区分艺术作品与非艺术作品。不过,可以从内容上找出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分野。我们说,内容的确可以区分艺术与非艺术。但是,要素构成理论也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区分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外部构成 非艺术品 社会生活 社会生存 形式概念 内容概念 艺术作品 艺术真理 内容与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续论 被引量:16
16
作者 何云峰 张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8,共8页
劳动人权是一个不同于劳动权利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又有联系。因此,当讨论劳动权利保护的时候,不能离开劳动人权的合理性解释而简单地将人的社会关系规则化。按照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理论,劳动跟人的关系是一种未完成的过程关系,所以劳动... 劳动人权是一个不同于劳动权利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又有联系。因此,当讨论劳动权利保护的时候,不能离开劳动人权的合理性解释而简单地将人的社会关系规则化。按照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理论,劳动跟人的关系是一种未完成的过程关系,所以劳动人权最核心的内容是发展性人权。基于劳动人权的考虑,个人的生存必须社会化。社会化生存提供给弱者的保护意味着强者给自己的未来发展增加确定性。没有弱者就没有强者。社会化生存会推动人类不断摆脱盲目力量的奴役,超越谋生劳动的被迫感,逐步实现体面劳动,最后走向自由劳动。到自由劳动变成现实的时候,人的解放也就必然变成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人权 人的解放 社会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继承与超越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7-190,共4页
民生问题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重大问题。对此,中共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制定不同的施政原则,以更好地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由此而言,民生问题也就成为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便是作为中共主要创... 民生问题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重大问题。对此,中共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制定不同的施政原则,以更好地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由此而言,民生问题也就成为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便是作为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身处北洋军阀执政动荡不定年代,其民生思想和实践也仍然值得高度重视。本组文章即主要围绕"民生问题与中共早期实践"这一主题,并以李大钊的民生思想和实践为聚焦点展开探讨。应该说,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对于搞清楚李大钊民生思想和实践的相关史实,深化李大钊研究有着诸多助益。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研究中共在历史上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及教训,丰富对中共早期民生思想和实践的理性认知。当然,相关的探讨或许也可为当今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主义 继承与超越 孙中山 李大钊 国家与社会 人类社会 民生问题 社会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人的皮影戏》:以电影反映陕西民间艺术的巨大魅力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晓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28,共3页
电影《一个人的皮影戏》以记录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这一门陕西古老民间艺术在制作、演出、态度和传承上的严谨和热情,民间艺术本身具有的传统魅力显露无疑。同时,影片还重在揭示像皮影戏这种民间艺术在保护和传承上的困境,表现出对富有... 电影《一个人的皮影戏》以记录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这一门陕西古老民间艺术在制作、演出、态度和传承上的严谨和热情,民间艺术本身具有的传统魅力显露无疑。同时,影片还重在揭示像皮影戏这种民间艺术在保护和传承上的困境,表现出对富有巨大魅力的民间艺术的消失的忧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艺术 思想深度 索菲亚 艺术传承 魅力吸引 市场导向性 艺术形式 文革时期 艺术本质 社会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的本土化策略--兼谈财经频道国际报道的本土化运作 被引量:5
19
作者 钱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1-162,共2页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世界经济的相互关联性越来越紧密,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信息的分享已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进全球信息的跨文化传播就成为了当今世界的大事。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本土化运作 本土化策略 国际报道 财经频道 世界经济 全球信息 社会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情意本体论纲要——文学理论元问题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之放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2,共10页
文学的元问题应为“文学是什么” ,对此不应满足于定义式回答 ,应该进行本体论追问。在西方哲学中本体论即“是论” ,其主流形态是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先验本体论。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标志着西方哲学的转向 ,它跟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生存... 文学的元问题应为“文学是什么” ,对此不应满足于定义式回答 ,应该进行本体论追问。在西方哲学中本体论即“是论” ,其主流形态是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先验本体论。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标志着西方哲学的转向 ,它跟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生存本体论具有相通性。人的日常实践中的感觉、情感、领会构成了情意本体 ,“合情合理”是它的基本尺度 ,“诗意生存”是它的高级形态。文学以人的情意为本体。针对三种生存状态应该有三种文学。真正伟大的文学是体现和升华人的生存状态的明镜和灯塔 ,具有叩问人生意义、了悟人生价值、烛照人生道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问题 本体论 社会实践生存本体 情意本体 文学的社会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