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下过剩人口规律新探 |
童玉芬
|
《西北人口》
|
1998 |
1
|
|
2
|
历史辩证法的辉煌─—论毛泽东关于社会生产方式矛盾分析的科学性 |
胡潇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2
|
|
3
|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只能是社会生产方式 |
杨德清
刘永佶
|
《人口与经济》
|
1982 |
1
|
|
4
|
从社会生产方式解析两种意识形态的特点 |
邱华宇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5
|
社会生产方式的传统定义需加充实 |
马奇凡
|
《财贸研究》
|
1980 |
0 |
|
6
|
社会体制改革需要社会知识生产方式转型 |
王振耀
田小红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7
|
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
于金富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探析——基于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的当代借鉴 |
周文
代红豆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9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产方式 |
高宁
|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0
|
邓小平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思想刍议 |
杜辉
|
《求实》
CSSCI
|
1998 |
0 |
|
11
|
也谈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力的商品属性 |
陈云生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
1987 |
0 |
|
12
|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目的范畴及基本规律——兼论企业的直接生产目的是否是利润 |
王空
|
《北京社会科学》
|
1986 |
0 |
|
13
|
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必须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 |
朱杰
张中魁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14
|
人尽其能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
孙家驹
|
《求实》
|
1984 |
0 |
|
15
|
生产方式理论体系新探 |
陈乃圣
|
《文史哲》
|
1988 |
4
|
|
16
|
生产方式和《资本论》的对象——读《资本论》第一卷的体会 |
姜炳坤
|
《文史哲》
|
1982 |
2
|
|
17
|
试论商品生产方式的“历史规定” |
忠东
|
《学习与探索》
|
1985 |
0 |
|
18
|
生产方式新论 |
廖廷柏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0 |
|
19
|
论商品生产方式 |
忠东
|
《学习与探索》
|
1986 |
0 |
|
20
|
商品经济与生产方式 |
聂景康
|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
198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