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机艺术引论 被引量:2
1
作者 马立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从纯粹作为移动通讯工具的模拟机器到集真善美三大功能于一身的数字移动实体,手机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种集成性、综合性的移动艺术,实现了从实用到审美的功能转换,消弭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原子鸿沟,创造出了"全艺术"... 从纯粹作为移动通讯工具的模拟机器到集真善美三大功能于一身的数字移动实体,手机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种集成性、综合性的移动艺术,实现了从实用到审美的功能转换,消弭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原子鸿沟,创造出了"全艺术"这一新型艺术形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艺术既不同于传统的原子艺术,也不同于数字艺术系统中的电脑艺术、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和数字动画艺术,甚至还不同于寄生于其中的种种亚数字艺术。它的本体特征是传受上的互动机制、运行上的全天候伺服机制、文本上的万花筒机制、艺术主体上的身份兼容机制、消费上的全民机制和负载上的随身移动性机制等多种艺术机制的集成和综合。全艺术大大拓展了人类社会现实建构的内容、模式和选择权利,改变了艺术唯审美为圭臬的现代文化伦理,同时实现了人类对真善美三大价值的协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手机艺术 全艺术 社会现实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