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悬疑剧与社会现实主义的互动——《边水往事》与《狂飙》案例研究
1
作者 毛景洋 《戏剧之家》 2025年第10期169-171,共3页
本文以国产热播悬疑剧《边水往事》和《狂飙》两部作品为案例,分析其在剧情构建、角色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是如何反映和评论社会现实的,探讨国产悬疑剧如何通过叙事手法与社会现实主义展开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对观众的影响和对国产悬疑... 本文以国产热播悬疑剧《边水往事》和《狂飙》两部作品为案例,分析其在剧情构建、角色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是如何反映和评论社会现实的,探讨国产悬疑剧如何通过叙事手法与社会现实主义展开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对观众的影响和对国产悬疑剧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悬疑剧 社会现实主义 案例研究 《边水往事》 《狂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孤独——美国社会现实主义画家霍珀
2
作者 杜海 《美术大观》 2003年第2期49-49,共1页
高远的天空,平直的线条,清冷的阳光勾画出长长的影像,以及伫立在空荡环境中凝眸远望的人物,画面里每一个构成的因素都渗透着孤独的情调,这是美国社会现实主义画家霍珀对作品始终所持的态度。
关键词 美国 社会现实主义 画家 霍珀 艺术思想 绘画技法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的文献补遗
3
作者 卡玉德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1期158-160,共3页
《建筑史学刊》2023年第4期所载《风格·方法·体系:理解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3条路径》?一文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历史由来、外在特点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系统梳理,但关于什么是建筑中的现实主义以及1937年全苏建筑师代表大会... 《建筑史学刊》2023年第4期所载《风格·方法·体系:理解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3条路径》?一文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历史由来、外在特点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系统梳理,但关于什么是建筑中的现实主义以及1937年全苏建筑师代表大会的相关论述和重要决议,还有补充其他文献的必要。此外,该文提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城市规划和高层建筑等具体工程中的体现,但从“决议”及大会讨论中可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还涉及住宅建筑、建筑教育、建筑人才培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建筑史 住宅建筑 历史由来 系统梳理 高层建筑 内在逻辑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理论行程 被引量:19
4
作者 汪介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143-157,共15页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概念和定义的出现,不仅是20世纪俄罗斯—苏联文学中的一件大事,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中国文学的观念、理论批评和创作,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纵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文坛近70年的理...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概念和定义的出现,不仅是20世纪俄罗斯—苏联文学中的一件大事,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中国文学的观念、理论批评和创作,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纵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文坛近70年的理论行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学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它的接受和评价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学为认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实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命运,是检测中国文学和俄苏文学关系的一张晴雨表,并从特定层面显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自身演变发展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苏联文学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核心话语的反思——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话语演变记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启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文学理论言说是一种话语实践。"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在苏联文学与中国文学的行进历程上已然刻下深深印痕的一个核心话语。清理这一核心话语的演变轨迹,有助于这一核心话语历史功能的反思。从话语实践的现实效果来看,"社... 文学理论言说是一种话语实践。"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在苏联文学与中国文学的行进历程上已然刻下深深印痕的一个核心话语。清理这一核心话语的演变轨迹,有助于这一核心话语历史功能的反思。从话语实践的现实效果来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可谓"恪守中的开放":在客观上确实推动了文学理论界与文学创作界的"思想解放";也可谓"开放中的恪守":在主观上曾真实体现出苏联文论界期望通过自身的"主动修复"来捍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文化战略。尊重历史原生态,检阅历史,回望历史,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核心话语进行客观冷静的历史反思,已成为20世纪文艺理论史、20世纪美学思想史甚或20世纪艺术文化史的书写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话语实践 开放 恪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原则的确立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晓风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7期22-32,共11页
高尔基在1933年发表《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原则的首倡者和奠基人。实际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原则的提出并得到广泛运用,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需... 高尔基在1933年发表《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原则的首倡者和奠基人。实际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原则的提出并得到广泛运用,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需要和斯大林的倡导。在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委员会的直接指导下,1934年9月1日闭幕的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作家协会章程,确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中国文学界特别是左翼文学界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发表了大量介绍和讨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文章。新中国成立后,在1953年9月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作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学原则 形成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待视域、阐释空间与本土经验——论“十七年”文学批评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接受与转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曹霞 李刚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4期42-49,共8页
作为继起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的首要任务是捍卫民族国家利益,建构统一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此,新中国与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了广泛的文学联系。1949年10月,在欢迎法捷耶夫和西蒙诺夫带领的前苏联代表团来访... 作为继起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的首要任务是捍卫民族国家利益,建构统一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此,新中国与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了广泛的文学联系。1949年10月,在欢迎法捷耶夫和西蒙诺夫带领的前苏联代表团来访的交流会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 革命浪漫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 文学批评 前苏联 十七年 创作方法 期待视域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电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对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蓓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36-37,共2页
苏联电影承接了俄罗斯博大、深厚的文化传统,以丰富的内涵、充沛的诗情和成熟的表达方式,成为世界电影之林中的“常青树”。如今,苏联已经成为历史.但苏联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辉煌和贡献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抹杀。作为苏联电影创作的... 苏联电影承接了俄罗斯博大、深厚的文化传统,以丰富的内涵、充沛的诗情和成熟的表达方式,成为世界电影之林中的“常青树”。如今,苏联已经成为历史.但苏联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辉煌和贡献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抹杀。作为苏联电影创作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理论和方法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并对亚洲、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艺术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苏联电影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电影史 中国 文化传统 文学现象 电影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格·方法·体系:理解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的三条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亦师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4期89-101,共13页
和现代主义一样,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解可循3条路径进行:一、建筑风格和形式表达;二、创作方法和设计理论;三、包含社会动员、生产管理和领导方式等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生产组织方式。第一部分讨论中西学界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 和现代主义一样,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解可循3条路径进行:一、建筑风格和形式表达;二、创作方法和设计理论;三、包含社会动员、生产管理和领导方式等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生产组织方式。第一部分讨论中西学界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的若干误解及其原由,并简述20世纪30—80年代其在苏联的发展轨迹。在缕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差异及关联的基础上,按上述3条路径分别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样式的若干外在特点,作为创作方法及设计理论的内在发展逻辑,及从建筑单体到城市规划的适用范围,并从冷战竞争和体系对抗角度论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何开创不同现代化道路。深入理解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对我国现代建筑史研究也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建筑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建筑风格 创作方法 思想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貌合神离的追求——赖特有机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林飞 王皓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0期21-24,共4页
1937年6月,第一届苏联建筑师协会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旨在巩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艺术准则、创造社会主义内容,而赖特这位美国派有机主义建筑师也受邀参与其中。这一事件性质微妙,并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在理论界也少有问津。该文将... 1937年6月,第一届苏联建筑师协会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旨在巩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艺术准则、创造社会主义内容,而赖特这位美国派有机主义建筑师也受邀参与其中。这一事件性质微妙,并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在理论界也少有问津。该文将分别研究赖特有机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的演进过程、形成原因,以及两者在不同建筑探索中的区别和联系,通过探究两者貌合神离的本质与表现差异,思考当下应如何选择性地汲取多元化的建筑理论思想,以及这些理念在当下建筑创作设计中的作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有机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扬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1
作者 秦忠翼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53-57,共5页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前苏联文艺界在批判“拉普派”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在20世纪30年代初,周扬第一个向中国全面系统地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后来,他又根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前苏联文艺界在批判“拉普派”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在20世纪30年代初,周扬第一个向中国全面系统地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后来,他又根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阐释,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50年代中后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受到质疑,周扬根据毛泽东的一次讲话,用“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取代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但是周扬在阐释“两结合”创作方法的过程中,甚至在新时期的文艺论述中,仍然谨慎地维护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扬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两结合”创作方法 最高准则 基本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视理论视域下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从电影学到图像学的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颖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凝视"将作为电影镜头语言的"凝视"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相结合,意指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电影在拍摄英雄人物时使用的特定视觉传达技法。该凝视具有视线的共享性与不可见性,在交互主体作用中实...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凝视"将作为电影镜头语言的"凝视"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相结合,意指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电影在拍摄英雄人物时使用的特定视觉传达技法。该凝视具有视线的共享性与不可见性,在交互主体作用中实现了向拉康凝视理论的回归。其生成机制与视觉效用体现为:溢出镜头的画面界限;"缝合"想象空间与影像空间;使意识形态真实完成从角色到观众的衔接。作为图像的述行性行为,该凝视引发并强化了观看者与英雄人物的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图像行为 视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论争简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令狐郁文 《当代文坛》 1983年第8期39-40,14,共3页
众所周知,作为苏联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由高尔基于1932年提出的。1934年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正式在作协章程中规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 众所周知,作为苏联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由高尔基于1932年提出的。1934年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正式在作协章程中规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描写现实,同时艺术地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同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1954年,在第二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康·西蒙诺夫认为“无冲突论”之所以在苏联的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就在于“艺术地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同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因此,这句话应当删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苏联文学 创作方法 开放体系 历史具体性 批判现实主义 教育劳动 艺术意识 艺术真实 社会主义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0—195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雅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2-207,共6页
源于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自1930年代传入我国后,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接受与转化过程,其间有起伏和反复,也有探索与论争,并在1950年代逐渐成为具有主导性和权威性的文艺理论话语,被第二次文代会确立为文艺创作的原则。虽然它的指... 源于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自1930年代传入我国后,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接受与转化过程,其间有起伏和反复,也有探索与论争,并在1950年代逐渐成为具有主导性和权威性的文艺理论话语,被第二次文代会确立为文艺创作的原则。虽然它的指导地位在第三次文代会后被"两结合"所取代,但它仍旧对中国当代文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当代文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15
作者 刘洋 刘文斌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5-110,共6页
20世纪30年代-80年代末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主导性、权威性的文艺理论话语和文艺创作的原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秉持共产主义价值观,描绘革命历史发展的现实、关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把描绘、唤起或传达对社会有意义的行动、... 20世纪30年代-80年代末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主导性、权威性的文艺理论话语和文艺创作的原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秉持共产主义价值观,描绘革命历史发展的现实、关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把描绘、唤起或传达对社会有意义的行动、情感和事件作为其历史责任。在艺术创作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并非现实地描绘社会关注的主题,而是带有一定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其视觉形式与语言依赖于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一些特征,其图像符号和功能具有革命的典型性。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历史性的梳理与研究,对于探索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前卫艺术 至上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好不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个字眼
16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92-92,共1页
陈世雄在《最好不用这个字眼—列宁格勒青年学者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报》89月4月15日)一文中指出:苏联文学理论界长期以来是独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家的。1988年,不少作家、批评家和读者公开提出要摒弃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认为这... 陈世雄在《最好不用这个字眼—列宁格勒青年学者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报》89月4月15日)一文中指出:苏联文学理论界长期以来是独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家的。1988年,不少作家、批评家和读者公开提出要摒弃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认为这一创作方法的提出是斯大林行政干预的结果。《文学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创作方法 苏联文学 列宁格勒 斯大林 作家 青年学者 批评家 批判现实主义 行政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承袭关系
17
《文艺理论研究》 1981年第2期19-19,共1页
关于批判现实主义,一般评论家都肯定其对农奴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批判,而指责它没有通过正而人物来给人们指明未来。唐先田在《略论批判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关系》(《艺谭》一九八○年第三期)一文中,认为这种说法是... 关于批判现实主义,一般评论家都肯定其对农奴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批判,而指责它没有通过正而人物来给人们指明未来。唐先田在《略论批判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关系》(《艺谭》一九八○年第三期)一文中,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全面不确切的。批判现实主义除了较多地塑造了被否定的形象外,还塑造了不少正面人物来寄托作家的理想,和对同腐朽势力相抗衡的进步力量的追求。这个特点虽不及揭露、批判的特点那么鲜明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现实主义作家 农奴制 进步力量 评论家 正面人物 特点 创作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与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8
作者 神叨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8-98,共1页
1[大幻影]标准收藏版Grandlllusion分级:Unrated期数:/娱乐性:★★★★★花絮:★★综合评价:★★★★★点评:影片以第一次大战为背景,讲述了两名法国士兵从战俘营里逃出来的故事。这部充满和平主义精神,其间到处闪烁着伟大的人文关怀的... 1[大幻影]标准收藏版Grandlllusion分级:Unrated期数:/娱乐性:★★★★★花絮:★★综合评价:★★★★★点评:影片以第一次大战为背景,讲述了两名法国士兵从战俘营里逃出来的故事。这部充满和平主义精神,其间到处闪烁着伟大的人文关怀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以引人人胜的影像和诗意的对话为形式,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同时也做出了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作为史上第一部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本片将一般战争类型片带给观众的血腥暴力淡化,留下了更多的反思空间,法国电影大师让·雷诺阿1939年的经典作品,取材于他本人的亲身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法国 娱乐性 人文关怀 战争类型 有声电影 代表作 影片 国际电影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现实主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杜.杜贝 由元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4-178,共5页
汤姆·沃尔夫(Tom Wolfe)在其一九八九年发表的"新社会小说"宣言中抱怨说,美国当代小说家们没能面对那个时代迫切的社会问题。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亦即后现代主义伊始——美国的作家们因为相信"现实主义小说不复存在",1... 汤姆·沃尔夫(Tom Wolfe)在其一九八九年发表的"新社会小说"宣言中抱怨说,美国当代小说家们没能面对那个时代迫切的社会问题。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亦即后现代主义伊始——美国的作家们因为相信"现实主义小说不复存在",1所以他们在惟我论的、自怨自艾的实验中寻找庇护。沃尔夫呼吁回归社会现实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现实主义 社会小说 社会现实主义 沃尔夫 小说写作 当代小说家 实验小说 托妮·莫里森 后现代小说 李昌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方法对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影响
20
作者 宋奇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6期119-121,共3页
20世纪三十年代初,以爱森斯坦等人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学派由于种种原因受到批判,苏联电影学派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与诗意现实主义不同,苏联电影艺术家们不追求华美的形式,而是在当时革命斗争的语境下寻求一种朴实的现实主义... 20世纪三十年代初,以爱森斯坦等人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学派由于种种原因受到批判,苏联电影学派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与诗意现实主义不同,苏联电影艺术家们不追求华美的形式,而是在当时革命斗争的语境下寻求一种朴实的现实主义风格。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前史称“建国后十七年”,最初十年,中苏关系友好的社会语境带来了苏联的美学风格和革命斗争思想,在这种感染下,新中国文艺与电影工作者们拍摄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有血有肉的“人民”电影,史称“十七年”电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方法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华语电影尤其是主旋律题材电影的创作,但本文仅从典型环境、人物形象、题材风格等几方面谈论针对“十七年”电影美学品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美学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英雄主人公 革命斗争 “十七年”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