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与可持续发展
1
作者 李庆霞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09-110,共2页
当今,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共识。但对可持续发展中经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则还需要进行哲学方面的探讨。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一个动态系统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社会存在,主要包括生产方式、地理... 当今,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共识。但对可持续发展中经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则还需要进行哲学方面的探讨。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一个动态系统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社会存在,主要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方面,它们相互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战略可持续发展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 生产方式 保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物质”与“存在”以及“社会物质”与“社会存在”范畴的异同
2
作者 王孝哲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47-50,共4页
“物质”范畴是否完全等同于“存在范畴”?“社会物质”范畴是否完全等同于“社会存在”范畴?近几年来,有些同志提出并讨论了这个问题。我也想谈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首先,我们来讨论:“物质”范畴是否完全等同于“存在”范畴?... “物质”范畴是否完全等同于“存在范畴”?“社会物质”范畴是否完全等同于“社会存在”范畴?近几年来,有些同志提出并讨论了这个问题。我也想谈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首先,我们来讨论:“物质”范畴是否完全等同于“存在”范畴? 什么是“物质”呢?列宁定义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这就是说,物质即是客观实在。物质即是对于一切形态的客观实在物的总和的科学抽象。什么是“存在”呢?人民出版社1980年再版的《哲学名词解释》(上册第25页)说:“存在作为唯物主义的一个哲学范畴,指的是人的意识、思维、感觉以外的客观实在,也就是物质。”照这么说来,“存在”和“物质”就是完全等同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存在 客观实在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存在范畴 哲学范畴 恩格斯 历史唯物主义 存在方式 哲学基本问题 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辨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淑珍 《学术界》 CSSCI 1997年第1期5-9,共5页
关键词 市民社会 马克思 黑格尔 概念辨析 特殊性 社会物质生活 阶级社会 经济基础 政治生活 伦理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理性与社会历史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宁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社会历史 非理性因素 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规律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可能性空间 社会历史发展 社会历史过程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和趋向
5
作者 原付林 闫德保 《学习论坛》 1998年第9期24-25,共2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领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人们极为关注。如何正视面临的种种问题?如何认识思想道德观念的形势和趋向?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中应当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传统思想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领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人们极为关注。如何正视面临的种种问题?如何认识思想道德观念的形势和趋向?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中应当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有进步意义 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思想道德观念要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特别是经济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我国的计划经济已轻车熟路搞过几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思想道德观念 经济条件下 计划经济 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进步意义 辩证发展过程 主体意识 商品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8-20,共3页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赵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现代文明,它不是纯经济的东西。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本身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历史过程中的主体性问题,是现实生活中重要问题。社会主义市...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赵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现代文明,它不是纯经济的东西。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本身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历史过程中的主体性问题,是现实生活中重要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有着内在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人的主体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机制 主动性和创造性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经济发展 人的积极性 市场竞争 主体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劲松 《理论月刊》 CSSCI 1994年第12期13-16,共4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邓劲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由于这个时代是由;日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时代,是重估一切价值,改变人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确立新的价值目标的时代,因而也是人的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邓劲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由于这个时代是由;日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时代,是重估一切价值,改变人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确立新的价值目标的时代,因而也是人的发展的时代。前苏联哲学家格里戈里扬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的发展 人的个性 人的能力 人的依赖关系 自我意识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劳动者 计划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实的社会结构探析社会治安日趋严重的深层原因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国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前,我国正面临刑事犯罪的又一次大高峰.犯罪作为宏观社会现象,是影响社会治安问题的最主要因素.“犯罪大高峰”现象则是我国当前社会治安问题日趋严重的突出表现.我国刑事犯罪为什么会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出现“大高峰”现象?新时期社... 目前,我国正面临刑事犯罪的又一次大高峰.犯罪作为宏观社会现象,是影响社会治安问题的最主要因素.“犯罪大高峰”现象则是我国当前社会治安问题日趋严重的突出表现.我国刑事犯罪为什么会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出现“大高峰”现象?新时期社会治安问题日趋严重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犯罪时曾指出:“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相反地,犯罪和现代的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从说明一个特定历史情况(即阶级对抗社会中的犯罪就其性质而言无不带有阶级印记)出发提出了一个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普遍命题——犯罪和现行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现实的实际社会存在,它既包含控制犯罪的条件,也包含促成犯罪的条件.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犯罪产生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观点,结合我国现实的实际社会存在,笔者认为,在我国现存的生产方式结构、思想意识结构、个体心理结构、社会控制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产生或促成犯罪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控制 社会治安问题 社会结构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商品经济 刑事犯罪 社会控制 需要结构 个体心理结构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建设
9
作者 李瑞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观念转换 价值观念体系 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 社会价值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个人主义 人生观 个体需求 共同富裕 终极价值目标 拜金主义 生产力 生产方式 社会物质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的社会价值
10
作者 程宝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3-74,共2页
法律起源于表现为物质利益矛盾的经济关系,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产物。该阶级制定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本阶级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或者说是为了保障本阶级赖以存在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与完善,而法律规定的内容则... 法律起源于表现为物质利益矛盾的经济关系,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产物。该阶级制定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本阶级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或者说是为了保障本阶级赖以存在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与完善,而法律规定的内容则是人们在利益矛盾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起源 社会价值 物质利益矛盾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阶级意志 经济关系 国家政权 整体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理论界对科技进步的社会哲学问题研究
11
作者 徐浩之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8年第9期41-42,共2页
二十世纪后半期,由于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导致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个领域发生了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深刻变化,因此,关于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科技革命与个人精神发展的关系问题,以及关于科技革命的实质等问题,成为苏联理... 二十世纪后半期,由于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导致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个领域发生了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深刻变化,因此,关于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科技革命与个人精神发展的关系问题,以及关于科技革命的实质等问题,成为苏联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苏共中央关于《共产党人》杂志的决议,把科学技术进步的社会哲学问题和方法论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一项任务提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革命 社会哲学 个人精神 社会物质生活 科技进步 苏共中央 人类史 科学技术革命 科学技术进步 精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和实践观的辩证统一
12
作者 辛世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24-29,共6页
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实践观则是马克恩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它们的关系必然是十分密切的。但在近年来的哲学研究中却有一种把二者割裂开来的倾向,或者离开物质片面地强调实践的... 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实践观则是马克恩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它们的关系必然是十分密切的。但在近年来的哲学研究中却有一种把二者割裂开来的倾向,或者离开物质片面地强调实践的地位和作用,或者离开实践片面地强调物质的地位和作用,尤以前者为最甚。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辩证统一的。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实践,从而也就没有理由说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反过来看,脱离实践的观点,也不能正确地理解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 实践观 实践活动 实践主体 外部世界 认识论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唯物主义哲学 旧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存在”
13
作者 刘全复 《江汉论坛》 1983年第6期34-36,共3页
什么是社会存在?目前的哲学辞典和教科书上的一般说法是: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人口、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这个定义来源于斯大林。他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写道:“社会底精神生活所由形成的来源,……要到... 什么是社会存在?目前的哲学辞典和教科书上的一般说法是: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人口、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这个定义来源于斯大林。他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写道:“社会底精神生活所由形成的来源,……要到社会底物质生活条件中,要到社会存在中去探求”。“社会存在怎样,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怎样,社会观念、理论、政治观点和政治制度也就会怎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存在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关系结构 社会属性 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 人与人 政治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意识形式及其功能
14
作者 邢贲思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5期4-9,共6页
邢贲思同志这篇文章,系即将出版的《社会意识形态大词典》之序言,现征得作者同意在本刊发表。
关键词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 高等动物 原始人 精神文化 原始社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有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一工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5
作者 黎青平 何庆怀 《求实》 CSSCI 1997年第1期27-30,共4页
“五个一工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黎青平何庆怀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是由中宣部组织实施的一项旨在推动精神产品生产和繁荣的重要工程。实施以来,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引起了各方面广泛关注。在这一工程实施五... “五个一工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黎青平何庆怀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是由中宣部组织实施的一项旨在推动精神产品生产和繁荣的重要工程。实施以来,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引起了各方面广泛关注。在这一工程实施五周年之际,在全国上下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一工程”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产品生产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注重社会效益 《邓小平文选》 优秀作品 工程建设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精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价值实现条件论
16
作者 熊晓红 钟志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11-13,共3页
社会主义价值实现条件论□熊晓红钟志明社会主义,无论从一种社会理想、社会运动还是一种社会制度来说,都意味着一种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与他们的解放息息相关的根本价值。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既是历史发展的必... 社会主义价值实现条件论□熊晓红钟志明社会主义,无论从一种社会理想、社会运动还是一种社会制度来说,都意味着一种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与他们的解放息息相关的根本价值。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价值 实现条件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毛泽东 国家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条件
17
作者 蔡彦士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9年第1期29-33,共5页
人们在考察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特点的时候,往往着重于研究它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是必要的,但是相应地考察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条件则较少。因此,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条件的性质、... 人们在考察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特点的时候,往往着重于研究它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是必要的,但是相应地考察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条件则较少。因此,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条件的性质、特点、发展趋势及社会作用等问题作些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精神条件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生产力 社会作用 发展趋势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18
作者 李志军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1-4,共4页
关键词 统治阶级意志 社会主义法 阶级性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客观经济规律 被统治阶级 社会主义性质 准确理解 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专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生活民主化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
19
作者 李爱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5期24-27,共4页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实现共产主义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二是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极大提高,并在体力和智力上全面发展。这两点从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角度,对实现共产主...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实现共产主义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二是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极大提高,并在体力和智力上全面发展。这两点从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角度,对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作了深刻的揭示,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仅仅指出这两点还是不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生活民主化 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政治生活 马克思恩格斯 精神生活 基本条件 利益关系 社会物质生活 前提条件 社会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的构成与艺术的位置
20
作者 胡家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25-29,共5页
人类的生活是一种社会化的生活,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机体中。艺术在社会机体中有其特殊的位置。 汉语“社会”一词乃“社”与“会”的合成。在我国古籍中,“社”一般指用来祭神的地方,“会”即指集会。当代社会学界对“社会”的涵... 人类的生活是一种社会化的生活,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机体中。艺术在社会机体中有其特殊的位置。 汉语“社会”一词乃“社”与“会”的合成。在我国古籍中,“社”一般指用来祭神的地方,“会”即指集会。当代社会学界对“社会”的涵义有不同的理解和把握,我们这里把“社会”理解为人类的群体组建起来的生存空间。所谓“社会机体”也就是这一生存空间诸要素及其关系的总和。从心物关系看,社会机体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从组织关系看,社会机体包括“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首先是生产方式)”与“社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层建筑 社会机体 文学艺术 社会心理 社会存在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经济基础 社会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