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等学校贫困生视角的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机会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朝武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38,共3页
在传统精英教育体制下,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上大学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就是获得一个社会流动的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 在传统精英教育体制下,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上大学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就是获得一个社会流动的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中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必须多渠道采取措施以促进和保障贫困生社会流动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生 社会流动机会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要问题的认知变迁与积极心态培育——基于“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2015-2020)”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雯 付宇 桂勇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1,共7页
围绕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要问题的认知及其变迁趋势,“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2015—2020)”数据研究发现,“三距一房两挑战”代表了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要问题的基本理解。其中,“三距”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社会流动机会差距,以... 围绕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要问题的认知及其变迁趋势,“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2015—2020)”数据研究发现,“三距一房两挑战”代表了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要问题的基本理解。其中,“三距”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社会流动机会差距,以这三者为代表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大学生群体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一房两挑战”即高房价是引发焦虑感的主要来源,人口老龄化与国际环境复杂化成为新的挑战。食品安全、主流价值观缺乏、环境污染及腐败问题提及比例大幅下降,相关方面的国家治理得到青年群体认可。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社会问题认知导致了差异化的社会心态取向。其中,关注城乡差距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在社会评价和发展效能方面更加积极;关注贫富差距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在政策偏好维度凸显了“有国才有家”的态度取向;认为社会流动机会差距是社会主要问题的大学生群体表现出消极的社会评价和发展效能、民粹主义倾向的公平观与财富观以及对国家在道德和绩效层面的较高要求;房价问题与社会流动机会差距问题导致的社会心态后果存在一定相似性;关注老龄化与国际环境复杂化的大学生群体呈现出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政策偏好。本文结论表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需要高度关注青年群体关于社会流动机会差距问题的讨论,特别是与房价相关的舆论议题;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愈发关注可能成为青年群体社会心态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贫富差距 城乡差距 社会流动机会差距 房价 社会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