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余市:充分发挥“四员一体”作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1
《江西农业》 2024年第3期21-22,共2页
自“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以来,新余市坚持将法治乡村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整体设计、通盘考虑,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纳入全市“八五”普法规划以及年度普法工作要点,作为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扎实推进“法律明白人”... 自“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以来,新余市坚持将法治乡村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整体设计、通盘考虑,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纳入全市“八五”普法规划以及年度普法工作要点,作为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扎实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有序开展。截至目前,全市101个社区培养712名社区“法律明白人”骨干,4个园区培养15名企业“法律明白人”骨干。全市共培养农村、社区和园区“法律明白人”13.8万名(其中“法律明白人”骨干2.7万名),参与法治宣传55362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2165件次,参与社会事务管理14029件次,引导法律服务13134件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事务管理 法治宣传 乡村建设 社会治理法治化 化解矛盾纠纷 普法工作 明白人 新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源头治理与道德机制建设 被引量:10
2
作者 姜裕富 齐卫平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5,共6页
社会治理法治化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有助于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现代化的社会治理要实现源头治理,实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目标,必须从导致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着手。社会问题的根源都有某种程度的道德因素,道德分析... 社会治理法治化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有助于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现代化的社会治理要实现源头治理,实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目标,必须从导致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着手。社会问题的根源都有某种程度的道德因素,道德分析揭示了源头治理与道德机制之间的必然联系。源头治理促进了道德机制的建设,道德机制建设保障了源头治理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法治化 源头治理 道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法治化: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中国方案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炜达 郭朔宁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法治轨道上开展社会治理有利于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础。社会治理法治化承续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秉持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实践的经验总结,反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遵循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道路指引。...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法治轨道上开展社会治理有利于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础。社会治理法治化承续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秉持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实践的经验总结,反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遵循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道路指引。本质上讲,社会治理法治化是以良法善治为价值起点,追求公平正义和人民至上,并付诸制度建设实践。新发展阶段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确保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依法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规范体系,发挥社会治理中的社会组织作用,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实践中接续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法治化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法治化 被引量:51
4
作者 王斌通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7-75,共9页
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预防调处化解矛盾卓有成效的治理方式,不仅与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在治理目标、主体、基础、资源等方面存在内在联系,也对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法治化有着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法治轨道上... 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预防调处化解矛盾卓有成效的治理方式,不仅与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在治理目标、主体、基础、资源等方面存在内在联系,也对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法治化有着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制度供给能力建设,提升智能化法治平台建设水平,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细化治理,可以有效实现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借鉴的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法治化转型,进而促进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源头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参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晓春 肖雪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60,共8页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其中,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基石,其本质在于规则基础上的社会自治。社会组织作为社会自治主体,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与政府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效地弥合了国家...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其中,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基石,其本质在于规则基础上的社会自治。社会组织作为社会自治主体,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与政府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效地弥合了国家与社会的裂痕,成为新的制衡力量。建设法治社会,无论从理论逻辑还是现实基础来看,都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参与。基于“制度心理运行评估”的分析框架,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参与法的构建、培养法的认同、维护法的运行、评估法的效果来全面助力法治社会建设,形成“有良法、信仰法、能守法、会用法”的法治社会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 法治社会 社会组织 社会治理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铺村:“法援议事”护航乡村振兴
6
作者 陈尚开 宋彦伟 《村委主任》 2021年第10期40-41,共2页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着力聚焦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和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网格化水平,坚持多措并举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创新新型农村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五事三议三公开”议事协商的新模式,进一步明晰自治权力划分,...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着力聚焦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和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网格化水平,坚持多措并举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创新新型农村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五事三议三公开”议事协商的新模式,进一步明晰自治权力划分,全力打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乡村治理新时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权力 江苏省连云港市 乡村振兴 社会治理法治化 新型农村 法治意识 网格化 化解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