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MIC模型的社会治理主观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汪斌 周骥腾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9-99,共11页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公众对社会治理的主观评价是衡量社会治理效能及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依据。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高阶因子模型和MIMIC模型,从民生服务、法治水平、公共安全及社会公平四个维...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公众对社会治理的主观评价是衡量社会治理效能及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依据。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高阶因子模型和MIMIC模型,从民生服务、法治水平、公共安全及社会公平四个维度构建以公众主观评价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测量指标体系,并基于“结构—感知—媒介”的理论框架探讨了影响社会治理主观评价的机制,尝试打开公众对社会治理主观评价的“黑箱”。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治理主观评价不仅受到客观结构性因素影响,主观感知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客观结构性因素中农村、社会资本水平更高、未发生向下阶层流动及身处中产阶层的公众更可能对社会治理做出较高评价。主观感知因素中公众感知和公众期望发挥较强影响,主观幸福感越强、群体认知一致性越高,对政府角色认同越偏向“大政府”的公众对社会治理评价可能更高。传统媒介与新媒介有着不同影响,新媒介使用可能会对社会治理评价产生负效应。据此,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道路,深入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民众。同时加强对新媒介的监督引导和提升数字社会治理能力。研究结果深化了对社会治理主观评价的认识,对于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改善政府绩效有一定政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主观评价 结构因素 感知因素 媒介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