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J.范伯格的社会正义理论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庞永红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71,共4页
美国著名哲学家J.范伯格先生提出的社会正义理论具有其独特性,但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不多。本文从他提出的比较性正义和非比较性正义,比较性正义的原则以及分配正义等方面对范伯格的社会正义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指出研究范伯格先生的社会... 美国著名哲学家J.范伯格先生提出的社会正义理论具有其独特性,但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不多。本文从他提出的比较性正义和非比较性正义,比较性正义的原则以及分配正义等方面对范伯格的社会正义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指出研究范伯格先生的社会正义理论,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分配失衡、贫富差距加大,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伯格社会正义理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配到承认:社会正义理论的文化转向及其启示
2
作者 麻宝斌 万果 杜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9期1-12,共12页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但正义理论又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正义理论的核心是分配正义。面对21世纪以来愈演愈烈的身份政治、社会极化等问题,以分配为中心的现代社会正义理论出现了明显不足,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但正义理论又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正义理论的核心是分配正义。面对21世纪以来愈演愈烈的身份政治、社会极化等问题,以分配为中心的现代社会正义理论出现了明显不足,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多样性问题。陆续有研究从承认等层面对协调社会关系进行分析,推动了现代社会正义理论的文化转向。尽管这种转向主要反映的是西方发达社会在社会整合等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不适用于中国实际,但在系统梳理其产生背景、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厘清其积极意义和局限,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 承认 社会正义理论 文化转向 主要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基计划的正义成就、困境与发展路向探讨——基于社会正义原则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梁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正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20年,强基计划出台,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随之告一段落。近年来,强基计划进展顺利,试点学校不断增加,审视其正义问题有其必要。立足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经验,结合戴维·米勒的社会...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正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20年,强基计划出台,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随之告一段落。近年来,强基计划进展顺利,试点学校不断增加,审视其正义问题有其必要。立足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经验,结合戴维·米勒的社会正义原则理论,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强基计划在目标设计中彰显了“应得”的正义原则;严格的招录程序设计体现出程序正义之价值;全面把握招考改革经验、屏蔽复杂背景影响和多程序协同推进则强调规避“制度背离”。然而,尽管强基计划坚守程序正义,却在不同正义原则之间顾此失彼;尽力规避的“制度背离”实际上也难以避免。强基计划的进一步发展还需从平衡正义原则和防范“制度背离”两个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基计划 社会正义原则理论 程序正义 结果正义 制度背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分配正义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4
作者 文小勇 龚尉红 《理论月刊》 2008年第6期33-36,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分配领域面临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主义分配正义面临严峻挑战:分配正义与理论挑战(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对传统理论的挑战、分配正义与现实对理论的挑战)、分配正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构、整合(分配正义...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分配领域面临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主义分配正义面临严峻挑战:分配正义与理论挑战(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对传统理论的挑战、分配正义与现实对理论的挑战)、分配正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构、整合(分配正义与社会建构、分配正义与政治合法性)、分配正义与马克思主义规范理论、分配正义研究与现存正义理论等,需要不断地理论创新,为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成为当代中国分配正义理论研究中的几个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 挑战 核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滨旅游地空间正义性测度及其实现路径——洱海西岸原住民感知研究
5
作者 方珊珊 王维艳 王月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35-2048,共14页
运用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与弗雷泽社会正义尺度理论,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的因子分析方法,基于原住民这一旅游供役地权利人(弱势群体)的主位感知视角,构建湖滨旅游地空间正义性感知测度模型。以洱海西岸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 运用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与弗雷泽社会正义尺度理论,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的因子分析方法,基于原住民这一旅游供役地权利人(弱势群体)的主位感知视角,构建湖滨旅游地空间正义性感知测度模型。以洱海西岸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湖滨旅游地空间正义性感知测度模型可由承认正义、分配正义及参与正义维度3个维度共13个测量指标进行表征;2)村民对洱海湖滨旅游地空间正义性感知处于中立范畴;3)破解湖滨旅游地空间不正义症结,关键在于对湖泊及其湖滨区旅游供役地权益的制度性“确认”,并通过建立向旅游经营者开征“旅游供役补偿费”制度,并经由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在旅游供役地权利人、需役地权利人与旅游者等利益主体之间建立起共建共享共治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湖滨旅游地的空间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旅游地 空间正义性测度 空间生产视角 社会正义理论 村民感知 洱海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理论新维度:从霍克海默到霍耐特(系列专题讨论之一)--《自由的权利》精粹(上) 被引量:4
6
作者 霍耐特( Axel Honneth) 王凤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共14页
《自由的权利——民主伦理大纲》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学术领袖霍耐特集大成之作。该书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进一步向黑格尔主义传统靠拢。如果说在《为承认而斗争》中霍耐特试图借助黑格尔的《伦理体系》《耶拿实在哲学》建构自... 《自由的权利——民主伦理大纲》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学术领袖霍耐特集大成之作。该书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进一步向黑格尔主义传统靠拢。如果说在《为承认而斗争》中霍耐特试图借助黑格尔的《伦理体系》《耶拿实在哲学》建构自己的承认理论而又仍然强调“承认道德介于康德主义传统与亚里士多德主义(即黑格尔主义)传统之间”的话,那么在《不确定性的痛苦》《自由的权利》中,他则试图借助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建构自己的正义构想与民主伦理构想,并进一步偏向于黑格尔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的权利 法律自由 道德自由 社会自由 作为社会分析的正义理论 民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