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7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立交叉学科的动力因素与社会条件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颖春 陈根来 张慧颖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2,共5页
以控制论、分子生物学和循环经济学等三门分属不同类型的交叉学科产生、发展过程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指出交叉学科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哲学思潮引领交叉学科发展,多学科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促进交叉学科形成;同时,还需要适宜的社会... 以控制论、分子生物学和循环经济学等三门分属不同类型的交叉学科产生、发展过程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指出交叉学科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哲学思潮引领交叉学科发展,多学科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促进交叉学科形成;同时,还需要适宜的社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动力因素 社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乐死立法的社会条件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苏治 唐志容 古涛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1期28-29,61,共3页
关键词 安乐死 立法 社会条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高等教育改革——以社会条件、职能、构造为中心 被引量:3
3
作者 有本 章 张慧洁 《复旦教育论坛》 2004年第1期5-10,84,共7页
本文从社会条件、职能、构造等方面分析了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社会条件不仅包括来自历史的影响因素、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国际间的影响因素 ,也包括大学与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及来自大学内部逻辑发展的影响。大学社会职能的变化 ... 本文从社会条件、职能、构造等方面分析了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社会条件不仅包括来自历史的影响因素、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国际间的影响因素 ,也包括大学与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及来自大学内部逻辑发展的影响。大学社会职能的变化 ,包括知识的重构 ,学士课程的改革 ,研究生院的改革等。大学社会构造的变革包括重点化———社会的再分层 ,大学管理运营的合理化 ,多元的大学评价 ,板块的重构———大学民营化、国立大学法人化、大学的联合、大学的淘汰等。在此基础上 ,本文阐述了大学的社会构造———国家、市场、大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社会条件 影响因素 社会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与不适——论布迪厄实践理论中的“惯习”概念与社会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83,共6页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中的"惯习"概念与社会条件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当惯习处于其生成所处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时,趋向于再生产出原来的结构,行动者能很好地适应其场域;但若惯习作用的社会条件与其产生时的社会条件不相符时,惯习...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中的"惯习"概念与社会条件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当惯习处于其生成所处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时,趋向于再生产出原来的结构,行动者能很好地适应其场域;但若惯习作用的社会条件与其产生时的社会条件不相符时,惯习的滞后性问题会引发行动者的不适,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习 惯习的滞后性 社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技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德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科技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发展前提和社会生活背景。它是科学技术摆脱了粗陋原始状态获得高度发展的社会条件下的产物。这些社会条件包括: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价值增值为追求目标的发达的市场经济、合理... 科技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发展前提和社会生活背景。它是科学技术摆脱了粗陋原始状态获得高度发展的社会条件下的产物。这些社会条件包括: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价值增值为追求目标的发达的市场经济、合理化的制度安排和普遍化的社会交往等。正是科技文化与其生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的这种良性运转和超循环上升,勾画了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文化 生成和发展 社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发展:内在动因和社会条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喜平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15,共4页
发展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取向和价值目标,是贯穿整个人生的主旋律。人之所以始终不渝地追求发展,其深层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其自身特有的内在本性,另一方面也是外部生存环境的压力和激励使然,是二者合力作用的结果。在思考人的发展问题和制... 发展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取向和价值目标,是贯穿整个人生的主旋律。人之所以始终不渝地追求发展,其深层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其自身特有的内在本性,另一方面也是外部生存环境的压力和激励使然,是二者合力作用的结果。在思考人的发展问题和制定社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综合运用内在的人性关怀和外在的规范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地创造出一个既充满人性体贴、人文关怀,又体现制度、机制的先进性、严肃性、公平性、激励性、向上性、文明性、连续性的发展环境,使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内在动因 社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构建学习社会的理论基础和社会条件 被引量:4
7
作者 高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14-16,共3页
学习社会这个概念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知识爆炸”、传统学校教育的局限性、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脑科学研究新成果构成了学习社会得以产生的社会背景,而终身教育理论则为学习社会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 学习社会这个概念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知识爆炸”、传统学校教育的局限性、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脑科学研究新成果构成了学习社会得以产生的社会背景,而终身教育理论则为学习社会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要构建学习社会强须具备以下社会条件:制度保障和机构保障;学习时间的保障;更新学习理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整合一体的教育与学习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社会 理论基础 社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高校生源多元化的社会条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洪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3,共5页
成人高校生源多元化是世界成人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为成人高校的发展以及成人学习需求的满足提供现实基础。但直至目前为止,我国成人高校生源依然呈现出单一与不均衡的局面。成人高校生源多元化的实现,需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在众多的... 成人高校生源多元化是世界成人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为成人高校的发展以及成人学习需求的满足提供现实基础。但直至目前为止,我国成人高校生源依然呈现出单一与不均衡的局面。成人高校生源多元化的实现,需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在众多的社会条件中,学习权的确立与保障以及新学习文化的养成是最为基本和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高校 生源多元化 社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妇女参政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晴宜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8-10,共3页
为妇女参政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黄晴宜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妇女和男子一样,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我国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妇女享... 为妇女参政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黄晴宜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妇女和男子一样,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我国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妇女享有参政权,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参政 女干部 平等竞争 培养选拔 优先保护 妇女教育 妇女人才 女性参政 社会条件 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试教育形成的社会条件及其治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广云 《东南学术》 CSSCI 1997年第4期8-10,共3页
关键词 应试教育 社会条件 社会支持系统 高中毕业生 高校招生数 普通高中 向上流动 初中毕业生 科举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情感方式比较——兼论制约当代中国情感方式的社会条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创生 《现代哲学》 1988年第3期52-54,共3页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其本质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心态体验。不同特性的主体有着不同的情感需要,选择不同的情感对象和手段,从而形成不同的情感方式。不同的情感方式,直接影响着主体对客观现实的评价,...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其本质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心态体验。不同特性的主体有着不同的情感需要,选择不同的情感对象和手段,从而形成不同的情感方式。不同的情感方式,直接影响着主体对客观现实的评价,影响着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演变。当前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条件 当代中国 中国传统 情感需要 人与自然 情感方式 存在价值 禁欲主义 西方社会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律师职业与社会条件关系论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佑平 《律师与法制》 2006年第9期10-13,共4页
现代社会里,律师在协助社会主体认识法律权利、正确行使法律权利和救治被侵害的法律权利,促进社会法律秩序的建构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我们用法哲学的眼光来审视与律师职业相关的若干社会条件时,我们不难发现,无论... 现代社会里,律师在协助社会主体认识法律权利、正确行使法律权利和救治被侵害的法律权利,促进社会法律秩序的建构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我们用法哲学的眼光来审视与律师职业相关的若干社会条件时,我们不难发现,无论过去或现在,社会条件不同,律师职业的外在样式和内在机制表现便存在差异。因此,研究律师职业与不同社会条件的关系,揭示其内在规律,对于加强对我国社会结构类型的改造,促进我国律师职业的改革和完善,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社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试从与律师职业密切相关的若干概念范畴出发,对此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条件 律师职业 关系论 法律权利 改革 完善 现代社会 主体认识 法律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八大社会条件
13
作者 凌霄鹏 袁美琴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89-92,共4页
发展知识经济是世界各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要想发展知识经济就必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本文提出了加速知识经济发展的八大社会条件:重视科学研究、重视人才培养、创建知识应用体系、充分发展工业经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发展知识经济是世界各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要想发展知识经济就必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本文提出了加速知识经济发展的八大社会条件:重视科学研究、重视人才培养、创建知识应用体系、充分发展工业经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和财产分配制度以及加快技术市场的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社会条件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知识应用体系 电子信息产业 知识产权 技术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比较视野下的史学起源的社会条件
14
作者 史海波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30,共3页
文明的阶段性特征是定位历史现象的一种参照,而文明之间的联系能为历史研究提供更为宏大的时空背景。古代世界的各大文明之间的交往、冲突、融合频繁而深入。古典作家的作品中有幸记录了一些文明间的互相评价,能够为某些文化现象的起... 文明的阶段性特征是定位历史现象的一种参照,而文明之间的联系能为历史研究提供更为宏大的时空背景。古代世界的各大文明之间的交往、冲突、融合频繁而深入。古典作家的作品中有幸记录了一些文明间的互相评价,能够为某些文化现象的起源和发展提供证据。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就曾经批驳了一些希腊人把埃及人的灵魂不灭、转世轮回的学说纳入自己名下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社会条件 比较视野 起源 史学 阶段性特征 历史现象 时空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根本出路、关键和社会条件
15
作者 郭华红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7,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的主旋律。落实这一战略目标,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本出路,着力解决民生大业是关键问题,树立法治诚信意识是社会条件。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根本出路 关键 社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公共德性培育的社会条件及其传播要求
16
作者 宋洁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7-91,共5页
在实然层面,对公民公共德性的培育,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条件与传播要求。作为公民公共德性培育的社会条件,公共实践的社会基础是契约规则和自愿自治,这需要在公共实践中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对公民公共德性的培育,也需要重视象征社会... 在实然层面,对公民公共德性的培育,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条件与传播要求。作为公民公共德性培育的社会条件,公共实践的社会基础是契约规则和自愿自治,这需要在公共实践中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对公民公共德性的培育,也需要重视象征社会"正能量"的符号传播与互动,使公共舆论传播现实的意识形态。同时,通过对人们公共德性的培育,以保障公共舆论的形成、调控和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德性 社会条件 公共实践 公共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条件比较
17
作者 邵龙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8-36,共9页
本文运用社会建构的研究方法 ,对中日近代科技发展的外部史即社会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传递方式、教育体制、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国际环境六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加以比较分析 ,回答了古代先进的中... 本文运用社会建构的研究方法 ,对中日近代科技发展的外部史即社会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传递方式、教育体制、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国际环境六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加以比较分析 ,回答了古代先进的中国科学技术到了近代反而处于落后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近代科技 社会条件与文化 背景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社会条件分析
18
作者 徐琴 《学海》 1997年第1期28-31,共4页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社会条件分析徐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未来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高决策层将关注的焦点从经济增长速度转向经济增长方式,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决策者在领导改革的过程中,已变得越来越清醒...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社会条件分析徐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未来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高决策层将关注的焦点从经济增长速度转向经济增长方式,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决策者在领导改革的过程中,已变得越来越清醒,越来越理性,正逐步摆脱急功近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增长方式转变 条件分析 科学技术 失业保险 社会管理制度 劳动力 医疗保险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过程视角下农业技术应用的社会条件——弗里德兰的《制造绿金》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阳阳 熊春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7-105,共9页
在《制造绿金》一书中,弗里德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过程理论,以美国生菜产业为例探索新技术应用的社会过程与社会条件,突出强调了“劳动者生产组织”命题对一项新技术采用的重要作用。同时有关作物结构的分析为商品系统分析方法的提... 在《制造绿金》一书中,弗里德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过程理论,以美国生菜产业为例探索新技术应用的社会过程与社会条件,突出强调了“劳动者生产组织”命题对一项新技术采用的重要作用。同时有关作物结构的分析为商品系统分析方法的提出以及世界商品链、食品体系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不仅拓展了农业社会学研究的边界,也为中国农业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过程 劳动者生产组织 作物结构 社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洋政府颁行商标法的社会条件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丽红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5-157,共3页
1923年5月3日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商标发展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商标法律——《商标法》以及《商标法施行细则》,该法的颁布不仅使我国的商标管理进入有法可依时期,而且标志着我国收回了被英国人控制下的对商标行政管理所行使的主权。商标法... 1923年5月3日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商标发展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商标法律——《商标法》以及《商标法施行细则》,该法的颁布不仅使我国的商标管理进入有法可依时期,而且标志着我国收回了被英国人控制下的对商标行政管理所行使的主权。商标法的出台,既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由当时商标法律的缺失造成中外商标纠纷和争议无从解决的局面所致,同时也与北洋政府稳定社会秩序、舒缓外交压力等方面的考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政府 商标法 社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