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广告的社会文本解读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文虎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8-90,共3页
电视广告是当代最活跃的消费文本之一。电视广告的符号特征和意义 ,它对以往广告模式的突破和反叛 ,它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地位等 ,都显示出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研究的理论视角———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内容和特点作了简要的回顾 ,... 电视广告是当代最活跃的消费文本之一。电视广告的符号特征和意义 ,它对以往广告模式的突破和反叛 ,它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地位等 ,都显示出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研究的理论视角———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内容和特点作了简要的回顾 ,指出了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于大众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作为视像文化主体存在的电视广告以及电视广告的后现代符号系统 ,指出意识形态是一种混杂了电视广告不同表现形式的一种叙述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本解读 电视广告 后现代主义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念形态与社会文本——关于文化研究的对话
2
作者 刘岩 王晓路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1-187,共7页
本文以对话方式集中讨论了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涉及文化研究的历史发生学、批评主旨、研究对象等相关层面。作者指出,时代现实性与文本现实性是文化研究得以出场的历史逻辑,作为西学资源的理论话语形态和分析模式是其在中国大陆得以复... 本文以对话方式集中讨论了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涉及文化研究的历史发生学、批评主旨、研究对象等相关层面。作者指出,时代现实性与文本现实性是文化研究得以出场的历史逻辑,作为西学资源的理论话语形态和分析模式是其在中国大陆得以复制的历史性成因。本文亦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学界关于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某些争议要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观念形态 社会文本 意义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文化研究的主题嬗变及发展——以美国文化研究期刊《社会文本》(1979-2009)为例
3
作者 张彦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无论是作为学术范式、学术思潮还是学科领域,文化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大议题。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以英国(Anglo-saxon)、美国(America)、澳大利亚(Austrilia)为代表的"三A轴心"文化研究共同体共享着相同的语言、文献... 无论是作为学术范式、学术思潮还是学科领域,文化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大议题。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以英国(Anglo-saxon)、美国(America)、澳大利亚(Austrilia)为代表的"三A轴心"文化研究共同体共享着相同的语言、文献和理论,但因国际形势、地缘政治、迥异的社会文化语境、理论家的学科成长背景等原因,三国文化研究的学术旨趣、关注对象、文化与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等仍具有很大的异质。本文拟以美国文化研究的发轫期刊《社会文本》(1979-2009)为例,从创刊背景、办刊宗旨、期刊特色等方面,探讨文化研究在美国的主题嬗变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本 大众文化研究 性属研究 性别研究 区域国别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行为研究“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系统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领顺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3,共9页
译者行为研究“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系统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理路证明,三位一体系统呈现的是互动关系,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皆有充分的体现。三位一体系统既是可持续的理论发展系统,也是可用于框定论文的分析框架,还是在开展翻译... 译者行为研究“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系统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理路证明,三位一体系统呈现的是互动关系,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皆有充分的体现。三位一体系统既是可持续的理论发展系统,也是可用于框定论文的分析框架,还是在开展翻译批评时可用的评价模式,游刃有余,伸缩自如。它有助于完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提高译者行为研究的有效性,并提高翻译批评的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译者行为研究 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系统 翻译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文本与粉丝型受众--解析电视剧《蜗居》及其粉丝 被引量:8
5
作者 蔡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75,共5页
作为一个典型的社会性文本,电视剧《蜗居》以"房奴"、"小三"、"新移民"等社会问题为叙事核心,在引导民众关注这些问题的同时,也有意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对《蜗居》的解读和参与形成了一种受众参与... 作为一个典型的社会性文本,电视剧《蜗居》以"房奴"、"小三"、"新移民"等社会问题为叙事核心,在引导民众关注这些问题的同时,也有意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对《蜗居》的解读和参与形成了一种受众参与式文化以及一群自称为"蜗牛"的粉丝,他们不仅热爱文本,还具备高度的身份认同感,进而建构了自身的虚拟社区。不过,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蜗牛"内部出现了分化。电视剧通过对"两姐妹"母题进行描述,试图给受众以正确引导。然而,剧中问题的解决模式与结局的悲剧性并不具备普适性,换言之,《蜗居》虽然提出了社会问题,却并未能给出一个真正的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居》 “蜗牛” 社会文本 粉丝型受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文本与意识形态——试论齐马“文本社会学”的意识形态观 被引量:1
6
作者 喻琴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3-57,共5页
解析文学文本与意识形态之间"推论"关系是齐马"文本社会学"的出发点,它批判地汲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理论精髓,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为"意识形态"赋义,将意识形态"话语化",旨在考察... 解析文学文本与意识形态之间"推论"关系是齐马"文本社会学"的出发点,它批判地汲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理论精髓,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为"意识形态"赋义,将意识形态"话语化",旨在考察意识形态在文本语义、词汇、叙述结构上的表现。齐马认为通过"意识形态话语"叙述主体的自我反省与对话,实现对意识形态的"超越",以此拒斥市场经济所浸染的价值"双重性"危机。可以说,齐马文本社会学的"意识形态观"开创了研究文学文本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新模式,为近年来"审美意识形态"命题的探讨和解答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马 文本社会 意识形态 审美的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主题的张扬——影片《钢的琴》文本社会学解读
7
作者 喻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24,共2页
《钢的琴》通过镜头语言营造出影片"悲伤"和"孤寂"的感情氛围,以"情感"为核心和以"利益"为核心的两套话语体系贯穿整部影片。作为话语主体的"小人物"纠结于这两套对立的话语体系中,... 《钢的琴》通过镜头语言营造出影片"悲伤"和"孤寂"的感情氛围,以"情感"为核心和以"利益"为核心的两套话语体系贯穿整部影片。作为话语主体的"小人物"纠结于这两套对立的话语体系中,为了理想,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以"情感"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因此,影片极力渲染"情感"的真实和可贵,突出父女之情、兄弟之情、男女爱情的"情感"主题,以"审美"的叙事消解以"利益"为核心这一话语体系的意识形态性,以此寻求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的琴》 文本社会 情感 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的面向、激活与转译——关于庞茂琨绘画视觉机制的解析
8
作者 刘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06,共3页
古典是庞茂琨绘画的语言基底,现实则是他的视觉面向。以历史文脉为纵向坐标轴,以当下社会文本为横向坐标轴,庞茂琨的艺术实践不断在时空交织的坐标系中迁徙、位移、迭变。作为观者的我们常为庞茂琨精湛的造型能力所折服,惊叹于他所描绘... 古典是庞茂琨绘画的语言基底,现实则是他的视觉面向。以历史文脉为纵向坐标轴,以当下社会文本为横向坐标轴,庞茂琨的艺术实践不断在时空交织的坐标系中迁徙、位移、迭变。作为观者的我们常为庞茂琨精湛的造型能力所折服,惊叹于他所描绘肖像的形神兼备。这也使得我们停留在对他绘画技术性的考究与探寻,从而忽略了对他作为创作主体的深度剖析与思想追踪。因此,本文试图以庞茂琨绘画中作为人物衬托的画面空间为切口,通过对其不同创作阶段画面空间的变化来对比分析他各时期主体认知的差异,以及在这一认知建构过程中所选择的观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面空间 认知建构 社会文本 创作阶段 主体认知 历史文脉 形神兼备 深度剖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诗《十五从军征》三位一体译者行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正栓 吴朝凤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阿瑟·韦利(Arthur Waley)、王红公(Kenneth Rexroth)对中国文学英译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乐府诗这一文类的翻译也可圈可点。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框架非常适于对他们的译者行为进行分析,以李正栓的... 阿瑟·韦利(Arthur Waley)、王红公(Kenneth Rexroth)对中国文学英译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乐府诗这一文类的翻译也可圈可点。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框架非常适于对他们的译者行为进行分析,以李正栓的乐府诗英译作为参照,更显示出他们译者行为的规律和特点。韦利注重读者阅读体验,贯彻大众化审美诉求,整体偏向务实。王红公青睐译文再创造,整体亦侧重务实。李正栓坚持“忠实对等”原则,力争三大视域求真。三位一体框架能助力全方面剖析译者行为,解密不同译文背后的译者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从军征》 译者行为 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学”文本意义的多维建构
10
作者 吴晓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4-77,共4页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文本,"民间文学"是由文化持有者、文化事项、文化接受者、文化语境和媒介等诸多要素共同动态建构而成的,其意义生发和功能彰显的途径依赖于各要素间的冲突、协商和对话。这使得"民间文学"无时无刻...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文本,"民间文学"是由文化持有者、文化事项、文化接受者、文化语境和媒介等诸多要素共同动态建构而成的,其意义生发和功能彰显的途径依赖于各要素间的冲突、协商和对话。这使得"民间文学"无时无刻不呈现出变动不居的动态性、多义性和生活性的文本特征,也赋予了理解该文本的多视角性、多维度性的阐释特征。重新阐释"民间文学"文本的内在文化特质和文化意义,以此发掘其内在文化逻辑,这是有效提升"民间文学"课程品位和实现教学改革目标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社会文本 文化文本 意义建构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三位一体译者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正栓 刘帅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1,共9页
毛泽东的词作《西江月·井冈山》立意高远、叙事磅礴,所述的黄洋界保卫战也是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军事价值、政治价值和学术价值。本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从“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互动关系出发... 毛泽东的词作《西江月·井冈山》立意高远、叙事磅礴,所述的黄洋界保卫战也是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军事价值、政治价值和学术价值。本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从“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互动关系出发,对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译者行为特征进行详察。本文选取了三个国家的译者对《西江月·井冈山》的英译,通过译文之间的对比,可以彰显毛泽东的诗人形象,助力提升毛泽东诗词译文质量,也可以展示文化自信,助力文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月·井冈山》 译者行为批评 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模式的发展轨迹及其解释力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怡恂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21,共14页
译者行为批评模式是中国译学话语体系及翻译批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观察译者行为批评模式的发展轨迹,分析该模式在每个发展阶段的构建过程,然后阐释该模式的优势特征,最后以葛浩文译者行为作为分析案例,讨论译者行为批评模式... 译者行为批评模式是中国译学话语体系及翻译批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观察译者行为批评模式的发展轨迹,分析该模式在每个发展阶段的构建过程,然后阐释该模式的优势特征,最后以葛浩文译者行为作为分析案例,讨论译者行为批评模式的解释力,旨在对译者行为批评模式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进行验证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译者行为批评 “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批评模式 葛浩文译者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文学经典复译现象的译者行为研究——以《金银岛》为例
13
作者 姜淑芹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儿童文学经典复译现象非常突出,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及其产生的翻译效果与译者所处历史时期的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使用“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对《金银岛》在中国的百年复译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晚清时期出于传播思想、改造国... 儿童文学经典复译现象非常突出,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及其产生的翻译效果与译者所处历史时期的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使用“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对《金银岛》在中国的百年复译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晚清时期出于传播思想、改造国民的理想,初次翻译时采用了超务实的豪杰译法;民国时期形成“儿童本位”思想、将《金银岛》定位为儿童文学,求真与务实达到了较平衡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外国文学重新受到重视,出现了全译本与适应各种读者群的改编版本,《金银岛》的经典地位得以确立;21世纪以来受中小学新课改政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新译本,但精细化程度不够。儿童文学复译应同时关注译内环境和译外环境,准确定位符合时代和读者需求的翻译理念,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产出高质量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 《金银岛》 经典复译 儿童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探亨特张》艺术形象的社会学解读
14
作者 郝永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15,共2页
电影《神探亨特张》以警察张惠领抓捕众多案犯为线索,刻画了警察、案犯、草根人群、北京城市等诸多艺术形象。影片着重打造反类型化的警、匪角色和底层人物,关注社会现实,借以传达当下中国社会人们的生存体验,反思当前社会的各种病症,... 电影《神探亨特张》以警察张惠领抓捕众多案犯为线索,刻画了警察、案犯、草根人群、北京城市等诸多艺术形象。影片着重打造反类型化的警、匪角色和底层人物,关注社会现实,借以传达当下中国社会人们的生存体验,反思当前社会的各种病症,并试图找出求解现实问题的方法,这使得电影具有一定文本社会学的阐释价值。虽然影片在艺术形象塑造上还有一定的问题,但仍不失为一部兼具写实性和思想内涵的诚意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探亨特张》 艺术形象 文本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学中的交际情境意识培养策略——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
15
作者 陈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要实现有效的、良好的人际互动,需要准确的、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根据交际场合选择合适的语言策略的能力。语文学科教学主要通过社会交往类文本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具体表现为对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诉求等要...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要实现有效的、良好的人际互动,需要准确的、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根据交际场合选择合适的语言策略的能力。语文学科教学主要通过社会交往类文本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具体表现为对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诉求等要素的综合把握。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讨论如何通过社会交际类文本的教学,强化交际情境意识,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培养合格的面向未来社会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情境 听者意识 社会交往类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行为互动关系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领顺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2,共6页
本文借用译者行为“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互动关系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结合文学翻译和应用翻译实例,分析了译者行为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证明人本路径译者行为研究的个性化特征、分析方法和三位一体分析框架对于解决问题与解释现象... 本文借用译者行为“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互动关系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结合文学翻译和应用翻译实例,分析了译者行为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证明人本路径译者行为研究的个性化特征、分析方法和三位一体分析框架对于解决问题与解释现象的普适性和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研究 互动关系 文学翻译 应用翻译 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人类学视域中的民间艺术旅游展演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晓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0-133,共4页
在艺术人类学观照中,民间艺术旅游展演作为一种旅游景观,是为满足旅游消费市场需求而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的资本化转换,从而使得传统民间艺术成为旅游产品和文化商品。民间艺术旅游展演还是一种审美文本,凭借丰富繁华而又充满异质特征的... 在艺术人类学观照中,民间艺术旅游展演作为一种旅游景观,是为满足旅游消费市场需求而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的资本化转换,从而使得传统民间艺术成为旅游产品和文化商品。民间艺术旅游展演还是一种审美文本,凭借丰富繁华而又充满异质特征的艺术符号,不断辐射审美想象,让旅游消费者产生旅游愉悦感。实质上,民间艺术旅游展演是由多种文化力量共同塑造而成的社会文本,聚合了多重相互冲突而又相互妥协的逻辑力量,凸显出传统民间艺术于社会转型期而生成的自我延续和调适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民间艺术旅游展演 旅游景观 审美文本 社会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考设计:历史、进步与批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大卫.瑞兹曼 徐达艳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69-77,共9页
本文通过诸多设计案例展示"设计"在表现形式、工程学,以及人与物间的交流等方面的探索,并指出设计史研究中的局限性。作者将这些局限当成是一种激励,以促进读者思考造成这些局限的原因,寻找克服的方法以推动设计史研究的进步... 本文通过诸多设计案例展示"设计"在表现形式、工程学,以及人与物间的交流等方面的探索,并指出设计史研究中的局限性。作者将这些局限当成是一种激励,以促进读者思考造成这些局限的原因,寻找克服的方法以推动设计史研究的进步。文章将史学的视角带入设计的研究,提供设计发展背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本,向读者展示一个拓展的设计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史 形式 工程学 互动性 社会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1-76,65,共7页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受三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所制约,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所提出的基本问题,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讨,以及在二者基础上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基本问题的理论把握。通过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中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受三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所制约,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所提出的基本问题,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讨,以及在二者基础上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基本问题的理论把握。通过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中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得以介入后现代文化提出的美学问题,而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存在方式、基本风格的理论分析,则刺激文学理论进行创造性思維,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韵”是联系文学与历史的具体机制,在当代中国文学艺术中,“余韵”成为一种基本的表征方式,我们应该对之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历史与现实 性关系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现实生活 陌生化 第三世界文学 后现代文化 美学 社会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下的美国文学本质论——以模仿论和再现论为批评视角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铁生 张立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148,共12页
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文学在模仿论和再现论的视域下与欧洲文学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核心特征是在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继承了欧洲文学传统并引领了当代西方文学走向,其文学文本再现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以及该社会... 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文学在模仿论和再现论的视域下与欧洲文学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核心特征是在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继承了欧洲文学传统并引领了当代西方文学走向,其文学文本再现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以及该社会体制下人的心理结构。因此,美国文学兼具外模仿和内模仿的双重创作特征,并就此形成了其文本世界与美国现实社会的相互映照与促进关系。尽管美国作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内对社会的批判具有一定局限性,但美国文学对憧憬人类理想社会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仍具有政治美学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与再现 美国文学本质论 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文本世界与现实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