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企业伦理与社会文化背景——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企业伦理的一种思路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贻庭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3期110-113,共4页
关键词 企业伦理 社会文化背景 企业管理 伦理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冲突和融合 被引量:6
2
作者 孙葆丽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9,27,共7页
对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冲突和融合的历史与原因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冲突和融合的历史过程可以分为以冲突为主、冲突和融合并存、融合中有冲突和进一步融合4个发展阶段。双方的激烈冲突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巨... 对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冲突和融合的历史与原因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冲突和融合的历史过程可以分为以冲突为主、冲突和融合并存、融合中有冲突和进一步融合4个发展阶段。双方的激烈冲突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巨大社会差异以及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的本质区别。新中国的成立,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我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和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二者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研究中国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双向驱动,利用中国文化的精华对奥林匹克施加积极影响是目前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 中国体育 社会文化背景 冲突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法、德三国职业培训模式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明昆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7,共4页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比较分析不同职业培训模式存在的必然性是一种新的尝试。英国的自由市场模式、法国的政府主导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合作模式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所折射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各具特色。不同的职业培训模式对应着不同的主流社会...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比较分析不同职业培训模式存在的必然性是一种新的尝试。英国的自由市场模式、法国的政府主导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合作模式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所折射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各具特色。不同的职业培训模式对应着不同的主流社会文化形态,是社会文化在职业培训领域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法国 德国 职业培训模式 社会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大学人文教育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海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7期13-15,共3页
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大学人文教育既有同历史、同国外各种人文教育的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根本点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具体做法是:体验与致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能力;学习中华元典,培养大学生反... 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大学人文教育既有同历史、同国外各种人文教育的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根本点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具体做法是:体验与致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能力;学习中华元典,培养大学生反思与批判能力;沟通与对话,培养社会资本;下学上达,促使大学生将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升华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真正造福于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文化背景 大学 人文教育 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 科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辞服饰描述的象征作用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被引量:1
5
作者 昝风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70-176,共7页
楚辞中的服饰描述有着丰富复杂的象征意义和极为重要的表达作用,这主要表现为:楚辞所写到的服饰常常是对人格之美的象征,并且楚辞中服饰所象征的美好人格有着多方面的内涵;楚辞中人物的服饰之美及有关描述象征和表现着一种强烈、执着的... 楚辞中的服饰描述有着丰富复杂的象征意义和极为重要的表达作用,这主要表现为:楚辞所写到的服饰常常是对人格之美的象征,并且楚辞中服饰所象征的美好人格有着多方面的内涵;楚辞中人物的服饰之美及有关描述象征和表现着一种强烈、执着的用世之志及此用世之志所遭受的重重打击;楚辞中有关服饰的某些描述还是人物在人格之美不获赏识、用世之志屡遭打击的情况下产生的忧结之情的表现或象征。楚辞中服饰的纷盛华美和香草服饰的频繁出现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楚辞服饰描述对人格和情志的象征和表达也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服饰描述 象征意义 表达作用 社会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文化背景对近代外国出版业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小刚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72-74,共3页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受市场经济条件、文明程度、国际关注方向、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从社会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了近代一些国家出版业的发展规模和出版内容,主要以解体前的苏联、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和...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受市场经济条件、文明程度、国际关注方向、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从社会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了近代一些国家出版业的发展规模和出版内容,主要以解体前的苏联、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为主。一瞥局部以观整体,从中探讨社会文化背景对近代外国出版业的宏观作用和微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背景 外国 出版业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文化背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师玛莉 《现代管理科学》 2004年第3期118-119,共2页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现状不容乐观,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韩国文化状况的分析,从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现状不容乐观,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韩国文化状况的分析,从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做了深入具体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背景 国有大中型企业 技术创新 影响因素 文化价值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法、德三国职业培训模式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
8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1,共1页
陈明昆在《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撰文指出:一个社会的价值观、规范、行为态度、信念和理想不但是形成其教育模式、工作组织和职业关系特征的内生因子。还会影响到该国职业培训模式的培育,以及职业培训模式与其他社会亚体系如普... 陈明昆在《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撰文指出:一个社会的价值观、规范、行为态度、信念和理想不但是形成其教育模式、工作组织和职业关系特征的内生因子。还会影响到该国职业培训模式的培育,以及职业培训模式与其他社会亚体系如普通教育、就业制度等之间的变化与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背景 职业培训模式 教育研究 行为态度 教育模式 职业关系 工作组织 普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研究--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县级资料多因素分析报告 被引量:10
9
作者 蔡菲 黄润龙 陈胜利 《人口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2期48-53,共6页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达到116.86。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是社会文化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全国2869个县级单位的五普数据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就全国来看,妇女社会地位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最显著,其...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达到116.86。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是社会文化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全国2869个县级单位的五普数据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就全国来看,妇女社会地位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最显著,其次是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切实提高妇女地位,促进男女平等,使出生性别比恢复自然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母爱和父爱?——从西方文化背景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主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霞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0-43,共4页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中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一篇很有深度也很有意义的文章,但因教材的编者割裂了文章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之间非同寻常的内在联系,以致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出现了明显的偏差。笔者偶...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中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一篇很有深度也很有意义的文章,但因教材的编者割裂了文章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之间非同寻常的内在联系,以致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出现了明显的偏差。笔者偶有所得,提出讨论,祈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社会文化背景 西方 父爱 母爱 文章主旨 实验教科书 《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唐感伤诗产生的文化背景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耕宇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04-111,共8页
唐自大中间,国体伤变,气候改色,人多商声,亦愁思之感。诗至晚唐,商声四起,诗坛上萦绕着阴郁的感伤之影,诗风迥异前代。这种以“悲怨”为特征的感伤诗风,前人曾直观地感觉到:诗人许浑“善作佗傺之言”;杜牧的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李... 唐自大中间,国体伤变,气候改色,人多商声,亦愁思之感。诗至晚唐,商声四起,诗坛上萦绕着阴郁的感伤之影,诗风迥异前代。这种以“悲怨”为特征的感伤诗风,前人曾直观地感觉到:诗人许浑“善作佗傺之言”;杜牧的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李商隐之作乃“屈宋之遗响”;刘沧诗“悲而不壮,语带秋意”;罗邺诗则“无一题不以寄怨”;郑谷诗“声调悲凉”;曹松写涛“颇能为寒苦之句”……晚唐诗人之作,无论是杜牧的“刻意伤春复伤别’(李商隐《杜司勋》),还是韦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意识 社会价值 知识分子 社会文化背景 社会心理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重要地位 主导地位 感伤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外语学习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习
12
作者 王晓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语言文化背景 外语学习 社会文化背景 《雪国》 学习语言 日本 女教师 外语词汇 背景意义 民族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社会和文化情境的同伴圈子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5
13
作者 陈斌斌 李丹 +1 位作者 陈欣银 陈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91,共18页
基于同伴圈子的相似性假设探讨同伴圈子的形成、圈子社会情境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圈子文化背景对圈子社会化过程的调节作用。选取某城乡结合部一小学3至5年级898名儿童作为被试进行一年的跟踪调查,其中在第一年当地城市... 基于同伴圈子的相似性假设探讨同伴圈子的形成、圈子社会情境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圈子文化背景对圈子社会化过程的调节作用。选取某城乡结合部一小学3至5年级898名儿童作为被试进行一年的跟踪调查,其中在第一年当地城市儿童占36.5%,当地农村儿童占48.8%,流动儿童占10.4%。学生在第一和第二年都完成《班级戏剧》和《社会认知地图》问卷。研究结果表明:(1)在个体层面上,圈子成员的社交性、亲社会性、自主性以及同伴接纳显著高于孤立者。城市儿童的自主性显著高于农村和流动儿童,后两者之间则无显著差异。亲社会性在性别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2)儿童会依据社会能力的相似性来组成同伴圈子,且不同圈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儿童也愿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伴交往,形成不同类型社会文化背景的同伴圈子。(3)儿童的社交性和自主性随着同伴圈子相应能力的提高而呈正向发展趋势。(4)同伴圈子对个体社交性和自主性发展的影响因圈子所注重的社会文化准则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农村-城市圈子比农村-流动圈子对儿童社交性发展的影响明显更大些;农村圈子的儿童自主性水平更趋于随圈子自主性的提高而正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社会文化背景 同伴圈子 相似性假设 社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文化刍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立德 郑本法 《学习与探索》 1986年第2期4-12,共9页
一、社会文化的性质社会文化又称文化,它具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上说,社会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求得生存,以生物因素和地理因素为依据,以团体生活和心理互助为形式,所创造出来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 一、社会文化的性质社会文化又称文化,它具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上说,社会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求得生存,以生物因素和地理因素为依据,以团体生活和心理互助为形式,所创造出来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是普遍存在的人为现象。广义的社会文化包括物质财富和隋神财富两大类:社会文化的物质财富,如房屋建筑、衣着服饰、饮食用具和其他生活用具、生产设施和交通设施等等,皆是。社会文化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背景 社会文化模式 生活方式 文化质点 生活环境 生活习俗 象征物 衣着服饰 婚姻 不同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青年文化的社会控制
15
作者 张汉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12,共4页
一、问题的提出青年文化的载体和主体是青年.现代意义的青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青年文化无疑也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严格说来,具有典型意义的青年文化是在本世纪初开始出现的.由于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通讯联系迅猛发展,教育的高度发达,以... 一、问题的提出青年文化的载体和主体是青年.现代意义的青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青年文化无疑也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严格说来,具有典型意义的青年文化是在本世纪初开始出现的.由于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通讯联系迅猛发展,教育的高度发达,以及各种社团的大批涌现,青年文化一经产生便呈现出日益加速发展和传播的态势.青年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对青年的成长,对社会主体文化,对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将产生越来越大而又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为此,对青年文化实行有效的合理的控制应当成为社会控副的一个重要方面,引起高度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文化 社会控制 文化 文化发展 现代社会 社会角色 健康发展 社会文化背景 加速发展 不成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变革与文化建设
16
作者 苏明伦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9-112,共4页
社会变革与文化建设———对经济体制及运作机制转变的文化思考苏明伦本文所提及的文化,仅指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相互作用下的精神文化,即观念形态文化、思想文化,其内涵为体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理想人格、思想品格等... 社会变革与文化建设———对经济体制及运作机制转变的文化思考苏明伦本文所提及的文化,仅指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相互作用下的精神文化,即观念形态文化、思想文化,其内涵为体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理想人格、思想品格等方面内容的哲学、道德规范、法律、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革 文化建设 文化特质 桂林市 文化心态 社会文化背景 精神文化 经济与文化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桂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两国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旺 田丽丽 Rich Gilman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9-321,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中美两国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方法:采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对872名中、美两国的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中国中学生的朋友、学校和一般生活满意度高于美国中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2)中国7、8、... 目的:比较分析中美两国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方法:采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对872名中、美两国的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中国中学生的朋友、学校和一般生活满意度高于美国中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2)中国7、8、9三个年级学生的学校和一般生活满意度均高于美国同年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3)美国男生生活环境的满意度高于中国男生,中国男生的自我满意度高于美国男生,美国女生的自我满意度高于中国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4)中、美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都在各自国家内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年级差异,均表现为7年级学生在存在差异维度上的满意度高于本国其他年级的学生;(5)中、美中学生的生活满意都在各自国家内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差异,两国均表现为女生在存在差异维度上的满意度高于本国男生。结论:中美两国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社会文化背景是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满意度 中学生 文化研究 中美 社会文化背景 满意度量表 统计学 显著性 比较分析 学生生活 生活环境 年级差异 性别差异 中国 美国 男生 女生 青少年 学校 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体育活动的文化内涵散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颜天民 高健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5-56,共2页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建立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承先启后、融合百家、汲取各民族文化精华、拓展海内外文化交流的重大作用。秦汉时期的体育活动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在继...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建立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承先启后、融合百家、汲取各民族文化精华、拓展海内外文化交流的重大作用。秦汉时期的体育活动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在继承先秦体育与引入外来体育的基础上,在适应秦汉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有所扬弃和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体育活动 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 社会文化背景 文化体系 娱乐体育 体育发展 文化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词语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家宁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83-85,共3页
语言是体现文化的一种主要途径,而语言所包含的意义主要通过语言中的词语来传递,因此,从汉英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别可以看出汉英两种文化所存在的差异。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language)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表情达意... 语言是体现文化的一种主要途径,而语言所包含的意义主要通过语言中的词语来传递,因此,从汉英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别可以看出汉英两种文化所存在的差异。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language)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这个系统内有大大小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语 文化内涵 汉语 英语 文化差异 词义 社会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市场化模式的基础与背景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方民生 《浙江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23-28,共6页
本文从浙江走向市场经济时的经济发展基础、初始结构特征、社会文化背景、传统体制影响度诸方面,分析了浙江走向市场化进程比较快的深层原因,论证了浙江市场化模式选择的必然性,以及浙江经济发展特征形成的客观基础。这是作者把经济... 本文从浙江走向市场经济时的经济发展基础、初始结构特征、社会文化背景、传统体制影响度诸方面,分析了浙江走向市场化进程比较快的深层原因,论证了浙江市场化模式选择的必然性,以及浙江经济发展特征形成的客观基础。这是作者把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对浙江的改革与发展进行综合研究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模式 浙江经济发展 背景分析 计划控制 城镇化水平 社会文化背景 国有企业 工业化水平 走向市场 计划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