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生课堂沉默的隐匿行动与生存策略——基于“弱者的武器”视角
1
作者 艾诗根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90,共9页
课堂沉默是中小学生一种参与课堂学习的隐匿行动和策略性自我保护的生存艺术。中小学生往往通过服从性沉默、参与性沉默和抗争性沉默等心照不宣的个体行动,对教师教育权力的挤压和社会文化惯习的塑造等实施多种多样的抵抗式回应,这些抵... 课堂沉默是中小学生一种参与课堂学习的隐匿行动和策略性自我保护的生存艺术。中小学生往往通过服从性沉默、参与性沉默和抗争性沉默等心照不宣的个体行动,对教师教育权力的挤压和社会文化惯习的塑造等实施多种多样的抵抗式回应,这些抵抗既反映出中小学生作为大多数弱者的身份和生存策略,又折射出课堂沉默背后的价值扭曲。为了扭转对“课堂沉默”价值的误判,教师要克服对中小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简单化、随意化和非伦理化处理,正当行使教师的教育权力,构建合理的课堂沉默美德观,保持中小学生有意义的课堂沉默与高质量言说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课堂教学 教师教育权力 课堂沉默 社会文化惯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与不苦”:民族地区搬迁移民的生活体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玺昊 费梅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4-152,共9页
民族地区搬迁移民的话语诉说具有动态且复杂的生成脉络。研究基于云南省苗村的调研,运用“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惯习”这一整合性分析框架,对移民“苦”与“不苦”的话语诉说展开分析,以期呈现并理解移民的生活体验。研究发现,苦的诉说... 民族地区搬迁移民的话语诉说具有动态且复杂的生成脉络。研究基于云南省苗村的调研,运用“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惯习”这一整合性分析框架,对移民“苦”与“不苦”的话语诉说展开分析,以期呈现并理解移民的生活体验。研究发现,苦的诉说源于族群惯习与制度规范脱嵌状态下,自身能力和收入不足,移民难以践行恪守良知和“过好日子”的文化要求。在道德情感推动和多元主体帮扶下,移民提升其行动能力并满足自身需求,由此产生不苦的诉说。苦到不苦的话语转换扎根于移民从贫困到脱贫的过程中,预示着移民韧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搬迁移民 苦与不苦 生活体验 社会结构—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