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哲学的沉思: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变迁规律阐释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文华 张俊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1-47,共7页
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规律,不同于社会形态更替时期大破大立的规律,也不同于社会常态时期积累渐进的规律,而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的社会文化心态嬗变的规律。主要包括:有序重组规律,即社会文化心态系统内各... 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规律,不同于社会形态更替时期大破大立的规律,也不同于社会常态时期积累渐进的规律,而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的社会文化心态嬗变的规律。主要包括:有序重组规律,即社会文化心态系统内各要素在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换中,能够进行自组织,使某些要素的变化得以强化或抑制,使之达到有序化;涨落突变规律,即社会文化心态系统内部经常随机发生不同形式的微观涨落,当某种微观涨落被正反馈作用放大超过临界点,形成巨涨落,随之引发突变;连锁感应规律,即社会文化心态系统内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存在传感过程,其中某一个要素变化引发另一个或多个要素的变化,从而产生轰动效应。我们理解和把握这三条规律,对于发挥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正值效应,克服其负值效应,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心态 有序重组 涨落突变 连锁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文化心态的意蕴指向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俊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40,共6页
关于社会文化心态的意蕴指向 ,先哲们进行了苦苦探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原则性阐释。据此 ,笔者以历史唯物论、文化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三者相结合为视角 ,界定了社会文化心态的含义。认为 ,社会文化心态是指反映特定文化境域且具... 关于社会文化心态的意蕴指向 ,先哲们进行了苦苦探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原则性阐释。据此 ,笔者以历史唯物论、文化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三者相结合为视角 ,界定了社会文化心态的含义。认为 ,社会文化心态是指反映特定文化境域且具有自发性质的社会文化心理氛围 ;指社会倾向性强烈且具有公众特征的届时文化行为意向及社会心理动态形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心态 社会文化心理氛围 社会文化行为意向 社会普通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文化心态的特殊意识品格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文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56,共5页
社会文化心态是一种将分散的社会普通成员的心理要素 ,经过某种整合 ,汇集而成并以整体面目存在和流行于广大普通成员之中的集体性文化精神状态 ,具有一定的大众性 ;作为文化心理环境意义的社会文化心态 ,其精神内核表征为群体性的社会... 社会文化心态是一种将分散的社会普通成员的心理要素 ,经过某种整合 ,汇集而成并以整体面目存在和流行于广大普通成员之中的集体性文化精神状态 ,具有一定的大众性 ;作为文化心理环境意义的社会文化心态 ,其精神内核表征为群体性的社会态度 ,因此 ,具有极强的倾向性特征 ;就意识内容而言 ,社会文化心态主要是对人们日常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 ,故表现出明显的届时性 ;由于社会文化心态是属于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成的状态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心态 大众性 倾向性 届时性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历史和社会文化心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立功 武玉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69-74,共6页
社会文化心态是指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一定文化背景中所形成的普遍性的稳定的心理趋势和价值取向。同风俗、习惯、道德、信仰、思想、观念等相比较,文化心态是更深层次的历史积淀,它超越阶级阶层的界限,表现为一定社会群体——小如部落... 社会文化心态是指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一定文化背景中所形成的普遍性的稳定的心理趋势和价值取向。同风俗、习惯、道德、信仰、思想、观念等相比较,文化心态是更深层次的历史积淀,它超越阶级阶层的界限,表现为一定社会群体——小如部落、大至民族和国家的共同思维定势,构成该群体区别于其它社会群体的鲜明特征。这种特征体现在无意识之中,从有形的饮食、服饰、建筑风格、艺术造型、娱乐形式的选择,到无形的价值评判、道德观念、舆论导向、审美情趣以及习俗、风度等等,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定的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心态 中原文化 华夏文化 巴蜀文化 原人 吴越文化 战争 区域文化 关陇文化 诸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时代“重情”社会文化心态探论
5
作者 王群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何者谓情,荀子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这恐怕是有关“情”的最早界说。“重情”,即珍重人的感情。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在观念上,把“情”作为人生的一种价值尺度,就是说,人是否应该有情,应有什么样的情,这种情... 何者谓情,荀子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这恐怕是有关“情”的最早界说。“重情”,即珍重人的感情。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在观念上,把“情”作为人生的一种价值尺度,就是说,人是否应该有情,应有什么样的情,这种情在其文化价值系统中应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在现实生活领域,人的活动应不应该受情的支配?其程度又如何。从上述意义上讲,“魏晋的确是一个重‘情’的时代”。 魏晋时代的“重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观念文化中,文学加强了抒情性,玄学发生了有关“圣人有情无情”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心态 魏晋时代 魏晋人 《伤逝》 魏晋名士 重情 “情” 抒情性 圣人 “神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炒作”语境下的广告设计文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曾鸿燕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06-109,共4页
目的以当前中国各行业各类广告概念"炒作"乱象为例,揭露商业市场繁荣背后盲目追逐经济利益而违背道义伦理的社会现状,对此滋生的社会危害性进行批评。方法结合广告所应担负的使命,从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来论述广告... 目的以当前中国各行业各类广告概念"炒作"乱象为例,揭露商业市场繁荣背后盲目追逐经济利益而违背道义伦理的社会现状,对此滋生的社会危害性进行批评。方法结合广告所应担负的使命,从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来论述广告的社会角色与责任,与此同时,对"炒作"语境导向下的广告设计文化病态进行分析与抨击。结论从社会文化心态的失衡、国际多元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击、高科技及信息全球化影响等多个视角,揭示广告设计文化病态的症结成因与弊端,并藉此呼吁政府与社会各界提高认识与紧迫感,着力扭转此类社会文化病态,抓紧建设健康的社会文化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作 文化语境 广告设计 社会文化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
作者 任祖平 《学海》 1999年第3期36-40,共5页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地被提了出来。这并不是由于在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精神文明曾经是缺项,或是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物质文明,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地被提了出来。这并不是由于在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精神文明曾经是缺项,或是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物质文明,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长期面临十分复杂的局面。我们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 革命传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继承和发扬 邓小平同志 社会文化心态 反传统 社会价值体系 革命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企业形象战略中的作用
8
作者 朱珊 《学海》 1995年第5期54-58,共5页
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企业形象战略中的作用朱珊企业形象设计是企业进入“表象竞争时代”的显著标志和客观反映。它预示着中国的企业文化正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由计划体制下的一统化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化──个性化的转型与变革。从... 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企业形象战略中的作用朱珊企业形象设计是企业进入“表象竞争时代”的显著标志和客观反映。它预示着中国的企业文化正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由计划体制下的一统化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化──个性化的转型与变革。从一定意义上看,企业形象战略的导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企业形象战略 企业形象设计 社会文化心态 企业文化 企业理念 儒家文化 消费者 企业管理 太阳神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西方形象的建构与演迁--从妖魔化到理想化的言说 被引量:3
9
作者 曾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5,共6页
近代中国对"西方"的定位、认知及价值判断的演变,折射出国人经由认知"他者",进而"观照自我"的曲折观念嬗变历程。西方他者形象的不断重新建构表现出传统社会文化心态的急剧变化和生存演化中的无可回避的... 近代中国对"西方"的定位、认知及价值判断的演变,折射出国人经由认知"他者",进而"观照自我"的曲折观念嬗变历程。西方他者形象的不断重新建构表现出传统社会文化心态的急剧变化和生存演化中的无可回避的深刻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西方形象 社会文化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评价的背景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0-16,共7页
【正】 评价,是主体以自身需要为基础,衡量客体意义的认识活动。评价的背景结构,是指具体的评价活动发生前主体所具备的准备性心理状态。这种准备性心理状态,使具体的评价活动具备某种心理定势,染就浓烈的个性色彩。研究评价的背景结构... 【正】 评价,是主体以自身需要为基础,衡量客体意义的认识活动。评价的背景结构,是指具体的评价活动发生前主体所具备的准备性心理状态。这种准备性心理状态,使具体的评价活动具备某种心理定势,染就浓烈的个性色彩。研究评价的背景结构,对于理解评价的本质,洞悉评价活动的内在机制,进一步探讨评价活动的内在规律,都是十分必要的。评价的背景结构,包括主体的思维素质、知识结构、社会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体系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形成一种立体结构。价值观念体系是这一结构的核心。它以前三者为基础,是前三者的升华。相对于评价活动的展开而言,背景结构的这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状态 价值观念体系 准备性 心理定势 社会文化心态 自我评价 信念系统 文化 思维风格 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尊称:时代过往的实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明洁 《现代中文学刊》 1996年第5期31-33,共3页
称呼语是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产物,它细致而敏感地随着社会观念、文化心态甚至习俗风尚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当一个社会刚刚进入开放的阶段,各种文化习俗和观念大批进入,有着文化背景差异的社会相互接触和影响,不可避免的文化传播... 称呼语是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产物,它细致而敏感地随着社会观念、文化心态甚至习俗风尚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当一个社会刚刚进入开放的阶段,各种文化习俗和观念大批进入,有着文化背景差异的社会相互接触和影响,不可避免的文化传播改变着转型期的社会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称 称呼语 文化含义 社会文化心态 内蕴 所指对象 社会观念 实证 文化背景差异 文化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介《新文学的心理分析》
12
作者 吴进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29-29,共1页
心理分析在近年的文学研究界是颇为风行的方法,但较为系统、较有份量的批评专著尚不多见。由陕西师大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李继凯著《新文学的心理分析》颇值一读。该书分“综论篇”、“比较篇”、“透视篇”,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创作、... 心理分析在近年的文学研究界是颇为风行的方法,但较为系统、较有份量的批评专著尚不多见。由陕西师大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李继凯著《新文学的心理分析》颇值一读。该书分“综论篇”、“比较篇”、“透视篇”,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创作、从作家到读者,以心理分析为角度对新文学作了全面的把握,得出了不少耐人寻味的结论。在对“五四”文学进行考察时,作者认为“生命存在的危机和外来人本思潮启蒙,导致了‘五四’人生命意识觉醒,并进而催生了真正的‘人的文学’”。认为这才是“五四”文学的“超时代”的价值所在。就是说,“五四”文学给渐将衰颓下去的国人生命中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人们开始发现了个体生命的存在。而这正是社会进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从生命活力的演化来考察社会的进展,的确能够简洁而富有想象力地抓住某一历史阶段社会文化心态的主要特征,并折射出这种社会历史的演进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分析 新文学 文学研究 社会文化心态 意识觉醒 个体生命 演进趋向 生命活力 综论 外来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宗羲诗学观初探
13
作者 徐定宝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67-71,共5页
黄宗羲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也是明、清之际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一生诗作甚多,青年时代就有诗稿积集,中年时曾由弟子万斯将其散佚、零落之诗作整理成《南雷诗历》问世。(详黄炳垕《黄梨洲先生年谱》)在漫长而坎坷的一生中,黄宗羲... 黄宗羲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也是明、清之际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一生诗作甚多,青年时代就有诗稿积集,中年时曾由弟子万斯将其散佚、零落之诗作整理成《南雷诗历》问世。(详黄炳垕《黄梨洲先生年谱》)在漫长而坎坷的一生中,黄宗羲作诗不辍,深得诗歌创作之三昧,在诗学理论上有很高的造诣。黄宗羲的诗学观深湛而又博洽,本文试就他的审美选择、价值判断、主体修养诸方面作些粗浅的探索,以求正于方家。1 “诗以道性情”(《景州诗集序》,以下未署名者,均为黄宗羲所著)是黄宗羲诗学观中最基本的审美选择。这一诗学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诗学观 孔子 社会文化心态 价值判断 诗序 诗学理论 社会因素 审美选择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