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知识的社会化与当代社会文化制度变迁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周小兵
-
机构
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
-
出处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63,共5页
-
文摘
本文认为知识的社会化的过程既是知识为社会所接受而同化的过程 ,也是知识本身的价值在社会中得以实现的过程。知识的社会化需要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上进行。随着现代社会国家建制的组织化以及经济运行的资本化 ,越来越多的知识组织在当代兴起 ,它们围绕着知识的生产与消费。以不同组织形式分别实现着知识产品特有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或文化功能。就当代社会而言 ,知识社会化的主要形式是知识的资本化。伴随着知识资本化的进程 ,当代社会的文化制度 ,尤其是教育制度 。
-
关键词
知识
知识组织
价值
社会化
资本化
社会文化制度
-
分类号
G302
[文化科学]
F062.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构逻辑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徐冶琼
-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共4页
-
基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课题“张力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构逻辑”的研究成果。
-
文摘
由于对文化和制度的不同理解,近代以来学界的文化制度建构理论大致分为"限定式"建构、"结构式"建构和"生成式"建构三种模式。其中,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成式"建构模式强调文化生成的实践基础,认为现实的人是推动文化生成、传播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建构文化制度的目标是发展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构即依照"生成式"建构模式,在已有历史基础上,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立足基点,以人民为中心,在把握文化整体性中突出文化的意识形态根本属性,围绕人民需求、人民发展、人民创造力来创新发展。
-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
建构逻辑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从对待技术与文化的态度看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张明国
-
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
出处
《人民论坛》
2002年第7期58-60,共3页
-
文摘
传统的技术与文化是具有特殊性和民族性的,现代的技术与文化则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正确认识与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使得本国或民族的技术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这就需要通过实施文化与技术变革,打破自身传统的封闭模式,使本国的技术与文化融入到世界之中。同时,应保持本国技术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多样化。
-
关键词
文化传播
文化中心主义
技术转移
社会文化制度
-
分类号
G05
[文化科学]
-
-
题名转型时期青年角色过渡问题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9
- 4
-
-
作者
马德峰
-
机构
苏州大学社会学系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4年第5期61-69,共9页
-
文摘
角色过渡问题是青年理论研究的一大盲区。本文认为,青年角色过渡问题研究既是青年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现实问题的需要。文章就青年角色过渡问题的把握,影响青年角色过渡的因素,以及青年角色过渡问题研究需注意的若干方面,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
关键词
青年理论
角色过渡
预备社会化
青年角色
社会文化制度
-
分类号
D430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