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社会法视域下法教义学的推陈出新
被引量:
4
1
作者
董保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9-106,共18页
法教义学以推陈出新的面目进入社会法研究领域时,分化出中德不同语境的两种法教义学。德国在新旧并存的法律体制下,“法官法”与概括条款相结合,劳动法教义学出现了新特点,以一种社会介入的方式来发挥作用,冲突的价值在相互的妥协中实...
法教义学以推陈出新的面目进入社会法研究领域时,分化出中德不同语境的两种法教义学。德国在新旧并存的法律体制下,“法官法”与概括条款相结合,劳动法教义学出现了新特点,以一种社会介入的方式来发挥作用,冲突的价值在相互的妥协中实现动态平衡,从而保持社会利益的导向。我国改革开放中,社会法是法律秩序新老交替中出现的法律门类,合同法与基准法相结合也催生了新的研究范式,平衡保护涉及内容、主体、程序定位,应当实行低标准、广覆盖、严执法。民法特别法与独立社会法,都是治理社会问题而产生的现代法律现象。沿着辛茨海默的理论轨迹,法教义学只有脱虚向实,分别置于产生观点的学术语境中,才能使人们理解社会化背景下法教义学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化
辛茨海默
民法
教义
学
社会
法
教义
学
社会
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海南的多元信仰文化看世界宗教之和谐
被引量:
1
2
作者
余云峰
马书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9,共6页
海南的地理空间不大,却呈现出五种宗教信仰文化和谐共存之态势,足见其宽阔与包容的文化空间。本文对比了海南黎、苗族的原始多神信仰、道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回答,以及它们的教义与律法,发现这五种宗教在信仰的...
海南的地理空间不大,却呈现出五种宗教信仰文化和谐共存之态势,足见其宽阔与包容的文化空间。本文对比了海南黎、苗族的原始多神信仰、道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回答,以及它们的教义与律法,发现这五种宗教在信仰的宗旨、本质以及核心的灵性教义方面有诸多的共性,而它们的不同则体现在婚葬、祈祷方式、斋戒、奖惩等具体的社会教义上,宗教之间的这些非本质差异是宗教与时俱进之特征所致。如果所有的宗教信徒都能奉行促进人类的爱与和谐的原则,那么世界宗教之和谐就将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和谐
终极问题
宗教演进观
灵性
教义
社会教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法视域下法教义学的推陈出新
被引量:
4
1
作者
董保华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9-106,共18页
文摘
法教义学以推陈出新的面目进入社会法研究领域时,分化出中德不同语境的两种法教义学。德国在新旧并存的法律体制下,“法官法”与概括条款相结合,劳动法教义学出现了新特点,以一种社会介入的方式来发挥作用,冲突的价值在相互的妥协中实现动态平衡,从而保持社会利益的导向。我国改革开放中,社会法是法律秩序新老交替中出现的法律门类,合同法与基准法相结合也催生了新的研究范式,平衡保护涉及内容、主体、程序定位,应当实行低标准、广覆盖、严执法。民法特别法与独立社会法,都是治理社会问题而产生的现代法律现象。沿着辛茨海默的理论轨迹,法教义学只有脱虚向实,分别置于产生观点的学术语境中,才能使人们理解社会化背景下法教义学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
社会
化
辛茨海默
民法
教义
学
社会
法
教义
学
社会
利益
Keywords
Socialization
Sinzheimer
Dogmatics of Civil Law
Dogmatics of Social Law
Social Interests
分类号
DF47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海南的多元信仰文化看世界宗教之和谐
被引量:
1
2
作者
余云峰
马书红
机构
湖北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9,共6页
文摘
海南的地理空间不大,却呈现出五种宗教信仰文化和谐共存之态势,足见其宽阔与包容的文化空间。本文对比了海南黎、苗族的原始多神信仰、道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回答,以及它们的教义与律法,发现这五种宗教在信仰的宗旨、本质以及核心的灵性教义方面有诸多的共性,而它们的不同则体现在婚葬、祈祷方式、斋戒、奖惩等具体的社会教义上,宗教之间的这些非本质差异是宗教与时俱进之特征所致。如果所有的宗教信徒都能奉行促进人类的爱与和谐的原则,那么世界宗教之和谐就将成为现实。
关键词
宗教和谐
终极问题
宗教演进观
灵性
教义
社会教义
分类号
B911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社会法视域下法教义学的推陈出新
董保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海南的多元信仰文化看世界宗教之和谐
余云峰
马书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