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社会救助制度的新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关信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2-66,共5页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过去长期实行“人找政策”对象识别机制,在新时期社会救助目标提升和功能扩展的情况下这一传统机制已显示出明显的局限性。当前各地纷纷开展“政策找人”的实践,反映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功能提升背景下新的精准化发展行...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过去长期实行“人找政策”对象识别机制,在新时期社会救助目标提升和功能扩展的情况下这一传统机制已显示出明显的局限性。当前各地纷纷开展“政策找人”的实践,反映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功能提升背景下新的精准化发展行动要求,即从瞄准符合低保标准的家庭与个人扩展到瞄准实际具有严重困难的家庭与个人。为推动这一路径的有效运行,需要进一步扩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与传统调查方法的结合,加强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社会救助制度运行规程,并加强社会救助制度的社会支持与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制度 政策找人 对象识别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贫困视觉下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安排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丽华 孟湘泓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49,71,共5页
社会救助的核心范畴是贫困,目标是克服贫困。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因其生存型贫困救助局限,救助资源受益分配瞄准偏差,就业激励机制和就业援助专项制度缺失漏洞,内在地存在着反贫困功能梗塞。必须在技术层面:优化社会救助制度分类设计,防... 社会救助的核心范畴是贫困,目标是克服贫困。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因其生存型贫困救助局限,救助资源受益分配瞄准偏差,就业激励机制和就业援助专项制度缺失漏洞,内在地存在着反贫困功能梗塞。必须在技术层面:优化社会救助制度分类设计,防止形成"贫困陷阱;"加强各项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反贫困的制度合力。在制度建设层面:实现生活救助到综合救助转变,减少贫困发生因素;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促成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积极劳动自救,并实现社会救助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反贫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贫困 社会救助制度 积极救助 就业援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救助制度变革的社会化、中国化与法治化 被引量:6
3
作者 蒋悟真 洪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7-132,共6页
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实现社会公平与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制度。在当前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社会救助制度正经历着社会化、中国化与法治化的重大变革。社会救助制度的社会化立足于中国实际的制度转型,是对具体救... 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实现社会公平与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制度。在当前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社会救助制度正经历着社会化、中国化与法治化的重大变革。社会救助制度的社会化立足于中国实际的制度转型,是对具体救助问题解决的路径指引;转型期中国的特殊社会背景决定了社会救助理念及其制度创设必须高度关注中国化,而法治化则为社会救助变革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制度框架。当代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变革必须藉社会化、中国化与法治化为逻辑起点,以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制度 救助责任 救助公平 救助权利 救助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6
4
作者 苏明 杨良初 张阳 《地方财政研究》 2007年第6期4-7,共4页
农村社会救助指的是国家和集体对农村中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因病、灾、缺少劳动能力等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对象,采取物质帮助、扶持生产等形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障制... 农村社会救助指的是国家和集体对农村中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因病、灾、缺少劳动能力等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对象,采取物质帮助、扶持生产等形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是克服贫困,农村现实生活中的贫困现象决定了农村社会救助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制度 农村 社会保障制度 生活来源 贫困现象 劳动能力 生活困难 义务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收容遣送到社会救助制度变迁的法理学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秦前红 宦吉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7-52,共6页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和生效宣告了收容遣送制度的终结。从收容遣送到社会救助制度变迁说明了中国社会在进步,体现了对基本人权的人文关怀。然而,救助制度的良好运作则有赖于与现行制度的衔接。
关键词 收容遣送制度 社会救助制度 法理学分析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基本人权 生效 终结 出台 现行制度 运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之发展 被引量:52
6
作者 王思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126,共6页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取得了新的进展。具体表现为城市贫困救助制度、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和流动人口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但同时,城乡社会救助的任务也越来越突出,而与社会救助相关的财政支付制度、政策实施系统...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取得了新的进展。具体表现为城市贫困救助制度、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和流动人口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但同时,城乡社会救助的任务也越来越突出,而与社会救助相关的财政支付制度、政策实施系统以及救助对象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了社会救助工作的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救助制度 民间组织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反贫困进程及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议题 被引量:32
7
作者 关信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6,共9页
2020年我国即将实现现阶段脱贫攻坚的任务。现阶段反贫困目标的实现将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并不是我国反贫困行动的终结。相反,2020年后还应该有长期的反贫困行动,而且目标更高,任务更艰巨和复杂。在未来的反贫困行动中社会救助制度将具... 2020年我国即将实现现阶段脱贫攻坚的任务。现阶段反贫困目标的实现将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并不是我国反贫困行动的终结。相反,2020年后还应该有长期的反贫困行动,而且目标更高,任务更艰巨和复杂。在未来的反贫困行动中社会救助制度将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通过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去加强社会救助的功能。面向未来的社会救助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在提升社会救助制度目标基础上加强社会救助能力,优化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并加强和完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和加快社会救助法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反贫困 反贫困行动 反贫困进程 社会救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被引量:6
8
作者 姚晓荣 井文豪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为重点,转变救助观念,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综合性的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为重点,转变救助观念,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综合性的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同时,为了促进社会救助事业健康发展,还要尽快出台《社会救助法》,并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制度 完善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质量社会救助制度筑牢共同富裕底板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浩淼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5-122,共8页
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已经开启了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在这一过程中,要通过高质量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来拓展救助范围,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最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发展,使社会救助成为有效应对相对贫困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工... 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已经开启了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在这一过程中,要通过高质量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来拓展救助范围,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最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发展,使社会救助成为有效应对相对贫困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工具和基础制度安排。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并取得了重要成效,但还存在质量不高、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为此,需要明确高质量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应秉持的理念、原则和框架设计,分别面向2035年和2050年设定目标,在完善立法规范、健全综合型救助制度、优化监管与经办机制和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重点着力,最终全面建成高质量社会救助制度,发挥兜底保障和促进发展的双重功能,筑牢共同富裕的底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制度 共同富裕 低收入群体 综合型社会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价值转变 被引量:34
10
作者 徐道稳 《学术论坛》 2001年第4期128-131,共4页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具有文化价值方面的意义 ,它实现了三个方面的价值转变 :从家庭的无限责任到有限责任 ,从施恩论到权利论 ,从特殊主义到普遍主义。但上述转变还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关键词 社会救助制度 无限责任 有限责任 施恩论 权利论 特殊主义 普遍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社会救助制度的调整优化——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 被引量:17
11
作者 公衍勇 聂淑亮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103,共5页
我国现行生存型社会救助制度已经无法顺应“后小康时代”农村贫困形式变化的需要、无法满足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无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后小康时代”我国社会救助制度... 我国现行生存型社会救助制度已经无法顺应“后小康时代”农村贫困形式变化的需要、无法满足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无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后小康时代”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应该向积极和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转变:价值理念上,从消极被动的事后补救转向积极主动的事前预防;制度目标上,由满足贫困群体低层次需求转向兼顾高层次需求;救助主体上,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参与;救助对象上,从政策受益者向政策边缘人延伸;救助方式上,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救助体系上,由“碎片化”到“整体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社会救助制度 发展型社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救助制度的全面转型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迎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及实施模式等方面都面临着转型。具体而言 ,社会救助的理念应从施舍、怜悯的不平等理念向尊重公民基本生存权的理念转变 ;救助目标应从“克服贫困”向消除“社...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及实施模式等方面都面临着转型。具体而言 ,社会救助的理念应从施舍、怜悯的不平等理念向尊重公民基本生存权的理念转变 ;救助目标应从“克服贫困”向消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整合转变 ;在救助内容 (措施 )上应在完善基本的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 ,进一步强化、并不断更新积极的社会救助措施或机制 ;在救助方法上应当注重引进专业的服务方法 ,并加以本土化的改造 ;社会救助的实施应从单一的国家 (政府 )救助模式向多元复合的社会救助模式转变。实现社会救助制度的全面转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社会救助制度 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多层瞄准机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关信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建立合理有效的社会救助对象瞄准机制是社会救助制度正常运行并取得预期社会效益的重要制度条件。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对象瞄准机制。随着社会救助制度目标的提升和制度体系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原有的救助瞄... 建立合理有效的社会救助对象瞄准机制是社会救助制度正常运行并取得预期社会效益的重要制度条件。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对象瞄准机制。随着社会救助制度目标的提升和制度体系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原有的救助瞄准机制。更新社会救助瞄准机制的重点应当是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标准与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机制、群体瞄准机制、基层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机制三者相结合的多层社会救助对象瞄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制度 瞄准机制 社会救助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救助制度中的城乡统筹问题——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磊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86,共5页
社会救助制度是一种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制度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发展趋势,在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制度救助范围、救助水平、操作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 社会救助制度是一种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制度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发展趋势,在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制度救助范围、救助水平、操作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已成为制约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的主要障碍性因素。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制度要加强救助立法,提高农村社会救助水平,合理配置社会救助资源,加强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整合,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探索社会救助和传统保障的最佳结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制度 城乡统筹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价值取向——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顾海娥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86,共7页
价值指明是制度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根本原则,任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离不开价值的指导,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发展时期,社会救助制度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任务,有必要对其在价值取向进行研究。研究在制度分析理论的指导下,从社会救助制度的... 价值指明是制度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根本原则,任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离不开价值的指导,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发展时期,社会救助制度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任务,有必要对其在价值取向进行研究。研究在制度分析理论的指导下,从社会救助制度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控制这两个基本功能角度出发,对社会救助制度的价值取向进行思考和研究,以期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制度 制度功能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的复杂性:事实逻辑与理论反思 被引量:5
16
作者 贾玉娇 杨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38,共8页
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关系是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经典议题,并形成了制度研究中“应然”与“实然”相对立的研究困局。本文以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文本形态与实践形态为研究起点,提出事实逻辑这一概念以凝练表达农村... 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关系是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经典议题,并形成了制度研究中“应然”与“实然”相对立的研究困局。本文以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文本形态与实践形态为研究起点,提出事实逻辑这一概念以凝练表达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蕴含的复杂的内在遵从,并通过解析事实逻辑及其得以形成的情境,回应一直以来制度实践研究中中央与地方/基层、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对立问题。只有进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情境建设,优化实践情境,才能生成好的事实逻辑,实现文本制度活化于制度实践情境中,并转化为实践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复杂实践 事实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程论视角下中韩社会救助制度构建的比较研究——再论东亚福利体制的同质与异相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奇林 付名琪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44,125,共11页
福利体制是理解福利政策全生命周期运转的逻辑基础。基于过程论视角,东亚渐进式福利过程可解构为形成、运用、反哺的连续统,而通过比较中、韩社会救助制度的构建有助于把握东亚福利体制的质相同异。中国低保的形成在平行政府竞争中呈分... 福利体制是理解福利政策全生命周期运转的逻辑基础。基于过程论视角,东亚渐进式福利过程可解构为形成、运用、反哺的连续统,而通过比较中、韩社会救助制度的构建有助于把握东亚福利体制的质相同异。中国低保的形成在平行政府竞争中呈分批式特征,韩国国基保则在中央政府主控下一步到位。为适应生产需要,中、韩分别以内涵更新、外延拓展的方式强化社会救助制度的运用。此后,中、韩社会救助制度以差异化策略反哺政策环境,通过保障家庭功能、维护阶层稳定挑战利维坦式福利供给,形成“网络-工具”动态平衡结构。中、韩社会救助制度的构建蕴含着东亚福利承诺对生产主义与家庭主义的共同追求,但策略选择上的碎片化特征将长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福利体制 政策网络 社会救助制度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解构建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难题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胜利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3-65,共3页
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技能不高,工资低、劳动强度大,时常受到不平等对待,为寻找更好工作机会,多数人频繁流动,他们在城市的工作生活随时可能出现困境,特别需要社会救助制度的支持。因此,构建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编织一张兜住农民工... 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技能不高,工资低、劳动强度大,时常受到不平等对待,为寻找更好工作机会,多数人频繁流动,他们在城市的工作生活随时可能出现困境,特别需要社会救助制度的支持。因此,构建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编织一张兜住农民工基本生活的安全网,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避免他们陷入生存窘境,使他们安心创业就业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 农民工 社会救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19
作者 申友良 肖月娥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69,共4页
元世祖时期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几乎是对中国历代封建社会相关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的承袭和完善。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元朝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才真正得以重视和推行,在忽必烈统治时期,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 元世祖时期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几乎是对中国历代封建社会相关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的承袭和完善。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元朝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才真正得以重视和推行,在忽必烈统治时期,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不仅反映了以忽必烈为首的统治阶级正式认识到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性,还能够有效地巩固新生的元朝政权,更能够使历经战火的人民休养生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时期 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定位、挑战与方向 被引量:10
20
作者 梁土坤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2-114,共13页
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任务对当前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从“可行能力-群体需要”框架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存在能力相对不足者、能力发展迟缓者和能力易受损害者等可行能力弱势群体。因而,社会救助制度需要有效回应可行能... 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任务对当前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从“可行能力-群体需要”框架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存在能力相对不足者、能力发展迟缓者和能力易受损害者等可行能力弱势群体。因而,社会救助制度需要有效回应可行能力弱势群体需要,发挥托底安全阀、能力加速器、风险消防栓等作用。但是,现行社会救助制度存在救助标准的低水平性、救助内容的匮乏性、救助结构的偏移性、救助方式的事后性、救助主体的单一性等问题,难以有效回应可行能力弱势群体的可持续能力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所以,需要制定适时性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立清单式救助服务体系、厘定能力建设型救助结构、建立智能型主动发现机制、建设高效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制度 托底性社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