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是”与“应该”之间──兼与程仲棠先生商榷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茜蓉 程金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6,共6页
本文对程仲棠先生对“是”与“应该”之间关系的理解,从历史-文化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休谟对“是”与“应该”关系的理解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他的理解作为一种批判意识,在本质上反映了现代性方案知识学建构的内在困难。从历... 本文对程仲棠先生对“是”与“应该”之间关系的理解,从历史-文化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休谟对“是”与“应该”关系的理解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他的理解作为一种批判意识,在本质上反映了现代性方案知识学建构的内在困难。从历史-文化的视野看,不同时代的“是”与“应该”之间的通约模式都是当时历史-文化实情的反映,是那个时代所达到的文明水平的历史表征。因此,对“是”与“应该”关系的哲学理解其实是一种历史-文化批判。程先生的方案一方面忽视了自然事实的社会历史内涵,另一方面,他仍然想建立一套关于“是”与“应该”关系的普遍的逻辑-哲学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法则 历史-文化视野 社会政治理性 现代性 生活世界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益诉讼制度的本质与我国民事公益诉权的完善 被引量:10
2
作者 华小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8,共6页
公益诉讼制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国家维护公共利益的"失灵"和能力不足,公益诉讼制度的本质是通过公民或社会组织的直接出场,促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之间理性及良性互动。公益诉讼的启动权应当... 公益诉讼制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国家维护公共利益的"失灵"和能力不足,公益诉讼制度的本质是通过公民或社会组织的直接出场,促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之间理性及良性互动。公益诉讼的启动权应当属于权利,而不是权力或义务。民事公益诉权不能单纯授予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公民是启动公益诉讼的始源"动力";公民或社会组织发动公益诉讼,应当建立诉前通知国家行政机关或肇事源;公民或社会组织与国家机关都有权申请加入对方已经提起的公益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市民社会政治国家理性互动 原告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