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直面社会道德问题,谱写政治狂想曲——兼评刘茂生教授著《社会与政治的伦理表达:萧伯纳戏剧研究》
1
作者
王聪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5期131-135,共5页
刘茂生教授的新著《社会与政治的伦理表达:萧伯纳戏剧研究》立足于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结合萧伯纳的政治理想与社会关怀,梳理出萧伯纳在其戏剧作品中所始终遵循的道德伦理主线。该著清晰地勾勒出了萧伯纳的戏剧创作生涯,兼顾了...
刘茂生教授的新著《社会与政治的伦理表达:萧伯纳戏剧研究》立足于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结合萧伯纳的政治理想与社会关怀,梳理出萧伯纳在其戏剧作品中所始终遵循的道德伦理主线。该著清晰地勾勒出了萧伯纳的戏剧创作生涯,兼顾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戏剧宏观发展史,既高屋建瓴地指出萧伯纳在戏剧作品中所传达的社会与政治的伦理关怀,也提纲挈领地概括了从王尔德到萧伯纳英国文学的伦理道德传统。该著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主要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萧伯纳戏剧的社会意义与艺术价值,为萧伯纳戏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社会
与
政治
的
伦理
表达:萧伯纳戏剧研究》
社会
政治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求雨禳灾叙事的伦理意蕴与民俗信仰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卫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4-140,共7页
遇旱求雨,是明清一个重要的民俗事象。而清代求雨禳灾的社会政治伦理整合倾向,首先是皇帝一如既往地成为求雨的正统力量。上行下效,地方官员往往也是求雨责任人,求雨成功,效应远大于勤恳敬业保民的多年辛劳。求雨禳灾叙事中往往充满疑...
遇旱求雨,是明清一个重要的民俗事象。而清代求雨禳灾的社会政治伦理整合倾向,首先是皇帝一如既往地成为求雨的正统力量。上行下效,地方官员往往也是求雨责任人,求雨成功,效应远大于勤恳敬业保民的多年辛劳。求雨禳灾叙事中往往充满疑问和不确定性,求雨失败均将责任归结操作者法师。有的法师运用含有某种神秘崇拜内蕴的巫术仪式求雨,有时会有生命代价。文学想象艺术化地丰富了文学伦理复杂的整合特征。特定地区的灵物崇拜与求雨神物有关。佛教思维影响下的咒龙求雨,谩骂乃至鞭打龙神是巫术求雨的变形。旱魃崇拜则较为复杂,在明代就已有了驱除的替代方式——兽与女性。而清代则出现人面鸟类旱魃,甚至变形旱魃。暗示着异形现身与旱灾降临的某种神秘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求雨禳灾叙事
社会政治伦理
文学想象
民俗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直面社会道德问题,谱写政治狂想曲——兼评刘茂生教授著《社会与政治的伦理表达:萧伯纳戏剧研究》
1
作者
王聪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5期131-135,共5页
文摘
刘茂生教授的新著《社会与政治的伦理表达:萧伯纳戏剧研究》立足于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结合萧伯纳的政治理想与社会关怀,梳理出萧伯纳在其戏剧作品中所始终遵循的道德伦理主线。该著清晰地勾勒出了萧伯纳的戏剧创作生涯,兼顾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戏剧宏观发展史,既高屋建瓴地指出萧伯纳在戏剧作品中所传达的社会与政治的伦理关怀,也提纲挈领地概括了从王尔德到萧伯纳英国文学的伦理道德传统。该著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主要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萧伯纳戏剧的社会意义与艺术价值,为萧伯纳戏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解读。
关键词
《
社会
与
政治
的
伦理
表达:萧伯纳戏剧研究》
社会
政治
伦理
Keywords
The Ethical Expressions of Society and Politics:A Study on George Bernard Shaw’s Plays
society
politics
ethics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求雨禳灾叙事的伦理意蕴与民俗信仰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卫英
机构
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4-140,共7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清代灾荒叙事与御灾民俗想象研究>(20100480227)
2009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清代灾荒叙事与民俗想象研究>(L09DZW007)
文摘
遇旱求雨,是明清一个重要的民俗事象。而清代求雨禳灾的社会政治伦理整合倾向,首先是皇帝一如既往地成为求雨的正统力量。上行下效,地方官员往往也是求雨责任人,求雨成功,效应远大于勤恳敬业保民的多年辛劳。求雨禳灾叙事中往往充满疑问和不确定性,求雨失败均将责任归结操作者法师。有的法师运用含有某种神秘崇拜内蕴的巫术仪式求雨,有时会有生命代价。文学想象艺术化地丰富了文学伦理复杂的整合特征。特定地区的灵物崇拜与求雨神物有关。佛教思维影响下的咒龙求雨,谩骂乃至鞭打龙神是巫术求雨的变形。旱魃崇拜则较为复杂,在明代就已有了驱除的替代方式——兽与女性。而清代则出现人面鸟类旱魃,甚至变形旱魃。暗示着异形现身与旱灾降临的某种神秘对应关系。
关键词
清代
求雨禳灾叙事
社会政治伦理
文学想象
民俗信仰
Keywords
Qing dynasties, narrative of praying for rain to prevent disaster, social and political ethics, literary imagination , folk beliefs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直面社会道德问题,谱写政治狂想曲——兼评刘茂生教授著《社会与政治的伦理表达:萧伯纳戏剧研究》
王聪
《山东外语教学》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清代求雨禳灾叙事的伦理意蕴与民俗信仰
刘卫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