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帕金森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及社会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余映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7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究社区帕金森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社会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社区帕金森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社会支持度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为研究工具,探究社区帕金森患者社会支持状况... 目的探究社区帕金森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社会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社区帕金森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社会支持度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为研究工具,探究社区帕金森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社会影响因素。结果 1抑郁发生情况:150例患者中,HAMD≥8分者占53.33%,HAMD<8分者占46.67%;2 EPQ-RSC评分:抑郁障碍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明显高于无抑郁障碍组[(5.6±0.9)VS(1.2±1.3);(14.2±1.9)VS(11.5±4.0)]分,内外向及掩饰程度评分显著低于无抑郁障碍组[(6.7±2.4)VS(13.7±4.0);(16.9±2.8)VS(14.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SSRS评分:社区帕金森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国内常模[(36.4±3.6)VS(4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社区帕金森患者的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619,P<0.05),与内外向、掩饰程度呈负相关(r=-0.596,P<0.05;r=-0.646,P<0.05),与精神质、神经质呈正相关(r=0.597,P<0.05;r=0.675,P<0.05)。结论重视社区帕金森患者社会支持度变化状况,关注其社会因素,积极改善其人格特征,能有效降低患者抑郁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社会支持状况 社会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科与综合科住院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余腊英 裴海宏 +3 位作者 鲍丽萍 何晓红 吴秀梅 潘晋 《四川精神卫生》 2008年第3期188-190,共3页
关键词 社会支持状况 住院病人 精神科 综合科 身心健康 精神病医院 社会关系 综合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精神病人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余腊英 鲍丽萍 +2 位作者 何晓红 吴秀梅 潘晋 《四川精神卫生》 2007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社会支持状况 住院精神病人 精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
4
作者 李洪毅 罗明 熊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8期176-177,共2页
目的调查城市与农村地区,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选取本院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08例,运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等调查工具,在患者入院症状改善后,与患者面谈完成社会支持资料收集。结果208例分裂症患者社会... 目的调查城市与农村地区,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选取本院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08例,运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等调查工具,在患者入院症状改善后,与患者面谈完成社会支持资料收集。结果208例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总分29.6±3.4低于一般人群;将208例调查对象按来源分为城市、农村两组,城市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低于农村组(28.1±2.9/31.2±3.1,14.3±2.0/15.8±2.0,8.1±1.7/9.0±1.2,5.7±1.2/6.4±1.1,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社会支持状况低于一般人群,而城市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问题尤其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症状 患者 社会支持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后伴有抑郁情绪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朱玉萍 董琼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12期1146-114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后伴有抑郁情绪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12例老年脑梗死后伴有抑郁情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研究对象进行社会支持状况评定,并设计基线调查...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后伴有抑郁情绪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12例老年脑梗死后伴有抑郁情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研究对象进行社会支持状况评定,并设计基线调查表,了解患者年龄、性别、收入、居住地、居住状况、文化程度、病程、付费方式、中风程度等情况,经单因素与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老年脑梗死后伴有抑郁情绪患者社会支持度低下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付费方式、居住地、居住状况、中风程度均可能是老年脑梗死后伴有抑郁情绪患者社会支持状况低下的影响因素(P<0.05);后将单因素检出可能的因素纳入,进一步作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费、农村、非配偶同住、重度中风是老年脑梗死后伴有抑郁情绪患者社会支持度低下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后伴有抑郁情绪患者社会支持状况普遍处于低水平,这可能受患者付费方式、居住地、中风程度等因素影响,临床在对老年脑梗死后伴有抑郁情绪患者进行干预时,还应重点观察其社会支持状况,针对有低水平风险的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梗死 抑郁 社会支持状况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支持与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薛黎明 马旭阳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8期1056-1056,共1页
关键词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患者生活质量 病毒性肝炎患者 社会支持状况 身心健康 自然病程 肝脏疾病 隔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心理干预体系在自杀未遂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7
作者 马小青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第9期69-70,共2页
自杀是指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的发生,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悲剧,而且是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我国自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10万人中有22.2人自杀,每2 min 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未遂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功... 自杀是指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的发生,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悲剧,而且是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我国自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10万人中有22.2人自杀,每2 min 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未遂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1]。据报道,在我国每年至少有200万 人 自杀 未遂[2]。2012年共收住自杀未遂者75例,其中年龄大于16岁的自杀未遂者70例。本文对70例患者的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状况进行分析后,构建多维心理干预体系,半年后进行随访,研究心理干预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者 心理干预 干预体系 患者 社会支持状况 社会问题 功能残疾 个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