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互联网发展对社会抗议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唐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66,共4页
互联网对于社会抗议像是一把"双刃剑",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互联网使社会抗议话语的迅速传播并获取广泛的同情、认同或支持成为可能,但又很大程度上使舆论分割,抑制了社会抗议话语对舆论的定义;其二,社会抗议组织者可以通过...
互联网对于社会抗议像是一把"双刃剑",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互联网使社会抗议话语的迅速传播并获取广泛的同情、认同或支持成为可能,但又很大程度上使舆论分割,抑制了社会抗议话语对舆论的定义;其二,社会抗议组织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公众进行广泛的动员,但与此同时,抗议信息也必然置于公开状态,使得社会抗议必须面临被抑制的风险。另外,互联网也造就了社会抗议的新形态——网络抗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抗议
互联网
抗议
话语
抗议
动员
网络
抗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抗议刍议——关于我国集体行为研究概念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
3
2
作者
唐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8-174,共7页
对反映当前社会若干问题和矛盾的集体事件进行系统的研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这些事件中包含的发端于社会且没有政权诉求的集体行为,是最为重要和迫切的研究对象,笔者用社会抗议来界定。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当前我国...
对反映当前社会若干问题和矛盾的集体事件进行系统的研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这些事件中包含的发端于社会且没有政权诉求的集体行为,是最为重要和迫切的研究对象,笔者用社会抗议来界定。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当前我国集体行为研究的核心领域,也有利于形成我国集体行为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抗议
集体行为
社会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家能力与社会抗议:社会稳定研究的两个学术进路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军洋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7-128,共12页
关于中国社会稳定这一热门话题,国内外学界做了广泛的研究,根据关注点的不同,上述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向度:国家能力和社会抗议。前者向度下的研究认为,良好的经济绩效、趋于规则化的高层精英政治和政权治理方式的调适增强了国家应对各...
关于中国社会稳定这一热门话题,国内外学界做了广泛的研究,根据关注点的不同,上述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向度:国家能力和社会抗议。前者向度下的研究认为,良好的经济绩效、趋于规则化的高层精英政治和政权治理方式的调适增强了国家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社会稳定才得以维持。后者聚焦于当下社会抗议的非政治属性,认为抗议诉求集中于具体的物质性利益,这导致抗议本身存在地方化、经济性和自我审查等多方面的限制,故而此类抗议并不具备挑战稳定的意愿和能力。笔者认为,社会稳定与否并非取决于国家能力或社会抗议中的任何单一因素,而是国家与社会二者互动的结果,也正因此,当下单一向度下的稳定研究并不能解释社会为何稳定以及有何风险的问题,进一步的研究需要结合国家能力与社会抗议来发掘两者内在的关联机制。循此路径,关注于国家能力增强的背后所伴生的社会抗议增加及其对国家能力的反噬,或者发掘国家运用各种资源来应对社会抗议的积极与消极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来评估社会稳定的状况及其可能发生的变化是较为可取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能力
社会抗议
非政治性
自我设限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谁是中国网络社会抗议的主要行动者?——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分析
4
作者
余慧
黄叶青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7-153,160,共8页
[目的/意义]考察中国网络社会抗议的主要行动者有哪些?并回应施洛兹曼等关于互联网是"强者的武器"的论断。[方法/过程]从2017年"携程事件"出发,首先根据网上冲浪技能和网络影响力来对"强者"作出假定。其...
[目的/意义]考察中国网络社会抗议的主要行动者有哪些?并回应施洛兹曼等关于互联网是"强者的武器"的论断。[方法/过程]从2017年"携程事件"出发,首先根据网上冲浪技能和网络影响力来对"强者"作出假定。其次基于1800名微博用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潜类别分析(LCA)方法划分网络社会抗议行动者类型。最后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作为"强者"指标的个人背景特征变量与行动者类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存在4类网络社会抗议行动者:抗议倡导者、个体化指向明确的抗议者、抗议响应和扩散者、不抗议者。网络社会抗议行动者主要由"强者"构成,并且现实生活中的强者依然扮演着网络社会"强者"和抗议主角的角色。此外,现实生活感受不幸福也是推动网民网络社会抗议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社会抗议
新浪微博
潜类别分析
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互联网发展对社会抗议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唐杰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66,共4页
基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6BeSH025)
文摘
互联网对于社会抗议像是一把"双刃剑",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互联网使社会抗议话语的迅速传播并获取广泛的同情、认同或支持成为可能,但又很大程度上使舆论分割,抑制了社会抗议话语对舆论的定义;其二,社会抗议组织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公众进行广泛的动员,但与此同时,抗议信息也必然置于公开状态,使得社会抗议必须面临被抑制的风险。另外,互联网也造就了社会抗议的新形态——网络抗议。
关键词
社会抗议
互联网
抗议
话语
抗议
动员
网络
抗议
分类号
C913.9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抗议刍议——关于我国集体行为研究概念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
3
2
作者
唐杰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8-174,共7页
基金
作者主持的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的社会抗议研究"(项目批准号:06BeSH025)阶段性成果
文摘
对反映当前社会若干问题和矛盾的集体事件进行系统的研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这些事件中包含的发端于社会且没有政权诉求的集体行为,是最为重要和迫切的研究对象,笔者用社会抗议来界定。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当前我国集体行为研究的核心领域,也有利于形成我国集体行为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
关键词
社会抗议
集体行为
社会
和谐
分类号
C912.6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家能力与社会抗议:社会稳定研究的两个学术进路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军洋
机构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7-128,共12页
基金
2016年度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与获得感提升研究"(16ZDA080)
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7GN002)
文摘
关于中国社会稳定这一热门话题,国内外学界做了广泛的研究,根据关注点的不同,上述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向度:国家能力和社会抗议。前者向度下的研究认为,良好的经济绩效、趋于规则化的高层精英政治和政权治理方式的调适增强了国家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社会稳定才得以维持。后者聚焦于当下社会抗议的非政治属性,认为抗议诉求集中于具体的物质性利益,这导致抗议本身存在地方化、经济性和自我审查等多方面的限制,故而此类抗议并不具备挑战稳定的意愿和能力。笔者认为,社会稳定与否并非取决于国家能力或社会抗议中的任何单一因素,而是国家与社会二者互动的结果,也正因此,当下单一向度下的稳定研究并不能解释社会为何稳定以及有何风险的问题,进一步的研究需要结合国家能力与社会抗议来发掘两者内在的关联机制。循此路径,关注于国家能力增强的背后所伴生的社会抗议增加及其对国家能力的反噬,或者发掘国家运用各种资源来应对社会抗议的积极与消极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来评估社会稳定的状况及其可能发生的变化是较为可取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国家能力
社会抗议
非政治性
自我设限
互动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D62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谁是中国网络社会抗议的主要行动者?——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分析
4
作者
余慧
黄叶青
机构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法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7-153,16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社会流动与分配公平感研究"(编号:17FSH012)
文摘
[目的/意义]考察中国网络社会抗议的主要行动者有哪些?并回应施洛兹曼等关于互联网是"强者的武器"的论断。[方法/过程]从2017年"携程事件"出发,首先根据网上冲浪技能和网络影响力来对"强者"作出假定。其次基于1800名微博用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潜类别分析(LCA)方法划分网络社会抗议行动者类型。最后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作为"强者"指标的个人背景特征变量与行动者类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存在4类网络社会抗议行动者:抗议倡导者、个体化指向明确的抗议者、抗议响应和扩散者、不抗议者。网络社会抗议行动者主要由"强者"构成,并且现实生活中的强者依然扮演着网络社会"强者"和抗议主角的角色。此外,现实生活感受不幸福也是推动网民网络社会抗议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网络
社会抗议
新浪微博
潜类别分析
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
Keywords
online social protest
Sina Weibo
latent class analysis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分类号
C912.8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互联网发展对社会抗议的影响研究
唐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社会抗议刍议——关于我国集体行为研究概念体系的思考
唐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国家能力与社会抗议:社会稳定研究的两个学术进路
王军洋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谁是中国网络社会抗议的主要行动者?——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分析
余慧
黄叶青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