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克隆技术概念的社会扩散与媒体的社会职责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科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65,共5页
-
基金
河南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219163)
-
文摘
在现代信息发达的社会中,一种新技术概念在社会的扩散,一种新技术成果在社会的推广,一种新技术产品在社会的应用,均离不开众多媒体强大的中介传播作用。一种技术在媒体宣传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此项技术的接受态度。因此,在对待技术的公众形象问题时,决不能忽视媒体的重要引导作用。我们通过对克隆技术概念社会扩散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媒体在传播技术概念中的社会职责和传播原则。
-
关键词
克隆技术概念
社会扩散
媒体
社会职责
-
Keywords
the concept of clone technology
social diffusion
media
social responsibility
-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G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记忆与政治的互动:延安精神的话语建构及扩散
- 2
-
-
作者
王军峰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史研究与资料库建设”(23&ZD023)。
-
文摘
作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的典型样本,延安精神的话语建构及其社会扩散,以媒介为枢纽打通了物质与精神、记忆与政治互动转换的通路。考察不同时期史料发现,该过程从实体化开始,经历象征化、历史资源化、精神化和多重媒介化阶段。作为地理空间的延安被建构为“延安精神”,经过物质、组织与文本的固化与刻写实现社会扩散。因而建构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需要以时代需求为目的,激活既往的记忆资源,创造符合时代的新政治记忆,并综合利用各类媒介对其进行社会扩散,在日常生活中凝聚全社会的政治认同。
-
关键词
延安精神
话语建构
政治记忆
社会扩散
-
Keywords
the Yan’an spirit
discourse construction
political memory
social diffusion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