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隆技术概念的社会扩散与媒体的社会职责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65,共5页
在现代信息发达的社会中,一种新技术概念在社会的扩散,一种新技术成果在社会的推广,一种新技术产品在社会的应用,均离不开众多媒体强大的中介传播作用。一种技术在媒体宣传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此项技术的接受态度。因此,在... 在现代信息发达的社会中,一种新技术概念在社会的扩散,一种新技术成果在社会的推广,一种新技术产品在社会的应用,均离不开众多媒体强大的中介传播作用。一种技术在媒体宣传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此项技术的接受态度。因此,在对待技术的公众形象问题时,决不能忽视媒体的重要引导作用。我们通过对克隆技术概念社会扩散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媒体在传播技术概念中的社会职责和传播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技术概念 社会扩散 媒体 社会职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与政治的互动:延安精神的话语建构及扩散
2
作者 王军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作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的典型样本,延安精神的话语建构及其社会扩散,以媒介为枢纽打通了物质与精神、记忆与政治互动转换的通路。考察不同时期史料发现,该过程从实体化开始,经历象征化、历史资源化、精神化和多重媒介化阶段。作为地理空... 作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的典型样本,延安精神的话语建构及其社会扩散,以媒介为枢纽打通了物质与精神、记忆与政治互动转换的通路。考察不同时期史料发现,该过程从实体化开始,经历象征化、历史资源化、精神化和多重媒介化阶段。作为地理空间的延安被建构为“延安精神”,经过物质、组织与文本的固化与刻写实现社会扩散。因而建构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需要以时代需求为目的,激活既往的记忆资源,创造符合时代的新政治记忆,并综合利用各类媒介对其进行社会扩散,在日常生活中凝聚全社会的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精神 话语建构 政治记忆 社会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