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洞庭湖水上救助事业与社会成效研究——以岳州救生局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斌 邓子纲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50-60,共11页
本文主要对清代洞庭湖区水上救生事业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社会史学的考察,并以此为切入点,透视清代地方公益事业的社会成效,及政府威权与社会力量的相辅相成、此消彼长的动态演变的发展沿革。研究表明,在湖区救生事业中官府扮演着举足轻重... 本文主要对清代洞庭湖区水上救生事业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社会史学的考察,并以此为切入点,透视清代地方公益事业的社会成效,及政府威权与社会力量的相辅相成、此消彼长的动态演变的发展沿革。研究表明,在湖区救生事业中官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财务整顿、治理贪腐与营私作弊等问题上,而同时论证了19世纪中国社会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所谓"自治";官办慈善组织与民办慈善组织具有很好的合作补充关系,在水上救助事业中是相互依存而发展的,后者同样重要;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地方慈善事业长效有序发展的关键,这种慈善资源既包括了人、财、物这类物质性资源,也包含了管理运作等所必备的技术。社会历史学的实践证明,只有切实发挥政府的职能,官方与社会力量的通力合作,物质与技术的有效整合并将这三者揉入社会大慈善事业之中,才能保证整个慈善事业的有效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洞庭湖 水上救助 社会成效 岳州救生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治”:一种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治理”范式下的现实挑战与未来设计 被引量:7
2
作者 黄晓军 靳永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45,共5页
"善治"就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即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新颖关系的一种最佳状态。依据俞可平教授关于"善治"的10条标准,社会治理要达到"善治"... "善治"就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即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新颖关系的一种最佳状态。依据俞可平教授关于"善治"的10条标准,社会治理要达到"善治"的境界任重而道远,国际社会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去追求。为了社会和谐与善治的目标,政府应当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回应公民需求解决合法性问题,通过与民间更多合作而形成以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均衡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成效 “善治” 衡量标准 愿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