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感染对消费者线上线下购买渠道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勇 田俊玲 李文静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70-72,共3页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零售的快速发展,线上和线下渠道的频繁转换日益成为消费者购物的主流模式。与此同时,消费者的渠道转换行为也会受到周边人显著的"社会感染"。本文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理论,探索线上、线下感知价值和相对...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零售的快速发展,线上和线下渠道的频繁转换日益成为消费者购物的主流模式。与此同时,消费者的渠道转换行为也会受到周边人显著的"社会感染"。本文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理论,探索线上、线下感知价值和相对满意度对消费者渠道转换行为的影响作用,并分析社会感染的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感染 消费者认知 线上购买意愿 渠道转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感染对消费者线上线下购买渠道转换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衷欣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59,共4页
本文以消费者群体为研究样本,以购买手机为研究对象,对消费者渠道转换行为进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线上感知价值、相对满意度及相对购买意愿对渠道转换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社会感染在线上感知价值、线下感知价值、相对满意度及相对购... 本文以消费者群体为研究样本,以购买手机为研究对象,对消费者渠道转换行为进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线上感知价值、相对满意度及相对购买意愿对渠道转换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社会感染在线上感知价值、线下感知价值、相对满意度及相对购买意愿对渠道转换行为的影响作用中起部分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感染 消费者 线上线下 渠道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互动情境中虚假记忆的主动构建——“去个性化”在社会感染效应中的作用
3
作者 王慧 董妍 《心理科学进展》 2025年第9期1617-1629,共13页
个体的记忆会被他人输出的错误信息所扭曲,从而形成虚假记忆,这一现象被称为记忆的社会感染。现有研究多关注人际因素对记忆的社会感染效应的影响,但往往将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视为独立单元,而忽略了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鉴于此,本研究... 个体的记忆会被他人输出的错误信息所扭曲,从而形成虚假记忆,这一现象被称为记忆的社会感染。现有研究多关注人际因素对记忆的社会感染效应的影响,但往往将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视为独立单元,而忽略了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鉴于此,本研究从互动动力学的视角深入探究记忆的社会感染的内在过程。互动模式作为一种基本的互动动力,可能会影响社会感染效应的强度,并且其影响途径可能与互动中的“去个性化”反应有关。未来研究可以验证“去个性化”反应发挥的作用并且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记忆 社会感染效应 互动动力 去个性化 互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型领导影响组织不当行为机制研究——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与印象整饰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许颖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106,共6页
组织不当行为是指有害于组织或其他员工的消极行为,员工消极行为的产生为与组织的领导者如何对待员工息息相关。基于对中国多地企事业单位502位员工的问卷调查,考察道德型领导对员工组织不当行为的影响,并着重分析其中间机制,研究结果表... 组织不当行为是指有害于组织或其他员工的消极行为,员工消极行为的产生为与组织的领导者如何对待员工息息相关。基于对中国多地企事业单位502位员工的问卷调查,考察道德型领导对员工组织不当行为的影响,并着重分析其中间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道德型领导与员工组织不当行为显著负相关、与组织认同显著正相关,组织认同与组织不当行为显著负相关;领导者表现出越多的道德型领导行为,下属员工的组织认同越高,组织认同在道德型领导影响组织不当行为机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高印象整饰员工组织认同与组织不当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比低印象整饰员工强,印象整饰对道德型领导与组织不当行为之间的负向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应通过增加道德型领导行为增强员工的组织认同及印象整饰倾向,以有效防范组织不当行为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型领导 组织认同 印象整饰 组织不当行为 社会感染理论 情感事件理论 情绪感染 意志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观现象及围观者——心里探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文秀 《社会》 1988年第6期37-38,共2页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民族和社会感染上了这么一种流行性“疾病”:某处稍有风吹草动,立即就会招引来众多的围观者。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关键词 社会感染 流行性 探源 文化观念 思想 民族 社会心理现象 理性情感 特定情境 社会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起老人自杀事件怎么会接连发生? 被引量:1
6
作者 范明林 《社会》 1988年第7期29-30,共2页
最近在上海某街道作社会调查时,曾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情:1986年该街道发生了八起老人自杀事件。使有关人员感到迷惑不解的是,这八起老人自杀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并且比较集中在某一段时期内,用他们的话说:“这八个老人好象事先商量好要去... 最近在上海某街道作社会调查时,曾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情:1986年该街道发生了八起老人自杀事件。使有关人员感到迷惑不解的是,这八起老人自杀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并且比较集中在某一段时期内,用他们的话说:“这八个老人好象事先商量好要去自杀似的”。其实,这件事揭示了一些社会心理现象,很值得分析一番。我们知道,引发自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一个地区和一段时期内,当自杀不是个别而是成为一种集体性行为时,那么,在现象背后显然有社会心理机制在起作用。首先是社会感染。所谓社会感染,就是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它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而这种感染之所以能够达成,是因为发出感染刺激者和接受感染者之间有着某种共同的心理基础。例如:二者所处的情境大体相近;二者的态度基本相同;二者的理智水平比较接近等。在这些前提下,潜在的感染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果然,进一步了解后,我们发现,这八位老人都居住在同一街道社区内的几个里弄中,相隔不远;他们都年老体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现象 心理机制 心理基础 自杀 情绪感染 老人 社会感染 感染 事件 社会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3月(中)学术推介
7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Z期1-,共1页
武涛、刘叶婷在《"新共享"形态及组织影响解析》一文中指出,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引领下,一种以开放、创新、共享为核心价值观,以经济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和能力共享为核心要素的"新共享"形态初... 武涛、刘叶婷在《"新共享"形态及组织影响解析》一文中指出,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引领下,一种以开放、创新、共享为核心价值观,以经济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和能力共享为核心要素的"新共享"形态初现雏形。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新共享"形态更多的是一种自发式共享,这种共享在组织中主要呈现出一种趋同式的"去"特征。一是组织结构的"去实体化"。人们形成了结构更为松散、关系更为人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型 资源 心理资本 共同愿景 廉政文化建设 社会感染 导向 管理者 管理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