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责任是社会意识形式的重要范畴 被引量:10
1
作者 沈国桢 《社会科学家》 2001年第2期31-33,共3页
讲责任尽责任日益深入人心。责任是社会的产物,中外思想史都说明责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范畴。责任有丰富的涵义,这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定。责任不是独立的意识形式,而是渗透在各种意识形式中关键内容,使之成为社会意识... 讲责任尽责任日益深入人心。责任是社会的产物,中外思想史都说明责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范畴。责任有丰富的涵义,这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定。责任不是独立的意识形式,而是渗透在各种意识形式中关键内容,使之成为社会意识形式的重要范畴。事实证明,弘扬责任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 社会意识形式 范畴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式简释 被引量:2
2
作者 寒静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5期10-10,共1页
意识形态,亦称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体现一定的阶级利益和要求。从意识形态的内容来看,意识形... 意识形态,亦称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体现一定的阶级利益和要求。从意识形态的内容来看,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与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它既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也反映了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政治制度 思想体系 社会经济形态 经济与政治 构成观念 人与人 上层建筑 经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意识形式及其功能
3
作者 邢贲思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5期4-9,共6页
邢贲思同志这篇文章,系即将出版的《社会意识形态大词典》之序言,现征得作者同意在本刊发表。
关键词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 高等动物 原始人 精神文化 原始社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简单地把社会心理看作是社会意识形式的低级层次
4
作者 王海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49-150,共2页
把“社会心理”引进社会意识的范畴,从理论上说无疑是个突破,但某些提法还值得商榷。《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肖前、李秀林、汪永详主编,下称《原理》)一书认为,若“从高低不同层次的关系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又还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 把“社会心理”引进社会意识的范畴,从理论上说无疑是个突破,但某些提法还值得商榷。《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肖前、李秀林、汪永详主编,下称《原理》)一书认为,若“从高低不同层次的关系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又还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第247页)我认为此说不甚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 普列汉诺夫 自然科学 加工整理 不同层次 思想体系 发展序列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初探
5
作者 刘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19-24,共6页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问题重视不够,缺乏研究;我国目前的哲学教科书对此也很少涉及。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要探究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需要对这两个范畴作出界说。社会心理是特定历史时...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问题重视不够,缺乏研究;我国目前的哲学教科书对此也很少涉及。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要探究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需要对这两个范畴作出界说。社会心理是特定历史时期在某种社会群体中流行、泛化起来的普遍情感和意识状态。作为社会的精神现象,它是具有宏观性、历史性及实践趋向性的日常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形态 哲学教科书 心理现象 经济基础 心理气氛 资产阶级 社会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 被引量:9
6
作者 邱柏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5-39,共5页
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内容的虚幻性与真实性之间的矛盾、意识形态运作主体之间的矛盾、意识形态诸多形态表征利益的差异、意识形态与相应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等等。研... 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内容的虚幻性与真实性之间的矛盾、意识形态运作主体之间的矛盾、意识形态诸多形态表征利益的差异、意识形态与相应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等等。研究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问题,有助于深入认识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并由此不断增强社会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提升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虚幻性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意识的现实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刁康 郑立国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5-19,共5页
我们曾经以自己独特的理解、巨大的关注来评价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即社会意识尤其是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而漠视了更为根本和基础性的社会生活的物质经济方面。但当以市场经济为枢纽的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重建,引发... 我们曾经以自己独特的理解、巨大的关注来评价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即社会意识尤其是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而漠视了更为根本和基础性的社会生活的物质经济方面。但当以市场经济为枢纽的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重建,引发了整个社会在精神上前所未有的大裂变,我们为了更新价值结构,重建社会秩序而反省以往关于社会意识的认识成果时,不难发现其失之抽象宽泛,过分政治化(社会生活及发展对意识形态的过分依重),以及缺乏科学分析等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社会心理 个体意识 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结构 人的社会属性 社会意识形式 生活过程 社会转型 社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技术进步促进社会意识的变革和发展
8
作者 沈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86年第9期8-10,共3页
人们的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的总和,既包括人们的感性经验意识和社会心理,也包括各种形式的理性意识和思想观念体系,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科学、哲学、艺术、宗教等.我们既反对有些西方学者所宣扬的"... 人们的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的总和,既包括人们的感性经验意识和社会心理,也包括各种形式的理性意识和思想观念体系,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科学、哲学、艺术、宗教等.我们既反对有些西方学者所宣扬的"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直接决定一切社会意识的发展;也感到在过去一般历史唯物论教科书或著作中,只讲作为生产力的技术因素对社会意识发展的间接作用,认为只有通过生产关系这个"中介"才能对社会意识发生"折射"效应,而忽视其直接的影响作用,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认为现代技术进步对社会意识发展的作用,要作具体分析,既有间接作用,也有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意识形式 技术进步 社会心理 现代技术革命 新技术革命 纵深发展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变革 历史唯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三题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湘泽 朱斌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60-63,共4页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三题高湘泽,朱斌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力求用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毛泽东建党治国战略的突出特点之一。回顾历史可以说:新中国的几十年中,我...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三题高湘泽,朱斌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力求用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毛泽东建党治国战略的突出特点之一。回顾历史可以说:新中国的几十年中,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中既取得了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工作 形态建设 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意识形态领域 社会经济基础 社会意识形式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本质界定中“意识形态”术语复义性考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学文 凌玉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61,共6页
很长时间里,文学理论上一直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即Ideologie。而实际上,在汉语中,"意识形态"(Ideologie)与"意识"(Bewusstseins)、"社会意识形式"(gesellschaftliche Bewusstseinsformen)长期... 很长时间里,文学理论上一直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即Ideologie。而实际上,在汉语中,"意识形态"(Ideologie)与"意识"(Bewusstseins)、"社会意识形式"(gesellschaftliche Bewusstseinsformen)长期以来是混同的。人们把Ideologie译为"意识形态",但在一些影响很大的文学理论教材和论著中,"意识形态"一词又多指"意识形式"(Bewusstseinsformen)。不同的译法和用法,导致了"意识形态"这一汉语词在当代文学理论中的复义性状况。如果依据已广为流通的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则只能说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ideologischer Natur)的"社会意识形式",而不能简单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文学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 被引量:8
11
作者 任剑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6-51,共6页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任剑涛(中山大学博士生)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指的是以儒家伦理为观念架构,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社会依托,予传统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的道德抉择以导向性作用的伦理体系。在此,...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任剑涛(中山大学博士生)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指的是以儒家伦理为观念架构,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社会依托,予传统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的道德抉择以导向性作用的伦理体系。在此,讨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文化 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 道德理想主义 场经济 现代社会 生态环境 民主科学 社会意识形式 现代新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初探 被引量:10
12
作者 叶险明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40,150,151,共19页
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由两大类别或层面构成:社会心理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形式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前者是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心理基础,是直接连接这一复... 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由两大类别或层面构成:社会心理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形式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前者是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心理基础,是直接连接这一复杂意识体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并为社会意识形式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输送“素材”和“原始动力”,以及决定其起积极作用的程度和其传播的速度和深度,影响其走向。后者是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升华”部分,直接标示着这一复杂意识体的水准;它具有以理论化、系统化、定型化的形式自觉引导现实世界,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实现“人类以相互包容为基础的共生共存共赢共享共担当共发展的可持续性趋势”的功能,并推动社会心理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发展,使其发挥持续和稳定的作用,规定其发展方向。这两者间的区别和联系,显示了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其内部的差异和矛盾,以及其存在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逻辑上看,如果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两大层面间的区别和联系,那么不仅会使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走入歧途,而且也会损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应当持有一种什么样的主流意识形态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爱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共2页
近年来,高校已经成为各种思想文化汇集的主阵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争鸣中科学地引导青年学生。由于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 近年来,高校已经成为各种思想文化汇集的主阵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争鸣中科学地引导青年学生。由于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就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科学的体系来规范。为配合黑龙江省高教强省战略的实施,本刊组织了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的部分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问题进行了一次研讨,现以笔谈的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 当代大学生 社会意识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应当 政治制度 马克思主义 教育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艺的意识形态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志宏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07-111,共5页
文艺作为一定观念、意识的分工形式,具有意识形态性,但不等于说文艺就是意识形态。辨清这一问题对于正确解决文艺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起始,对于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考察。
关键词 社会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性 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化 观念 马克思主义 社会性质 社会经济形态 唯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概念新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根灶 《探索(浙江)》 1986年第5期21-25,27,共6页
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中也被广泛地使用着。然而,这一概念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意识形态和科学到底是什么关系?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界限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西方和苏联理论界都引起了... 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中也被广泛地使用着。然而,这一概念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意识形态和科学到底是什么关系?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界限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西方和苏联理论界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搞清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无疑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国内理论界对这些讨论似乎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就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定义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理论界对这些问题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 社会群体 意识形态的形式 上层建筑 生存条件 社会经济形态 宗教 系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风气”应纳入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体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家清 杨元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6期19-23,共5页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唯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必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创造或移植一些新的范畴。笔者认为,“社会风气”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应当把它引入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唯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必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创造或移植一些新的范畴。笔者认为,“社会风气”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应当把它引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风气 范畴体系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态 理论体系 社会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重要范畴 人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否定文艺的意识形态理论——对《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说辨析》的质疑
17
作者 牟豪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33-40,共8页
最近两年,栾昌大同志先后发表了《关于文艺本质探讨的几个问题》、《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说辨析》两篇论文,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本性(本质)论,提出了否定性的意见。他在《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说辨析》中说,马克思把文艺看作意识形态形式... 最近两年,栾昌大同志先后发表了《关于文艺本质探讨的几个问题》、《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说辨析》两篇论文,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本性(本质)论,提出了否定性的意见。他在《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说辨析》中说,马克思把文艺看作意识形态形式,“把文艺与意识形态归于一流”,“有明显的片面性”;他认为,从文艺的整体来看,“说它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比说它是意识形态形式之一更合乎实际”。我们认为这种看法虽有一定的启发性,但其基本观点是否正确,却很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性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思想倾向性 马克思主义 本性 否定性 辨析 构成因素 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拒斥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
18
作者 何根灶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65-70,共6页
拒斥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何根灶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关系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未决而又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有一种广为流传的传统观点,认为科学和意识形态这两者是对立的,其主要理由是,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 拒斥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何根灶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关系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未决而又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有一种广为流传的传统观点,认为科学和意识形态这两者是对立的,其主要理由是,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为特定的阶级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虚假意识 阶级利益 阶级意识 政治制度 阶级性 社会经济基础 社会集团 政治法律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
19
作者 李玉林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21-23,共3页
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着眼点在于建设。我们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经济繁荣,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丈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精... 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着眼点在于建设。我们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经济繁荣,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丈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马克思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 全面进步 社会心理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健康发展 社会意识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存在”概念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寿鹤 刘建民 《求是学刊》 1985年第2期13-18,共6页
关键词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形式 自然存在 其他社会关系 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关系 地理环境 社会地位 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