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责任是社会意识形式的重要范畴 |
沈国桢
|
《社会科学家》
|
2001 |
10
|
|
2
|
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式简释 |
寒静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1991 |
2
|
|
3
|
社会意识形式及其功能 |
邢贲思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1991 |
0 |
|
4
|
不能简单地把社会心理看作是社会意识形式的低级层次 |
王海成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5
|
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初探 |
刘锋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6
|
试论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 |
邱柏生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7
|
社会意识的现实评价 |
刁康
郑立国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2
|
|
8
|
现代技术进步促进社会意识的变革和发展 |
沈静
|
《科技进步与对策》
|
1986 |
0 |
|
9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三题 |
高湘泽
朱斌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2
|
|
10
|
文学本质界定中“意识形态”术语复义性考略 |
董学文
凌玉建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1
|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 |
任剑涛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8
|
|
12
|
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初探 |
叶险明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0
|
|
13
|
当代大学生应当持有一种什么样的主流意识形态 |
刘爱军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4
|
论文艺的意识形态性 |
李志宏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15
|
意识形态概念新探 |
何根灶
|
《探索(浙江)》
|
1986 |
3
|
|
16
|
“社会风气”应纳入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体系 |
吴家清
杨元宏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4
|
|
17
|
不能否定文艺的意识形态理论——对《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说辨析》的质疑 |
牟豪戎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0 |
|
18
|
拒斥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 |
何根灶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1995 |
0 |
|
19
|
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 |
李玉林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20
|
“社会存在”概念新论 |
胡寿鹤
刘建民
|
《求是学刊》
|
198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