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社会性道德评价及其现代效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韩东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90,共7页
社会性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相对道德评价中的自我性道德评价,社会性道德评价是评价者对自身以外的他人、群体、社会进行的道德评价,因而承担着三个方面的任务。与其他有关人事的社会性评价相比,社会性道德评价具有... 社会性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相对道德评价中的自我性道德评价,社会性道德评价是评价者对自身以外的他人、群体、社会进行的道德评价,因而承担着三个方面的任务。与其他有关人事的社会性评价相比,社会性道德评价具有大众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无程序性和无责任性的特点。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标准即各种道德规范;社会性道德评价的实有方式主要有暗评和明评两种;社会性道德评价在客观上兼有道德教育和社会赏罚两个方面的功能;社会性道德评价对人的导向效用,取决于三种社会条件,即是否是熟人社会、是否是一元文化和人们是否具有较强的道德感。由于传统社会具备这三种条件,所以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用高。而现代社会由于既不是熟人社会,也不是一元文化,所以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用呈下降趋势。不过这个趋势并非不可逆转,通过采取举措就能恢复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评价 社会性道德评价 效用 传统社会 现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德斯鸠的政治品德思想研究——以近代政治哲学中政治与道德关系为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育书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45-150,共6页
在对待政治与道德关系问题上,孟德斯鸠在近代政治哲学中独树一帜,他既不同意政治与道德分离,也不主张政治与道德融合,而是提倡政治品德。政治品德以爱国家、爱法律为主要内容,它不同于个人道德抑或宗教道德,而是政治的运转所需要的道德... 在对待政治与道德关系问题上,孟德斯鸠在近代政治哲学中独树一帜,他既不同意政治与道德分离,也不主张政治与道德融合,而是提倡政治品德。政治品德以爱国家、爱法律为主要内容,它不同于个人道德抑或宗教道德,而是政治的运转所需要的道德。这一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它开阔了道德的领域,推动了现代社会性道德的发展。但在政治品德以及政治本身的道德基础问题上,孟德斯鸠的学说也面临着难以克服的理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品德 政治 道德 孟德斯鸠 社会性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文化—道德的人”的培养
3
作者 邵燕 方海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5,共2页
"文化—道德的人"是自然的"最后目的"的哲学理念,对当下德育有着重大启示,昭示着德育不仅要培养个体对各类道德规范的遵守,还要实现个体对各类道德规范的自由把握,将道德实践视为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即人之所以实... "文化—道德的人"是自然的"最后目的"的哲学理念,对当下德育有着重大启示,昭示着德育不仅要培养个体对各类道德规范的遵守,还要实现个体对各类道德规范的自由把握,将道德实践视为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即人之所以实践道德是为了个体生命自我实现的需要。"文化—道德的人"的培养的前提是实现德育对自然(生活)的关照,核心是道德情感(道德自由感)的培养,关键是实现个体对两种道德的贯通,途径是在德育中引入审美教育(生命教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道德的人 道德自由感 社会性道德 宗教性道德 人文性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时性视角下体育与人的道德发展关系审视
4
作者 雷湃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8-191,共4页
从道德发展的历时性维度出发,剖析体育在道德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中所显现的功用,并以"广场舞"为个案分析其所引发的道德层面思考。结论:体育承担着约束和教化个体、养成完满人格的社会责任,更有形成... 从道德发展的历时性维度出发,剖析体育在道德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中所显现的功用,并以"广场舞"为个案分析其所引发的道德层面思考。结论:体育承担着约束和教化个体、养成完满人格的社会责任,更有形成群体规范、影射现实生活的作用。这种他律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内化、积淀、升华,用不同的形式诠释了体育的独特作用,同时,又折射到并作用于人自身,内化为一种生命个体源源不断前进的动力、蓬勃向上的动力、波浪式螺旋上升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宗教性道德 社会性道德 广场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区分视角下的儒家思想及实践——以“忠信”与“忠恕”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抒田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83,共4页
儒家思想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术流派以及自西汉以降历代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发挥着制度构建、社会心理及行为塑造的核心作用。然而,在维系以血缘继承、等级划分及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文明形态的同时,... 儒家思想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术流派以及自西汉以降历代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发挥着制度构建、社会心理及行为塑造的核心作用。然而,在维系以血缘继承、等级划分及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文明形态的同时,历代儒家思想及实践未能产生类同于文艺复兴时期肇始的宗教道德标准与世俗价值规范之间渐进却坚定的分离。基于区分"社会性道德"与"个体性(类宗教性)道德"的二元分析视角,可知儒家政治思想及制度实践的演进为何未能提供并构建现代社会核心制度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社会性道德 个体性道德 现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史的意义
6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1-191,共1页
关键词 思想史 中国 社会性道德 宗教性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