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性体格焦虑研究综述 被引量:27
1
作者 徐霞 季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46,共9页
通过文献综述法,介绍了近年来国外运动心理学领域中有关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概念和理论,并对社会性体格焦虑与人口统计学指标、身体锻炼变量、身体自尊等心理健康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和评述。综述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应从自我表现角度出... 通过文献综述法,介绍了近年来国外运动心理学领域中有关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概念和理论,并对社会性体格焦虑与人口统计学指标、身体锻炼变量、身体自尊等心理健康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和评述。综述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应从自我表现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和认识社会性体格焦虑,为我国锻炼心理学领域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理 社会性体格焦虑 自我表现理论 身体自尊 研究综述 运动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能锻炼方式对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嵘 刘晶 黄春梅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9-123,F0003,共6页
通过对118名高社会性体格焦虑大学生12周的锻炼干预,结果表明:力量、有氧耐力以及力量与有氧耐力混合3种体能锻炼方式均能有效降低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对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降低,男生最适合进行力量锻炼,而女生最适合进行力量与有氧... 通过对118名高社会性体格焦虑大学生12周的锻炼干预,结果表明:力量、有氧耐力以及力量与有氧耐力混合3种体能锻炼方式均能有效降低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对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降低,男生最适合进行力量锻炼,而女生最适合进行力量与有氧耐力混合的锻炼方式,单纯的有氧耐力锻炼也适合于男女大学生,但不是最佳锻炼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炼方式 社会性体格焦虑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体格焦虑在锻炼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汤利军 季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7-71,81,共6页
社会性体格焦虑是针对体格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焦虑的特定亚型,是身体锻炼的一个重要前因和后果。社会性体格焦虑作为前因影响锻炼动机、情境选择、情绪反应和行为;同时,身体锻炼作为一种干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水平。
关键词 社会性体格焦虑 动机 情境选择 情绪反应 身体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形式和情境对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5
4
作者 马嵘 刘晶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9-124,共6页
不同的运动形式和锻炼情境对社会性体格焦虑有不同影响。关于运动形式的影响研究多集中在有氧和力量练习上;锻炼情境方面,单独与集体锻炼情境、强调体格或体型的情境、性别差异影响的情境都对社会性体格焦虑产生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 运动形式 运动情境 社会性体格焦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课动机气氛对维汉中学生目标定向、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鲍晓玲 杨俊敏 刘跃峰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7-251,共5页
选取中学的维吾尔族和汉族教学班,进行两种不同的动机气氛的教学,考察动机气氛对目标定向和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以课堂气氛为自变量、Ames的TARGET教学模式为指导,在课堂中营造学习气氛和成绩气氛。在选取的大、中学维汉10个教学班... 选取中学的维吾尔族和汉族教学班,进行两种不同的动机气氛的教学,考察动机气氛对目标定向和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以课堂气氛为自变量、Ames的TARGET教学模式为指导,在课堂中营造学习气氛和成绩气氛。在选取的大、中学维汉10个教学班进行了为期8周的2种课堂气氛的教学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动机气氛可以改变学生的目标定向、社会性体格焦虑。学习气氛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任务定向及降低社会体格焦虑;成绩气氛教学则提高学生的自我定向和社会性体格焦虑。(2)在动机气氛的主效应上,对目标定向、社会体格焦虑的影响在年级与民族上表现出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 动机气氛 目标定向 社会性体格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及负面身体自我的中介作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翠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及负面身体自我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15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陕西省抽取3所大学的全日制大学生500例。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CPANS)测量个体儿童期心理虐待、忽... 目的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及负面身体自我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15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陕西省抽取3所大学的全日制大学生500例。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CPANS)测量个体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状况;采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PSS)测量个体对自己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状况;采用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SPA)测量个体社会性体格焦虑状况。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3份,有效回收率为92.6%。负面身体自我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与社会性体格焦虑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分析采用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463例大学生中,227例(49.0%)儿童期存在心理虐待,252例(54.4%)儿童期存在心理忽视。儿童期是否存在心理虐待的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的胖、矮、相貌、整体得分及总分和社会性体格焦虑的社会比较的不安、自我表现的不舒适、他人评价的担忧得分及总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期是否存在心理忽视的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的胖、矮、相貌、整体得分及总分和社会性体格焦虑的社会比较的不安、他人评价的担忧得分及总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社会性体格焦虑的自我表现的不舒适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得分与负面身体自我的胖、矮、相貌得分及总分和社会性体格焦虑的社会比较的不安、自我表现的不舒适、他人评价的担忧得分及总分呈直线正相关(P<0.05),而与负面身体自我的整体得分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儿童期心理忽视得分是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得分的影响因素(β=0.400,P<0.05),能够解释社会性体格焦虑得分15.5%的变异;儿童期心理忽视得分是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得分的影响因素(β=0.424,P<0.05),能够解释负面身体自我得分17.5%的变异;儿童期心理忽视、负面身体自我得分是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得分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192、0.490,P<0.05),二者能够解释社会性体格焦虑得分35.0%的变异。结论儿童期心理忽视、负面身体自我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且负面身体自我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 社会性体格焦虑 负面身体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生的自悯在人格、自尊与社会性体格焦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许丹阳 杨智辉 陈慧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09-814,共6页
目的:探讨初中生的自悯在其人格、自尊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河北省某市两所中学共370名初中生,采用社会性体格焦虑量表(SPA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自尊量表(SES)、中文版自悯量表(SCS)... 目的:探讨初中生的自悯在其人格、自尊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河北省某市两所中学共370名初中生,采用社会性体格焦虑量表(SPA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自尊量表(SES)、中文版自悯量表(SCS)测量社会性体格焦虑、内外向、神经质、自尊、自悯水平。结果:男生SPAS得分低于女生[(38±8)vs.(39±7);P<0.05]。SPAS得分与内外向维度、SES得分、SCS得分呈负相关(r=-0.54^-0.26,P<0.01),与神经质维度呈正相关(r=0.44,P<0.01)。自悯在神经质与社会性体格焦虑、自尊与社会性体格焦虑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Bootstrap输出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9~0.21)和(-0.22^-0.08),自悯占神经质对社会性体格焦虑预测总效应的45.5%,自悯占自尊对社会性体格焦虑预测总效应的39.0%。结论:初中生的自悯在神经质、自尊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体格焦虑 神经质 自悯 自尊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女性社会性体格焦虑与锻炼行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何进胜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以健身俱乐部女性会员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社会性体格焦虑情况及其与其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更好的促进女性参与健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商业健身俱乐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200名女性会员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以健身俱乐部女性会员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社会性体格焦虑情况及其与其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更好的促进女性参与健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商业健身俱乐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200名女性会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社会性体格焦虑测试和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结果:(1)女性会员的社会性体格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健身女性比非健身女性拥有更低的体格焦虑;(2)30岁以下女性高SPA与大运动量和较短的健身持续时间相关,对应的是减脂塑形的锻炼目的;(3)30~44岁女性高SPA对应的是增进健康的锻炼目的,健身持续时间多为1~3年,中等运动量对应的SPA最低;(4)45岁以上女性高SPA对应的是减脂塑形的锻炼目的,与小运动量相关;健身持续时间多在半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女性 社会性体格焦虑 锻炼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分子眼中的社会之“霾”与深层焦虑 被引量:1
9
作者 钟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8-60,共3页
知识分子的焦虑与其他社会阶层的焦虑有明显的区别,特点非常鲜明:一是多未来社会性焦虑,少当下自我性焦虑。二是多工作性焦虑。
关键词 社会性焦虑 其他社会阶层 知识分子 自我性 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对女大学生焦虑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君 王晓玲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110,共4页
通过随机抽样、实验干预、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10周的瑜伽和有氧舞蹈对于女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SPA)、体能素质、心理健康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舞蹈锻炼可以显著地降低女大学生的SPA,降低体重、BMI、体脂肪率等指标,... 通过随机抽样、实验干预、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10周的瑜伽和有氧舞蹈对于女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SPA)、体能素质、心理健康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舞蹈锻炼可以显著地降低女大学生的SPA,降低体重、BMI、体脂肪率等指标,提高肌肉耐力,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幸福感指数。另外,瑜伽组和有氧舞蹈组对于改善SPA和身心健康的效果有显著差别,SPA对于女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和运动情景的选择会产生影响。因此,瑜伽运动和有氧运动对于降低女大学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和改善其身心健康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社会性体格焦虑 女大学生 心理健康 体能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貌认知与媒介使用间的结构性关系研究——以权力距离为调节变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谡阳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7,共6页
外貌焦虑是当今社会的高热度话题之一。本文基于社会比较理论探究了理想化外貌接触程度、社会性外貌焦虑及SNS使用意图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并引入了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中的权力距离作为结构模型中的调节变量。本研究运用AMOS24.0构建了模... 外貌焦虑是当今社会的高热度话题之一。本文基于社会比较理论探究了理想化外貌接触程度、社会性外貌焦虑及SNS使用意图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并引入了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中的权力距离作为结构模型中的调节变量。本研究运用AMOS24.0构建了模型,通过多组间比较法验证了模型各路径间权力距离的调节效果。在探讨了媒介使用与外貌认知之间的关联性,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的同时,针对如何规范媒体内容、健康评估自我形象等提出了实用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使用 外貌认知 理想化外貌接触 社会性外貌焦虑 SNS使用意图 权力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娃”的生成:现实图谱、制度型塑与文化建构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发祥 闵兢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3-96,共14页
近年来,随着教育“内卷”的加剧,“鸡娃”一词从网络发源并在社会中快速流传。“鸡娃”的核心要义在于父母在子女教育中深度参与。文章在立体勾勒父母教育参与行动的现实图谱的基础上,从制度与文化两个维度揭示了“鸡娃”现象背后的时... 近年来,随着教育“内卷”的加剧,“鸡娃”一词从网络发源并在社会中快速流传。“鸡娃”的核心要义在于父母在子女教育中深度参与。文章在立体勾勒父母教育参与行动的现实图谱的基础上,从制度与文化两个维度揭示了“鸡娃”现象背后的时代性根源。从制度层面来看,选拔型考试制度、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教育市场化与独生子女政策等激励了父母的“鸡娃”动机,而文凭通胀、教育资源失衡、教育资本化与减负政策等又规制了家长的教育选择,反向刺激了家长的“鸡娃”需求。从文化层面来看,为了让子女“出人头地”,被内化的精英教育观演化为对名校的执念,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作出了“鸡娃”的选择。而作为一种增值性文化产品消费,家长“鸡娃”除了意在购买课外服务,也是在购买一种阶层区隔的象征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娃” 教育“内卷” 社会性焦虑 制度型塑 文化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耻感、神经症与文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又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88年第3期125-127,共3页
耻感,即感到自己可耻,是一种痛苦的体验。这种痛苦可以强烈到什么程度,“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也许能够说明。据《晏子春秋》,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由于三士对齐相国晏子无礼,晏子便设计要除掉他们。晏子请景公差... 耻感,即感到自己可耻,是一种痛苦的体验。这种痛苦可以强烈到什么程度,“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也许能够说明。据《晏子春秋》,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由于三士对齐相国晏子无礼,晏子便设计要除掉他们。晏子请景公差人送两个桃子给三位勇士,要他们按功劳分桃。公孙接打虎有名,自认功劳大,抢先挑了一个桃子。田开疆带兵打过胜仗,也自认功劳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症 耻感 社会性焦虑 精神病理学 性心理冲突 《晏子春秋》 性行为 自知之明 心理治疗 社会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