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时间脱嵌:中国农村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主体实践及政策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史明萍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47,共14页
晚年时光脱嵌社会时间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交孤立、社会存在感弱化等“社会性死亡”风险,是当前农村老龄群体面临的普遍问题。既往研究主要从养老模式、政策设计等外在制度环境方面讨论应对农村老龄化的可行方案,对老龄群体的晚年时间... 晚年时光脱嵌社会时间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交孤立、社会存在感弱化等“社会性死亡”风险,是当前农村老龄群体面临的普遍问题。既往研究主要从养老模式、政策设计等外在制度环境方面讨论应对农村老龄化的可行方案,对老龄群体的晚年时间安排缺乏深入分析。多地农民在中高老龄化阶段因深陷伦理陷阱并缺乏内生组织支撑,而主动或被动断绝社会人情往来,脱嵌于原有社会组织,陷入消极老龄化境地。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农村中高龄老人,依然从事市场劳动并维持着高水平的人情走动,以防个体时间脱嵌社会时间结构,其中,代际间明确的伦理责任为老年人自主支配资源反时间脱嵌提供基础。全国其他地区的实践表明,丰富的经济资源、浓郁的孝道文化和有效运转的民间组织,亦能为老人有主体性的晚年时间安排提供支撑。针对农村老人普遍面临经济、文化和组织资源匮乏而陷入长寿内卷化的问题,我国有必要将保障老人就业、加强老人自组织建设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作为老龄工作重点,为农村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多维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社会时间 社会性死亡 农村养老 长寿内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网络集体非理性惩罚现象的结构逻辑与个体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闫臻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114,共8页
以四个“社会性死亡”事件为切入点,深度分析网络社会与个体化社会双重背景下“社会性死亡”的宏观结构性逻辑与微观个体性特征,以此反思受害个体的社会性修复及社会秩序的治理。研究发现,“社会性死亡”事件在宏观结构上具有规律性的... 以四个“社会性死亡”事件为切入点,深度分析网络社会与个体化社会双重背景下“社会性死亡”的宏观结构性逻辑与微观个体性特征,以此反思受害个体的社会性修复及社会秩序的治理。研究发现,“社会性死亡”事件在宏观结构上具有规律性的发生逻辑,即引爆点的性别化、发生过程的结构化以及社会后果的个体化。同时在微观上,个体的社会性自我被强化,呈现展演性自我及认同性自我特征。因此,面对“社会性死亡”困境,不仅需要解决受事件影响个体身心层面的“有形伤害”,更为关键的是需要解决之后衍生而出的“无形伤害”。从治理要素、边界、方向、效果、策略等向度出发建立新的治理机制,尤其需要加入融合思维,并由此形成兼具灵活性、包容性及覆盖面的新治理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死亡 网络社会 个体化社会 非理性惩罚 社会性修复 融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梦环游记》的艺术伦理价值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社会性死亡与自然性死亡的差异在于,后者是自然生命的终结,而前者是社会关系的被抛弃与隔离。影视作品以社会性死亡为主题,能够通过对社会性死亡的悲剧再现,引起欣赏者的道德反思。以电影《寻梦环游记》为例,该片的叙事深度即来自对死... 社会性死亡与自然性死亡的差异在于,后者是自然生命的终结,而前者是社会关系的被抛弃与隔离。影视作品以社会性死亡为主题,能够通过对社会性死亡的悲剧再现,引起欣赏者的道德反思。以电影《寻梦环游记》为例,该片的叙事深度即来自对死亡的深层哲学语义的探究。自然性死亡在墨西哥文化语境中对应的情感是无惧与豁达,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社会性死亡引起的悲凉与绝望,而后者在跨文化语境中具有情感认知的共通性,也是整部影片艺术伦理价值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死亡 墨西哥亡灵节 寻梦环游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