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社会性交往的生态学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洪秀敏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9,共3页
关键词 儿童教育 人类发展生态学 社会意识形态 亲子关系 社会性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活动和交往:德育的调节场和德行的践履地——陶行知德育过程思想探求
2
作者 张炳生 孙志祥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年第4期50-54,59,共6页
陶行知认为德育只有体现在社会性生活中才有意义。他把集体生活、教育活动、家庭生活作为德育的调节场和德行的践履地,并总结出在社会性活动和交往中实施德育的规律和优化德育过程的方法。
关键词 陶行知 社会性活动和交往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交往主体性的本质结构 被引量:4
3
作者 龙柏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5期137-140,151,共5页
个人交往主体性是个人主体性发展的新生形态 ,它由主体能动性和交往社会性两大要素构成 ,前者表达的是“有我”的样态 ,后者表达的是“有交往”的样态。如果单纯地强调其中一个要素 ,就会造成结构失衡 ,形成“无我的交往”或“无交往的... 个人交往主体性是个人主体性发展的新生形态 ,它由主体能动性和交往社会性两大要素构成 ,前者表达的是“有我”的样态 ,后者表达的是“有交往”的样态。如果单纯地强调其中一个要素 ,就会造成结构失衡 ,形成“无我的交往”或“无交往的我” ;只有将二者和谐统一 ,才能切实生成“我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交往 主体能动性 交往社会性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适宜于3-8岁儿童的课程内容与评价指南简介 被引量:2
4
作者 简晓敏 刘焱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0-22,共3页
美国适宜于3-8岁儿童的课程内容与评价指南简介简晓敏,刘焱八十年代初,在美国幼教领域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幼儿园(Kindergarten,为4岁以上儿童设立)实行分科教学,各科教育内容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幼儿... 美国适宜于3-8岁儿童的课程内容与评价指南简介简晓敏,刘焱八十年代初,在美国幼教领域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幼儿园(Kindergarten,为4岁以上儿童设立)实行分科教学,各科教育内容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幼儿入小学要进行标准化测验等。这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课程内容 评价指南 幼儿园教育 儿童发展 教师 社会性交往 特殊需要儿童 标准化测验 心理安全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