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健身参与如何影响社会归属感——基于网球运动健身者的质性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董取胜 柯勇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3-461,共9页
通过与经常参与网球活动的健身者的深度访谈,对运动参与提高个体归属感的实践展开研究,探索提升个体社会归属感的因素和措施,构建运动参与提升社会归属感的理论机制模型。研究发现,运动参与、组织承诺和社会归属感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作... 通过与经常参与网球活动的健身者的深度访谈,对运动参与提高个体归属感的实践展开研究,探索提升个体社会归属感的因素和措施,构建运动参与提升社会归属感的理论机制模型。研究发现,运动参与、组织承诺和社会归属感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作用机制。强参与体验和强组织承诺均能增强个体社会归属感、形成强归属感类型,同时组织承诺这一核心类属主要通过3个范畴影响个体社会归属感,即规范承诺、持续承诺和感情承诺。网球运动参与对于提升个体社会属性有着独特效用,同时网球运动较高的能力感知和较低的普及性导致网球组织存在的必然性和中介性,不同程度的组织承诺受到个体运动参与体验的影响,同时在组织情境下,个体能够通过增强组织承诺放大网球运动参与带来的社会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参与 组织承诺 社会归属 网球运动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归属感的嬗变及其相关问题初探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有发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75,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逐步变迁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成员对社会的归属感不仅在心理预期、形成途径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不同社会阶层成员对社会的归属感在强弱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社会归属感的变化不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逐步变迁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成员对社会的归属感不仅在心理预期、形成途径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不同社会阶层成员对社会的归属感在强弱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社会归属感的变化不仅对我国社会的整合方式、社区功能的完善以及公民意识的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社会心理层面提出了新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社会归属 社会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社会归属感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云光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5期56-60,共5页
社会归属感涵盖了认同感、安全感、成就感等主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重要意义。归属感在现代社会存在的主要障碍在于社会转型对归属感产生的冲击,而现代化建设中的不完善方面也损害了现代人的社会归属感,并由此引发社会问题,影响了... 社会归属感涵盖了认同感、安全感、成就感等主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重要意义。归属感在现代社会存在的主要障碍在于社会转型对归属感产生的冲击,而现代化建设中的不完善方面也损害了现代人的社会归属感,并由此引发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和谐。强化归属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运行机制,注重人文关怀,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归属 社会转型 社会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店机器人包容性服务定位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基于社会认同和社会反应理论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建鑫 马宝龙 李晓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92,共15页
随着人工智能在酒店业的广泛应用,服务机器人在提升服务交付效率、改善顾客消费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了顾客的非公民行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机器人进行包容性服务定位已经成为许多酒店引导顾客公民行为的重要策略。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社... 随着人工智能在酒店业的广泛应用,服务机器人在提升服务交付效率、改善顾客消费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了顾客的非公民行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机器人进行包容性服务定位已经成为许多酒店引导顾客公民行为的重要策略。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反应理论,通过四项实验检验了酒店机器人包容性服务定位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结果表明:(1)与非包容性服务定位相比,机器人包容性服务定位更能促进顾客公民行为。(2)社会归属感中介了机器人包容性服务定位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3)机器人共情在上述关系中存在调节作用。对于高共情的机器人而言,包容性服务定位能够进一步激发顾客的社会归属感,并促进顾客公民行为。(4)机器人共情的调节效应受到顾客特质调节聚焦的再调节。对于防御聚焦顾客而言,机器人共情的调节效应消失。对于促进聚焦顾客而言,机器人共情的调节效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包容性服务定位 顾客公民行为 社会归属 机器人共情 特质调节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位层级认同为何下移 兼论地位层级认同基础的转变 被引量:93
5
作者 高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102,共20页
地位层级认同的"向下偏移"是一个在学理上和政策上都非常重要的现象。本文发现,地位层级的主要认同基础已由对具体社会单元的归属感转变为对收入等市场要素的占有,这是地位认同"参照系"的重大转变。要真正理解地位... 地位层级认同的"向下偏移"是一个在学理上和政策上都非常重要的现象。本文发现,地位层级的主要认同基础已由对具体社会单元的归属感转变为对收入等市场要素的占有,这是地位认同"参照系"的重大转变。要真正理解地位层级认同的"向下偏移",就必须理解社会地位"参照系"的变动,而不仅仅是个体地位"参照点"的变动。建立在收入等市场要素占有基础上的地位参照系具有缺乏稳定性、没有具体边界等特点,因此导致原先的"中层认同"趋向于瓦解,新的"中层认同"又难以建立,地位层级认同出现整体性下移。要想建立起新的"中层认同",不仅需要提升个体收入和福利,而且要在社会生活层面上通过种种制度方式建立起社会归属和公民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位层级认同 地位认同下移 社会归属 市场机遇 参考系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族服饰的色彩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爱丹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1-43,共3页
从少数民族色彩语言的语义和功能的角度出发,阐述壮族人民选择服饰色彩的图腾崇拜的观念根源,及色彩组合搭配的审美需求和标示个体社会归属的功能,为现代色彩设计提供根植于民间的启示,开拓设计思路。
关键词 壮族服饰 色彩语言 图腾崇拜 社会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济学价值概念的三层含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海飞 李建国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6-24,共9页
关于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有很多理论流派,因此也有很多争论。笔者认为,种种不同意见与争论,除了认识上的不同外,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对价值概念话语权的争夺。本文将价值概念分解为三个层次,详细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对学说史... 关于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有很多理论流派,因此也有很多争论。笔者认为,种种不同意见与争论,除了认识上的不同外,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对价值概念话语权的争夺。本文将价值概念分解为三个层次,详细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对学说史上主要的几种价值学说重新进行了逻辑定位与意义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价值 概念 成本 使用价值 社会费用 社会归属 一般社会成本 社会必要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