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积极老龄化”:一种社会建构论观点 被引量:101
1
作者 郭爱妹 石盈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4-128,共5页
传统的老龄化理论认为,“老龄化”是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必然的衰退,是自然化的生命历程。积极老龄化以“关系的老龄化”取代“本质的老龄化”,以“积极的老龄观”取代“消极的老龄观”,认为老龄化是人际互动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的建构物。... 传统的老龄化理论认为,“老龄化”是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必然的衰退,是自然化的生命历程。积极老龄化以“关系的老龄化”取代“本质的老龄化”,以“积极的老龄观”取代“消极的老龄观”,认为老龄化是人际互动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的建构物。这种观点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老龄化”、实现老年学研究视角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社会建构论 老年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认知革命与社会建构论的产生 被引量:61
2
作者 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第二次认知革命是后现代主义的革命。它的直接结果是促进了社会建构论的产生。社会建构论主张(1)知识是建构的,建构是社会的建构,而不是个体的建构。(2)人格、态度、情绪等心理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的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文化历... 第二次认知革命是后现代主义的革命。它的直接结果是促进了社会建构论的产生。社会建构论主张(1)知识是建构的,建构是社会的建构,而不是个体的建构。(2)人格、态度、情绪等心理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的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文化历史的产物。(3)语言并非是具有确定意义的透明的媒介,语言是先在的,规定了思维的方式。(4)没有超越历史和文化的普遍性知识,我们对于心理现象的理解是受时间、地域、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制约的。(5)心理学家应该关注话语的作用,话语分析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论 第二次认知革命 话语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的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 被引量:7
3
作者 晏如松 张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33-36,共4页
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这两种技术观的观点都是非常偏颇的。而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是辩证的、合理的 ,体现了技术与社会两系统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因此 ,追求一种良性、互动的社会。
关键词 技术决定论 社会建构论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建构论:社会问题理论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被引量:70
4
作者 闫志刚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35,共13页
西方建构主义理论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概念范畴和分析框架,并产生了许多经验研究成果。这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异于对社会问题的常识性理解和传统的研究视角。该理论认为社会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主题不是“有问题的”客观事实... 西方建构主义理论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概念范畴和分析框架,并产生了许多经验研究成果。这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异于对社会问题的常识性理解和传统的研究视角。该理论认为社会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主题不是“有问题的”客观事实或状态,而是这些事实或状态被宣称成为社会问题的活动和过程。经由这些活动和过程,社会问题建构性地存在着。本文通过与传统社会问题理论的比较,着重探讨建构论所进行的社会问题新的理论研究转向及其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论 社会问题建构 问题宣称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的四个层面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莉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1-959,共9页
从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中萃取四个核心概念,各代表一个思想层面,以此结构出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体系的概观:(1)批判:心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2)建构:心理是社会的建构;(3)话语:是社会借以实现建构的重要媒介;(4)互动:社会互动应取... 从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中萃取四个核心概念,各代表一个思想层面,以此结构出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体系的概观:(1)批判:心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2)建构:心理是社会的建构;(3)话语:是社会借以实现建构的重要媒介;(4)互动:社会互动应取代个体内在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 批判 建构 话语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建构论与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取向 被引量:35
6
作者 叶浩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8,共6页
社会建构论是西方心理学中的后现代取向的主要代表 ,其特征为 :1.反基础主义。认为心理学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客观存在的“精神实在”作为基础。 2 .反本质主义。认为人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 ,所谓人的本质是社会建构出来的。 3.反... 社会建构论是西方心理学中的后现代取向的主要代表 ,其特征为 :1.反基础主义。认为心理学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客观存在的“精神实在”作为基础。 2 .反本质主义。认为人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 ,所谓人的本质是社会建构出来的。 3.反个体主义。 4 .反科学主义。从主流心理学面临的批评和促进心理学家对学科自身的反思方面来说 ,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取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其反实在论倾向和相对主义的科学观却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论 西方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 相对主义 文化本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别:从本质论到社会建构论 被引量:27
7
作者 郭爱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94,共8页
传统心理学将社会性别看作是个体内在的、持久稳固的、与个人的社会政治历史情境相分离的特质。社会性别建构论则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对上述社会性别本质论的普适性、性别政治、男性中心主义及方法论等问题提出了批判性质疑,认为社... 传统心理学将社会性别看作是个体内在的、持久稳固的、与个人的社会政治历史情境相分离的特质。社会性别建构论则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对上述社会性别本质论的普适性、性别政治、男性中心主义及方法论等问题提出了批判性质疑,认为社会性别并不是女性或男性内在的特质,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社会性别建构论有利于打破心理学的保守主义倾向,促使心理学家关注社会情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有利于摆脱本质论所面临的困境,促进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社会性别建构论倡导多元思维方式,使主流心理学界公认应采取多种研究方法以增加研究结论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本质论 社会建构论 女性主义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语用能力观 被引量:53
8
作者 陈新仁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112,共7页
语用能力指具体交际情境下合适、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相关研究是语用学领域中的核心话题之一。文献检索表明,国内外现有关于语用能力概念的理论界定、语用能力构念的模块搭建等研究工作是以语用学理论中一些带有本质主义色彩的交际观点... 语用能力指具体交际情境下合适、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相关研究是语用学领域中的核心话题之一。文献检索表明,国内外现有关于语用能力概念的理论界定、语用能力构念的模块搭建等研究工作是以语用学理论中一些带有本质主义色彩的交际观点为指导的,对相关理论探索中越来越带有建构主义色彩的新观点、新方法缺乏足够的关注。随着语用学领域中社会建构论研究范式的逐渐形成,基于相应范式建构全新理念的语用能力理论对现有观念和模式加以必要的补充、革新、完善势在必行。本研究在社会建构论的范式下探讨语用能力的内涵、特征,指出了新旧范式赋予语用能力的不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能力 社会建构论 语言礼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建构论视野中的心理科学 被引量:18
9
作者 叶浩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7,共6页
社会建构论认为心理现象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没有本体论的基础。它主张知识是建构的,是处于特定文化历史中的人们互动和协商的结果。社会建构论关注了文化的作用,对于消除心理学中的个体主义倾向有积极的意义,从认识论上讲,社会建构论主... 社会建构论认为心理现象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没有本体论的基础。它主张知识是建构的,是处于特定文化历史中的人们互动和协商的结果。社会建构论关注了文化的作用,对于消除心理学中的个体主义倾向有积极的意义,从认识论上讲,社会建构论主张从对文化的意义和更为实用的角度认识理论观点的作用,对于建设一个应用倾向的心理学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社会建构论的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观点也受到严厉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主义 实证主义 社会建构论 心理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建构论的人性观取向及其心理学意义 被引量:17
10
作者 况志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后现代取向的主要代表。社会建构论反对内源决定论和外源决定论的人性观,主张人性是社会的、话语的建构,是关系的存在。社会建构论人性观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研究方法、心理成因、心理治疗等都产生了...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后现代取向的主要代表。社会建构论反对内源决定论和外源决定论的人性观,主张人性是社会的、话语的建构,是关系的存在。社会建构论人性观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研究方法、心理成因、心理治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不同心理学者应以宽容、整合、超越的视界看待社会建构论的这种新型人性观对当代主流心理学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以促进整个心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并最终走向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论 人性观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对维果茨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麻彦坤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4-160,共7页
维果茨基理论为社会建构论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建构论从维果茨基思想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从多方面丰富发展了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思想。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沿袭了维果茨基的反叛精神,继承并发展了维果茨基倡导的认识论和发展观,... 维果茨基理论为社会建构论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建构论从维果茨基思想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从多方面丰富发展了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思想。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沿袭了维果茨基的反叛精神,继承并发展了维果茨基倡导的认识论和发展观,借鉴了维果茨基提出的工具论和方法论,对现代心理学的基本预设进行了根本性动摇和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论 维果茨基 继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取向 被引量:5
12
作者 易芳 郭本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2-86,共5页
隶属于后现代心理学思潮的社会建构论 ,开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由格根所倡导。它一开始便竭力瓦解现代心理学的基石 ,全面挑战现代心理学的传统解释 ,在心理学界发起了一场理论革命。它在与现代主流心理学的遭遇战中 ,兼容了非主... 隶属于后现代心理学思潮的社会建构论 ,开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由格根所倡导。它一开始便竭力瓦解现代心理学的基石 ,全面挑战现代心理学的传统解释 ,在心理学界发起了一场理论革命。它在与现代主流心理学的遭遇战中 ,兼容了非主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 (如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 )的主张 ,注重整体性、历史情境性、价值涉入。同时也改造了科学主义心理学如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科学 ,成为发展他们的新鲜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社会建构论 新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自我”的社会建构论学说及其启示 被引量:23
13
作者 叶浩生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2年第3期3-8,共6页
从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出发 ,社会建构论认为传统心理学有关自我的研究都是本质主义的。社会建构论以“关系的自我”取代“本质的自我” ,认为自我并非行为背后的精神实体 ,而是人际互动的产物 ,是一种文化的建构物。这种观点对于我们正确... 从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出发 ,社会建构论认为传统心理学有关自我的研究都是本质主义的。社会建构论以“关系的自我”取代“本质的自我” ,认为自我并非行为背后的精神实体 ,而是人际互动的产物 ,是一种文化的建构物。这种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社会建构论 后现代主义 传统心理学 本质主义 角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果茨基社会建构论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麻彦坤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9,共4页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揭示了知识建构中个体和社会相互依赖的性质。当代的社会建构论继承并发展了维果茨基的建构论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孕育了一系列新颖别致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影响了当代教育的发展取向。
关键词 维果茨基 社会建构论 合作型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执行过程研究:社会建构论的视角 被引量:11
15
作者 胡杰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1-15,32,共6页
指出社会建构论为政策执行过程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认为社会建构论强调现实的社会建构性与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张行动与规则之间的构造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研究中引入社会建构论,通过展现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行动者的创造性和能... 指出社会建构论为政策执行过程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认为社会建构论强调现实的社会建构性与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张行动与规则之间的构造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研究中引入社会建构论,通过展现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行动者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及其他们之间的多元互动关系,不仅有利于揭示现实的政策执行过程,而且有助于重新认识政策文本与政策行动、政策执行与制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论 政策 执行过程 政策执行者 目标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是科学:社会建构论的视角 被引量:10
16
作者 连冬花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5,共4页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物。认为中医是“伪科学”者,以一元的西医标准来衡量中医,本质上是欧洲中心主义者。其实,西医和中医一样,都是地方性知识,都因有效用而被认可,都是科学。中西医之争的实质是不同派别在医学领域争夺权力、...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物。认为中医是“伪科学”者,以一元的西医标准来衡量中医,本质上是欧洲中心主义者。其实,西医和中医一样,都是地方性知识,都因有效用而被认可,都是科学。中西医之争的实质是不同派别在医学领域争夺权力、利益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论 中医 西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对立抑或分立?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建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40,共5页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二者意见对立、观点冲突,这是较为流行的看法。依据形式逻辑,“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所言说的对象并非同一命题,二者不形成对立关系。依据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是...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二者意见对立、观点冲突,这是较为流行的看法。依据形式逻辑,“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所言说的对象并非同一命题,二者不形成对立关系。依据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种理论的关系并非对立而为分立。二者分立的缘由在于它们对技术的界定、意义的不同认知,以及对技术研究路径的不同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决定论 社会建构论 关系 缘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群众体育运动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显洋 陈泽霖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34,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在社会建构论视角下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研究。群众体育运动关涉国民健康与社会发展,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部分,在与现有的功能论、分层论、阶段论三种研究范式相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并...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在社会建构论视角下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研究。群众体育运动关涉国民健康与社会发展,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部分,在与现有的功能论、分层论、阶段论三种研究范式相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并通过案例阐述其价值:展现群众体育运动的实践过程、理解群众体育运动的历史文化基础、阐释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动力机制。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注重研究的科学性、加强研究的"总体性"、提升研究的理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健康中国 社会建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之争视域下的拉图尔——论拉图尔的建构主义实在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鹏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3-148,共6页
对实在概念的传统本体论界定和本质主义的认识论进路,导致了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争论陷入了一个怪圈而无法获得解决。拉图尔在改造"实在"概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建构主义和实在论结合到一起,提出了建构主义实在论。本... 对实在概念的传统本体论界定和本质主义的认识论进路,导致了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争论陷入了一个怪圈而无法获得解决。拉图尔在改造"实在"概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建构主义和实在论结合到一起,提出了建构主义实在论。本体论上,物或事实都是被建构的,同时,被建构的物或事实是实在的,而且物或事实的建构性正是其实在性的保证。认识论上,认识论的问题被本体论化,科学所指称的并不是外在的自然,而是从自然到知识的一条转译链。建构主义实在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争论,成为当前科学哲学的本体论研究中的一种代表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在论 社会建构论 建构主义实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社会建构论的批判与论争 被引量:3
20
作者 卫才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8-81,107,共4页
技术社会建构论是技术哲学的前沿思想,温纳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温纳的批判引起了学者们对技术社会建构论中相关问题的论争。通过批判和论争,将加深人们对技术社会建构论的认识,推动技术社会建构论的发展。
关键词 温纳 技术 社会建构论 批判 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